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泰迪講歷史
-
2 # 娛樂落榜人
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皇帝由於染上天花,深知自己時日無多,臨死前將皇位傳給皇三子玄燁,也就是日後的康熙皇帝,順治皇帝有八個兒子,雖然皇長子牛鈕早夭,但皇二子福全卻依然健全,那麼順治為何還要讓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呢?
其實順治皇帝臨死時,並不打算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因為順治死時,皇二子福全才九歲,皇三子玄燁才八歲,皇帝繼位時,倘若年紀太小,容易被權臣架空,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順治6歲繼位,被多爾袞架空,康熙8歲繼位,被鰲拜架空。
雖然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最終都憑藉自己的手腕擊敗權臣,奪回朝政大權,但萬一要是遇到一位能力有限的君主,搞不好還會被權臣弄死,導致丟了江山,也正是如此,順治皇帝一開始並不打算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下一任皇位繼承人。
反而是打算從自己堂兄堂弟中,尋找一個年紀較大,能力較強的人來繼承皇位,但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卻堅決不同意兒子這個想法,在孝莊的堅持下,順治皇帝最終還是決定從自己兒子中挑選一位來繼承皇位。
當時擺在順治皇帝面前的有兩個選項,一個是皇二子福全,一個是皇三子玄燁,為此順治皇帝也很糾結,不知道選擇哪個,於是順治皇帝便詢問,自己最信任的傳教士湯若望,問他有什麼看法。
湯若望主張選擇皇三子玄燁繼位,理由是皇三子玄燁在兩歲的時候惹上天花,在古代,天花這種傳染病只要染上,要麼靠免疫力挺過去,以後再也不會感染天花,要是挺不過去,身體奔潰,面臨死亡的威脅,就如同順治皇帝一樣。
在順治時期,皇室有不少子嗣都是因為染上天花而死,皇三子玄燁能夠在天花感染下,活了下來,就意味著免疫力比常人要強。
因此選擇皇三子玄燁,就意味著不會中途出現英年早逝這種情況,一來也能穩定朝政,避免造成朝政動盪,導致後代丟了江山,也正是因為如此,順治皇帝最終才會讓皇三子玄燁成為皇位繼承人。
-
3 # 嶺南客家人
康熙是第三子,而且他的哥哥還活著,為何能繼承皇位?其實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因為在順治決定誰是下一任皇帝的時候,清朝並不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是什麼原因讓玄燁脫穎而出呢?我從三個方面闡述清楚這個問題。
第一方面,就是清朝的繼承製度。
清朝在不同時期實行的是不同的皇位繼承製度,比如有諸貝勒貴族推舉制、嫡長子制、秘密立儲制等等,具體到順治皇帝的時候清朝採用的是諸貝勒貴族推舉制,他本人就是各貴族協商妥協推舉坐上皇位的。所以在這種制度下,在順治死後由誰繼承皇位跟你是否嫡子、是否長子無關。那康熙為何又能得到各方貴族的青睞?這就要說第二個方面。
第二方面,康熙的出身。
康熙當時活著的哥哥還有一個,叫福全,順治曾經打算立福全做接班人,但遭到其他貴族反對。為什麼呢?因為福全的母親來自滿族董鄂氏,權勢威望較大,如果福全繼位,其母族將對以孝莊皇太后為首的蒙古族外戚造成威脅,所以孝莊皇太后等人反對福全繼位。康熙的母親是漢人佟佳氏,家族勢力較小,所以得到孝莊的貴族的支援。
第三方面,康熙得過天花。
清朝初期很多皇親貴族都染上天花而死,在當時天花是一種難於治癒的絕症,順治帝、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的兩個福晉、大貝勒代善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均死於天花,康熙曾染上天花後來治癒因而有了免疫力,所以在身體素質方面佔了優勢,最後在皇位繼承上勝出。
總結:康熙得以繼位,是多方面因素產生的結果。如果當時清朝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或者其他制度,皇位可能輪不到他;如果他的母親不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人,可能大家也不會推舉他;最後他具有天花的免疫力,使得他獲得了傳教士湯若望的支援,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4 # 當朝大學士
