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祁門小謝
-
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在逃跑過程中,劉邦九死一生,先是靠天氣擺脫楚軍的追擊,渡過一險,然後靠自己的口才說服楚將丁公,再逃一劫,得已逃入深山老林中,結果劉邦在借宿村民家中時,遇到了絕世美女戚姬,戚父對漢王劉邦很是敬重,主動提出結兒女親家,劉邦於是以一根金腰帶成功搞定戚姬。
第二天,劉邦繼續在楚軍境內逃亡,結果劉邦在人群中遇到了呂雉為自己生的一雙兒女,於是,劉邦帶著他們一起逃竄。隨後,他們又遭到了楚軍的追擊。儘管駕馬車的夏侯嬰技術一流,但因為馬車上有3人,速度自然大打折扣,眼看楚軍越來越近,劉邦心一橫,直接把自己的一對兒女推下了馬車。
劉邦之所棄親生兒女於不顧,原因很簡單:減輕馬車重量,以便自己出逃。深層的原因是: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為了儲存,什麼都可以拋棄。劉邦的厚黑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劉邦推兒女下馬車時,駕車的夏侯嬰看不下去了,跳下馬車撿起兩個孩子繼續趕路。然而,劉邦似乎鐵了心,隨及又把兒女推下車,夏侯嬰再次撿起來,如此三番兩次,劉邦終於良心發現,不敢再折騰,不敢再推兒女下車。而此時,楚軍雖然越來越近,但關鍵時刻老天又幫了他的忙,天漸黑了。追劉邦的楚軍見狀不敢再冒險追擊,於是,最終讓劉邦化險為夷!
總之,劉邦在逃跑中將兒女扔下車,是他厚黑的本質及特殊的環境造成的,是有不得己的苦衷的。
-
3 # 歷史風雲天下
歷史記載是劉邦糾集眾諸侯56萬聯軍攻破了彭城,一個個驕傲輕敵之下被項羽趕來的3萬鐵騎所重創,死傷無數,而劉邦也落得的狼狽而逃的下場,在逃亡的路上碰到了失散的兒女,而劉邦的做法很是絕情,竟然數次將他們推下馬車,只為了方便自己逃亡。
而題主提出的是有人認為這是大智慧,這無非是認為項羽不會濫殺無辜,霸王的目標是他劉邦,而此時的近況很明顯,他劉邦也是自身難保,跟在他的身旁反而是最危險的,如果分開來走,兒女不說可以逃過一劫,至少是有生的希望的,所以劉邦這是好的出發點使然,是聰明的抉擇,是大智慧的表現。
這個答案提出來也的確是有些新穎,令人不自覺對劉邦的佩服更增加了不少。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縱觀劉邦的所作所為,他是底層而爬上來的,他信奉的是實用主義,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評判,所以劉邦的壯大多有著陰謀詭計的味道,像這樣的底層而上來的人,在艱難的抉擇面前永遠都是會選擇對於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趨利避害本就是人之常情,何況還是一個心狠手黑的王者呢 ?
