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說點歷史

    前言:

    公元前208年,趙高剷除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敵人李斯之後,趙高已經徹底掌握了秦王朝的實權。他一下子從一個宦官躍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位置。這恐怕是趙高以前從來都不敢想象的。但是,身為丞相的趙高為到此就滿足嗎?

    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影響秦朝歷史最關鍵的大決戰—鉅鹿之戰爆發。由項羽率領的5萬楚軍和其它各諸侯國的10萬起義軍對陣以章邯為統領的40萬秦朝大軍。項羽破釜沉舟,率先打敗並俘虜章邯部下王離。緊接著,起義軍對上了秦朝更為強大的章邯大軍,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雙方僵持不下。

    由於起義軍勢頭異常兇猛,章邯選擇避其鋒芒沒有主動出擊,而是選擇穩妥的方式戰術性逐步撤退。以項羽為首的大軍由於剛經歷過與王離的戰鬥中,雖然打了勝仗,但是由於長期作戰缺乏糧草,所以章邯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只要按照章邯的計劃穩妥進行,戰爭只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項羽大軍由於糧草問題被迫撤退,秦軍反敗為勝。第二種情況就是雙方各自停戰,恢復力量以後再戰。這兩種結果對秦軍都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的結果不是取決於戰場,而是取決於戰場之外。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由於章邯的策略,不懂軍事的秦二世胡亥多次派人責備章邯為什麼撤退?這使得章邯非常恐慌。所以章邯趕緊派部下司馬欣前往咸陽解釋。但是沒想到趕到咸陽的司馬欣不經過趙高根本見不二世皇帝胡亥,甚至是連趙高的面都見不到。

    司馬欣在宮外司馬門等了三天,也沒有等到趙高的接見。顯然趙高不信任司馬欣。

    如此一來,司馬欣也害怕了,因為他深知趙高的陰險歹毒。司馬欣返回軍隊的時候甚至不敢走原來的路。事實也是如此,司馬欣在返回部隊的途中,趙高派人追趕殺之,不過沒有被追上。

    等司馬欣趕到軍營之後,司馬欣如實向章邯報告:“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簡直是喪心病狂到極點。如果我們打贏了這場戰爭,我們勢必會因為戰功顯赫被趙高嫉妒然後被殺。如果我們打不贏,我們依然會難逃厄運。”進退兩難的章邯,終於決定率領秦朝大軍投降了項羽。

    而在這緊急萬分的關頭,遠在咸陽的趙高和胡亥在做什麼呢?沒錯,遠在咸陽的趙高在“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不滿足現狀的趙高權力慾望達到了頂峰。他已經不想坐丞相的位置了,他想要做皇帝。一個宦官想要靠權術陰謀當皇帝,這已經不止是置道德法律不顧的地步了,這是要將天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趙高想要在朝中作亂,但是他害怕群臣百官不同意,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試探百官態度的法子,那就是他把一頭鹿牽到大殿,當著群臣百官的面獻給皇帝胡亥並且說:“老臣把這匹馬獻給皇帝。”

    分析|完全掌握秦王朝實權的趙高,殺了胡亥後為什麼不敢自稱皇帝

    胡亥很笑了:“丞相你怎麼會把鹿看成是馬呢?”

    趙高卻堅持說這就是馬。

    胡亥很疑惑就問群臣百官:“眾卿認為這是鹿還是馬呢?”

    朝中大臣有的實事求是說就是鹿,有的則奉承趙高說這就是馬。

    指鹿為馬事件之後,趙高迅速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那些實事求是說是鹿的人。從此以後,群臣百官更加的害怕趙高。此時,以項羽劉邦為首的起義軍節節勝利,尤其是劉邦的軍隊,已經逼到了咸陽。但是,趙高卻仍然以“關東盜賊沒有什麼危險”來哄騙胡亥。