順治作為大清國建立全國政權的首位皇帝,一生共育有八個兒子,但最終卻將皇位傳給了年僅七歲的康熙。順治八個兒子,長子牛鈕、二子福全、三子玄燁、四子榮親王、五六七八子年齡特別小,不做說明。其中長子與四子早夭,生下有競爭力的只有福全與玄燁。排行第三的康熙,按資排輩貌似也排不到他。但是順治在病榻之上指名點姓的要玄燁繼位,玄燁正式等級,虛歲年僅八歲,由皇祖母孝莊皇太后輔政。
特殊的繼承製度首先筆者要解釋清初的一點是,清王朝與歷代漢族王朝不同,他們是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對於滿清皇族來說,他們更依靠與立長必定立賢。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清朝繼位者都很迷的就繼承了統治者的位置。
努爾哈赤死後,並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所以由當時的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召開會議,公推皇太極為大汗;皇太極暴病而亡之後,又有多爾袞、代善等人擁立福臨為帝;福臨亦是如此,在病榻之前親自指定康熙;康熙這是留下遺詔,傳位皇四子胤禛;雍正即位之後,建立秘密立儲制度,仍舊不是以嫡長子為首要條件。
綜上所述,清朝皇帝立儲考慮的因素是非常之多的,既要考慮個人能力,又要考慮勢力對比,著實是一件難事。因此筆者總結了玄燁繼位的四個原因,僅供參考。
第一,玄燁深受福臨喜愛首先,皇帝的首肯成為了清朝皇子能夠成為皇儲的直接原因,同時也是重要原因。玄燁自小聰明好學,很有才能。我們直到,康熙好學是出了名的,不僅僅是在前期,就是在中期,康熙仍舊迷戀漢家典籍、西方學科,康熙被譽為“中國第一西學高材生”,這可不是吹的。
福臨首先是一個情種,尤其是對董鄂妃,兩人愛得死去活來,之時可惜,董鄂妃早逝,其生下的四子榮親王早夭,不然的話,愛屋及烏的福臨肯定會立皇四子。到現在,候選人之中的玄燁有才識,好讀書,從小就受到福臨喜愛。站在一旁的福全自然沒有了政治競爭力。
第二,孝莊皇太后的支援孝莊皇太后的支援也是玄燁能夠繼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孝莊皇太后雖然那已經身居二線,但是說話十分有分量。玄燁同樣深的孝莊皇太后的喜愛,尤其是在玄燁得天花那一段時間,就是由孝莊皇太后與貼身丫頭蘇麻喇姑共同照料,情感很深。
福臨病危之際,有意選擇玄燁作為繼任者,孝莊皇太后自然選擇支援,一來玄燁聰明好削,二來玄燁討人喜愛,三來玄燁不調皮,很聽話,這樣的人註定能夠在皇祖母的教養之下成為一代君王。
第三,佟佳氏的家族勢力玄燁生母為佟佳氏,對著這個姓氏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佟佳氏曾被譽為“滿清第一外戚大姓”,就連後來名聲日大的葉赫那拉氏都不是其對手。佟佳氏作為滿清大姓之一,分佈於滿洲八旗之中,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如努爾哈赤的元妃、佟國維、隆科多等等。
玄燁的母親與努爾哈赤的元妃還有血緣關係,其本宗同族的弟兄都在朝廷做官,具有很大的家族勢力。然而皇二子福全的母親僅僅是一名長史的女兒,勢力遠遠沒有佟佳氏那麼強大。既然是幼年即位的君主,強大的外戚勢力成為了玄燁前期能夠坐穩皇位的保障,這是重中之重。
第四,玄學神話因素將玄燁塑造成為天命之子民間有一種對康熙的蔑稱,叫做“康麻子”,麻子指的就是麻子臉,這就要聯絡到玄燁年幼時期的天花。當時的天花幾乎是絕症,全宮中上下束手無策,玄燁命懸一線,但神奇的是,玄燁竟然挺過了疾病,獲得了免疫性。
這在現代看起來稀鬆平常,畢竟有些草藥當中還有某種治療因子也不一定,但是在當時這就很神奇了,能夠以幼小的身軀抵抗天花,在民間完全又被神話的條件。畢竟為天選之子,所以自有天神保佑,這就使得玄燁無形之中有了“神話身份”,這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不低的,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福臨的判斷。
結束語:康熙成為清王朝最有名的皇帝,在任期間,開疆拓土,為中國增加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度比肩“千古一帝”,成為中國封建帝王佼佼者之一。福臨的選擇是正確的,康熙的抉擇也是正確的,歷史就是如此,令人激動又令人難以捉摸。【文 / 楚南青史君】
-
5 # 丫丫說史
