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2 # 咕咕咕咕布穀鳥

    1.控制孩子情緒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孩子不怒自己先憤怒

    2.瞭解孩子發脾氣的根源,耐心解讀

  • 3 # 超耐打職場人

    我的孩子今年四歲了,平時也會經常因為各種原因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以下幾點算是學習到的和總結出的幾點經驗。

    1、讓寶貝認識各種情緒。

    看過頭腦特工隊電影的人都知道當遇到問題時人的大腦會有不同的反饋,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它們。例如興奮、激動、失望、傷心、沮喪、期待等。當我們給孩子買了他期待許久的禮物時可以試探的問他“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當面對週末媽媽因為要加班不能陪他去遊樂場時他的感受又是什麼?當他能透過語言表達他的情緒感受而非行為時,恭喜寶貝他已經可以對他的情緒負責。

    2、給寶貝獨立處理情緒的時機。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我們總想要儘快平復。所以有時會輕易答應各種要求,甚至是無禮的之前明確拒絕的要求。其實更好的方法是要給孩子獨自感受和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孩子沒平息一次情緒,自控力就得到一次鍛鍊。這不是讓孩子滿地打滾,無理取鬧,而是充分的讓孩子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家長在旁邊輕輕安撫,做到平和而堅定即可。

    3、教會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方法。

    例如我交給孩子的方法就是當自己的情緒要不受控時,深呼吸數5個數字,讓自己平復下來,如果不行就數到10。家裡還設有他的“地下室”,當他不想跟我們說話時會進到他的地下室,這時我們不能打擾他,直到他離開他的“地下室”。其他的方法還可以撕紙,打枕頭,總之是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將消極情緒充分發洩出來。再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讓他們找朋友傾訴,或者轉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畫畫,聽音樂,打球,跑步等。當孩子冷靜後,我們要引導孩子剛才的消極情緒怎麼發生的,以後怎麼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 4 # 我是老碗哥

    我想這個問題是需要比較具體的答案的,而不是籠統地說道。因此正好有幾個方法可以分享。首先我的孩子今年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事情還是大人怎麼說,她就怎麼聽,還沒有到不相信的時候。我有時候喜歡跟他鬧著玩,沒想到無意間卻起到了讓他提升了情緒控制能力。

    1,他喜歡拿著手機看火山影片,訊號不好時候老是卡,他就記著不停地喊著我急著要哭,每次都是這樣。這訊號強弱我能有什麼辦法呢?於是我就逗著他說,訊號不好就在房子找,找到訊號就有訊號了。不能喊叫,不能哭,不然訊號聽見亂喊亂哭它就跑了不回來了。於是他就天真地每次卡住了時候,就在房子裡轉圈圈,也不喊叫也不哭。實際上也挺管用,訊號嘛,就是稍微停一下,影片又開始播放了。

    2,還是訊號的事。在房子裡轉圈圈有一段時間後,我不能讓他沒有新鮮感啊!於是又臨場發揮逗他,說只要訊號差影片卡住了,就看著爸爸的眼睛不許笑,訊號就來了。於是,他照做,我忍不住大笑,做各種鬼臉表情,他也被逗的笑不攏嘴。但是我非常認真地說,這不能笑,一笑訊號就跑了。他又信了,一到影片卡住就跑過來拉住我,把額頭頂住我的額頭,盯著我。我實在忍不住笑,但他已經很能控制自己了,無論我怎麼笑怎麼做鬼臉,他嚴肅地盯著我就是不笑,然後影片果然就不卡了,實際上只是停頓一下的時間問題。

    3,就是每次要吃零食時候,說好的吃一個,吃完就還要第二個,得寸進尺那種。我就堅決不同意,就要哭鬧。好吧,那就吃吧,但是聽清了,再吃了以後,以後就別再叫爸爸了,你就是一個不懂規矩的壞孩子了。說完假裝就要取給他吃,真靈,這麼一招。也許他明白哪頭輕哪頭重,就說他不吃了,他不是壞孩子,是好孩子。然後還不忘讓我順便再誇他一下。

