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稀說史

    覆巢之下無完卵!一個王朝一旦滅亡,亡國君臣基本上就成了別人砧板上的肉。不少亡國君臣的命運並不太好。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人在金國遭受無數恥辱,最後在屈辱中死去。西夏的亡國之君被屠殺殆盡。蜀漢滅亡之時,也曾經出現了大臣被滅族的情況。

    蜀漢滅亡之時,姜維和關羽的家族都遭到了屠殺,蜀漢其餘大臣基本上得以保全。為什麼姜維遭到了滅門之禍呢。史書記載:

    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根據史書記載,姜維及其妻子、孩子都遭到了屠殺。姜維家族雖然遭到了屠殺,但是沒有滅絕。姜維有明確記載的後裔姜恪曾經官至唐朝宰相。姜維後裔沒有被屠殺殆盡,也算是對姜維忠心的一種褒獎。為什麼姜維會被滅門呢!

    史書中對於姜維被滅門的原因記載非常清楚,因為姜維的行為惹怒了魏軍,魏軍不僅殺死了姜維,還殺死了他的妻兒。關羽的家族被誅殺則是由於龐會的仇殺行為。

    姜維是蜀漢最後一根支柱,也是蜀漢政權後期最有能力的將軍。姜維掌握著蜀漢的軍事大權,是一位堅定的北伐者,也是蜀漢忠臣。

    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大軍伐蜀。姜維率領軍隊,抵禦鍾會大軍,鍾會大軍一直被姜維擋在了劍閣一帶。鍾會對姜維的政治誘降,也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由於姜維的堅決抵抗,鍾會甚至有了退卻的想法。史稱:

    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鄧艾率領軍隊偷渡陰平小道,給蜀漢政權來了一個釜底抽薪。諸葛瞻未能抵擋鄧艾,劉禪決定投降。姜維在前線與鍾會死戰,大本營的劉禪卻選擇了投降。

    劉禪投降之後,命令姜維放下武器,就近向鍾會投降。姜維聽從了劉禪的命令,向鍾會投降。史稱:

    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由此可見,姜維及士兵並不願意投降,他們心中也非常不服氣。姜維更是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辟蜀漢政權。姜維從投降那一刻起,便開始策劃復辟蜀漢。姜維利用鍾會的野心,策動鍾會與鄧艾之間的矛盾。最終鍾會造反,成都出現了兵禍。在兵禍中,鍾會、鄧艾、姜維等人均被亂軍所殺。

    魏國士兵不僅殺死了鍾會和姜維等人,也開始在成都作亂。兵亂期間,曹魏士兵還殺死了蜀漢太子劉璿以及姜維的家人,士兵還在成都到處打砸搶,成都成為人間地獄。幸好衛瓘及時平息了兵禍,才避免更多人被殺。

    在一定程度上說,如果沒有姜維可能就沒有鍾會之亂。憤怒的魏國士兵,自然會把責任推到鍾會和姜維身上。所以這些士兵聯合起來殺死了姜維和鍾會。有的資料記載,憤怒的魏軍士兵,甚至將姜維剖腹取膽,由此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的痛恨。曹魏士兵痛恨姜維,姜維被殺他們還覺得不過癮,殺死姜維的妻子和兒女。

    如果沒有衛瓘,成都兵禍可能要持續更長時間。衛瓘到了成都之後,曹魏士兵有了主心骨才逐漸穩定下來。姜維家人被殺,在一定程度上也和魏軍沒有主帥有一定關係。鍾會和鄧艾被殺之後,魏軍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約束力。當時的魏軍就像是脫韁的Mustang,趁機幹出一些殺人放火的事情也非常容易理解。姜維的家人和蜀漢太子,成為亂兵屠殺的物件。

    在一定程度上,姜維要為蜀漢滅亡付一些責任。姜維北伐中原大大消耗了蜀漢的國力,姜維排兵佈陣策略,也讓蜀漢陷於被動。姜維對於蜀漢政權的忠心卻日月可鑑。

    姜維投降曹魏之後,本來可以保住性命,甚至有一番作為。但是姜維卻冒險復辟蜀漢政權。姜維為了蜀漢政權比較賠上了自己的性命,還搭上了全家的性命。姜維無愧於蜀漢忠臣!