我們可以看到後來項羽勢弱,想要當著劉邦的面烹殺劉太公,以此讓劉邦投降,結果劉邦回答讓其分一杯羹,這裡面的資訊量就很大了,其一,反映出了劉邦的聰慧,用言語相激,令項羽不願烹殺,實則是在保全太公;其二,政治權利的角逐,劉太公也無法阻擋劉邦的腳步,此時的劉邦非親情所能撼動。我認為這兩點都是有的,但是如果只能選擇其一,我相信劉邦會犧牲太公的。
所以從劉邦的性格和路程來看,我認為劉邦是為了自己快速的逃走,而並不是出於對於兒女的保護,三番二次的將兒女推下車,已經表明劉邦只想自己逃出生天,在此危急之際,哪來的那麼多大智慧,一個底層打拼的政治人,怎麼會過多的被親情而羈絆,這不過是後世之人的意淫罷了。
-
4 # 背影看世界
被項羽追殺時,劉邦為何要將兒女扔下車,答案是劉邦是瘋子,是為了達到目標,不顧一切的一個瘋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邦這麼做,首先是為了活命。
被項羽追殺,可見已經是劉邦的窮途陌路,極度狼狽不堪的時刻,那麼這個時刻,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救命啊,救命的辦法就是跑得快唄,你想一想,如果你是小偷,後面要有警察追你,怎麼辦,快跑唄,怎麼跑得快,想辦法唄,反正項羽已經追過來了,劉邦已經給出了答案。
事實證明,後來項羽也確實沒有抓住劉邦,可見劉邦的這一做法是正確的,當然啦,這裡寫的是把兒女扔下來,可是你還不知道他丟了其它什麼沒有,肯定是把沒用的,所有的東西能丟的就丟唄,除了兒女,我想金銀財寶,或者甚至父母,他都得丟,但是唯有一條,車上的保鏢,他得留著,因為那是他的救命的本錢。
其次是為了實現打江山坐江山的目標。
當然啦,劉邦為什麼要把而已丟下車,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活命活命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江山,坐江山,實現人生最宏偉的目標,那麼其他的一些主二人生目標實現的所有的障礙都是可以消除,都是可以克服,都是可以邁過,都是可以扔掉,這就是劉邦的人生哲學,或者叫成功哲學。
如果說是你,你做不到,那麼你就不是劉邦,如果你要做企業做不到,那你就很難成為行業的領袖,反正要能夠有大的作為,必須要有狠的心。否則關鍵時刻難以做大,難以取捨,被一些末節給擋住了,或者阻礙了,那麼難成大器,會影響你的大目標的實現,反正劉邦不管其他,作為一個父親,作為一個平常的人,作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這些方面他誠然是做得不對的或者不足的,然而作為一個成功的皇上,他所做的一切,不管世人怎麼看,反正他成功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就是他書寫的,所以成功的劉邦,他不會顧及別人對他更多的說三道四。
第三恰好說明了劉邦是一個狠角色。
這裡就直接拿項羽和劉邦來比吧,比如說項羽,把劉邦的父親逮住了,然後說要殺了劉邦的父親,讓劉邦趕緊投降,否則會吧,劉邦的父親切成肉,一塊一塊的吃了,或者是那個狗吃。可是劉邦就是不投降,而且還厚顏無恥的對項羽派來的使者說,如果您殺了我的父親,那麼請分一塊肉給我吃,你說劉邦是一個狠還是不狠的角色,這讓你我都無法言語了吧。
所以項羽最後幹不過劉邦。
從上面這一個小小的事例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然後又對劉邦包括對歷史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了嗎?
-
5 # 帝國的臉譜
楚漢之戰、劉項之爭,最後的結果是劉邦毫無懸念地贏了,贏得徹徹底底、穩穩紮扎。這樣一場規模巨大、持續四年之久的戰爭,在旗鼓相當的背景之下,所謂輸者,肯定有輸的原因,贏者,當然也有贏的妙處。
項羽為什麼在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邊緣?我想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性格,歸根結底是骨子裡的東西與當時的形勢相背,不能與時俱進,仍固守著落伍的東西。比如,鴻門宴的前後,那是消滅劉邦漢軍的最佳時機,當時項羽領兵40萬,劉邦只有10萬,在這種絕對優勢之下,戰勝劉邦,一念之間即可。然而,項羽卻本著“君子不打笑臉人”,要當君子,在劉邦趕到鴻門賠禮道歉後,不但讓劉邦揚長而去,而且戒備全松,把劉邦還當親密戰友。這裡,體現出項羽的貴族精神,可以真刀真槍,絕不背後放冷箭。
反觀劉邦,在這一點上就大相徑庭了。劉邦草根出身,玩陰謀耍手段最在行,他本著“我是流氓我怕誰”的觀點,在與項羽楚軍對峙的四年間,用宣傳聲勢搞臭項羽,用小伎倆離間項羽部下,用計策收買項羽大將,陰謀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最後弄得項羽成了孤家寡人,顧首不能顧尾,氣數盡失。