    講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奇怪,難道趙高就不怕秦朝被起義軍滅瞭然後自己也跟著被滅嗎?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關於趙高和起義軍的交易這件事,裡面有兩句話。第一句是“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信於高。”這句話說明劉邦曾經聯絡過趙高。第二句是從子嬰的口中說出來的。子嬰說:“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親宗室而王關中。”就是說有人聽說趙高私下與起義軍取得聯絡,準備滅掉秦室然後在關中稱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高其實已經為自己找好了退路。他和劉邦取得聯絡,以殺掉胡亥、滅掉秦室為條件,讓劉邦答應他在關中割地封王。對於趙高的這個條件,已經攻陷武關要塞逼近咸陽的劉邦並沒有給予回覆。

    從這些資訊可以看出,趙高不怕秦朝被滅之後自己也跟著被滅。

    謀殺胡亥

    當起義軍越來越逼近咸陽城的時候,胡亥與趙高這對親密的師生,親密的合作伙伴,也開始了互相廝殺。

    趙高與劉邦取得聯絡之後,趙高害怕胡亥知道這件事之後會殺掉他,所以趙高請病假不去上朝。胡亥也有所察覺,派特使就盜賊的事情責備了趙高。趙高就更加恐懼了,所以趙高決定先下手為強。

    但是由於制度的制約,此時的秦王朝還沒有垮掉,國家機器仍然在運轉,胡亥作為最高領導人仍然有最終決定權。即便胡亥是一個傀儡,他明面上仍然可以一句話要了趙高的命,但是趙高卻不敢明目張膽殺掉胡亥。他需要陰謀策劃。

    趙高首先聯絡上了當時已經當上咸陽令的女婿閻樂和自己的弟弟趙成密謀。趙高說:“現在情況非常危急,皇帝馬上就要怪罪我們,我們可以把皇帝換成子嬰。”

    之後趙高裡應外合。皇宮內有趙高的內應郎中令,皇宮外則是閻樂率領的部隊。但是趙高並不完全信任閻樂,所以在發兵前趙高扣下了閻樂的母親來要挾閻樂,你要是敢不聽話,我首先就要了你母親的命。趙高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尚且如此,就不要說其他人了。

    閻樂率領著部隊,他謊稱胡亥當時所在的望夷宮出現了叛賊,以捉拿叛賊之名圍了望夷宮,逼迫胡亥自殺。

    胡亥知道閻樂的軍隊攻到望夷宮門口的時候,單純的胡亥還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有弓箭射到他的身旁,他才知道有人造反,馬上召喚左右。但是胡亥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身邊只剩下一個宦官了。

    胡亥問他:“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

    宦官:“我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是因為我從來不敢說話,如果我說話,我早就死了。”

    胡亥聽到這句話時很是震驚。當然這也是胡亥咎由自取。

    胡亥面對逼自己自殺的閻樂的時候,還把最後一絲希望寄託於趙高。央求閻樂:“我可以見丞相嗎?”

    閻樂:“不可。”

    胡亥:“我願意到一個群為王。”閻樂還是不允許。

    胡亥又說:“我願意當一個萬戶侯”。閻樂依然不允許。

    最後,胡亥苦苦央求:“我願意和我的妻子去做一個平民百姓。”

    閻樂不耐煩地說道:“我是受丞相之命,為了天下人誅殺你,你就不要再說其它了,你說什麼我也不敢答應。”

    秦二世胡亥,就這樣被迫自殺。

    胡亥這麼一個糊塗蟲,直到臨死都沒看看清趙高。這樣的人當了統治者,只能是害人害己。

    秦二世自殺之後,趙高剷除了最後一個障礙。趙高終於可以自稱皇帝了。

    殺了胡亥,卻不敢做皇帝

    但是就在趙高突然要坐皇帝寶座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身邊的人都沉默了。不贊成也不反對。這種沉默比反對還要可怕。這種情況是非常反常的。“指鹿為馬”事件之後,趙高似乎已經完全剷除了政敵,並且在朝廷布滿了自己的親信。但是現在,大家沉默了,包括那些跟隨趙高的人。

    這些人都是怎麼了?