  • 2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末期,魏國國力增長迅速,於是司馬昭派遣鍾會統領大軍伐蜀。在前期的交戰中,魏軍雖然勢大,但是姜維也不是庸才,成功鍾會大軍給阻擋在了劍閣之外。後來鄧艾兵行險招,從陰平小道進入蜀漢腹地,嚇得劉禪直接投降,蜀漢才快速滅亡。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雖然大多得以善終,但姜維卻遭到了滅門之禍,這是為何?

    伐蜀之戰

    在魏蜀吳三國中,其實魏國的國土面積最大,人口資源最多,所以魏國的綜合國力實際上是最強的。在三國前期,由於蜀漢有諸葛亮這個逆天的人物存在,還能勉強拉著魏國打一打,可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再也沒能和魏國一較高下,尤其是到了後期,只能是處於戰略守勢了。

    見蜀漢勢弱,魏國決定發動伐蜀之戰,由鍾會、鄧艾率領大軍圍攻姜維。不過姜維警惕性很高,發現事情不對勁,果斷撤退,跳出了包圍圈,並在劍閣構築工事,成功的擋住了鍾會大軍。鄧艾見鍾會被阻擋在劍閣,不能前進,於是準備走陰平小道,饒過劍閣,進入蜀漢腹地。陰平小道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甚至算不上是路,根本沒有條件可供大軍經過,可是鄧艾行動力極強,快速的穿過了陰平,進入了蜀漢,令大家十分震驚。

    鄧艾大軍的突然出現嚇壞了蜀漢駐軍,許多蜀漢城池直接投降,剛開始的劉禪也認為鄧艾大軍不過是一偏師,命諸葛瞻統兵前去抵禦,結果諸葛瞻的陣亡給了劉禪一個更大的打擊,讓劉禪產生了誤判,認為鄧艾大軍乃是魏軍主力,而成都附近再無可戰之兵,劉禪走投無路,只能開城投降,放棄了反抗的機會。

    劉禪投降時,其實蜀漢國力尚在,大軍並未受到很大損失,尚有一戰之力,但隨著劉禪的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只能放棄抵抗,投降了魏軍。可是令人奇怪了是,蜀漢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善終的結局,為何作為蜀漢大將軍的姜維卻遭了滅門之禍?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姜維主戰,並不想投降

    姜維是諸葛亮挑選出來的繼承人,他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致力於北伐,所以說姜維是一直將魏國當作敵人看待的,他根本就不想投降魏國。姜維和魏國作戰這麼多年,互有勝負,他本身對魏國是非常不服氣的,這一次要不是劉禪下令投降,他是肯定不願意投降魏國的。

    當時即便魏軍已經打進了蜀漢,但姜維仍然想著反攻復國,投降只是表面現象,他真正的目的是尋找機會消滅魏軍,可以說,從始到終,姜維就壓根沒有打算真的投降魏國!

    歷史上其實對於投降者的處置其實大多是分為兩派的,投降派受到優待,而主戰派則堅決打擊,尤其是那些死硬分子。雖然這些主戰派通常會受到歌頌,但對付他們,通常都是選擇殺戮,因為這些人根本不會投降。很明顯的,姜維就是這種人,所以他必死!

    二、姜維能力強

    在三國後期,姜維的軍事能力算是非常不錯的,蜀軍正是在他的統領下,才支援了這麼久。他甚至是可以和鍾會、鄧艾互相扳手腕的存在,這種能力超強的人,實際上作為當權者都是非常喜歡的,希望可以收服他們以為己用,幫助自己建功立業。可是,姜維是一個堅定反對魏國的主戰派,能力這麼強,又是一個不可同化的敵人,那麼對付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消滅他!

    三、姜維鼓動參與鍾會的謀反

    鍾會本是司馬昭的心腹,之前沒有軍職,這次司馬昭直接讓他統領大軍伐吳,足見對鍾會的信任。可是鍾會呢,在攻下蜀漢後,日漸驕縱,竟然起了小心思,想割據自立,這就讓司馬昭完全不可以容忍了!