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順治帝共有8個兒子,為何順治帝會讓當時年僅7歲的康熙繼承皇位,這是因為排行老三的康熙才7歲,那剩下的四、五、六、七、八皇子年齡就比康熙小了,所以肯定在年齡上是要首先考慮康熙的,加上順治的長子與四子早夭,那就剩下能繼承皇位的就是二子與三子了。
順治帝的二子是愛新覺羅福全,福全的生母是順治帝的愨妃董鄂氏,愨妃董鄂氏是比較受順治帝的喜愛的,所以從年齡和母妃受寵來說,福全都是很有把握做皇帝的。那為什麼福全沒有被順治帝選做皇帝呢,據說是因為在康熙和福全小的時候,順治帝曾問過他們長大後的志向,當時年少的福全和康熙回答全然不同,康熙回答說想做一個明君,而福全卻回答說想做一個賢王,所以志向不同,順治帝對他們的期望也不同。
加上當時的清朝並沒有完全沿襲之前的長子繼承製,所以順治帝后來和孝莊太后商議後立當時的三子玄燁為皇帝。後來也有一種說法說當時的福全沒有得過天花,所以沒有立為皇帝,因為在清朝那時候醫療條件特別差,所以天花在當時也是被作為不治之症的,而年少的康熙曾得過天花並且好了,所以以後是不會再得天花的,所以這也是順治帝選康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將康熙立為皇帝,都得說這個決定是對的,因為康熙開闢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在康熙的統治下,清朝的經濟、人口、國土面積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而順治帝的二子福全也被封為親王,後來更是領兵出征,被封為大將軍。而且康熙和福全的關係也特別好,沒有出現後來的兄弟爭搶皇位的事情。
-
6 # 一朵盛開的青蓮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位很出名的皇帝,他統治時期整個社會政治安定,經濟發達,百姓生活指數空前高漲。這個皇帝就是康熙大帝,他開創了“康乾盛世”,被後人贊稱為“親古一帝”。
康熙在位62年,可謂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但是歷史上康熙之前的順治皇帝,他有6個兒子,康熙又不是皇太子,為什麼順治會傳皇位給康熙呢?
公元1661年,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去世。當年順治24歲,可謂英年早逝。但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有長子繼位的慣例,立嫡以長不以賢。但這個制度在清朝卻被打破,當年皇太極繼位,就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所以,康熙繼位就有了之前的先例為基礎。
順治生五子,但長子早夭。康熙在這五子中排行老三。清朝雖然當時沒有世襲長子的制度,所以這五個兒子都有機會。但是康熙自幼聰穎,可以說是一個學霸,他在天文、地理、文史方面無所不通,對西方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在這五位皇子中能夠脫穎而出。
然而在當時,順治皇帝最喜歡的皇子卻不是康熙,而是二子福全,福泉是順治的愛妃董鄂妃的兒子,福全雖然能力不突出,但是順治寵愛董鄂妃,愛屋及烏,自然也就喜歡福全。但是這件事情卻遭到一個關鍵人物的強烈反對,這個人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在當時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孝莊皇后看康熙自幼聰穎,學貫中西,有帝王之象,非常喜愛。所以在孝莊皇后的強烈堅持下,順治最終立康熙為皇儲。
-
7 # 東方京川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第四位皇帝,因為玄燁的皇阿瑪二十四歲時不想當皇帝竟然出家當法寺了,他讓六歲的兒子玄燁繼承皇位,玄燁在孝莊皇后扶持下登上皇位。
-
8 # 逗B的沙雕
順治皇帝有八個兒子,康熙並不是老大,為什麼能當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皇帝,它不僅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河治道,還力排眾議地重用漢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但是,很少人知道,康熙皇帝還有一位親哥哥,名叫:愛新覺羅·福全。
古代的時候,大多是嫡長子繼承製。那麼,登基稱帝的為什麼是康熙皇帝而不是福全呢?