    4,我的兒子脾氣隨我,吃軟不吃硬特別明顯,才三歲,驕驕滴,我訓他,人家也訓我,我不訓人家,人家好好就發飆開始訓我。例如,訓我聽話不聽話,是不是想捱打,出去罰站,五分鐘再進來等。完全就是我訓人家時候的話術,語氣表情都到位那種。可我真的在發飆時候,他能分辨出來,臉色馬上不對,要哭的樣子。那是我真生氣著,哭,那就哭吧,大聲哭,多哭會兒。我不會哄他不讓哭。火候差不多了的時候,就過去溫柔地問,哭夠了沒有?沒有哭夠,爸爸等你哭完了再和你玩。好了,哭夠了,也哭完了,表示不哭了。那不行,得哭,時間不到呢,我繼續撩他。不,堅決不哭了。好吧,那就這樣。再玩。

    以上,生活裡太多的點點滴滴了,隨便拿出都是素材。總而言之,就是這樣的積累,到現在,他控制情緒方面已經不用我擔心了。自己的兒子自己懂,所以表現在現實裡一些情況發生時候,爺爺奶奶或者身邊其他人還在擔憂時候,我心裡放心,他什麼時候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我有數。

  • 5 # 大衛育兒坊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人生導師和榜樣,如果父母沒有非常好管理情緒的能力,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遇到事情的時候,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那這個孩子就會和父母一樣,遇到問題的時候也用發脾氣的方法來解決。所以想要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父母首先要學會表達和管理情緒!

    其次父母需要訓練孩子表達情緒,可以透過情緒卡片淘寶都有,可以買回來教會孩子認識情緒。或者網路有情緒臉譜可以認識情緒!其次教會孩子什麼樣的心情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情緒!6歲前孩子暫時不具備管理情緒的能力,能認識和表達情緒已經很棒啦!我們父母透過以身作則去管理和調整情緒,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加油,我是大衛,讓你的孩子實現科學教養!

  • 6 # 停用賬號0a

    但孩子說:“這是我的!”當孩子說:我不要!當孩子說:我的東西你不要動!這就標誌著孩子進入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自主意識敏感期。在這時期,孩子急需特別的引導和關注,幫助孩子成功度過這一時期

    情緒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嗎?不,情緒是一隻有各種顏色的小怪獸。她快樂時想笑,憂傷時想哭,生氣時像一隻燃燒的小火球.........《我的情緒小怪獸》精心設計的立體場景和線條,簡潔、質樸的拼貼和童稚般的筆觸,準確的繪本語言,吸引孩子閱讀,教孩子輕鬆認知和控制情緒。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在教室說錯了沒關係》

    當小孩惹了麻煩,他們會怎麼辦?哭著找爸爸媽媽求助,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想如何補救?還是....瞞著大人?孩子在遭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選擇不告訴大人,這個幽默又感人的故事不僅是告訴孩子要相信父母,更教給父母要學會觀察和傾聽孩子。

    《長大我最棒兒童心理成長繪本》

    從生活的例項中給孩子講述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培養健全的心理和塑造完美的人格。更為重要的是書中有引導父母先學習而後教育孩子的育子妙招,成為父母的必讀教程。讓父母真正的成為教育孩子的最合格老師,也讓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的閱讀互動的機會,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 7 # 萌智

    豐富的情感是孩子身上最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孩子的情緒發展受到父母情緒行為的影響,父母的性格溫和穩定,孩子也會積極樂觀。

    一,嬰兒期母親教養方式的標準:1. 反應性:對嬰兒發出的訊號給予積極的應答,2.情緒性:透過積極情緒與嬰兒感情交流,3.社會性刺激:透過互動滿足嬰兒的社會活動需要。 母親在孩子嬰兒期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引導,與孩子多一些情感交流,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培養充滿希望的孩子!

