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文職官員指揮軍隊,我想也不能慢慢騰騰的吧,如果總是坐轎,坐車估計肯定會影響行軍速度,然而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總是坐在一輛四輪車上,我在想,他不騎馬嗎?現實中的諸葛亮用什麼交通工具?
8
回覆列表
  • 1 # 隨看隨分享ing

    對《三國演義》熟悉的讀者可能都有這樣一個印象:諸葛亮上戰場經常愛坐著一輛四輪小車,羽扇綸巾,好不瀟灑。但估計又有讀者會犯嘀咕,這輛精緻可愛的小車只能靠人推,一旦戰場上出了什麼狀況,被敵人騎兵衝過來抓住可怎麼辦?

    說到戰場上主將被突襲的例子,三國時代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關羽萬馬叢中取顏良首級的事。這段戰例確實太膾炙人口,不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有記載。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羽望見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顯然,連顏良這種能打的武將,坐車遇到敵人突襲,都有被殺的可能,那諸葛丞相在戰場上這麼玩,是不是太浪了?其實正史《三國志》裡,並沒有記載過諸葛亮真的乘坐過這麼拉風的小車。

    當然要說明的是,此車非彼車。因為車在先秦以前多指戰車,曾一度是戰場主力。春秋戰國時,衡量一國軍隊的強弱,往往以該國有多少乘戰車為標準。蘇秦推銷合縱之策時,所到之處評價該國軍力言必談士、車、騎的數量,從戰車數量可一窺軍力之強弱。例如幾大強國如秦國、趙國、楚國戰車數量都達到千乘,而弱國如南韓、燕國都只有六百乘。這種駟馬衝擊馬車不僅速度快、衝擊力猛,而且車上配備有矛、弓等武器,綜合殺傷力極強。在以步兵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時代,戰車是制勝的重要力量。

    所以說,諸葛亮也許會坐車,但此車非彼車吧。具體使用什麼乘具應該是跟戰況相關的,像諸葛亮這種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之外的人肯定不會坐個小車而讓自己身處險境,畢竟遠遠看著就好了嘛。

  • 2 # 文史小茶館

    有一定機率諸葛亮是坐車指揮交戰的。

    由於第一手資料《三國志》沒有提及此事。目前能找到的資料都來自筆記小說和百科全書之類的書籍,並非原始資料,可靠性有限,而且相互引用,目前只能存疑。

    (圖為明代萬曆年間的諸葛亮畫像,著當時士人右衽之衫,外披褙子,頭冠綸巾)

    晉代《世說》:“諸葛武侯與司馬宣王治軍渭濱,剋日交戰。宣王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獨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隨其進止。宣王嘆曰:“諸葛君可謂名士矣。”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類小說,最早記載了諸葛亮坐車的情形。

    記載:

    諸葛亮和司馬懿各自率軍陳兵於渭水河畔,約定時間交戰。司馬懿穿著全身鎧甲前往,派人去檢視孔明如何,只見素車之上,一人羽扇綸巾,指揮三軍進退,正是諸葛亮。司馬懿感嘆道:諸葛君真算得上名士啊。

    分析:

    雖說筆記類小說並非完全歷史,但這篇當中諸葛亮的文官帶兵形象已經十分生動。兩軍陣前,他沒有穿盔甲。坐在素車,也就是沒有上漆的車上,這種車輛一般當時是喪葬之用,可能用來表明恢復漢室的決心。手持一把鳥羽扇子,頭戴青色的頭巾。

    一身常服打扮的他指揮起軍隊來,進退有度,完全不像個儒生。令全副武裝的司馬懿感嘆不已。

    在隨後的五代十國和宋代,各種記載都如出一轍。諸葛亮羽扇綸巾,素車臨戰的形象已經固定。

    後晉《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一》:“臣謹案吳起臨戰,左右進劍,吳子曰:“夫提鼓揮桴,臨難決疑,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謹案諸葛亮臨戎,不親戎服,頓蜀兵於渭南,宣王持劍,卒不敢當。此豈弓矢之用也!”

    《舊唐書》由於成書倉促,歷來評價不高,錯漏很多。

    宋代《類說》卷四九引《殷芸小說》:“武侯與宣王泊兵,將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扇指麾,三軍隨其進止。宣王嘆曰:‘真名士也’。”

    《類說》宋代是筆記小說集,這種記載有小說的創作在其中,除了歷史類的名人軼事,還有神仙鬼怪。對歷史事件只能用作參考。

    宋代《武經總要》:“諸葛亮不親戎服,杜預不便鞍馬。”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方的軍事著作,比較嚴謹,但很多前朝資料都是引用。

    可見,早在《三國演義》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諸葛亮就是坐著素色的小車指揮大軍作戰。至於是否完全符合歷史,到目前為止實在難以斷定。

    無論如何,時至今日,那個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已經深入人心,至於他是乘車還是騎馬,對他高尚的政治節操和理想來說,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1.8lxrv這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