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熙遠歌
-
2 # 幾葦渡當年
好人緣?去他的好人。
朱祁鎮被粉飾到怕是要從地下笑醒吧,近年還有《明朝那些事兒》來洗成了“好人”,雖然我個人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但是這個人,我不能看著他被洗白。
第一,土木堡之敗我把土木堡之敗看做是明朝的安史之亂,都是差點就能讓王朝嗝屁的大難。
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不要說是王振,他丫就是一太監。漢唐宦官當政很嚴重,但是在明朝啥也不算,崇禎上臺沒幾年,就收拾了魏忠賢,九千歲的人物說廢就廢了,何況王振。
你要說是王振在一旁進讒言,那沒的說,但要說從始至終都是王振的鍋,那就沒譜了。朱祁鎮差不多二十歲了,你說你不想幹活是一回事,不懂事就是另一回事。
土木堡之敗導致什麼後果,文武百官折損大半,甭管你是尚書還是侍郎,是公侯還是都督,都得被朱祁鎮玩死。
明朝喜歡帶兵打仗的皇帝不是沒有,朱厚照也喜歡打仗,但是他只是喜歡野,還自封大將軍,可人家打贏了啊,至少不是在胡搞。
而朱祁鎮呢?葬送的是幾十萬軍隊和滿朝百官,人家招你惹你了,你這麼玩?最後還把鍋甩到了王振身上?
第二,當俘虜你說你一個堂堂明朝皇帝,自己找死落得這種地步,不知羞恥,還去城門喊話,讓守將給你開門,張得開口嗎?
我不是在道德綁架朱祁鎮,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都被他玩成這樣了,還要帶人來叩門,這不是叛徒?
第三,殺忠臣不說朱祁鎮和朱祁鈺的愛恨情仇,就說于謙。
瞭解這段歷史的,自然明白于謙的歷史地位。
可對於這個挽救明朝於危難的大英雄,朱祁鎮做了什麼?
我查不到于謙做了什麼錯事,只能看到朱祁鎮是怎麼對這位大功臣的。
除了于謙得死,還有很多被流放清洗的文武官員,理由嘛,就是看你和朱祁鈺有瓜葛。
另外他在位八年,做了很多遺害後世的事,唯一值得說的也就是終止嬪妃殉葬,除此之外,有什麼好吹的,有什麼好粉的?
歷史真的迷失了很多人的眼,近些年大批的歷史人物被洗白,裡面也許真的存在好人,但是這麼黑的朱祁鎮,你洗來幹嘛?
喪師辱國,叫門天子,真真是老朱家的恥辱。
-
3 # 津du縱貫線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朱祁鎮是誰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年號正統。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 後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當時明月曾經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評價朱祁鎮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一個好人。這個評價我認為並不是非常合適,如果能再加一條的話,我認為在朱祁鎮的評價當中還要再加一個形容詞——傻。
比如,土木堡之變,他和王振倆人都快把整個國家玩進去了,正常人在歷盡千辛萬苦回到自己的皇位之後,總要趕緊把黑鍋都往王振身上推吧,他偏偏不要,還下詔為給王振王公公正名,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並在京城智化寺為王振建立旌忠祠。
在今天北京的西大市街,從前叫西四牌樓的北面牌樓,曾有個“當街廟”,正是朱祁鎮下令修建,紀念的是他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瓦剌太師也先是也。
【西四牌樓北,當年在甬中間有一廟宇,座南面向北,名當街廟。其址在石老孃衚衕東口,廟供額森牌位。據聞明英宗北狩,後為額森(也先)放還朝,感其義,為之立廟,故北面】——《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朱祁鎮復辟後,認為是也先太師放他回來,始有今日,便命人建了此廟。「當年車馬皆由廟之兩旁繞行。」民國初年修馬路時,這個廟始拆卻。在民國六年(1917年)出版的《北京市地圖》上,該地還記為“當街廟”地名。
給自己的敵人修廟,這。。。。。。除了傻我還能說什麼?
堂堂大明天子為胡虜酋長、敵國君主在京城立廟,或許是在瓦剌時真被虐待出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或是打心眼裡將也先當做恩人來感謝。
就只不知道土木堡陣亡的十萬將士,幾十位殉國文武重臣,瓦剌入侵蹂躪河北山西時慘死的幾十萬百姓,對自家皇帝給罪魁元兇祭拜立廟的行為,當做何是觀。
雖然我喜歡的當時明月給了他一個“好人”的評價,但我依然不喜歡他,無他,就衝他殺了我心目中明朝的最大英雄于謙!!!
-
4 # 鏡鑑青年
問題裡的“好人緣”,應該就是指明英宗朱祁鎮淪為俘虜後,在瓦剌一方受到隆重禮遇拜服的熱鬧場面。
作為一位以作死指揮,親手斷送明朝數十萬大軍的極品昏君,淪為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確實在瓦剌享受了不少優待。甚至還有瓦剌各頭領嚮明英宗“稽首行君臣禮”的場面。就連瓦剌首領也先的親弟弟伯顏都對明英宗敬重有加,一路送到野狐嶺才灑淚惜別。如此“好人緣”情景,也叫好些後人極力讚譽明英宗的“人格魅力”。但細看歷史就知道,這事兒,有多少人格魅力,首先都得靠邊站!
因為最重要的原因,簡單卻振聾發聵:戰俘明英宗的背後,卻是一個強大且鐵骨錚錚的大明朝。為何如此說?可以先瞧瞧明英宗剛淪為戰俘時的情景,受了不少禮遇倒不假,卻接著就被也先挾裹著,在明朝邊境各堡壘外,挨家挨戶喊開門,就好比一個被綁匪嚇得六神無主,慌不迭喊話求救的“肉票”。這個時候的明英宗根本沒想過,此時關乎的,已不是他個人的安危,而是大明朝北部邊疆的國防安全,成千上萬百姓的身家性命!“人格魅力”背後,是他只顧自己的自私。
甚至,也同樣是這位“好人緣”的戰俘皇帝明英宗,接下來更乖乖由著瓦剌的性子,被瓦剌帶到北京城外,配合著瓦剌朝北京城裡喊話,求著軍民們送錢開門,卻半點沒有想過,一旦北京淪陷,大明江山怎麼辦,滿城百姓怎麼辦?