    二,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多多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敢於表達並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開啟孩子的內心世界。去除溝通障礙,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客觀看待孩子的需求,延遲滿足,運用去情緒化的教養方式,父母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

    三,孩子良好的情商發展體現在,孩子從容應對成長中遇到的小困難,積極融入社交環境,主動適應環境,以及小夥伴之間的關心和照顧。懂得關心他人,理解家人就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

    孩子的成長循序漸進,父母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作為引導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8 # 素墨濃香

    元旦和妹妹一起帶孩子回鄉下姥姥家。到晚上洋洋(妹妹的兒子)想回家了,他媽媽好話說盡,因為白天已經徵求過他的意見,他說要留下跟婠婠(我閨女)玩,不回家。所以現在想回也不能回。結果他就開始大哭。妹妹就到院子去了。婠婠看到哥哥哭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跑到外面,牽小姨的衣服,著急還帶著哭腔的問:“小姨,洋洋哥哥哭了,洋洋哥哥為什麼哭呢?” 一邊牽著小姨走進屋。小姨看著她說:“洋洋哥哥想家了,現在回不去,所以他哭了。”婠婠聽完雙眼馬上蓄滿淚水,小臉也開始要哭的前奏。我趕緊對婠婠說:“哥哥哭了,你去安慰安慰他吧。”婠婠上床爬到洋洋跟前,邊說“不哭不哭”邊拿小手去給哥哥擦眼淚。洋洋也終於笑了。妹妹大發感慨:怎麼一個5歲多的孩子還不如一個2歲的孩子懂事呢?

    對父母來說,最嚴峻的考驗莫過於在被孩子的強烈情緒惹毛的時候。《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一書指出:如果要讓孩子幸福,學會情緒調控的能力則是最關鍵的。父母如何做呢?

    一,妥善處置自己的情緒

    父母對情緒的看法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它能預測你會如何對孩子的情緒生活做出反應,而父母的反應模式又能預測孩子將來情緒調控能力的高低。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父母必須首先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根據家庭教育風格研究顯示,一般權威型父母認為情緒體驗是人生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情緒體驗讓生活豐富多彩;而獨裁型父母可能會認為情緒會讓人變得懦弱,令人感到難堪,所以應該壓抑情緒;而溺愛型父母可能會認為某些積極的情緒如高興或開心沒有問題,但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恐懼等就應該儘量避免;而忽略型父母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置情緒,每當有情緒的時候,他們扭頭就跑,不敢正視情緒。

    一個典型的忽略型父母案例:一個叫託尼的兩歲小男孩在家中尖叫道:“不要胡蘿蔔!”,他的媽媽想讓他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少吃糖果。“曲奇,託尼要吃曲奇!”這個小傢伙一耍起無賴就沒完,他一邊高聲尖叫,一邊用小拳頭錘地,“曲奇!曲奇!”他憤怒地喊。自從嚐了第一塊曲奇後,他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設定為儘可能多地往嘴裡塞曲奇餅乾。他的媽媽瑞秋以前是個非常幹練的銷售總監,很少發脾氣或手足無措,現在作為全職媽媽,兒子讓她崩潰了。兒子哭鬧的時候,瑞秋會抓狂,然後儘量找個地方躲起來。她認為,無論兒子有什麼情緒,發洩出來就好,她由著兒子性子來,覺得孩子終有一天會自己變好。但託尼的脾氣卻是一天比一天大。

    二,跟蹤孩子的情緒。父母應適度關注孩子的情緒發展變化,這樣才能創造出最安全的依附關係。父母用一種富有愛心的,柔和的方式來觀察孩子,無需開口詢問,他們就能知道孩子是悲傷還是害怕,準確解讀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訊號。

    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寶寶自己玩,過一會聽到大哭聲,原來寶寶摔壞了我的玻璃水杯。我沒有責怪她,因為她是想拿杯子給我,卻不小心被推拉門的臺階絆倒了。杯子打碎了她感覺到難過,她說“媽媽的杯子還要。”我安慰她:“打碎的杯子不能復原,不能再用了,寶寶替媽媽的杯子難過,媽媽知道,寶寶下次走路再小心一些,注意下臺階。”

    三,說出情緒:今天莎莎(3歲)的姐姐過生日,父母舉辦了生日派對。而莎莎在此期間一直悶悶不樂。等客人走後,她終於可以把怒氣發洩出來:“我不喜歡這個娃娃!"說著朝地上一扔。父母怕莎莎不開心買了一個和姐姐一樣的洋娃娃。可是現在莎莎卻邊哭邊叫:“我要姐姐的娃娃,姐姐的娃娃!”