    其實,出現這樣的反常情況,應該也好理解。

    第一,以當時的人的觀念,無論如何,當時的人們不不會接受一個宦官當皇帝的。這就是天大的笑話。

    第二,趙高的極端行為,讓他的親信也感到害怕。這就好比一個黑社會老大,總是拉著自己的兄弟到身前,用肉體為自己擋子彈。這個兄弟剛死,他馬上又拉一個兄弟,當他拉到第三個人的時候,那些兄弟都選擇往後退了。趙高就是這樣,他一下子被孤立了。

    趙高看到這樣的情形,他心中也虛了。他不敢再堅持了。被迫立胡亥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注意是秦王而不是皇帝。趙高說:“秦朝過去就是一個王國,始皇帝是由於君臨天下所以才稱皇帝。現在六國又重新有了自己的王國,鑑於此,子嬰應該像以前一樣稱王,而不是稱帝。”所以他被迫立子嬰為秦王。

    但是,時間沒過多久,趙高就又不甘心了,他還是想稱王。當然這肯定是痴心妄想,劉邦早已經拒絕了趙高的交易,項羽肯定也不會和趙高有什麼合作。更令趙高沒有想到的是,起義軍還沒有攻到咸陽,自己就被子嬰刺殺了。

    結語:

    趙高的一生,彷彿就是為了毀滅秦王朝而生,秦始皇死後,趙高夥同李斯胡亥篡改秦始皇遺詔,之後為了心中的那個權力慾望不擇手段地向上爬,先是坑殺蒙毅蒙恬,之後誣陷李斯致死,到最後卻又逼死胡亥,這一些都是權力在作祟。到最後剷除所有阻礙自己的敵人,想要做皇帝,才心虛才害怕,最後慘死於子嬰之手。趙高的一生真是可悲。

    有時候經常在想,如果趙高沒有篡改遺囑,文武雙全的扶蘇正常繼位,蒙恬蒙毅猶在,秦國會怎樣發展呢?

  • 2 # 蜀中梁哥哥

    趙高殺公子扶蘇,殺丞相李斯,最後殺了他作惡的遮羞布胡亥。

    作為宦官的趙高,刑餘之人,軀體不全,心理扭曲變態,他所有作為,都緣自內心的自卑。

    身體的殘缺,讓趙高不斷地找補償,努力往上爬,抓權,殺人,找存在感。

    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內心的自卑揮之不去。他爬得越高,殺人越多,他的內心會不斷提醒他,自己是個不健全的人,

    正因為內心深處,深入骨子裡的自卑,趙高對自己是不滿意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個完人。

    因此,儘管最後,通向皇位的障礙沒有了,趙高也沒有坐上皇帝寶座。

  • 3 # 我要解除鍵盤鎖

    大家好,我是鍵盤鎖,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自我看來趙高不敢自稱皇帝有三點:

    首先是嬴姓宗室不答應。雖然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但是江山還是嬴氏的,從後來子嬰即位後迅速剷除趙高掌握秦國大權可以看出,嬴姓宗室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這麼多的宗室在盯著自己,總不能把他們都殺光,如果立一個嬴政的子嗣,宗室們至少還知道天下還姓嬴,但是要是趙高這個外人篡位,那很多宗室的人就要以死相博了。

    實際上古代皇帝們制定了很多措施和理論來防止外姓人篡權,但是對於自己的子孫卻不需要那麼防範,畢竟不管是哪個兒子繼承了皇位,肉都是爛在鍋裡的。皇帝的子嗣越多,江山越不容被外姓人篡取,有了眾多的子嗣,他們就會幫忙拱衛著自己家的皇位,自家人誰上位無所謂,你換個外姓人試試看,肯定是群起而攻之。