這樣一個“肉票”,在當時瓦剌軍中,又有什麼尊嚴可言?就是在明朝軍民萬眾一心,痛擊瓦剌鐵騎的北京保衛戰後,被潰敗瓦剌軍挾持的明英宗,也是吃夠了苦頭:逃跑的路上又遇到暴雪,餓了只能吃一口馬肉乾。根本沒誰因為他的“好人緣”就優待他。直到被折騰的一病不起,才由伯顏帖木兒送來一輛勒勒車,好一通護理才撿回命。在此時瓦剌軍將眼中,這位大明天子,就是個可以用來敲好處的“人質”。“好人緣”?那是笑話!
所以那段時日,“好人緣”的明英宗,一度也過的十分艱難:基本就被攜裹著四處跑,天冷時連被子都沒有,只能和隨從袁彬相依取暖。不過,也同樣是在袁彬的記載裡,北京保衛戰結束後,艱難回到瓦剌地界的也先,對明英宗的態度卻漸漸變了,每五天就會送來一隻羊,每七天還送來一隻牛,還經常有歌舞飲宴,宴席上對明英宗也越發恭敬。明英宗與瓦剌好些將領的私人友誼,也基本結在這時。難道真是明英宗的“個人魅力”起作用?
但參考一下歷史就知道,直接教育了也先等瓦剌眾將的,就是先前那場出乎意料的北京保衛戰。滿以為盡滅明朝精銳,甚至喊出“光復元朝”口號的也先,在北京城下見到的,已不是土木堡明軍崩潰的亂象,卻是良臣于謙鐵腕整頓下,明軍精神煥發的鐵血表現:從大明內地飛奔而來,甚至稀缺實戰經驗的二十萬內地兵,各個咬牙血拼到最後。石亨等在土木堡驚魂逃出來的明軍敗將們,更是瞬間爆發戰力。就連理論上該是待宰羔羊的京城百姓,竟也自發手持磚瓦上陣,萬眾一心血戰瓦剌鐵騎……這一番帶著“肉票”明英宗興沖沖來,然後被揍的灰頭土臉逃回的悲催戰果,告訴了也先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別看大明朝在明英宗的作死指揮下吃了次虧,但要戰勝這樣一個鐵血強硬的王朝,你沒戲!
而明王朝緊接著的行動,更是連環補刀:于謙重新整頓後的大明國防,煥然變身銅牆鐵壁,瓦剌接下來的幾次入寇,全被打的灰溜溜敗逃。郭登將軍重新打造的邊塞鐵騎,更在瓦剌最擅長的野戰裡,以數百精騎吊打瓦剌數千精銳。土木堡後瓦剌大軍好不容易積起的自信心理防線,被大明朝一拳拳砸得粉碎!
更何況明王朝的整軍備戰,以及毫不妥協的態度,叫打了勝仗的也先,陷入到更困難境地:如果不能和明王朝修復關係,至少是搞好一下關係,等待他自己,乃至瓦剌的,就是更加無助的絕路。所以,為了後路,必須要對明英宗好一點!
正是這樣的心態,改變了明英宗在草原的處境,更促成了也先順水推舟,接楊善出使的機會,爽快放回了明英宗,就此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蹟:打了敗仗淪為戰俘的皇帝,還能全須全尾的放回來。
這奇蹟的誕生,也絕非是什麼明英宗的好人緣,卻來自景泰皇帝乃至大明朝的文武臣工們,諸如於謙郭登等英雄們,從未退縮的強硬風骨。更來自多少前線將士軍民們,面對瓦剌鐵騎毫無懼色,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明王朝,是以自己的強硬表現,捍衛了尊嚴,也救贖了明英宗終老草原的命運。
-
5 # 我踏風來
朱祁鎮是一位傳奇皇帝,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寵信太監王振,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活捉,也先挾之攻打北京,如不是于謙等當機立斷立了朱祁玉當皇帝,城下之盟或許會重演。
回京後被其弟朱祁玉軟禁在南宮,本來已經沒有什麼希望,沒想到八年之後居然能重新復辟。題主說他好的人緣,沒錯,他是有好人緣,好到也先以禮相待,好到監視他的人捨命相幫,好到南宮復辟居然滿朝上下沒人反對。
我想只所以如此,只能說明朱祁鎮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皇帝,從他逃難過程和手下的生死相依,從他復辟成功不忍殺害於謙,從他死後廢除殉葬等等都可以看出,就連讓他吃盡苦頭的王振,他心中仍然時時念他的好。
朱祁鎮身上體現了濃厚的人情味,以真心待人,甚至在出事前他與朱祁玉都是兄友弟恭,所以,他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幫助,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人品,有時才是立命之本。
-
6 # 獨行山人
朱祁鎮,大明王朝的第六位掌門人,明宣宗朱瞻基長子。
他有一個複雜的個性,導致他被後世譭譽參半的評說。喜歡他的人說他寬厚仁慈、勤儉愛民、聽信納諫。不喜歡他的人會說昏庸無道、寵信奸臣、亂殺無辜(殺于謙)。這主要是人們對他當皇帝的評價。拋開皇帝的身份作為普通人來講,他又是一個好人。
在我看來,他人緣好主要來自他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人不論安靜或活躍,都會有人喜歡,讓人覺得舒服,天南海北都可以逍遙。
土木堡之變後,他做了瓦刺的俘虜,當了階下囚,日子不好過那是正常的。可是,朱祁鎮在瓦刺做俘虜的時候,受到了極高的待遇。瓦刺首領經常去看望他。根據史料記載,“也先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到朱祁鎮生日那天,也先甚至大擺宴席為他祝壽。最後也先還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他。雖然他猶豫再三拒絕了。也先的弟弟貼木耳則更與朱祁鎮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自打做了俘虜,朱祁鎮一直住在貼木耳的大帳裡,還受到貼木耳侍女的服侍。其他瓦刺的高官對朱祁鎮也特別敬重,也先宴請朱祁鎮時大同王和塞刊王(抓住朱祁鎮的那位王)都來給他敬酒,也先則唱歌彈琴助興。在瓦刺當了一年的俘虜,被釋放回國的時候,貼木耳竟失聲痛哭道“我的皇帝今日去了,再幾時得見?”。
他以皇帝的身份做了俘虜,能夠活下來,那是雙方政治較量的結果。受到如此的禮遇,那可就是個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了。
所以,朱祁鎮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是一個好人。
-
7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皇帝在古代就是一面旗幟,只要舉著這面旗,旗手一定能獲得利益,比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齊桓公的“尊王攘夷”等等。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擁護朱祁鎮的原因。
就拿朱祁鎮來說吧,被瓦剌俘獲的時候他是大明的皇帝,也先可以拿他威脅大明,原想雖說不能滅了大明但是佔點便宜,割讓些土地還是不成問題的吧,結果於謙和太后扶植代宗上位,朱祁鎮的皇帝身份沒有了。也先一看,朱祁鎮在我這沒啥用處還天天吃我的喝我的,於是就抱著給新登基的代宗找點麻煩的心態,把朱祁鎮送了回去。
南門之變後,朱祁鎮又成了皇帝為什麼大臣會支援朱祁鎮呢?簡單,因為代宗這時候快死啦,而且代宗沒有留下子嗣,大臣知道這個皇位遲早會變成了太上皇的,所以提前來獻媚以求升官發財罷了,不然為啥朱祁鎮剛回宮的時候這些大臣不讓代宗退位呢?