    剛開始的時候,鍾會雖有異心,但並無賊膽,結果姜維一鼓動,鍾會就受不了了,認為有姜維相助,必定能夠成事。為了拉攏姜維,鍾會是出則同車,入則同寢,在姜維的建議下,鍾會成功的除掉了鄧艾,掃除了一大障礙,入蜀曹軍全部落入鍾會之手。

    可是起兵討伐司馬昭時,魏軍眾將卻猶豫了,不願加入鍾會,因為他們的家人都在魏國,一旦動手,必定是家破人亡。這可惹怒了鍾會,於是在姜維的建議下,鍾會把這些將領都關了起來,並準備處死他們,結果訊息走漏,各營士兵在有心之人的組織下,對鍾會發動了反攻,救出了各自的主將,擊殺了鍾會。

    而作為策劃和參與者,姜維自然是不能倖免,遭到屠戮。解決了姜維和鍾會之後,曹軍的怒火被徹底點燃,屠戮了整個成都,姜維家族自然是重點打擊物件,遭到了滅門之禍。實際上,細細推敲,為何這些士兵敢於圍攻鍾會這個主帥,又為何會失去軍紀,屠戮成都,會發現很多問題。

    結語

    劉禪投降後,雖然大多數蜀漢大臣受到了優待,但姜維卻遭到了滅門之禍,主要是因為姜維謀劃參與了鍾會之亂,而且姜維能力強,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不願意投降魏國,這就註定姜維只能被殺掉。事實上,當時蜀漢的主戰派,大多數都遭到了魏軍的屠戮。

  • 3 # 韶華傾夢

    姜維,原是曹魏天水郡的參軍,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後投降於蜀漢。因為姜維軍事才能不俗,且有謀略,被諸葛亮所看重,一直帶在身邊任用和教導。但直到蔣琬和費禕等人去世後,姜維才獨攬蜀漢兵權,先後發動十一次北伐。

    在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小道,並在綿竹之戰中擊敗諸葛瞻父子,威逼成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劉禪投降的訊息傳到劍閣後,姜維等人十分震怒。但是事已至此,姜維只能另想他法。其中,假意向鍾會投降,並且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借鍾會手中的兵力光復漢室便是其中一個辦法。

    鄧艾逼降劉禪的功勞,讓鍾會很眼熱。而這時候姜維向鍾會投降,也讓鍾會得了不少功勞。此外,姜維對鍾會的恭維,也讓鍾會順心了不少。而且,鍾會也是一個有野心的將領,他早有封王稱帝之心。所以,在姜維的支援,以及獻上蜀川的山川地勢圖後,鍾會的野心劇烈膨脹。

    於是,鍾會一方面設計陷害鄧艾,一方面他假借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之際,準備起兵反司馬昭。而且,為了把其他魏將綁在同一條船上,他讓眾將士都寫上“同意”二字為憑證。在臨行前,許多武將並不跟從鍾會反叛。無奈之下,鍾會只能把他們都關押起來。但可惜的是,鍾會和姜維的計劃最終敗露了。

    當時鍾會和姜維密謀的時候,鍾會的心腹丘建也在一旁。而令鍾會想不到的是,被鍾會關押的其中一名護軍胡烈,他對丘建有恩。為了報答胡烈,丘建向胡烈通風報信。而後,胡烈將計就計,把鍾會的計謀傳了出去,而且還說鍾會已在大營挖好坑,想把眾官一個一個的打死。

    就在這樣的謠言之下,魏軍發起抗議,並舉兵來攻打鐘會。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姜維和鍾會等反叛司馬昭的認都在亂軍中被殺死了。

    姜維想要光復漢室,但可惜的是計劃敗露,最終導致戰死,這是反叛司馬昭的下場。而且除了姜維戰死外,當時和姜維一同假意投降的張翼、關彝等人,甚至是太子劉璿等人也在亂兵中被殺害了。

    此外,在劉禪投降的時候,蜀漢的君臣也並未都是善終。就好比蜀漢的關家,在劉禪投降之後,龐德的兒子龐會就找到關羽的後代,盡皆斬殺,以此來為父報仇。

    另外,姜維也不是滿門被滅,他還是有血脈遺留下來的。他有一個後代叫姜寶誼,是隋末唐初的名將,他曾跟隨李淵征討四方,多有戰功,被封為右武衛大將軍,永安縣公,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 4 # 一半秋色

    當劉禪站在城樓之上,舉起白旗投降之時,姜維還在劍閣與鍾會對峙呢!