而劉邦之所以被項羽追殺時,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扔下車,就是這種秉性下的違反人倫的選擇。劉邦只要自己的成敗,在影響到成敗的抉擇上,哪怕是最親的人,也可以作為犧牲的籌碼。所以,劉邦彭城大敗後,在西逃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兒女,先是拉上車,一起逃,楚兵緊追不捨,劉邦嫌車載過重,逃得不快,便把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了車,而且“如是者三”!這種行為,也只有劉邦能做出來。
後來,楚漢對峙廣武,項羽將之前抓獲的劉太公綁在案板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卻一副流氓樣子淡淡地說:“我和你曾相約結為兄弟,我老子也是你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老子,希望分我一杯羹湯。”在這件事上,劉邦把“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作派發揮到了極致,與他當年丟兒棄女時的選擇,在心理和道德層面上是一脈相承的。
成功的人最後終於成功了,“成者王侯敗者寇”,所以,有人說劉邦是“成大事者不拘細節”,故成,項羽“優柔寡斷”,故敗。其實,這碼事並非如此。項羽敗於什麼?敗於春秋時期貴族精神的沒落。劉邦成於什麼?成於流氓精神的崛起。當流氓哲學大行其道,精神的高地便陷落了。所以,沒有道德和精神秉持的,可以不管道德、不管人倫,牽絆自然少,自然無往而不勝。
-
6 # 無奈且向上
一段劉邦三棄兒女的故事,讓劉邦背了數千年的黑鍋。在歷史上劉邦成了一個薄情寡義,危急關頭不顧兒女死活,只顧自己逃命的一個流氓皇帝。其實,這是歷史對劉邦的一個誤會,劉邦如此做法正是為了保全兒女的性命。
其一,當時情況緊急,劉邦對自己是否能夠逃脫,沒有絲毫信心和把握。而項羽及其部隊的目標是劉邦,兒女自行逃跑不會引起項羽軍隊的注意,生存的希望更大。兒女們和他在一起,只能增加被抓的機率。如果被抓大家只有死路一條。再說,一對小孩,怎麼就影響了戰車的逃跑速度了呢?
其二,基於劉邦對項羽的瞭解,他明白項羽不會對自己的兒女下毒手,即使被抓也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如果和自己一起被抓,反而會激起項羽的仇恨,會連累兒女一起被害。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上,足見劉邦處亂不驚,臨機果斷的大智大勇。絕非人們說的薄情寡義,虎毒不食子,何況人乎。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劉邦如此真大丈夫所為,不應該背那數千年的黑鍋。
-
7 # 歷史風暴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追殺的這一次,是彭城之戰後,劉邦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殺得七零八落。項羽的軍隊以一敵20,竟然贏得如此輕鬆,簡直讓人大跌眼鏡!而劉邦惶惶如喪家之犬,被追得幾乎到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境地。面對項羽大軍的追殺,劉邦於是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了提高車速將兒女扔下車自己逃出生天,伺機東山再起。
劉邦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項羽的軍隊全部都是騎兵。早在趙武靈王時期,就已經證明了騎兵對於戰車擁有速度和靈活方面的優勢。所以,劉邦駕著戰車逃跑,在面對騎兵追擊的時候,是難以逃脫的,這個時候他認為及時減輕車輛負重,才有可能為自己獲得一線生機。
最後,還是沒有丟下女兒雖然劉邦三番五次將兒女丟下,還是被車伕夏侯嬰給撿了回來。並且跟劉邦說:
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車只能趕這麼快了,丟下他們也沒用!
其實,這得感謝秦始皇。如果彭城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劉邦扔下兒女後車輛減輕確實可以提高逃跑速度。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天下的所有車輛的輪距都被規定成了一個尺寸,這樣可以保證秦國的官道上車輪壓出來的軌跡是一致的。所以後面的車完全可以順著前面車軋出的軌跡行進,保證了車輛行駛的便捷性與穩定性,也降低了戰車的受損機率。
有了以上條件,劉邦戰敗的時候,不管他的兒女在不在車上,標準一致的路況都不會影響到他們速度,魯元公主和孝惠帝才能夠留在車上。
所以,這要感謝秦始皇!