-
8 # 閒閒老人趙秉文
惡之所以成為惡,就是因為惡吞噬的就是善良。因為是皇帝,可以任性到讓一個太監胡作非為把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被俘後理應自殺殉國,免得敵人拿他當成人質敲詐明朝。被釋放後,弟弟讓他過的日子還不錯。他還在南宮生育了很多子女就是事實。趁弟弟病重,聯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政變,勒死弟弟,殺害護國功臣于謙。就連幫他政變的石亨等人不久後也被卸磨殺驢,可能土木堡之變前,他只是個任性的小孩子,但當他被釋放時,已經變得冷血無情
-
9 # 用石100分
會來事兒吧,有些人就是這樣,你和他交往,感覺舒服。朱祁鎮在復辟之前,從種種跡象表明他確實是給人一種好相處的感覺,也是這樣的思想很容易被惡人利用,王振才能如此飛揚跋扈。正如《明朝那些事兒》作者寫的評價朱祁鎮,他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皇帝!
-
10 #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其實,朱祁鎮的人緣並不那麼好。否則,他沒有必要那樣強調他的年號:正統。而復辟後又那麼殷切的期盼著能夠:天順。說明他內心裡是有著明確的危機感的,心虛的人自然底氣不足,而你見哪個人緣好的主兒,顯著那麼心虛的?
-
11 # 湖裡的一滴水
朱祁鎮明英宗,雖無大賢,可是他做了件令後朝後代宮闈感恩泣零的事,他駕崩後不允許後嬪們殉葬,這在當時是何等的開明與大義。他雖不是賢君,亦不是治國能手,還曾被當做囚徒,但他與人為善,優柔寡斷,落得個人緣佳,一生曲折的境地。
-
12 # 心向太陽492
明英宗朱祁鎮十五歲登基,在位二十二年。雖在政治上無大的見樹,但是在位前期仍勵精圖治,體恤民眾。後被俘歷經坎坷。復位後雖能廣納諫言,心存善意,但其重用宦官誤國誤民。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取消了上千年宮殉制度,無疑不是對女性女權的尊重。
-
13 # 距離產生美555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不算長,當了七年的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被幽禁的生涯,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可謂人生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肆意北征被俘,釋放之後又被囚禁。從皇位墜落,地位的巨大反差與毫無自由的恐懼,在一幫舊臣的擁戴下重新登上皇位,這樣的人生可謂歷經磨難,所以分外珍惜。
勤政國事,顯示一代英主風采。明英宗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可以說是歷史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他歷經磨難之後的一點人性化光輝吧。
《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他的“與民休息”的思想,對老人發放糧食供養,扶貧濟困,也算是施仁政。
所以評價他“復辟以後總攬明察,內臣莫敢奸外臣莫敢貪。至其釋建庶人之囚,復胡皇后之號,罷殉葬之令。廟號曰英宗,不誣也。”
-
14 # 鴻姐陪你侃大山
要說人緣好,一般都是會玩兒的人,沒有野心的人,人緣兒好。朱祁鎮就是一個會玩兒又沒有野心的人。
作為朱瞻基的長子,他九歲就繼承了王位了。但是,他人緣兒好,並沒有像其他的年幼的皇帝那樣苦命,有的被餓死,有的被害死,有的活的膽戰心驚的。因為,朱祁鎮沒有野心,就喜歡玩兒。權利自然就落在了太后的手裡。有人說他是一個傀儡皇帝,其實,他算不上是傀儡。傀儡是像個木偶一樣被牽制。朱祁鎮沒有,他並不想管理朝政,就是想玩兒。 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處理好,畢竟自己年齡小。有三楊輔政,有太后管理朝政,不會有什麼大事的。所以,他玩兒他的,國家在老爹安排的計劃中穩步進行。自然沒有人去反對什麼,畢竟是皇帝自己愛玩兒,不是太后不放權利。太后更不用說了,自然會好好地待他,不然,換一個人,哪裡會像朱祁鎮這樣任由自己掌管朝政呢?也就是說朱祁鎮的做法,恰好滿足了所有人的利益。自然大家就都喜歡他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太后的身體有些不行了。朱祁鎮知道這一次再玩兒下去就不行了。沒有合適的人替自己管理朝政了。朱祁鎮也不傻,自然這個事兒不能找自己的弟弟幫忙。這個時候,三楊估計年齡也不小了。看了一圈兒,沒有合適的人選。只好選擇自己的好玩伴兒王振了。此人雖然有生理缺陷,文化不高,野心卻是不小。想想也是,野心小的話,怎麼可能成為皇帝的好玩兒伴兒呢?