    “你看起來很傷心,是這樣嗎?”她的爸爸說。莎莎點點頭,依然很生氣。爸爸繼續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不高興,因為姐姐拿走了所有禮物,你卻只得到了一個娃娃!”莎莎點點頭。“你也想得到那麼多禮物,但你的願望沒有實現,這很不公平,所以你很難過。”爸爸接著說:“如果別人得到了我也想要的東西,而我卻兩手空空,那麼我也會覺得很難過。”隨後,他說出最關鍵的幾句話:“寶貝,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感受,”他說,“你想知道這個詞是什麼嗎?”莎莎哭著說:“想”。爸爸把莎莎一把摟進懷裡,“這叫妒忌。你想要姐姐的禮物,但你卻得不到,所以你妒忌她。”莎莎漸漸平復下來。“妒忌?”她低聲重複:“對,沒錯!”爸爸附和道,"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我一整天都在妒忌!”她答道,隨後便一頭扎進爸爸的懷裡。

    這個爸爸很擅長兩件事情:標註自己的情緒及教女兒標註自己的情緒

    如果父母經常教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善於安慰自己,更容易集中精力,有時候把心裡的感受說出來就已經足夠了。

    四,直面情緒:有一個3歲大的孩子,他最心愛的金魚突然死掉了,孩子十分難過,整日在屋裡哭泣,還不停地說:“我要我的小魚!把它帶回來!”如果對他置之不理,他會一直哭個沒完。怎麼辦呢?

    一種回答是:“孩子,很遺憾你的金魚死了,但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那只是一條小魚。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必須瞭解這一點。把眼淚擦乾,出去玩一會兒吧。”

    另一種回答是:“寶貝,別哭了,那條金魚在你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很老了。我們明天去商店再給你買一條來。開心一點,出去玩吧。”

    以上兩種回答都忽略了孩子當下的感受:前一種否定了孩子悲傷,第二種則試圖讓孩子變得麻木。沒有一種回答直面孩子的強烈情緒,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置聚集在心中的悲傷。孩子會這麼想:如果一切不重要的話,我為什麼還會這麼難過呢?一定是我出了什麼問題!

    五,無盡的共情:有一天因為腰疼我躺在床上,寶寶過來要跟我玩,我跟她說媽媽生病了,暫時陪伴不了寶寶。寶寶聽完就走了。過一會雙手捧著她的水杯走過來跟我說:媽媽生病了,喝點水。說著開啟蓋讓我喝。瞬間感覺病好了大半。寶寶的舉動激發了我心中更多的愛。如果一個人真的因為別人高興而高興,因為別人悲傷而悲傷,科學家將這種互動行為稱為“主動建設性行為”,它的作用十分強大,不僅能密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且能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而相關大腦研究結果顯示,能夠迅速解除強烈情緒的,唯有共情反射及相關的教育方法,此類行為能夠逐步減少孩子情緒發作的頻率。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要直面問題,不逃避,說出孩子的感受,確認她的情緒,並表達你的理解。這就是共情,也稱為“情緒的教育”。共情之所以奏效,有其生理層面的理由:情緒具有傳染性。包括各種喜,怒,哀,樂情緒;共情能讓神經平靜下來,當大腦感知到共情的時候,迷走神經就會讓身體放鬆;研究發現,孩子從出生時就具有共情的潛能,但是他們也必須經常體驗共情才能將這種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一書的作者,美國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指出,情緒是孩子幸福的基石,也是倫理決策的基礎。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這需要家長的耐心,專注。

  • 9 # 養育智慧

    一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

    二 共情孩子。

    三 正確輸出孩子的不良情緒。

    四 家人自身壞情緒的處理也會影響孩子。

  • 10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爾加曾提出“情緒文盲”的概念,她說那些沒有能力表達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都是“情緒文盲”。