    劍閣易守難攻,鍾會打不進來,姜維也不主動出擊,準備打消耗戰,讓鍾會知難而退。

    忽然有一天,成都有信使來了,呈給姜維一封信,上面插著一根雞毛。

    “咦,雞毛信?”,姜維趕緊打開了信,信是劉禪親筆書寫的。

    “姜大將軍,蜀國大勢已去,我已經投降了,你抓緊放下武器,就地投降吧!”

    姜維看了信,手氣得直哆嗦,暗罵道:“混賬玩意,你再堅持幾日,等鄧艾沒有糧草,自然就退了,哎……”

    然而,皇命不可違呀,連一把手都不願意堅持了,姜維再堅持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投降就投降吧!在三國,投降像吃火鍋一樣隨意,說投降就投降了,投降方一般都會受到優待,極少受到懲罰。

    姜維就地投降了鍾會。

    鍾會與姜維打仗的這些天,領教了姜維的厲害,既欣賞他的本領,又敬佩他的膽略。姜維投降之後,鍾會對他禮遇有加,天天喝酒,夜夜笙歌,很快處得和“兄弟”一樣,無話不談。

    很快,姜維便發現了鍾會的野心,鍾會想當蜀國的老大,而要當老大,有一個眼中釘肉中刺不得不拔出,此人便是鄧艾。

    姜維給鍾會出了一條妙計。

    不久之後,鍾會脅迫監軍衛瓘給司馬昭寫了檢舉信,檢舉鄧艾有謀反之心。

    司馬昭果然懷疑鄧艾了,他給衛瓘寫了一封信,讓他迅速捉拿鄧艾,押送京城受審。

    就這樣,衛瓘捉住了鄧艾父子,派人用囚車押送他們去往京城。

    除掉了心腹大患,鍾會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果說鄧艾是蟬,鍾會是螳螂,那麼姜維就是黃雀。

    姜維想徹底搞亂魏軍,讓他們自相殘殺,鷸蚌相爭,他好漁人得利。姜維暗中聯絡舊部,準備等魏軍亂了之後,一鼓作氣,殺了鍾會,控制魏軍,之後迎劉禪歸來,繼續當蜀國皇帝。

    姜維這個計劃不可謂不冒險啊!

    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搏一搏,誰知道未來在誰手上呀!

    搞定鄧艾之後,姜維又給鍾會出了一道“妙計”,即提前埋伏刀斧手,之後謊稱開會,把中層以上將軍全叫過來,然後關上門,宣佈獨立,誰要是不投降就地咔嚓了!

    依計而行!

    諸將果然都來開會了,等他們進了大廳,門被迅速關上了,屋裡漆黑一片。

    諸將不知怎麼回事,議論紛紛,吵嚷一片,鍾會命人點上了燈,剛要宣佈重大事項,忽然外面傳來了一陣喊叫聲,似乎有人在吵架。

    鍾會便讓衛瓘出去看看。

    衛瓘一出去,無異於放虎歸山,因為衛瓘根本不想謀反,因為他的老婆孩子都在京城,他要是反了,會被滅三族的。

    衛瓘出去之後,立馬把鍾會謀反的訊息散佈出去了,還打著司馬昭的旗號,要求各營迅速響應起來,跟著他一起殺了鍾會。

    士兵一聽,都慌亂了,他們的家人也都在京城,也不想謀反。

    士兵跟著衛瓘衝了過去,很快包圍了大廳,衛瓘帶頭衝了進去,士兵們殺了鍾會,又殺了姜維。

    鍾會死了,群龍無首,整個亂套了,士兵們為了洩憤,在成都城內少殺搶掠,無惡不作,成都成了人間地獄。

    最慘的是姜維,他被殺了之後,被人剖開了肚子,發現膽大如斗。

    之後,亂兵衝進了姜維府,將他的妻子、兒女以及僕人全殺了。

    姜維征戰一生,換開的卻是一個悲催的結局。

  • 5 # 沉迷史海遨遊天際

    個人感覺,主要還是姜維夢想恢復蜀漢的意志堅定不移,不願意投降做降臣,主要體現就是:鼓動鍾會割據四川,意圖讓司馬氏集團內部生亂,再尋找機會復國,結果失敗。這些舉動司馬家族絕對不會容忍,現在對方角度想想,必須斬草除根,不然絕對是威脅。