其他人自然有不滿的,可是,那又怎樣啊?皇帝已經這麼大了,有權利選擇自己信任的人的。誰敢反對啊?一句話說錯了,那是要掉腦袋的。只能在心裡自我安慰:你朱祁鎮就作吧!總有一天你會後悔的。
王振一被皇帝信任,感覺自己上了天了。不光自己要上天,還要帶皇帝一起上天。竟然讓皇帝御駕親征瓦剌。學習他爺爺朱棣。朱祁鎮一聽也很興奮啊!頓時就拽起來了。我老朱能玩兒能武,老子就親征了打個勝仗讓你們瞧瞧,免得你們老是在背後說我不務正業,不理朝政,就知道玩兒。
朱祁鎮說御駕親征就御駕親征了。肯定有人會問,朝中大臣就不能攔一下嘛?攔肯定是要攔的,可是,可也不能往死裡攔啊!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到了戰場,朱祁鎮算是發現自己弱雞了,別說打仗了。連逃跑都逃不掉。就一個字兒:亂。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不過,皇帝就是皇帝,還是有點兒王者之相的。別人都亂跑,他沒有跑,他找了個地方,鎮靜地坐了下來。這一做不當緊,被敵軍發現了他的王者之相,然後,就悲催的被俘虜了。
要說去了那麼多人去打仗,就沒有一個英勇的帶皇帝逃跑嘛!沒有的,真有本事人,誰會跟著王振混啊!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所以,朱祁鎮人緣好在不強迫別人嘛!沒有動到別人的利益嘛。
瓦剌知道俘虜是皇帝,那可高興了。不得換個大價錢啊!所以,因為利益的驅使,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朱祁鎮啊。這個時候的朱祁鎮人緣依然很好嘛。因為,有看的見的利益嘛。
大明群臣聽說皇帝被俘虜了,人家還想敲詐咱大明。不幹了。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自己承擔後果吧。這皇帝要不要了,再立一個就是了。於是,朱祁鈺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瓦剌一看敲詐不成了,留著也沒有什麼用,也不能殺啊,是皇帝的親哥啊。殺了,他兄弟來找咱算賬怎麼辦呀。那就放了吧。
於是,就這樣被送回來了。這下尷尬了。兩個皇帝,怎麼辦呢?朱祁鈺就把哥哥給囚禁起來了。要說朱祁鈺為什麼沒有殺了朱祁鎮,沒有必要了嘛。自己已經是皇帝了。所以,看起來是朱祁鎮人緣好,還是因為他沒有威脅性。
幾年後,朱祁鈺病重,眼看就不行了。可是,他沒有兒子繼位。按說孩侄子朱見深繼位。可是,朱祁鈺當皇帝的時候,把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了。
這個時候,朱祁鎮的好人緣又起了很大的作用。太后想讓朱祁鎮當皇帝,畢竟本來就是他的嘛。他也挺聽話的。於是,朱祁鎮就又當上了皇帝。
朱祁鎮的人員好。一是沒有幹壞事,二是沒有動搖別人利益。三是性格上隨和,大家都喜歡乖寶寶。
所以,人啊。不能太蠻橫。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應該乾的事。長點腦子,不要像朱祁鎮那樣犯傻,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就行了。這樣就可以無災無難到公卿了。普通人追求不過如此吧!
-
15 # 格物致畫
朱祁鎮就是一個無腦傻白甜,那種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的毫無原則底線的大傻B。
明朝因為他至少短命了一百年。不是因為他因為寵信王振這個死太監而霍霍了六十萬精銳部隊幾百員文臣武將,而是因為這個蠢貨奪門之變成功後,第一打斷了朱祁鈺執政時的中興強國改革政策,第二明知道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們就是利用他的政治投機犯,仍然放縱這些人貪汙腐化敗壞朝綱,視而不見,以國器報私恩。這種大缺貨大傻叉人緣怎麼可能不好?第三誅殺于謙於少保,中華上下五千年封建王朝歷史上當排第一的萬古奇冤,他當時就該死在茫茫大漠,才是對明朝對朱家最大最大的貢獻。
-
16 # 李哥愛收藏
我認為是人經歷多了,才會有比旁人多的感觸,他現實中是不是有好人緣不知道,但是人總是會變得成熟,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一個多變不好,一個人變得積極向上才會有好人緣
-
17 # 靈楓歷史閣
朱祁鎮人緣有多好?他率50萬大軍出征,被瓦剌活捉,結果瓦剌首領不殺他,瓦剌太后伺候他,公主還差點嫁給他……
明英宗朱祁鎮,人送外號“大明戰神”。
他最經典的戰役,就是土木堡之戰,即開頭提到的,率軍50萬,居然輸給了幾千人的瓦剌,打得國家差點破產不說,自己還被瓦剌給活捉了。
不過,他的人緣是真好。
有句話說得好,判斷人緣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困境、低谷時,旁人如何對待你。
在電視劇中,朱祁鎮被抓走後,差點被瓦剌人給整死,要到牛肚子裡救命。
而真實的歷史,卻恰恰相反。
大明戰神朱祁鎮被抓走後,日子過得那才叫一個舒坦。
瓦剌一族好吃好喝供著;瓦剌首領恨不能把妹妹嫁給他;瓦剌太后一心想要跟他回去;一同被俘的手下,也拼了命保護他,用體溫給他捂腳,沒有半句奚落之言……
宋朝的宋徽宗、宋欽宗,若是知道朱祁鎮的小日子這麼舒坦,估計都能從墳墓裡爬出來。
同為俘虜,怎麼他的日子就那麼滋潤?
當年,靖康之難時,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扔到寒冷的邊陲小鎮,廢為庶人,囚禁好幾年,還欺負了他們的妃子、女兒……最後,徽、欽二宗,客死他鄉,再也沒回過中原。
而朱祁鎮呢?