順治皇帝總共有八個兒子,其他的七個兒子,在歷史上似乎毫無存在感。玄燁是順治皇帝第三子,因長子早夭,因此,二子福全就變成實際上的長子。順治皇帝在世的時候,曾經問過這兩個兒子的志向。康熙皇帝回答:自己想做一個明君。而福全則回答:自己想當一個賢王。這件事情過後,順治皇帝對兩個人的志向有了一定的瞭解。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福全的身體有殘疾。他並不是不想當皇帝,只是由於身體原因,比較自卑,所以才這麼說。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因為,康熙皇帝登基後,還讓福全率兵去打葛爾丹。如果,福全確實是身有殘疾的話,那麼,康熙皇帝是不會將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皇帝任命福全為大將軍,讓他遠征葛爾丹。康熙皇帝與這位哥哥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他擔心福全不能獲勝,於是,又調了不少兵馬給他。
福全率軍出征後,並沒有輕舉妄動。他明白葛爾丹在草原上馳騁多年,絕不是無能之輩。於是,他派人向葛爾丹送信,向葛爾丹表示友好。表面上看來,福全比較軟弱,但實際上,他這是在等待時機。因為此時,康熙皇帝調來的軍隊還沒有來齊。時機成熟後,福全毫不猶豫地展開了進攻。浴血奮戰後,清軍雖然損失慘重,可還是戰勝了葛爾丹。
看到福全打了勝仗,康熙皇帝非常高興,並且,下令重賞福全。但是,後來的時候,福全在軍事決策上犯了錯誤。當時,葛爾丹潰退,清軍本應順勢而擊,康熙皇帝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統帥福全卻下令退兵,而且,沒有向皇帝請示。因此,班師回朝後,康熙皇帝嚴厲地責罰了福全,還削除了他的爵位。
福全手握軍權,又是皇帝的親哥哥,他在外征戰的時候,如果起兵謀反,那麼,康熙皇帝是很難應對的。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身先士卒地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即便後來犯了錯誤被責罰,他也沒有任何的不平之言。其實,福全沒有當皇帝的原因,除了他性格寬厚,不想當皇帝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沒有出過天花。
古代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天花的致死率還是很高的。皇族子弟雖然享受著最好的醫療條件,但也並沒有把握能熬過天花。當時,只有得過天花然後痊癒的人才可以避免再得天花。康熙皇帝之前得過天花,而福全沒有得過。所以,皇位的天平向康熙皇帝傾斜了。經過順治皇帝和皇太后的慎重考慮,兩人決定要把皇位傳給康熙皇帝。
雖然,福全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懷恨在心。在康熙登基後,他一直忠心耿耿地輔佐皇帝。康熙皇帝非常信任自己的這位親哥哥,對他沒有絲毫的猜忌之心。
因為,康熙皇帝在小的時候,身邊親近的人很少。他兩歲多的時候就因為患有天花而被送出宮,身邊一直缺少父親與母親的陪伴。之後,雖然熬過了天花,可回到皇宮中的時候,只能見自己父親最後一面。皇宮中,形勢複雜,他不得不謹言慎行。對他而言,忠誠敦厚的福全成了他唯一的感情寄託。
據說,福全後來病重的時候,康熙皇帝還專門趕回來,想要見彌留之際的福全最後一面。雖然,未能如願,但皇帝還是參加了全程的葬禮,送了自己哥哥最後一程。最後,康熙皇帝還讓宮廷中的畫師畫了一幅畫掛在房中,內容就是自己和哥哥小時候一起玩耍的畫面。看來,福全在康熙皇帝的心中,始終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兩人的感情,在歷朝歷代中都是非常少見的。古代的宮廷中,為了爭權奪位,兄弟反目的事情並不少見。魏國曹丕為了登上帝位,不惜設下圈套,逼得曹植做出七步詩;隋朝的楊廣為了皇帝的寶座,更是喪心病狂,滅絕人倫;明朝的英宗與代宗因為皇位鬧得水火不容,後來,甚至釀成了奪門之變;康熙皇帝對於繼承之人含含糊糊,以至於後來九子奪嫡,骨肉相殘。
可以說,康熙皇帝和福全的兄弟之情,真的是難能可貴。
-
9 # 北辰飛雪
康熙不是順治的嫡子,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福全。按理說,有娣立嫡,無嫡立長,皇位本不該輪到康熙的。但是因為其他一些因素,順治最終選擇傳位於三子玄燁(後來的康熙),使得後面出現了“康乾盛世”。所以,順治的選擇是非常成功的。那麼,當初順治選擇玄燁的原因是什麼呢?
