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聲
-
2 # 芙蕖丶雙笙亂
相親路上奇葩多,一山還比一山高。比如這種
“我第一次相親,純碎是因為好奇,對方比我大一歲,長得也還可以。聊天的時候,我就問他為什麼要來相親,他說其實他也不想,只不過他爸病入膏肓,想給他結婚沖喜。。。。”
沖喜不是古代人乾的事麼?
“以前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還沒見面,男方先發簡訊過來:你好,你知道我是誰吧,我現在在外面忙,請發近照到我郵箱,等我辦完事回去查收。我。。。。。”
他是HR?見面是不是還得穿正裝?
“我相親物件更奇葩!吃飯的時候說:“剝蝦會弄髒我的手指的,你幫我剝吧”這個吃了會長痘的,你幫我吃了吧”我。。。。”
這寶Bora找保姆的吧?
-
3 # 夢三年9807
我個人經歷。第一個矮了,第二個性格內向的全過程一句話沒有說過 你們的相親歷史呢?應該有很多跟我相同的吧。
-
4 # 情路驛站
有過幾次相親經歷,最經歷的一次是一個奇葩男。為什麼這麼說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同事與他的同事是閨蜜,都非常關心們嘛,所以相促成這樁姻緣。我當時22歲,他大我十歲,看成很成熟,也很圓滑的一個人,然後同事就說你們去溜達一下吃個飯吧。他說當然了,中午了嘛。還問想吃什麼,我說隨便。
然後我跟介紹人說這人不行,介紹人說:他真忘帶錢了,表示歉意,要請我看電影。我說真不用了,介紹人說別這樣,給個機會,誰都有忘帶錢的時候。我說那好吧。
到了電影院他沒到,幾分鐘後給我打電話說在電影院門口,讓我去一下。我到了之後問怎麼了?他說他沒零錢,都是100的,計程車師傅很尷尬的看著我,我又把錢付了,事後他跟我解釋說:100整錢不能破開,破開一轉身,不知道花哪就沒了。好吧。我忍了,看電影吧,他說網上買票是不是便宜啊?我說你不是微信支付寶都沒有錢嗎?怎麼上網買啊。他看看我沒說話。排隊買的票。
回去之後我就覺得是真不行,後來打過幾次電話約我,打電話吧,還不好好打,總是振我一下,讓我往回打,如果我不打,他就隔一會再振一下,後來把他拉黑了,就沒有然後了。(絕對真事。)
-
5 # CC心情物語
相親是認識朋友的眾多渠道之一,長輩親人或是朋友介紹……在我家鄉相親初次見面一般是茶樓喝茶,雙方家屬或是朋友可以陪同參與。
關於相親經歷,值得分享的可以說是細節。男生女生的儀容儀表要注意整潔,談吐應大方有禮做到應尊老愛幼。誰都想找個彬彬有禮,落落大方,有涵養的人。很多時候細節能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找物件是過日子的,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的人不會差
人與人交往一般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很多時候三觀直接影響成功與否!平常❤對待即可,感情本來就可遇不可求。如果遇到有感覺的人還是建議主動點哦^_^幸福需要自己去爭取!
相親最重要一點是誠意,不管你經歷多少次相親,對待他人都需要尊重,成功與否是其次。認真對待每個人,相遇是有理由的。
回覆列表
在過往測評陌生人社交軟體時,我收穫的主要體驗並不友好。在大多數的社交軟體中,女生更多像是一種珍貴的獵物,被男性使用者根據外貌進行揀選,選擇是否花費一秒的時間進行搭訕,而最終指向的結果往往又都過於速食。對想尋求一份穩定關係的人們而言,這些軟體常常無聊又危險。
這一次有所不同。
之後等待為自己匹配的另一半,你幾乎無法知道對方的任何資料,一切都是活動方根據自己的演算法隨機安排。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期待平臺會匹配一個相近又相遠的異性給我。因為根據活動介紹,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我會遇到什麼樣的另一半,他可能和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有可能與我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在匹配成功後,我們會被安排完成一系列的CP任務,比如互相給對方講晚安故事,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或者一起完成一張照片的拼圖。
相比“約炮軟體”上面那些直接熱烈但毫無誠意的搭訕,這種充滿形式感的參與過程、浪漫設計以及無法預知的結果,對我這樣的女孩子的吸引力更大。我嘗試把這個活動連結分享給自己的好友,絕大多數女生都表現出興趣並選擇參與,而男生則因為過於繁瑣的資料填寫和太過複雜的篩選規則兒選擇拒絕。
這種最早發起於高校的交友方式,近一年來正逐漸從高校學生擴散到更大的人群。目前已經有不少內容創業公司殺入這個領域,其中包括機率論、我想認識你、Hi一週CP、48小時CP等平臺。根據機率論創始人秦昱瑩的介紹,最近機率論上每次發起的CP活動,報名人數都能達到二十萬,其中由於女生數量大過男生,往往還需要被篩選掉一批。
在“48小時CP”報名之後,經過了一週的等待,我被通知通過了篩選,“48小時CP”為我匹配到了一個還在北京讀大二的97年男生,系統把他的個人資料和問題答案發送過來後,我們就被一起加到了一個群裡。
一場興奮和好奇的全新體驗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