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獾言

    從真實成本角度看:在職人員具有真實成本(現工作),無業人員則無;從經濟成本及時間成本看:求職一般是工作日進行,在職人員需請假,請假意味著無薪,而無業人員利用的這段時間原本就不產生經濟效益;從機會成本看:在職人員的新工作不一定會比現在好,未來存在不確定性較高,而無業人員是從無工作到有工作,無論未來確定性是否高,總比無業無收益好。總體來說,成本高在以上幾個方面。

  • 2 # 職業規劃HaSn柴

    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談談,為什麼在職求職的成本比失業求職的成本大:

    理由1:持續投入資本的壓力大

    一個在職者跳槽求職,他會顧慮的因素比較多,職業不滿意,換行業?or換職業?還是都要換?如果重新開始,那麼之前的工作經驗可能沒有任何可利用的價值,重置成本頗高。而對於一個失業者來講,透過思考與沉澱後,他的資本投入相對較小,因為沒有太多難以割捨的價值,重新開始的機會成本小,時間、精力、甚至經驗,積累的效率要比一個在職者高很多,反而成本就低。

    理由2:成本與風險雙重壓力並存

    一個在職者求職,要考慮的成本因素包括如下:薪資標準、福利條件、交通成本、工作環境、時間成本、人際關係重建、領導風格適應、工作適配性等等,每個點都是他需要考慮的,因為在有工作的前提下,一個理性的跳槽選擇一定會權衡,換一份工作會比我現在的好麼?如果某個點不如現在的好怎麼辦?什麼是我最看重的?人總會難免遇到這樣的選擇糾結;沒有工作的人求職,僅用考慮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歡,是否是可以勝任的,是否能適應工作氛圍等幾個關鍵因素就能很快做出決定,且一旦開始工作就是增值,在職的人如果沒有處理好這些因素權衡,不僅不會帶來收益,反而是在一次次的跳槽止損。

    理由3:時間價效比低

    白天的八個小時是每個人最珍貴的時間段,工作就是用這個時間換兌換相應的收益。如果工作有發展空間、有學習機會,那值得投入時間,但如果身處一種“舒適區”的工作環境下,你看似是在賺錢,其實是在“賤賣”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屬於公司不屬於你,你要把很多寶貴的時間耗費在那些價值感偏低的事情上,最終你會發現,工資沒多少,但也沒學到多少;而沒有工作的人,則可以充分利用這珍貴的8小時(前提是你足夠自律)做專注價值的事情,比如圍繞目標職業的知識充電,技能培訓,求職準備,也可以針對個人競爭力的學歷提升、優勢培養等,總之他們可以利用黃金時間資源充分為自己贏得溢價的能力,而如果是跳槽者,就沒有這麼多時間做充足的準備,急於尋找下一站,但是會出現越調越糟,失去溢價的籌碼,時間耗費多,價位不見長,求職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要清楚職場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企業用金錢買你的勞動力,買你的僱用時間,但你一定要考慮到個人的價值加持,千萬不要得過且過,否則到頭來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這也就是我們常常焦慮的中年危機,其實不在於年齡,而是在於你是否具備持續競爭力,這個從哪裡來?從時間價值中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是單打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