-
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劉邦和劉備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一遇到危機關頭,立馬扔下老婆孩子就走。因為對於劉備和劉邦這一類現實主義者而言,老婆孩子沒有了不要緊,自己還可以生,但是要是自己出事了,那麼老婆孩子也照樣活不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自然劉邦扔孩子是非常正常的,要不是夏侯英拼死保護,那麼恐怕就沒有太子劉盈了。
當年劉邦趁著項羽攻打齊國的時候,聯合各個諸侯,總共兵力加起來有高達五十六萬人,可以說劉邦這輩子也就打過這一次闊氣仗。聯軍的目標也很明顯,那就是攻下項羽的都城彭城。不一會劉邦軍隊就做到了,劉邦攻入彭城,見到了傾國傾城的虞姬,對於劉邦來說似乎就已經足夠了。於是劉邦就開始認為自己已經贏了,把家眷也叫了出來。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項羽回來了,項羽抽調三萬鐵騎日夜兼程的趕到彭城,面對五十六萬聯軍,項羽硬是把這支部隊壓縮在一個泥窪地帶,用三萬江東子弟打敗了五十六萬聯軍。這一仗打的劉邦嚇破了膽,一直沒有振作起來,更是打完仗之後回到了沛縣,有點不想幹了的感覺。而且劉邦的妻子呂雉,老爹和兒子劉肥都被項羽抓住了,當然這也是劉邦的功勞。
而在劉邦逃跑的過程中,因為劉邦被嚇破了膽,所以嫌車子走的太慢了,就把女兒和兒子給推下車,還用腳阻止他們爬上來。估計在一旁的夏侯英都驚呆了,劉邦居然如此失態,夏侯英立刻把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帶上車,為此還被劉邦踢了幾腳。看來劉盈性格羸弱是有原因的,誰經歷這種事情不會受到打擊。
-
9 # 歷史三日談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最後成功,項羽失敗的原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什麼老婆娃兒,不過是政治的附屬品,如果能換來政治前途,完全可以變成犧牲品,當棄則棄。
劉邦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講究上下其手,講究不循規蹈矩,講究不受威脅不受羈絆,這些基本的政治素養,劉邦可以說不但會,而且用的還很好,被項羽追殺,劉邦敢把兒女扔下車就是一例。
在劉邦看來,多少勇猛的將士斷後,都不如把自己的倆娃兒丟下,華人歷來講究虎毒不食子,項羽是英雄,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劉邦反其道而為之,恰恰是他不同於常人的一面。
這一招反而讓項羽不知所措,他是英雄,斷不可能以小孩子為人質要挾劉邦,但又不能不管這倆娃兒,猶豫間劉邦就跑遠了。
項羽自然不可能明白劉邦的套路,要是明白,也就不會有來“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歷史只會記住勝利者,而如項羽一般的英雄,徒留空明,並沒有什麼特別讓人記住的東西。
把兒女扔下車,看似不符合清理,卻極符合不擇手段的政治套路,劉邦是捏準了項羽的脾氣或者說軟肋出招。
出招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項羽的下一步行動,循規蹈矩的英雄,想要鬥過沒有做人底線的劉邦,簡直是天方夜譚。
劉邦丟下兒女不但可以保命,還能試探項羽的耐心和底線!
-
1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公元前205年4月,彭城西,下邑。
一輛馬車疾馳而來,為首駕車的,名叫夏侯嬰。坐在車裡的是漢王劉邦,還有他的一雙兒女:今後的魯元公主和惠帝劉盈。此時他們只有7歲和5歲。
劉邦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兩天前還是56萬聯軍統帥的他,今天卻這麼狼狽地在逃亡路上?
他在思考:“啊……仗打敗了!慘!嗯,項羽很厲害,看來確實是輕敵了。看來韓信軍營不得不去闖一次了,好在前些天準了他去京索一帶佈防啊。”
(劉邦)
女兒和兒子一路上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韓信現在是獨自帶兵,如果這麼貿然的連個護衛都不帶,怎麼去拿他的兵權?他現在有多少兵?萬一他不配合怎麼辦?他身邊我留了誰來著?曹參還有灌英!嗯,這兩個人不會背叛我。應該不會?!”
女兒和兒子一路上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啊,對了,呂雉沒有辦法去接她們了。都沒有去接他們了,希望他們能逃出來吧。”
女兒和兒子還在一直哭…一直在哭……
劉邦心理思緒萬千,聽著車後遠遠傳來的騎兵呼喝聲,還有馬車輪轂摩擦的“吱呀”聲,感到騎兵越來越近,車身越來越重,好像跑不動似得。他心煩意亂,對著車子的女兒和兒子怒吼道:“不要再哭了!”