  • 6 # 不倒翁78442

    那不是善終,劉禪他們失掉尊顏當胯下之奴。姜維在演義看是個有文韜武略之人,當時劉禪降後,他寄一線希望復國,利用鍾會與鄧艾之間的矛盾來瓦解敵方的勢力,後事敗露後鄧鍾兩人殘殺至死一個,姜維最後上去,搞了個兩敗具傷,都相互殺死了。

  • 7 # 古風93814281

    謝邀,蜀漢政權的官員大致分為元老集團、荊州集團和本土的東州集團三部分。到後期,基本以前兩集團的後裔和本土東州集團人員為主,這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包括現代的國際大企業最終在各地也會本土化。因此,最終蜀漢政權的大多數人不再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和宗旨,只希望成為正常的統治階級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當鍾會、鄧艾的軍隊打進來後,很快就投降了,而司馬昭為了蜀地的統治,也為了做案例給東吳看,當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官員都換掉或殺害,他只是把蜀後主劉禪等少數高官帶回了洛陽,而且所有投降不反抗的官員也就得到了善終。而姜維則不一樣,姜維本是曹魏降將,在蜀漢沒有自己的陣營和根基,他能升遷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才幹和諸葛亮等人的賞識,因此他一直以諸葛亮滅魏興漢的遺志為自己的理想,即使後主劉禪已經投降,他仍然期望挑動鍾會的野心,在蜀地叛亂,而他最終乘亂重建蜀漢政權。因此鍾會叛亂失敗,他也被期望回到故鄉的魏軍所殺。

  • 8 # 土豆有情

    蜀漢滅亡後包括後主劉禪在內,大部分人得以保全性命。劉禪是裝傻的高手,以一句“此樂矣,不思蜀”逃過了一劫,隨後過了幾年安樂日子,總算沒有做刀下之鬼。當然,他心裡快樂不快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姜維是諸葛亮著力培養的接班人,儘管他是降將,但諸葛亮對他的信任卻是無與倫比的。諸葛亮死後姜維就成了蜀漢軍事方面獨當一面的人物,他也確實原原本本地繼承了諸葛亮的方略,儘管國力日漸貧困,但在堅持北伐方面毫不動搖。

    說起姜維之死和被滅門,其實跟他詐降有關係。蜀漢被攻滅之後,姜維假意投降,但復國之心不死,想透過與他人合作恢復蜀漢,結果事發被殺。在那個不講“君子風度”的時代,像他這樣“心懷不軌”的人被殺是必然的。

  • 9 # 日月惟明

    主要是因為姜維威脅太大,而且他還詐降過,劉禪投降後,他不得已也投降,但是時刻想著復興漢室,於是他成功鼓動鍾會叛曹,可惜未能成功。對魏國來講,這樣一個死忠分子是沒有必要仁慈對待的,於是被滅門了。

  • 10 # 棍哥觀史

    姜維並未遭滅門之禍,其後人在唐朝時還是開國功勳,蜀漢大臣也並非都得以善終,張翼等主戰派武將也都被殺。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事蹟。

    自古叛將難回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諸葛亮

    姜伯約,是被諸葛亮贊為涼州上士的人物,在諸葛亮北伐時,姜維還是身為魏將的。姜維之父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但在平叛羌戎叛亂的時候戰死,姜維也是承父遺志受命為天水郡參軍,是一名實打實的魏國將領。

