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邪影視連連看
-
2 # 碧海梵天
第一次看金庸先生的小說是在上初一的時候,具體看的哪部忘記了,說實話那個時候就是衝著他的名氣才去看的,但是翻看了一些,就看不下去了。
總覺得太繞了,比如主角有很長一段篇幅沒寫了,然後突然出現了,又回過去寫主角在消失的這段時間裡的奇遇。
看《雪山飛狐》那部小說的時候感覺開頭有些沒頭沒腦,看了幾十頁都不知所云。
就是現在再看,我還是不喜歡金庸先生的小說。
我喜歡看直白的小說,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開頭主角就要出場,並且快速出彩,不拖拉。
而金庸先生的小說彎彎繞很多,並且很拖拉。
另外,金庸先生小說裡的主角太兒女情長了,沒有看現在網文裡的主角看得那麼熱血痛快。
最重要的一點,金庸先生小說整個給人的感覺有一股悲情在裡面。
這是我最不喜歡的。
現在人生活都很壓抑,看小說本來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情,看到這類小說心情就更不好了。
總得來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特性,金庸先生的小說當年是很多人喜歡看,但是不適合現在人的閱讀習慣。
不過金庸先生的小說這麼有名,裡面肯定也有可取之處的。
大家喜歡看金庸先生的小說嗎?
-
3 # 人參成精
我的初戀是令狐沖,金庸先生小說,虛擬的世界,我卻動了真情,江湖大道,昂藏七尺的堂堂男兒,不只是身懷武藝,更是心靈性情,丹心似血,匹馬如風,就是邪惡,都邪惡的大氣,變色,有一代大惡人的宗師風範
江湖上的成敗擺明車馬,明火執仗,勝固英雄,敗亦磊落,
有一些江湖品格,有一些江湖規矩,有一些江湖情懷,如落花流水春去,不復於今日,只好沉浸在武俠世界裡懷想
在武俠裡,意外得見跨越生死考驗的男女感情,也許是所謂浪漫的最後遺蹟了
-
4 # 棲鴻看紅樓
基本上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有文化的,都讀過金庸。很多中學、大學老師,會在講課時引用金庸小說裡的情節,或者分析小說中違背歷史的內容。
比如有位挺著名的高中歷史老師,分析《射鵰英雄傳》中動不動花錢“幾兩銀子”,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中中國產銀少,在宋朝的時候,白銀並沒有作為貨幣使用,所以郭靖是不可能花銀子付飯錢的。
地理老師也引用《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國最愛茶花、段譽一行路遇瘴氣,來介紹雲南的氣候特點。
我也是金庸的鐵粉。除了《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其他幾部至少讀過十次以上。只是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已經很少有知音了。
-
5 # 貓的思考
首先,回答題主:我喜歡金庸的小說。
其次,我具體分享下喜歡金庸小說的原因:
金庸小說填補了我網路遊戲的時間,讓我不再沉迷於網路遊戲!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閱讀!讓我節約了上網的費用和衝遊戲幣的費用!
最後,我想說,我喜歡金庸小說!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直接原因,還包括他所帶給讀者的那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義!
-
6 # 文以斐
在學生時代看了好幾部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拿到書後看起來就直接入迷了。武俠是根植於華夏大地每個炎黃子孫心頭的一抹鄉愁,而金庸把這抹鄉愁書寫成了絕唱。
最初看了很多改編的電視劇,後來接觸到了書本,發現書中所寫的故事情節更加的妙趣橫生。在那個俠義的世界裡無數次的想象著,自己成為了楊過、郭靖、令狐沖、喬峰、陳家洛,那樣的英雄豪傑。
最初金庸作品在大陸是禁書,港臺和海外有華人的地方一時間爭相傳誦,形成了最早的金庸迷。金庸的作品起初是在報紙上連載的,金庸寫完當天的內容後都來不急檢查其中的錯字別字,就被報社催稿的人拿走了。報社的人現場先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遇到不合適的地方就做了修改,可見當時是何等的受人喜愛。 金庸的書中詮釋“俠”在華人心中的真實形象和地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能把人民百姓疾苦放在心中的謂之大“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致敬金庸!
回覆列表
金庸的小說是伴隨著我的成長,小時候的我們看金庸的小說的,就如聲臨其境的變成裡面的大英雄一般。現在再細細回味他的影視作品,更加的空前絕後的喜歡。
金庸小說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寶庫,涉及範圍廣,在武俠劇中無不包含在內。金庸承載我們太多的過往記憶,更在於他的現實價值。他的作品成就許多明星,筆下的江湖世界淋漓盡致,打鬥場面酣暢淋漓。每個武俠劇,都給人一種看了又想看的感覺。很難讓人想象的是這是出自一個人的筆下。
我非常喜歡是天龍八部的虛竹,每個版本,我幾乎要去看一遍。此外神鵰俠侶也是不間斷的細細回味。其他的作品武俠江湖世界。構思,內容,情感編制,真像一部人生彩排。
正是金庸的小說,編織出了不一樣的世界。一個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武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