女兒和兒子哭的更兇了,哭喊道:“要媽媽…”
劉邦被說中了心事,他現在哪裡知道他們的媽媽在哪裡啊?!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命呢!兩夜未閤眼的他,突然睜大了帶著血絲的眼睛,吼道:“再哭,再哭就下去!”
女兒和兒子被嚇到,哭得更厲害了。劉邦不禁怒火中燒,一腳將他們踢下了車。
(夏侯嬰)
夏侯嬰坐在前面駕車,聽的清楚,立刻停下車,跳下來,將劉邦的一雙兒女給抱上車。夏侯嬰大概檢查了下,說:“幸好奔跑了一夜,馬都疲了,車速慢,沒傷著!”
劉邦掙著脖子,道:“他們兩個一直哭,再把敵軍引過來怎麼辦?”
夏侯嬰道:“大王放心,我駕車技術很好,他們追不上的。”
劉邦催促道:“快走快走!”
夏侯嬰也不廢話,拿起馬鞭,立刻開始駕車飛奔了。
經過劉邦這一腳,年輕的魯元公主和惠帝都不敢在大聲哭了,可是心裡害怕,還在不停的啜泣。這樣的啜泣聲,也惹的劉邦大怒,狂躁的他又是一腳。
魯元公主和惠帝拼命憋住的哭聲,再一次響亮起來。
夏侯嬰不顧劉邦的叱罵,依然停下車,把孩子抱上來。劉邦惱極了,又踢了下去,夏侯嬰再抱上來。
劉邦的怒火漸漸平息了,他也知道他在跟孩子較勁,畢竟是自己的骨肉。他心裡感激夏侯嬰,面上卻是若無其事的樣子,說:“快點快點!”
夏侯嬰心裡想:“大王,此次追兵甚急,您把孩子丟了——我要是不管不問,今後你和呂雉要是怪罪起來,我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你們倆砍的呀!”
凌晨。韓信軍營。劉邦安全了。魯元公主和惠帝也安全了。
孝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
11 # 國史記聞
項羽在城下襬上一口大鍋,準備烹了劉邦他爹,但劉邦不但不求饒,反而要分一杯羹。正在項羽怒氣沖天,準備把劉太公下鍋之時,項伯說了一句:“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其中“為天下者不顧家”這句,用在劉邦身上實在是太貼切了。
劉邦從來都不是一個顧家的人,未婚的時候就和人私通生下劉肥,也不顧孩他孃的死活;成家之後又因為江湖義氣而放過囚徒,走上起義之路;他長期藏身芒碭山,靠呂雉給他送飯吃。後來的戰爭中,又一次次與家人走失,甚至還為了逃命而將親生兒女扔下車。
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劉邦常年打敗仗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項羽可以說一生只敗了一次,卻落得烏江自刎。劉邦註定是個勝利者,因為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舍小家、為大家的人。
-
12 # 目西
劉邦這個人有一個巨大的特點,那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過作為老司機他表示自己能夠及時剎車。
你們來看劉邦有多少次急剎車,秋名山上的老司機也得服。
進入咸陽的時候,劉邦表示老子屌絲了一輩子,需要享受於是二話不說:
沛公見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要享受富一代的萎靡生活。樊噲看見急的都哭了,說:“你是想要天下,還是想打幾炮就完蛋啊”。劉邦表示,你個殺狗的傻狗懂個屁!老子窮了大半輩子,還不讓享受一下。這時候張良進來了說“樊噲說的對”。劉邦馬上變臉,對,說的好。還軍霸上,約法三章。
接下來有人勸劉邦,“大王你看,咱們有了咸陽,這是稱王稱霸的時候,關上門自己嘿嘿嘿,不要別人進。”沛公然其計,從之。等項羽來到咸陽一看,好啊劉三兒,關上門子不讓我進是不是,我透,幹你。還好項伯跟張良關係好偷偷把訊息透漏給了張良。這時候劉邦拉著項伯的手說“我們不妨做個親家”。第二天就去找項羽謝罪,說“我關上門子,是為了等著將軍你來嗨,別人我是不讓進的。”
接下來項羽分封,給了劉邦一個漢王,劉邦不高興,當初說好的,先入關中者為王,意思就是漢中王是吧,老子透,幹你。漢王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嚇尿了皆勸之,劉邦再次表示你們這群傻狗懂個屁,老子受不了這口窩囊氣。這時候蕭何站出來了,說“他們說的對”劉邦一聽,對對對,咱們去漢中,半路上還燒了棧道。
後來劉邦跟項羽打仗,韓信拿下了齊國的地盤,跟劉邦說“你看齊國多刁民,我做了代理齊王才能治理好”。劉邦一聽,反口就是個“我丟你老謀”還好張良和陳平不停的踩劉邦的腳,兩個人還每人抱著劉邦的一個耳朵說“你這樣小心韓信反了哦”。劉邦一聽心裡暗想對對對。就說“熊玩意,一點兒出息都沒有,做什麼代理齊王,傻蛋,做真齊王多好”這話你連起來看看。