在瓦剌過得舒舒服服,有人伺候,有美人相伴,和瓦剌首領稱兄道弟,還有美酒和知己,唯一的煩惱是不想娶首領的妹妹,該如何婉拒。
在瓦剌住了一段時間,不用大明開口,瓦剌就好端端把人給送了回來。
同樣被活捉,為何朱祁鎮就能過得這麼舒坦呢?怎麼他的人緣就這麼好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在瓦剌,朱祁鎮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在瓦剌,朱祁鎮的生活日常
土木堡之戰發生在下半年,大明戰神朱祁鎮被活捉時,身邊御用的東西,就只剩下一個金龍繡枕頭。
中秋節已過,瓦剌基本進入了冬天。
在那個沒有暖氣的古代,寒風呼嘯,冬天可比現在難熬很多。
“嗟彼被掠之漢人,風雪侵凌,飢渴頓踣,飲恨銜哀,呼天叩地。”(取自《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彙編》)
朱祁鎮身上還穿著薄薄的服裝,也沒什麼禦寒之物。
瓦剌首領也先,害怕把朱祁鎮凍著了,特意給他送了鋪蓋、皮襖子,還給了他難得的黃蟒龍貂鼠皮襖子。在新年宴席上,也先又給了他“鐵腳皮”。
在飲食上,朱祁鎮每兩天就有一隻羊,每七天就有一頭牛。
到了重要的日子,也先還會給朱祁鎮安排馬肉。
要知道,對於蒙古部落來說,馬是他們的生產和逃生工具,不會輕易宰殺。
《北史錄》:“逐日進牛乳、馬乳。”
為了保障朱祁鎮的營養均衡,也先還給他找馬乳、牛乳,允許手下被他差遣去找泉水喝……
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過得也並不開心,因為他想要吃米吃麵。
對比下徽、欽二宗,朱祁鎮簡直活在天堂,結果人家天天抱怨,飲食不合胃口,想要吃米,想要吃麵……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在住房上,朱祁鎮有單獨的帳篷。
他和其他被活捉的明朝人不一樣,他的帳篷,只有朱祁鎮自己同意,別人才能進入。
《北史錄》:“上所居者帷帳布幃,席地而寢。”
日常生活瑣事,朱祁鎮也不需要煩惱,因為瓦剌部落安排了侍女給他打掃衛生、做飯。
《正統臨戎錄》:“忙令使女搭氈帳,請聖駕住歇,做飯進膳。”
瓦剌部落是遊牧民族,他們會經常變換生活區域。
起先,朱祁鎮騎著馬,但他馬術不佳,需要人給他牽馬。但這樣一來,實在走得太慢,太費事了,最後,朱祁鎮就改坐更穩當的駝車。
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朱祁鎮沒事也騎騎馬,還硬是把馬術給練出來了,到後來,就可以自己騎馬了。
從朱祁鎮的衣食住行來看,在瓦剌,他就是一個貴客。
瓦剌首領從來沒為難過他,到了後面,還想要把自己親妹妹嫁給朱祁鎮。
《否泰錄》記載:“(也先)嘗欲以其妹事太上”;
《中國志》記載:“……也先太師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了朱祁鎮,收養他為女婿。”
部分史書記載,朱祁鎮拒絕了聯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但也有史書記載,朱祁鎮真的當了瓦剌的女婿。
也先的母親,也就是瓦剌的太后,對朱祁鎮就更好了。
當年,她剛得知兒子抓了明朝皇帝,就哭得不行,痛罵兒子,然後發誓,要和明朝皇帝同生共死。
此後,朱祁鎮的“貴客”生活,和瓦剌太后的保護密切相關。
而遠在京城的孫太后,也沒有對朱祁鎮不聞不問,她儘可能給他送衣服、送生活用品。
而跟著朱祁鎮的屬下,也不曾抱怨他,還用肚子給他捂腳。
很多人感慨,朱祁鎮的人緣真好,連戰敗被俘,都有這麼多人給他賣面子。
可一個戰敗被俘的皇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好人緣呢?
是他自己個人的魅力麼?
我認為不是。
一個自視過高,聽信宦官,帶著將士們送死的皇帝,不應該有這樣的個人魅力。
如果可以,我認為朱祁鎮這樣幸福的俘虜生活,不能叫做他的“好人緣”,而應該叫做“大明朝的強大”。
朱祁鎮,只是更會投胎,生在了一個好位置上。
他受到優待和照顧的背後,都不過是利益使然。
其一,有大明朝強勁的實力做後盾,瓦剌不敢虐待朱祁鎮。
瓦剌是由北元一分為二而來,其勢力遠遠不如元朝。元順帝尚且被朱元璋打得四處逃竄,瓦剌怎麼可能擋得住明朝軍隊。
土木堡中之戰,瓦剌首領也沒想過會打贏。
他只是想要帶著軍隊騷擾一下大明的城池,搞點好處,搶點東西。誰知道這朱祁鎮要御駕親征,帶著五十萬軍隊就來了。
也先不過就帶了幾千人,和幾十萬明軍肯定沒辦法打,只能智取跑路。
這朱祁鎮呢?
行軍打仗沒有經驗不說,還偏聽偏信太監王振的話,導致大軍補給沒跟上,遲遲不能前進。
這就算了,他還很冒進,和軍隊主力脫離,帶著三百人被瓦剌兵包了餃子。
《蒙古黃金史綱》:“三百餘名明軍固守陣地,英勇頑強,寧死不退。”
這是一場意外。
不僅朱祁鎮沒預料到,連瓦剌首領也沒有想到。
抓到朱祁鎮之後,也先心中很是鬱悶。
殺了?也先不敢。
放了?多少有點不甘心。
這樣的好機會,以後沒有了。
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勸說他,帶走朱祁鎮搞點好處,朱祁鎮這才開啟了瓦剌的生活之旅。
由此可見,瓦剌雖然俘虜了朱祁鎮,但是要是真的硬碰硬起來,瓦剌不可能能夠打得過明軍。
因此,俘虜朱祁鎮之後,也先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麼能夠不讓瓦剌和大明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虐待朱祁鎮”,自然是最不可取的事情。
不管日後,朱祁鎮還有沒有機會回到明朝的土地上,還能不能當上皇帝,他好歹都是大明的皇帝。
使臣一波接一波地往瓦剌來,如果看到朱祁鎮被虐待,訊息一定會傳回明朝。
百姓、士兵,乃至官員們,都會對瓦剌同仇敵愾,瓦剌哪裡還有好日子過。
因此,明朝強勁的實力,是瓦剌好吃好喝供著朱祁鎮的原因。
而宋朝靖康之恥,金人那麼猖獗,也是實力使然。
其二,無利不起早,被俘虜的朱祁鎮是一個行走的香餑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朱祁鎮會被善待,很大程度上因為他代表著“利”。
瓦剌首領把朱祁鎮帶回瓦剌,也打的這個小算盤。
大明朝的皇帝,朝臣們會用多少金銀財Bora換呢?這個問題,也先想想就樂得開花了。
不過,讓也先措手不及的,是明朝臣子直接擁立了朱祁鈺為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這一波操作,給瓦剌打蒙了。
也先心中鬱悶,駕著朱祁鎮就去進攻北京。可大明根本不受“朱祁鎮”這個人型號肉盾的威脅,直接開了大炮。
最終,也先帶著朱祁鎮,大肆搶劫一番,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經過這一番折騰與試探,也先大概也明白了朱祁鎮如今的價值,如今他要做的就是和明朝談判了,看看自己怎樣才能利益最大化。
明朝使臣來瓦剌時,也先開門見山就問了一個問題:“太上皇回到明朝後,還能再當皇帝麼?”
