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頭156934080

    答:當然記得。

    小時候我記得:火柴老百姓叫洋火,2分錢一盒,2角錢一包,洋蠟,平日捨不得點,都是在過年祭祖時,桌上點兩支。

    實際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們國家經濟好轉後,人們對日常生活用品的叫法,就不再帶洋字了。

  • 2 # 笑看東籬

    在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總體說來是很薄弱的,甚至連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從外國進口,因此,許多日用品都帶有一個“洋”字。如“洋車”、“洋蠟”、“洋火”、“洋灰”、“洋釘”、“洋鐵桶”等。

    “洋車”,其實就是城市中載人的人力車,單人拉動,稱為車伕。越快越輕鬆,車伕往往都是小慢跑、顛起來;逢險路,繞過去;遇障礙,要排除。爆胎冒炮常有的事,莫上火,彆著急。(參見圖片①④)

    “洋蠟”,就是照明或祭祀的用品,現在稱謂“蠟”。有粗有細;有長有短;顏色多樣,有紅有白。(參見圖片②⑤)

    “洋灰”,就是建築用的水泥。“洋釘”就是釘木板的小小釘子。“洋油”就是用來點燈的煤油。

    當然,有些日用品中國也能生產,人們一般把中國產的東西稱為“國貨”,把外國的東西稱為“洋貨”。“提倡囯貨,抵制洋貨”也是近代華人民反帝鬥爭的內容之一。

    所有這些“洋”的稱謂,是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一個縮影。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這些“洋”的名詞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人們的生活中早已淡化!

  • 3 # 等著你6902

    凡是經過那個年代的人,當然記得那麼的猶新,已成為我們老一輩曾經的生活中至今抹不去的記憶。

    在過去的那個年代裡,由於我們國家剛得到解放初期正處在非常貧窮落後的困難時期,有些生活中必需的個別產品,不能自給自足,依靠著國外進口的洋貸商品來滿足人民的生活的需求。所以,人民無形中有著崇洋眉外的習俗,把許多東西以洋字為稱。比如說,把水果糖,叫洋糖,把火柴,叫洋火,把白布,叫白洋布,把汽車,叫洋車等等的叫法。其實,這些過去的產品,價廉物美,貨真價實。雖則,這些產品還是在生中缺一不可的存在著,但這些產品物價不知翻了多少倍數,而且,以次充好,質次價高。但原來那種叫法已經成為我們不堪回首的陌生記憶。

  • 4 # 木子君的小屋

    其實並不陌生,只不過這種叫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淡去了。

    在民國到解放初,洋車,洋蠟,洋火,甚至洋釘,這些東西由於我們的工業基礎差,都不能自造,由進口而來,所以,明明是人力車,蠟燭、火柴、鐵釘這樣的東西,都冠以了“洋”字。

    洋車,也就是民國電視劇 裡的人力車,也有將腳踏車稱之為洋車的。

    洋蠟,也就是我們常用的蠟燭。

    洋火,是火柴。

    洋灰,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泥!

    而洋釘,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鐵釘。

    在木子君的記憶中,這樣的說法,一直在八十年代初已經有了市場。

    但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人力車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隨著電力的發展,蠟燭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用得越來越少,慢慢地以生日蠟燭,及其他功能性蠟燭類的方式繼續存在,而火柴,隨著一次性打火機的存在,也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 5 # 痴騎朽翁

    這些物品題主不一定知道是什麼!只有從那個時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當時帶洋字的東西太多了。

    洋車:兩種型別,一個是腳踏車,一個是拉車(城市裡面的人力計程車)

    洋蠟,就是現在市場上使用的化工產品製成的蠟燭。

    洋火,以前農村和城市取火都是用火石,火鐮在一起磨擦產生火星,把煤子燃著,後來進來了火柴(人們又叫自來火)。

    洋油,洋燈,洋服,洋學生,洋麵,洋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8款保時捷卡宴底盤進水怎麼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