這是打仗的時候,下面再說一個劉邦當皇帝時候的事兒,每次看到這個故事我都忍不住要笑,這皇帝做的事兒真隨意。
周昌又一次進宮見劉邦,推開門一看,好嗎,劉邦抱著戚夫人又親又摸的,於是掉頭就走還說“啊,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劉邦這貨真是糜爛”。劉邦旁光看見了周昌,就站起來提提褲子追了上去,一把拉住周昌,把他按倒地下,騎到周昌脖子上說“嘿,老東西,你說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就在下面晃頭晃腦想把劉邦晃下來,還說”你他媽是個混賬皇帝“,劉邦一聽就從周昌脖子上跳下來說“小老兒,你可以的啊,可以的”由此最敬畏周昌。後來保護自己愛子的任務就交給了這個周昌。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尤其是劉邦快死的時候的那一句話“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這個皇帝不怕死。
這樣的人你要硬說是小人那也沒辦法。大丈夫????
最後我們說,劉邦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車,跟上面情形相似,臨時想到了,就要幹,一連推了三次,同樣的最後還是沒有推下去。
欲過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孝惠、魯元公主,載以行。楚騎追之,漢王急,推墮二子車下。滕公為太僕,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今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故徐行。漢王怒,欲斬之者十餘;滕公卒保護,脫二子。
注意我標粗的那幾個字。劉邦表示老子很生氣要乾死你,然後撓撓頭嘟囔“誒算了算了”如此這般十幾次。
反觀項羽,有人說他是猴子戴帽,結果他就把人給烹了。
我就想問項羽一句,啥叫批評懂不啦?
以上
文
回覆列表
等飯的時候再回答一個吧,寫問答真的很累的說。。。
古代的車是畜力車,負重過多跑不快,最好的辦法是減重,從而跑的更快些。劉邦怕車跑不快,所以把兒女扔下去。
你要問了,為什麼不扔大人,第一,大人好扔嗎?抱得動嗎?第二,扔下去他又爬上來怎麼辦?第三,沒爬上來,他因記恨出賣你怎麼辦?所以,扔小孩,好扔,而且戰亂年代,死亡率很高,孩子沒了,大不了再生麼,說不定還可以藉著生孩子之名再娶幾個小老婆。
這的確叫大智慧,看你怎麼理解了。歷史上能成事的人都有能耐,和平常人不一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雞鳴狗盜用到地方上,也是很厲害的。
劉邦是小人,但小人贏了。這就是現實,你再有氣節,能怎麼樣?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留下千古佳話,但他們就是餓死了,國滅了,再也不會捲土重來。
項羽的失敗,意味著貴族精神的覆滅。劉邦是一種流氓文化,或者說好聽點,代表實用主義,這種理念在當今仍然很盛行,只要能活命,做什麼都可以,只要能成功,可以付出任何代價,只要能賺錢,良心是狗屁狗屎。活命成功賺錢,誰不想?不想的人是傻逼,所以被稱為智慧。
推薦你看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致會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吧。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能成王成聖的,都是些狠角色。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在封建社會,腦袋是最重要的,領袖絕不能死,他是凝聚力,是核心,是他們這個組織的信仰。所以劉邦的自保,是很重要的,見過斷手斷腳能活的,但沒了腦袋鐵定一命嗚呼。所以,這也是智慧,是兩軍作戰最注重的,保護腦袋,任何人都要做好為領袖擋子彈的準備。
----------------丸--------------
我的頭像是虞姬哦,手動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