明朝使臣也非常爽快:“大位已定,不可能隨便更改的!”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列傳第二百十六》:實歸,善等至,致奉迎上皇意。也先曰:“上皇歸,當仍作天子邪?”善曰:“天位已定,不再更。”
此話一出,也先就懂了。
日後朱祁鎮回去,必將是一番腥風血雨,就看朱祁鎮和朱祁鈺誰更厲害了。
而在明朝和瓦剌的談判期間,他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別讓朱祁鎮死了。
好好對待朱祁鎮,在朱祁鎮回朝時,能夠嚮明朝敲詐一大筆,獲取更多的物質利益,如果能夠趁機要求明朝對瓦剌開放來往,那瓦剌的生產水平、各類技術將會邁上一大步。
要是朱祁鎮爭氣,回朝之後能夠再次搶來皇帝的位置,那麼瓦剌對他的好,朱祁鎮日後也是要報的。
當時,瓦剌首領也先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正在和脫脫不花爭奪汗位,處在關鍵時期。如果能夠得到明朝的幫助,也先的汗位基本就穩了。
目光放長遠一點,也先也不會毆打朱祁鎮出氣。
其三,瓦剌上層下層,一致想要與明朝講和。
戰爭會破壞生產,對於遊牧民族而言,這種破壞力則更大。
此前,由於瓦剌屬於北元的一支,難免對明朝有很大的敵意。
但經過多年的騷擾與戰爭,瓦剌人發現,他們想要攻下明朝根本是天方夜譚,而時不時騷擾明朝邊境,對大體量的大明沒什麼實質性影響,而對自己卻傷害極大。
《明英宗實錄》:(瓦剌部下)凡我下人,揚。明朝政權儘管在推翻蒙元政權後一度提倡華夷皆欲講和。如朝廷不信,留我一人為質。……聞為議和使臣,皆舉手加額,欣幸其來。
既然有心講和,自然是要對人家的皇帝好一點,這也是朱祁鎮在瓦剌受到優待的重要原因。
上至瓦剌首領,下至瓦剌民眾,他們都將這一次抓獲朱祁鎮,看作了兩方講和的關鍵人物。
不得不說,朱祁鎮這個俘虜,不僅生在了明朝的好時代,還選在了瓦剌民眾和平呼聲最高的時候,運氣十足。
綜上所述,朱祁鎮的“好人緣”只是一種表象。
沒有人能單純靠著人格魅力,征服其他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因為有利所圖,瓦剌部落才會對朱祁鎮格外好,首領的兄妹也會和他稱兄道弟。
而這一切,總結來說,算得上朱祁鎮運氣好。
只是,朱祁鎮的這種好運,全部都用在了他自己身上。
對於大明而言,他的兩次登基,彷彿就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尤其是,當朱祁鎮一意孤行殺掉于謙後,明朝的軍事戰鬥力一落千丈,再也不復當年。
-
18 # 一步一境
朱祁鎮這一生算是比較幸運,兵敗被俘,但是因為國家那時候家底雄厚,與對方實力相差巨大。不敢殺他。而黨爭也不是你死我活那麼直接殺戮,所以他不僅回國了,還好好地活著。後來因為另一個執政者突然生病,沒來得及準備好權力移交,讓他又重出江湖了。
他的一生算來生活在好的時代,所以即便犯下很大的失誤,也沒有影響國家的穩定。所以不單單是他人緣好。而其本人執政也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也沒有太出格的事情。
-
19 # zdwhly
從心理學來說出身富貴的人很多善良 外國一位哲人說過制訂法律 考慮窮人利益的人都是富人 從明御批案英宗親自批示來看 英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正統十一年英示下旨邊帥嚴防瓦剌 嚴查邊軍將火器賣給瓦剌 土木堡事件與明戰鬥力嚴重下降有很大關係 不能因為被俘就百般貶低 歷史上成吉思汗 耶律大石甚至丘吉爾都做過俘虜 他死前廢除人殉又是他一個閃光點
-
20 # 雪崩流掛物
第一應該是人格魅力,此人雖然當皇帝差勁,但教養風骨還是可以的。第二也就是主要原因,大明還在。要知道也先也就是個把持朝政的大官,明朝戰敗後一方面備戰一方面搞陰謀搞外交,北京保衛戰之後也先就失勢了。你看南宋皇帝一家子生不如死,說白了人家不拿你當人。
回覆列表
無他,朱祁鎮能帶來國家利益。
在《明朝那些事兒》裡,作者當年明月對他的評價是: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人。”
當時看到這裡,我是很疑惑的。明月筆下的明朝皇帝每位都很有個性,但明英宗朱祁鎮卻是唯一一個有著“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經歷的人,當皇帝能當到這份兒上,也是真夠奇葩的。可是對於一個一生如此傳奇的人而言,他的性格應該是極其複雜的。當年明月卻很簡單地用好人和壞人來衡量,雖然讀者理解起來容易了,但歷史卻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厚重性......