    我們要警惕孩子成為文盲,更要注意孩子會不會成為“情緒文盲”。

    因此,家長可以這樣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以有負面情緒

    很多家長都不喜歡孩子哭或者發脾氣,其實越壓制,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就越差。

    有負面情緒不是壞事,說明孩子感知能力很強,只要孩子能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走出來,就沒有問題。

    告訴孩子如何釋放情緒

    當孩子遇到悲傷或者憤怒的事情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

    比如大哭一場或者關起門來大喊大叫等,也可以引導孩子將心中不愉快的事情向父母、老師或者好朋友說出來。

    告訴孩子如何控制情緒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按照倒U型曲線自然發生、發展、結束的,只要能獨處幾分鐘,讓情緒曲線走完,就會快速恢復平靜。

    因此告訴孩子,如果感覺自己生氣到了極點,一定要積極暫停,離開生氣物件幾分鐘,否則很容易行為失控。

    告訴孩子如何轉移情緒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以有負面情緒,但是不能停留在負面情緒裡面太久,不然對自己身心不好。

    當感覺自己停留在負面情緒裡很久時,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唱歌、畫畫、打球、出去走走等。

    還有關鍵的一點是:父母情緒平和,孩子才能情緒穩定。

    前不久一位當小學老師的朋友跟我說起一件事情,她們班上有個三年級的孩子,脾氣很差,一生氣就背書包回家,不來上學,這學期已經發生過三次這種情況。

    朋友去家訪後才發現,孩子的爸爸脾氣更差,當著老師的面和孩子的媽媽吵架,一句不和就摔門而出。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艾琳·肯尼迪-摩爾說:“家長幫助孩子處理情緒重要的一步,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想要孩子情緒穩定,父母首先要情緒平和,然後再教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技巧。

  • 11 # 慕小喬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的原因:

      1.孩子情緒認知能力差,不知如何表達、控制。父母較少關注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情緒認知,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感知和表達自身的,一不開心就只會大吼大叫。

      2.父母情緒控制能力差,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父母自身情緒控制能力差,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沒有控制好自己,忍不住總是衝孩子大喊大叫,讓孩子形成了錯誤表達情緒的認知。

      3.吼叫教育方式的輪迴效果。由於上一輩嚴格教育方式的反作用,父母會不自覺地把這套吼叫教育方式應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形成惡性輪迴。

      4.孩子沒有得到得到關注尊重,自我認同感低。很少有父母會關注孩子情緒的表達,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當孩子錯誤表達自身情緒的時候沒有給予指導,導致孩子無法正常地認知和表達自身的情緒,自我認同感無法實現。

      孩子自我控制情緒能力差的後果:

      1.孩子總是不開心

      如果孩子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發脾氣,更有甚者可能還會打人,這樣會影響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培養。

      2.孩子總是會把責任怪到自己身上

      有些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脆弱,一旦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丟了,或者爸爸媽媽經常在自己面前吵架的話,孩子可能容易產生內疚心理,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錯了。

      3.孩子會妒忌別人

      有些孩子的佔有慾過強,不喜歡交際,也不喜歡與他人合作,攀比心理嚴重,一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而自己沒有,就會嫉妒別人。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大部分爸爸媽媽一般都寵溺孩子,如果太過溺愛孩子,或者是經常嚇唬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孩子就會經常感到很害怕。

      5.孩子總是會很難過

      一些孩子心裡感覺到委屈,有時候卻會憋在心裡,不隨意和他人說,有時候失去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身邊的人也沒有人安慰她,時間長了,如果孩子控制情緒能力差,那麼他就可能一直都覺得很悲傷,感覺自己很難過。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1.幫孩子識別情緒,只有正確識別之後才能有效表達出來,家長才能更好的幫孩子想辦法。

      2.更多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的美好與積極面。

      3.對孩子的正向性格和品格即時予以肯定。

      4.對孩子的成長即時發現並給予積極反應。

      5.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愛好、擅長提供做事的機會。

      6.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並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儘量讓孩子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跨考難度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