順治本人的意願福全是康熙的二哥,當初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順治問福全的志向,福全回答:“願為賢王”。而同樣的問題問玄燁的時候,他回答:“願效法父皇”。傳聞福全的一個眼睛有毛病,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所以福全從小不爭不搶。但兩人的志向在順治皇帝心中的評價可就不同,所以順治最終選擇了更具雄心的三子玄燁。
也正是因為福全的這番表現,康熙後來對福全一直不錯。康熙甚至讓人把兩人對坐的情景畫下來,以示一同老去的意思。福全去世後,康熙痛哭,無心理政,兄弟間的情分還是很深的。
孝莊太后的傾向孝莊皇太后懷順治的時候,“紅光繞身,盤旋如龍形”。等到康熙的母親懷孕後,前去給孝莊皇太后請安,“衣裾有光若龍繞”。所以,孝莊皇后對這個孫兒,是從小就看好的。歷史記載中,有孝莊特別關心玄燁的記載。但孝莊對於孫子福全,並沒有特別的關心。順治6歲登基,和孝莊相依為命,母子間的感情決定了,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孝莊的意見也是不可忽略的。
湯若望的影響此時的湯若望已經在清廷任職,負責給順治傳授天文、曆法等知識。所以,湯若望是順治十分尊敬的一個人,甚至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裡爺爺的意思)。而在玄燁被選為繼承人的過程中,湯若望的意見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湯若望的理由就是玄燁已經得過天花並且好了,以後不會再受天花的影響。要知道在古代,天花死亡率是極高的。而已經天花痊癒的玄燁登基為帝,無疑對於皇權的穩固,是有極大助益的。
綜上所述,順治在聽取了孝莊和湯若望的建議後,再加上自己的判斷,最終決定傳位給三子玄燁。並且給他選定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四個輔政大臣。當然,除了這些外力因素外,康熙本人從小就聰明異常,讀書等各方面表現優異也是有關係的。不然,如果康熙的表現平平,這個皇位也是輪不到他的。
-
10 # 肖邦老師的課堂
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子,於順治十一年出生於紫禁城的景仁宮,其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當時只是一妃子,後來追諡為皇后。歷史記載,她懷孕時,看見有龍饒身,孝莊太后知道後說,她懷順治時也有這種景象,佟佳氏也這樣,必有祥瑞。
玄燁出生後,順治怕他得天花,於是委託孝莊把他帶到紫金城外撫養。之後他還是得了天花,但是並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幾個小麻點,因此他有了這種病的終身免疫,他得過天花也成為了繼位的有利因素。玄燁五歲就顯露出了愛讀書愛學習的天分。後來順治問皇子們將來做什麼?二皇子說做一個賢王就可以了,而玄燁說要像順治學習,因此順治很看重玄燁。
康熙自己說他從小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天讀書到深夜,也不知疲倦,甚至有時候讀書勞累了導致生病也不肯休息。史書中記載他對帝王政治,聖賢心學,四書五經全都能融會貫通。雖然玄燁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養大,但是他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的撫養就是他的奶奶孝莊文太后。他的奶奶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因此他對玄燁也很看重,覺得他愛讀書學習。
孝莊文就細心培養玄燁,使得玄燁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玄燁具備了做一個好皇帝的潛力,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突然去世,他生前沒有立太子,臨終前湯若望建議傳位給玄燁,理由是玄燁得過天花,有了免疫力,於是順治立玄燁為太子,兩天後,玄燁就登基了,他也就是康熙皇帝。所以綜上所述,玄燁能繼位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一個美好的傳說,二是他得到很好的教育,三是他得過天花。
-
11 # 雍親王府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而在他去世之後,便是由當時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繼承了皇位。
關於這一段歷史,近些年的一些影視作品,例如《康熙王朝》、《孝莊秘史》、《少年康熙》等,在對其進行演繹的時候,都極力強調順治皇帝以及孝莊太后對於康熙皇帝的喜愛,甚至還將此作為了順治皇帝之所以傳位於康熙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然而歷史上並不是如此,順治與孝莊對於康熙的喜愛程度與其他的順治皇子相比,並無特殊之處。
康熙皇帝能夠登上皇位,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只是因為他從在當時極為恐怖的天花病毒中“撿”回了一條命,使得他就此具備了其他順治皇子所沒有的一個“優勢”,而這才讓他得以非常幸運的登上了皇位。