    建興六年的時候,諸葛亮軍出祁山北伐魏國,當時姜維、梁緒、尹賞、梁虔跟隨天水太守馬遵巡查各地軍政情況。馬遵得報蜀軍將至後,很多縣城都已歸降蜀軍,此時魏軍人心不定,互相猜疑,馬遵也對手下這幫人產生疑心,於是只跟郭淮一起逃往上邽。等姜維等回城時城門已閉,並戒嚴不準姜維入城,姜維只得率領部曲前往冀縣,但冀縣的情況也一樣,姜維還是入不了城,在此種情境下,姜維只能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身為魏將卻被魏國猜疑並拋棄,至此姜維就像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孤兒,心中的怨恨當然會成為日後頻繁北伐的動力。在蜀國的姜維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在建興十二年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護大軍撤回成都,被劉禪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這種待遇是曾經的敵國給的,相比於魏國的拋棄,更激發了姜維對於興漢的志向。

    在與大將軍費禕共事的時期,姜維就不斷的向魏國雍州、涼州等地的羌人胡人聯絡,併成功策反多地羌人投蜀,並在隴右戰場,大勝郭淮和夏侯霸,遷徙了大量人口入蜀。但由於費禕的阻礙,姜維在此期間也只是小打小鬧,真正全面北伐魏國的時期是在費禕被刺殺以後。

    自延熙十六年到景耀五年這十年間,姜維一共發動了六次大規模北伐行動,不斷騷擾魏國邊境,魏國的戰略重點雖是蜀國,但西線的姜維對於魏國來說就像蒼蠅一樣,趕走了沒一陣又來了,集中精力打又不划算。直到景耀六年,司馬昭才決定徹底解決蜀國這塊“狗皮膏藥”。於是下令五路大軍伐蜀,最終逼的劉禪投降。

    心歸蜀漢不歸魏

    劉禪投降之際,姜維還在率軍馳援成都的路上,此時的姜維已經知道了諸葛瞻戰死,成都北面屏障已破,於是領軍走西南,意圖進入建寧勤王固守,奈何劉禪並未做過多抵抗就投降了鄧艾。此時的姜維還是對蜀國抱有一線希望的,論國家情懷,姜維在蜀漢官至大將軍,在魏國只是一名棄將,因此在危難關頭,姜維即使為國捐軀也要誓死守衛成都安全的。

    “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鍾會

    當姜維遵劉禪昭命投降鍾會後,姜維看到了鍾會的野心異志,因此想透過鍾會重振蜀國。鍾會也欣賞姜維的能力,與姜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姜維也是將最後的復國希望放在了鍾會身上,策動鍾會謀害魏國將領甚至涉及鄧艾,並謀劃佔取成都,重領益州,無奈事情敗露,姜維也被亂軍砍死。這種結果表明了姜維一心為蜀漢著想,雖已降魏,但人在曹營心在漢。魏將見其謀反之舉,當然不能久留之,並且在其謀害魏國將領中,軍中威望頗高的鄧艾受到牽連,軍中將士對於姜維之恨已深入骨髓,亂刀砍死,並誅殺其妻子才能解心頭之痕。

    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高官如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欲正、殿中督張通等都被司馬昭封為了列侯,而姜維卻以復國之謀敗露被亂軍砍死,禍及全家,這是國士令人尊敬的歸宿,以君子論道的文臣在與劉禪享受著歌舞美酒之時,姜維依舊想著復國大計,此對比間,那些文臣也就如行屍走肉一般。

    據《舊唐書》記載,姜維後裔姜寶誼,是唐高祖李淵帳下將領,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在與宋金剛作戰被俘,因不屈服而被處死,被李淵追贈左衛大將軍。其子姜恪在唐高宗時期因戰功顯赫官至左相,將門之後依舊活躍在歷史中,也算是國士無雙後繼有人了。

  • 11 # 八卜書友

    蜀漢投降後,劉禪舉家被前往洛陽,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等一大批蜀漢大臣也被遷走。曹魏給予了蜀漢君臣極為優渥的待遇。劉禪封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並且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而蜀漢大臣樊建、張紹等並封列侯。蜀漢君臣俱得善終。

    其實,曹魏的統治者這樣做是有他的政治考量的。其一,為了穩定蜀地。遷走蜀漢君臣,可使得蜀地本土士人得以升遷,蜀人治蜀,儘快取得蜀地士人的擁護。其二,做榜樣給東吳勢力集團看,以優厚的政治待遇吸引東吳士族,消除他們的抵抗情緒,為統一天下做準備。