後來又有瑪麗蘇影視劇比如霍建華出演的《女醫明妃傳》來給朱祁鎮洗白,讓人萬般無語。撇開歷史小說和天馬行空的劇本不談,不管怎麼講,我們先來看看朱祁鎮的人緣到底怎麼個“好”法:
大明正統十四年,瓦剌(蒙古的一支)屢次入侵,騷擾邊境。血氣方剛的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御駕親征: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詔親征。吏部尚書王直帥群臣諫,不聽。癸巳,命郕王(後來搶了朱祁鎮位置的朱祁鈺)居守。——《明史·本紀第十》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號稱五十萬的明朝大軍卻在土木堡全面潰敗(其實只有20多萬),皇帝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有很多觀點認為大明的衰落自土木堡之變起始,當然這些觀點也是錯誤的。
從堂堂皇帝淪落為敵國的階下囚,日子本來應當很不好過,然而神奇的是,朱祁鎮在瓦剌時卻人緣頗好。瓦剌的首領太師也先雖也曾起過殺朱祁鎮的念頭,後來對朱祁鎮卻越發客氣,時常去看望他,多次特地送牛羊給朱祁鎮加餐:
也先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袁彬《北征事蹟》
到朱祁鎮生日那天時,也先甚至大擺筵席,特意給朱祁鎮祝壽。
最後還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朱祁鎮——“嘗欲以其妹事太上”,對於這個叫“莫魯”或說“摩羅”的蒙古妹子,朱祁鎮有點猶豫,但最終還是在袁彬的勸說下拒絕了。可是之後很有點小後悔:
英宗返正時,詰問達官吳宮保曰:“也先何以失信。當時曾許以妹歸朕,今女安在?”——《萬曆野獲編》:
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則更是和朱祁鎮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朱祁鎮在瓦剌時一直住在他的營帳中,都快成了好基友了,他的妻子還派貼身侍女去服侍朱祁鎮:
“差達婦管起管下。”“伯顏帖木兒妻阿撻刺阿哈剌令侍女設帳迎駕,宰羊,遞杯進膳。"
其他瓦剌高層對朱祁鎮似乎也頗尊重,也先某次宴請朱祁鎮時,大同王和塞刊王(抓到朱祁鎮的那個王)都來給朱祁鎮敬酒,也先則唱歌彈琴助興。而瓦剌士兵平時路遇朱祁鎮都會向他叩頭。
在瓦剌當了整整一年的俘虜,當朱祁鎮透過外交斡旋即將被釋回大明時,伯顏帖木兒送別時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進去了,再幾時得見?”這話說的確實是情真意切。
最後朱祁鎮離開瓦剌,悄咪咪返回明朝時,也先和伯顏帖木兒甚至專門派了親信的五百騎兵一路護送,直到把他平安送入紫禁城中,這些瓦剌騎兵才安心地離開。
朱祁鎮畫像
至於他身邊的袁彬和哈銘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有很多迷妹們“考證”出來朱祁鎮非常帥,還寫了不少袁彬,哈銘和朱祁鎮的耽美文來腦補......但也沒辦法,誰讓朱祁鎮的舉動那麼“特別”呢?
哈銘、袁彬常宿御寢傍,天寒甚,每夜上皇令彬以兩脅溫足。一日晨起,謂銘曰:“汝知乎?汝夜手壓我胸,我俟汝醒乃下手。”——《明史紀事本末》
這裡說每天晚上袁彬用腹部幫朱祁鎮暖腳,哈銘睡覺不老實,手壓著皇帝的胸,朱祁鎮就效仿漢哀帝“斷袖”,等人醒了再下手。
以上種種,在今天看來確實是匪夷所思——朱祁鎮一個階下囚,又“被退位”成了毫無實權的太上皇,卻為何能在敵國瓦剌得到如此禮遇?難道真如當年明月所說,僅僅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嗎?
圖樣圖森破啊!
《明朝那些事》對於明朝皇帝的解析過於臉譜化和人性化,過於主觀臆測。
而歷史從來都是建立在更高的維度之上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丘吉爾
朱祁鎮在瓦剌時究竟為何會有這麼好的人緣呢?事實上,瓦剌上下對朱祁鎮的態度,必然是經過仔細考量,權衡利弊後為了利益而展現出來的:
1.為了更好地敲詐。
假如劫匪綁了美國總統,你覺得他們會受到虐待嗎?
劫匪對肉票態度好證明劫匪厚道,而不是肉票人品好,不信可以看看永曆落到緬王手裡,人品再好又有什麼用?
而朱祁鎮這張肉票一開始是很值錢的,也先靠著他叫門,在邊關勒索到了不少財物,光大同一次就撈了兩萬多兩,叫門天子的惡名由此流傳:
初,英宗過大同,遣人謂登曰:“朕與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 ... 上曰:勿疑,汝主也。安等伏哭上前。上使入登亦出見,伏器。上曰:【奏報皇太后,朕虜中亡恙,也先欲送朕還。使來厚賞之。遲之益深入矣。】因耴庫金二萬二千兩,以二千賜也先,五千賜伯顏帖木兒、若賽刊、大同王。餘以與虜眾。——《明史·郭登傳》
因此而試想哪個土匪沒等到贖金之前會虐待肉票?