從“子以母貴”的角度,順治和孝莊都不會優先喜歡年幼的康熙皇帝。眾所周知,順治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就是董鄂妃了。
順治十三年(1656年),自董鄂妃入宮以來,便受到了順治皇帝的獨寵,僅一個月的時間,順治就將其冊封為皇貴妃。在此之後順治還想要廢黜掉當時的皇后,進而將皇后的位置給到董鄂妃,儘管遭到了孝莊太后的阻攔,順治皇帝的這一想法沒有執行,但是絲毫不影響順治對於董鄂妃的感情。
順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為順治皇帝生下了皇四子,順治皇帝是興奮異常,不僅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更是舉行了隆重的慶典,當眾頒佈“皇第一子”誕生的詔書,可以說順治是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視作了是自己嫡出的長子。
對此,當時深受順治皇帝信任並器重,並且享有極高威望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其後來所著的《湯若望傳》中有這樣的描述:
“這位貴妃(董鄂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由此也可見,順治皇帝對於董鄂妃所生兒子的喜愛以及想要確立其為自己接班人的想法是非常明顯的,同時這也是人盡皆知的。
只不過天命不假,正如《湯若望傳》中所記載的,這位皇子不到百天便去世了,順治皇帝對此是非常傷心,他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還以極其隆重的禮儀治喪,並且為其修建了遠超規制的陵寢,以示恩寵。
所以,從順治皇帝的角度來說,他最喜歡的兒子便是董鄂妃所生的榮親王。並且即便是在榮親王早殤,順治依舊是希望董鄂妃能再度生育皇子並由其繼承皇位。因此,其他的皇子在他心中的地位必然是遠不及董鄂妃所生的皇子。
至於孝莊太后,她看重的必然是順治後宮中的那一眾蒙古后妃。
孝莊太后本身就是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而她與她的親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以及她的親姐姐宸妃海蘭珠先後嫁給了皇太極,一來是為了維繫滿蒙之間的同盟聯絡,二來便是為了誕育具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所以這才出現了姑侄三人先後嫁給了同一位丈夫的情況。
當然,孝莊太后本人還是很好的完成了這一“任務目標”,由他生育皇太極第九子福臨順利繼承了大清皇位,成為了順治皇帝。而她也希望用出身於蒙古部落的后妃充盈順治的後宮,進而誕育具有蒙古血統的皇子,並由其來繼承皇位,這樣不僅可以繼續鞏固滿蒙關係,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蒙古諸部,特別是她所在的科爾沁部的地位。
為此,她先是讓順治皇帝迎娶了自己的親侄女,即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孟古青為皇后。然而,由於這段婚姻是多爾袞替順治皇帝指婚應下的,所以遭到了順治皇帝的極力排斥,兩人關係始終非常緊張,最終孟古青被順治廢黜了皇后之位,貶為了靜妃。
在這之後,孝莊太后再一次為順治皇帝主婚,讓其迎娶了孟古青的侄女,同時也是她的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第二任皇后,結果依然遭到了順治皇帝的抵制。恰逢此後不久董鄂妃入宮,順治皇帝甚至險些再次廢除皇后,最終由於遭到了孝莊太后的極力反對才得以收手,但是這兩人之間,也如同順治與孟古青一樣,依舊沒有誕育皇子。
而除了兩位出身於孝莊太后家族的皇后,順治皇帝的後宮中,還有四位出身於蒙古部落的后妃,而這些蒙古后妃也不約而同的遭到了順治皇帝的牴觸,也都沒有為其誕育皇子。
當然,順治皇帝之所以如此,也與其在這一時期與孝莊太后非常緊張而又不和的關係密切相關,順治實際上就是在用冷落蒙古后妃的方式在表達對於孝莊的不滿,而這無異於讓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時的孝莊太后對於其他的滿漢后妃以及他們誕育的子女,是帶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必然也不會讓其喜歡和欣賞,她中意的也只會是那些蒙古后妃以及她們生下的孩子。
而從康熙“出宮避痘”一事,也能看出順治和孝莊對於康熙的態度。康熙十七年(1678年),年僅四歲的太子胤礽得了天花。從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前後十二天的時間,康熙皇帝是寸步不離,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全心全意的陪護著自己的這個兒子,直到胤礽徹底痊癒。而這個時候正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時期,但是他依然選擇放下朝政,陪著自己兒子,這才是一位帝王極度寵愛自己皇子應有的表現。
反觀康熙,他得到了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怎樣的“待遇”呢?