    而姜維的死當另說。司馬昭五路伐蜀,姜維主戰,姜維率大軍在劍閣與鍾會相拒,鍾會不能克,又糧運懸遠,準備退軍。而此時,鄧艾自陰平偷襲成都,劉禪舉城向鄧艾投降,並且敕令姜維投降。姜維無奈向鍾會投降,當是時“將士鹹怒,拔刀斫石”。姜維投降鍾會後,發現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魏將士憤怒,殺姜維,而維妻、子皆伏誅,鍾會也被殺。可以說姜維的死是死於軍事,與政治無關。

    所以說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得以善終是善終於政治,姜維遭滅門之禍是禍於軍事!

  • 12 # 一步之姚

    這事就要從魏國滅蜀之戰的開頭部分說起了。魏國自曹㪫死後,曹芳即位開始,國家大權就落入了曹爽和司馬懿的手中,兩派在朝堂之上爭權奪利,爭得是你死我活,高平陵事變後,曹爽伏誅,大權落入司馬懿一派手中。司馬懿死後,由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為代表的司馬氏一派一面繼續清洗曹氏一派的勢力,一面拉攏其他勢力,招賢納才,穩定政治局面,同時使民休息,興修水利,發展經濟,這一系列措施使得經歷過多次動亂的魏國逐漸穩定下來,且國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相反的是對面的蜀國在姜維的十一次北伐中民聲怨道,國力越發虛弱,兩國的實力對比差距進一步拉大,於是,司馬氏家族先伐蜀,再以此統一中國的戰爭的籌劃開始了

    公元263,魏國興18萬大軍分三路南下攻蜀,其中以鄧艾率領的三萬多軍馬自狄道出,計劃攻擊姜維;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馬自祁山,計劃切斷姜維的後路;鍾會率領十餘萬軍馬做主力直取漢中;同樣,對面的蜀國聞訊也相應的做了佈置,但魏軍勢大,蜀軍不敵,且又擔心後路被斷,只得退守劍閣,以期依託地形優勢使得魏軍久攻不下,糧食耗盡而退。後來發生的也正如蜀軍所料,魏軍主力屢攻不下,真處於糧食不繼,軍心動搖,進退維谷的地步,就在這時,鄧艾出險計,決定繞過劍閣直撲蜀國復地。鄧艾挑選精兵行險路,自陰平道出,到達江油,蜀國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此後更是由於蜀國諸葛瞻一再延誤戰機造成鄧艾順利突破天險並於綿竹之戰中打敗諸葛瞻,而諸葛瞻所率領的成都周圍僅有機動武裝一敗,坐鎮成都的劉禪便只得聽取譙周的建議開城投降,此後還在劍閣的姜維一方面由於軍中將士接到成都已破的訊息已無抵抗的決心,另一方面是接到劉禪的命令,只得開關向鍾會投降,蜀國因此而亡。

    本來故事到是大家你好、我好的事,就此完結豈不美哉?可是呢,統率大軍的鐘會本就是個不安生的主兒、其野心早就有人知道,其中他哥鍾毓擔心他的野心會引來滅族之禍還向司馬昭告過密、只是司馬昭沒聽,或者說故意沒當回事,好讓他早日跳出來,再將他幹掉,因此司馬昭還是繼續讓鍾會統兵伐蜀。

    而鍾會呢?其也真就“不負眾望”,在途中就給諸葛緒羅織了罪名,兼併了他的軍隊,其後在趕往成都的途中又陷害了鄧艾,因此當他到達成都後,魏國的這18萬伐蜀大軍就都在他的手中,可以說大權獨攬,再加上蜀地地利天然適合自立,他的那份造反的心思也就越發火熱了,而這些都被姜維看在了眼裡,因而姜維就挑撥他跟司馬昭的關係,堅定他造反的信念。