    其次是朝廷的百官不會答應。趙高倚仗權勢指鹿為馬,不僅殺了李斯和眾多正直的大臣,還迷惑二世皇帝,把國家搞得烏烏煙瘴氣,很多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表面上屈服於他。如果趙高登基,跟著這樣一個變態的宦官皇帝,能有什麼好下場?保不準什麼時候就跟李斯一樣被收拾了,而且很多大臣世代都是秦國的望族,不會容忍一個閹人騎在自己頭上當主子。

    而在外面征戰的武將包括章邯和趙佗等,這些人也是深知趙高的為人,章邯在外征討叛軍的時候,趙高卻一直在秦二世面前進讒言,搞得最後章邯投降了項羽,趙佗終生不回中原。這些武將們是忠於秦朝的,他們不可能投靠自己的仇人趙高,趙高自己也深知這一點,如果自己自立為帝,只能加速秦軍的崩潰。

    再次是天下的人心不答應。雖然秦朝在統一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的傷亡,但是畢竟統一了六國,百姓以後本不用再受戰亂之苦。可是趙高矯詔殺了扶蘇,又禍亂朝政,再次搞得秦國各地揭竿而起,讓百姓再次飽受戰亂之苦。這樣一個陰險的閹人,怎麼能坐上皇位,這樣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即使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可見那時候很多百姓還是心向秦朝的。一個弒君的宦官,如何能當上皇帝,何況趙高殺掉秦二世的時候,關東六國已經完全獨立了,趙高的統治範圍僅限於原來秦國的範圍,這樣一個禍國殃民的罪人,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民心的。

    實際上趙高也嘗試過自己當皇帝,但是他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所以才不得已讓子嬰即為,畢竟就算權勢再大,也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掌控一切的。

  • 4 # 嘻嘻必笑

    趙高一介宦官,心胸狹隘,殺人如麻,心理扭曲,只懂的玩權弄術,耍陰謀,一心只往最高處爬,光有這些怎麼可能讓人臣服,估計坐著皇位心裡也很慌吧。

  • 5 # 昨夜星辰6634

    趙高從地位地下的閹人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官至丞相,已經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制高點。可一個人既然能做出篡改詔書、謀害世子、誅殺忠臣的殘暴行為,足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他的慾望絕不會就此得到滿足,他要的是整個至高無上的威嚴,可是當時的客觀條件並不允許他稱帝!

    原因如下:

    ㈠身份的限制

    趙高即使官至丞相,也改變不了自己是閹人的事實,而閹人按照但是制度的規定,是屬於奴隸,一個奴隸是做不了號召天下的皇帝的,畢竟,森嚴的等級觀念早在殷商時期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世人,到了秦朝早就深入人心!

    另外,閹人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代表著不完整,而皇帝是天下的象徵,多麼神聖而雄偉的形象,絕對不能有一絲殘缺,來破壞百姓心中對皇帝的崇敬!

    ㈡等級的制約

    即使趙高把持著秦朝的權力,但依據始皇之前的案例,從來就沒有臣子能夠成功地篡位,從而成功地登上皇帝的寶座,以呂不韋為例。

    呂不韋曾在始皇還是秦王的時候就輔佐他,在始皇成就統一天下的霸業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在秦王年幼時期獨攬大權,權傾天下,威震朝野。

    可即使是如此名氣,在秦王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時,還是會有所畏懼,最後因嫪毐 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事後秦王忌憚呂不韋的影響力,責令他前往蜀地,呂不韋不堪忍受,自盡而亡。

    臣子稱帝在當時被看做大逆不道,因此沒有這樣的輿論支援,趙高自然無法稱帝。

    ㈢人心的向背

    趙高自篡改詔書、殘害忠臣的事蹟傳來以來,就不被各路起義英雄和百姓所看好,倘若直接稱帝,勢必引起各路英雄的討伐,更會致使民怨沸騰

    從這個方面來講,趙高無法贏得民心,而民心所向對於帝王來說,就像洶湧的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倘若趙高強行稱帝,面對各路英雄和百姓的聲討,只會死的更快!

    縱觀以上所述,趙高不能稱帝,是時勢所就,更是歷史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是順治帝的第三子,為何順治會讓他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