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皇帝得了天花,這一年康熙皇帝還不到兩歲,順治皇帝將其送出宮去“避痘”,而避痘的地點是在西華門外的一所普通寺廟中,在此期間順治皇帝以及孝莊太后並沒有前往進行探視,僅僅是由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前往照看。
《湯若望傳》中對此也有一段記載:
“(照看康熙的是)一蒙婦攜一使女。這位蒙婦為人誠實,她說,她的女主人,就是皇帝的母親。”相比較與康熙對待出痘的胤礽,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的做法確實是有些“敷衍”,換句話說,對於康熙,他們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然,順治和孝莊在這個時候也有著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首先,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在此之前克勤郡王嶽託和豫親王多鐸這兩位功勳卓著的“鐵帽子王”,都是三十多歲的時候死於天花,讓人們不得不對天花有著極強的恐懼感。所以,順治和孝莊首先要保證的是當時宮裡沒有得天花的人的安危,對於已經得了天花的康熙,他們所抱的希望並不大。
其次,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在順治一朝,自始至終都僅僅是名庶妃,沒有得到正式的冊封與封號,級別與地位非常的低,與順治皇帝非常寵愛的董鄂妃以及兩位蒙古皇后乃至一眾蒙古后妃相比,存在感非常的低,這也使得康熙本身受到的關注度並沒有那麼高。
再次,當時的順治皇帝只有十八歲,非常的年輕,在此之前的努爾哈赤活了六十七歲,皇太極活了五十一歲,所以當時的孝莊看來順治還有很長的人生之路要走,以後有的是時間可以繼續生育皇子,況且這個時候在順治還有一位皇子福全在世,康熙也就此成為了“可有可無”般的存在。
由此可見,順治和孝莊近乎於抱著一種“聽天由命”的態度來對待得了天花的康熙,只不過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年幼的康熙皇帝竟然戰勝了天花,健康痊癒了。
當然,康熙皇帝登基後,對於照顧她的蘇麻喇姑是及其尊重,而這座他“出宮避痘”的寺廟,也在日後被改稱為“福佑寺”,以示紀念。
這個時候大家還會說,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對於年幼的康熙都是自始至終都非常喜愛,關懷備至的麼?至少這件事情上,所謂的關愛確實少了許多。
康熙皇帝登基,全靠湯若望以及險些要了他命的天花。湯若望,是清朝初年朝堂上倍受推崇的西洋傳教士,他在編修曆書、普及西洋科技以及推動中西方文化融合上,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順治皇帝更是稱其為“瑪法”,以示尊崇。而湯若望也依靠著自己掌握的西洋醫術,曾經治好過孝莊太后以及順治皇后的疾病,因而也受到了孝莊等人的尊敬。
順治十八年(1661年),彌留之際的順治皇帝並沒有想好選擇誰來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由於他的幾個兒子年齡非常的小,他害怕他的兒子們也如同他一樣,經歷多爾袞一般的宗室王公擅權專政,進而產生濃厚的心理陰影。於是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堂兄安親王嶽樂。
這個想法孝莊太后極力反對,湯若望也持有同樣的意見,他認為:
“幼主臨朝固然會影響政局,但帝系轉移也會引發新的危機。”於是在湯若望的建議下,順治皇帝放棄了讓自己的堂兄嶽樂繼承皇位的想法,轉而要立自己的二子福全為接班人,而這個時候孝莊卻堅持要立康熙。
在這樣的情況下,順治皇帝又去徵求湯若望的意見。這一次,湯若望再次與孝莊的意見一致,他認為康熙出過天花並且痊癒,進而對於這種疾病有了終身的免疫力。
而順治皇帝自己本身就是因為身染天花而命不久矣,在此之前,他最愛的董鄂妃也是因為得了天花去世,於是順治皇帝就此下定了決心,冊立康熙為儲君。
就這樣,非嫡非長,年僅八歲,才智也沒有完全顯現的康熙皇帝,在順治去世後登上了皇位,而他能夠戰勝其他兄弟,進而繼承大統的理由便是他得過天花,並且是“死裡逃生”、健康痊癒歸來,真可謂是“因禍得福”。
-
12 # 玄坤文史
順治皇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一共生育有8個兒子,其中皇長子,皇四子是在康熙皇帝登基之前就死了,所以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即便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年齡也才八歲,對於順治皇帝而言,他傳位的選擇有六個,那麼為何最後選擇傳位給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呢?