2.給自己留後路
土木堡事變之後,瓦剌一直沒怎麼佔到大便宜,在明朝邊境長期行軍,連糧草都跟不上,因此瓦剌軍心漸漸渙散。而明朝雖敗了一仗,但元氣不損,依然實力強勁(所以後來北京保衛戰贏得漂亮)。
也先心裡清楚,瓦剌畢竟體量小,並沒有一舉吞鯨的能力,所以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邊繼續積極備戰,另一方面,還要保留一條暢通的談判渠道,儘量爭取透過談判獲得利益。那麼,朱祁鎮的存在對瓦剌來說就非常有用了。
也先既可以在攻城時把朱祁鎮推到前面,使明軍投鼠忌器,不敢猛攻瓦剌;又可以在談判時以朱祁鎮為籌碼,嚮明朝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朱祁鎮既然如此重要,也先對朱祁鎮自然會比較客氣,給他的待遇很也不錯,畢竟朱祁鎮是名義上的明朝“太上皇”,若是把他整殘了,以後還怎麼跟明朝溝通?同時,對朱祁鎮態度殷勤,其實也是一種姿態,告訴明廷,己方也有講和的想法,以此麻痺明朝,順便為以後與明朝可能的重歸於好留下後路。也先可是個實用主義者,為了利益最大化,對朱祁鎮好點兒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而且,瓦剌內部矛盾不少,也先只是太師,真正的可汗是脫脫不花,他被也先等人架空,常感到十分憤怒;另一瓦剌高層,知院阿剌和也先同樣有矛盾。也先與伯顏帖木兒早看出了瓦剌內部的重重矛盾,所以也會考慮為自己留一招後手:如果在內鬥中失利,就去投奔明朝:
景泰元年八月,也先最後一次為朱祁鎮設宴,親自彈了一首琵琶曲給朱祁鎮踐行。在營帳內進酒完畢,伯顏帖木兒屏退旁人,獨自對朱祁鎮說了一番話,這段話倘若翻譯成現代白話,恐怕韻味就減了,因此一字不改,照原文抄錄於下:
今我伏侍你一年,太師今日著我送皇帝來,我這等心裡的話奏在皇帝心裡知道。我每(們)這裡(指瓦剌)怎保得長勝 長太平?……你若回家去坐了皇帝位時,就是我的主人一般。我這裡有些好歹,我便表投你。”
等你做了皇帝,我就去投奔你,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我只能說,伯顏帖木兒之心真是天地日月可鑑啊。
要知道,也先他倆的祖父和父親都被明朝冊封為順寧王,因此在此等情況下,他們押寶朱祁鈺是很正確的:後來,雖然伯顏帖木兒自己在內亂中被殺,但朱祁鎮復位後,即派遣使節夏福前去瓦剌,將好基友伯顏帖木兒的妻兒老小接回明朝居住,厚賞他的遺孀(我們不知道在蒙古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史書當時是朱祁鎮讓人編寫的,只要和袁彬他們統一口徑就好),並給他的幾個兒子封了官職,總算保全了伯顏帖木兒這一支的血脈。
3.皇帝奇貨可居,伺候好了也許可以升官進爵
漠北嚴寒,皇帝腳冷,我是袁彬,我該怎辦?
朱祁鎮南宮復辟後沒有忘記袁彬用肚子給自己暖腳的恩情,升之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之後改為指揮同知。明英宗十分眷待袁彬,袁彬所請之事無不聽從。當時內閣首輔商輅罷免,袁彬乞其居所,之後又請別建,都得到批准。袁彬娶妻,英宗命外戚孫顯宗主婚。並時常召入宴請,談論當年患難時事,歡洽如故。天順五年,因平定曹石之變有功,進升都指揮僉事。
而跟朱祁鎮睡一塊兒的蒙古人叫哈銘,後來跟朱祁鎮回明朝,被朱祁鎮賜姓名楊銘,升官做到錦衣衛指揮使,可謂是寵信無比。哈銘老年的回憶錄裡也曾記下他曾把手放在朱祁鎮胸上的歷史情節。
就連當時把朱祁鎮透過強行嘴炮接回來的楊善,由於代宗朱祁鈺本意不想把朱祁鎮弄回來,所以沒給他準備什麼東西(哥哥回來可不是啥好事,死在蒙古才好呢)。楊善情願自己搭上連路費和齎賞之物,不惜被也先殺掉也硬是把前皇帝弄了回來,大家覺得是為什麼呢?
後來朱祁鎮重新當回皇帝后,把楊善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軍區司令)。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適這下大家看明白了嗎?歷史中的人和事,永遠不止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他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對幾十萬明軍的死傷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朱祁鎮;
他是叫門天子,而且還是殺了“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的於少保的朱祁鎮;
他是發動南宮政變,勒死了自己重病弟弟朱祁鈺的朱祁鎮;
他是重用門達,給也先立廟,狡兔死走狗烹的朱祁鎮;
他,並沒有人們心中想象中的人格魅力和好人緣。
而復辟後的明英宗,更談不上仁義:他殺光了所有讓他嫉妒,但實際是為他擦屁股的人,只為了磨平自己心中的嫉妒,迫害了自己的恩人袁彬,想要的也不過是有一條願為自己辦事的狗,甚至連奪門之變的功臣也被他很快清除。
在他的治下,建州女真開始向遼東磨刀霍霍,陝西湖北河南聚集的流民開始準備反旗高舉,蒙古人盤踞了河套經常劫掠西北,廣西的瑤族,四川的都掌蠻也不在聽從大明的指令,甚至那個獨立久的越南又開始侵略本就臣服於大明的土司!
而解決這一切,為他擦乾淨屁股的人,確是被當年明月罵成窩囊廢的朱見深。宋末崖山之役,宋軍將敗,陸秀夫說:
“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然後就抱小皇帝跳海了。
後有來者,崇禎皇帝知道闖王破城,先殺兒女,然後吊死煤山。
趙昺和朱由檢其實對國事糜爛並無直接責任,尤且知道殉國以報。
而朱祁鎮把好端端一個國家搞壞了,居然還有臉苟且偷生,甚至重登大位!
難道他就不知道靖康之恥,徽欽之辱嗎!
你可以原諒他,且看瓦木堡的數十萬白骨,且看大同、京師被瓦剌人蹂躪的數百萬百姓,且看他的祖宗朱元璋、朱棣,且看他的後輩,會不會原諒他!
大明因他由盛轉衰,由攻轉守,從此疲於備邊。勉力維持,終究朽爛無救,使我華夏明珠暗投,屈從夷化。
我讀史至此,每常切齒懷恨,豈是贊他幾句有情有義就能轉變的!
在筆者看來,歷史更多的時候是冰涼而沉重的。僅就這個問題而言:
這裡並沒有當年明月筆下的所謂的溫情和人性,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國家利益,還有個人利益。當然史書這樣寫就不好看了,也就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正能量了,讓大家心中的美好破滅,真心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