順治皇帝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皇帝選擇繼承人時,通常會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王位,財產必須由嫡長子來繼承,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規矩,但是順治皇帝的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母親是寧愨妃董鄂氏,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他的母親佟佳氏,在最初都是庶妃。
而順治皇帝的封的三位皇后中,廢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獻皇后董鄂氏(死後追封皇后),在順治皇帝死的時候,都沒有留下一個子嗣,也就是說順治皇帝沒有嫡子,在這樣的背景下,按理就應該優先立年長的皇子,那麼也應該是皇二子福全繼位,但是為什麼繼位的是皇三子玄燁呢?
愛新覺羅·福全
這裡面有兩層原因,在順治皇帝統治期間,孝莊皇太后為穩固順治皇帝統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孝莊皇太后是蒙古科爾沁部族的女子,福全的母親董鄂氏是建州女真望族,就孝莊皇太后而言,肯定是更希望蒙古部族的妃子產下的子嗣來繼承皇位,但是蒙古部族的幾位妃子,沒有為順治皇帝產下皇子,所以孝莊皇太后自然就更加傾向出生漢八旗的佟佳氏。
在《清史稿》中記載,順治皇帝曾經問皇子們的志向,福全回答說,願意成為一位賢王,玄燁回答說,待長而效法皇父。這讓順治皇帝對玄燁刮目相看,而孝莊皇太后也很喜歡玄燁,時常過問玄燁的飲食起居,課業情況,甚至專門讓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照顧玄燁,玄燁登基後也曾回憶說:“朕自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言語,皆有規度”。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所以玄燁受孝莊皇太后喜愛,順治皇帝器重,這是玄燁被立為皇位繼承人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一方面玄燁得過天花,並且治癒了,也是順治皇帝讓他繼承皇位的重要原因。在古代得了天花,幾乎就只能靠自身抵抗力扛過去,而得過天花的人,也不會再次患病。當時很多皇室成員得了天花病逝了,玄燁就是為數不多抗過去的人。
順治皇帝曾問大臣湯若望,該讓哪位皇子來繼位,湯若望也知道天花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就推薦了已經得過天花並康復的玄燁,這主要是出於讓政權穩定的角度考慮,順治皇帝本來也就比較欣賞玄燁,所以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最後決定讓玄燁繼承皇位。
湯若望
回覆列表
導語:
眾所周知,古代帝王選下一任皇帝一般都會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然而康熙帝玄燁並不是順治帝的長子,並且玄燁繼位時,其二哥還活著。
這也就意味著順治帝打破了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那麼康熙帝何德何能被順治帝看中並於八歲登基?
跟隨老泰迪接著看下去!
原因一:熬過天花古時候有一種病名叫天花,古人認為人這一輩子一定會得一次天花。而得了這個病會有一定的機率致死。
而小玄燁很小便得了天花,順治帝認為他一定扛不下去,於是將其扔在一旁任其自生自滅。幸運的是,玄燁不僅扛過了天花,身體還倍兒棒!這一點令大家都十分詫異。
反觀玄燁的兄弟們,要麼還沒有得天花病,要麼就是已經夭折。(其大哥剛出生沒多長時間便逝世了)
“熬過天花”便是小玄燁的一個資本,這個資本意味著選擇玄燁當國家領導人可大大降低了“國君在執政期間突然逝世”的風險。
原因二:勤奮學習清朝對於皇子的教育尤為重視,玄燁的勤奮恰恰正中下懷,怎麼講?
玄燁於五歲起便開始讀書學習,他常常看書看到深夜,也因此博覽群書比同齡人知識面還要廣,這一點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原因三:志向遠大順治帝曾將兒子們召在面前詢問有何志向,玄燁二哥說願意當一位賢王,其他兄弟們也紛紛附和。
正在這時玄燁非常大膽的說自己願意當一名皇帝,順治看著小小的玄燁竟有如此大的志向,瞬間驚訝到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順治帝便開始重視這個小玄燁了。
原因四:生母勢力大這一點可以扯上關係了,玄燁的生母是佟佳氏,佟佳氏的勢力要比其他皇子的母親強,這是其一。
其二是孝莊太后十分喜歡小玄燁,這也意味著孝莊太后非常器重玄燁,而作為太后,孝莊在朝廷中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重量的!
結語:熬過天花可以說是上天眷顧玄燁。玄燁自身的勤奮努力與遠大志向註定不是一個平凡人。生母的勢力與孝莊太后的器重也恰恰促進了玄燁繼位的程序。結合這幾個原因,不難解釋為何身為順治第三子的玄燁能夠成功繼位清朝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