    鍾會未能經得起誘惑,於是決定以魏國郭太后的名義起兵對抗司馬家,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底下有些人不支援他的造反行為,這就導致他只好先找個地方將這些將領關起來,再靠自己的親信去完成對這些將領手下的軍隊的收編工作,誰料這一關就關出了問題了,時有人造謠說鍾會把這些將領關起來是了要把他們全部殺死的言語,接著謠言傳開就使得整個魏軍軍心大亂,士兵譁變,鍾會和姜維就死於這場大亂中,而作為主帥的鐘會一死,魏軍沒了中樞更是亂上加亂,整個成都也因此入一片混亂當中,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的魏軍,而姜維的家人也是在這兵荒馬亂中被魏軍殺死,除了姜維的家人還有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兵所殺。關羽家被龐德子龐會滅門。底層民眾在這場兵禍之中的死傷更是無計其數,直到本來是押解鄧艾迴國實際在半路就將鄧艾殺死的衛瓘趕到才壓下了這場兵禍。

  • 13 # Hickaizen

    史料記載當時被殺的有姜維和他的妻子,沒有明確記載他被滅門。由《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有姜寶誼跟隨李淵打仗。最終唐高祖因為收買人心之需,在姜寶誼戰死後,還贈受他左威衛大將軍之頭銜,但這個姜寶誼史料記載是追溯隨姜維後人,是否真實未可知?只能說有後人自稱是姜維後人。

    姜維為何被殺?姜維是蜀漢後期的上將軍,如果不理解上將軍,可以想想西楚霸王項羽曾經殺了一個將軍宋義以及他本人在當王前的職位。姜維是被諸葛亮逼投降的魏臣,他在天水太守馬遵手下就職,當時諸葛亮攻打曹魏,帥兵出祁山,馬遵膽寒,於是拋下姜維等人就逃跑了,其餘同僚懷疑姜維,不讓他進城,姜維無奈投降諸葛亮。

    諸葛亮是玩計謀高手,遇見一個好苗子,當真是下血本,只不過這血本是劉禪的,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並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後遷升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姜維從一個小吏就變成了將軍,對蜀漢、諸葛亮是有感激之情、知遇之恩。

    在姜維當上上將軍,就出兵北伐,多次打勝,讓司馬昭把他看成大患,出兵五路攻下蜀漢,姜維原本在劉禪的手令下已經投降,但是當是他的領導鍾會有反志,姜維慫恿他,想借他之手恢復蜀漢,鍾會猶疑不決,使得司馬昭察覺,就派人把他給宰了,並把姜維及其妻子給殺了,如果沒有趙氏遺孤那種事,反叛是要滅門的。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他的親人留下。至於其他的人,他們與姜維是沒有辦法比的,他們只是打工仔,跟誰都一樣,沒有能力反叛,所以不用殺,並且留著他們有很好的名聲,這對招降東吳群臣有很好的示範作用,怎麼會殺呢,更不會滅門。

  • 14 # 文史磚家

    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權臣司馬昭命大將鍾會、鄧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鍾會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相持於劍閣,入蜀之路被斷絕的情況下,鄧艾竟然偷渡陰平古道,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襲佔江油、綿竹,隨即又率大軍兵臨成都。此時,成都城內雖然兵精糧足、城高池深,但被嚇破膽的後主劉禪竟然沒做任何抵抗,便向鄧艾獻城投降。

    雖然與曹魏為敵數十年,但等到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卻並沒有遭到羞辱或殺害,反而受到鄧艾的善待,不久後又被禮送至洛陽。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蜀漢故臣放棄了復國的念頭,並準備為魏朝效力,除了被迫向鍾會投降的姜維(劉禪投降前,姜維曾派軍入援,可惜尚未抵達成都,前者便投降)。

    姜維對投降曹魏並不感冒,心中滿是憤怒和憂懼。之所以憤怒,在於就當時形勢而論,蜀漢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境地,若能堅守多日,鄧艾率領的魏軍必然會糧盡而退。但劉禪竟然不做任何抵抗便投降,實在是窩囊的很;而之所以憂懼,在於姜維本是魏國叛將,如今若再度降魏,難免不會遭到清算。所以於公於私,姜維都不願投降。

    既然不願意投降,那麼最好的辦法則是光復故國。然而此時蜀漢君臣已經全部投降,鍾會、鄧艾又率領重兵屯駐成都,想要光復故國談何容易?好在姜維是個膽大超群的智將,在發覺鍾會懷有異心且跟鄧艾關係不和後,便決定蓄意製造他們的之間衝突,給對方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戲,以便實現復國大業。

    考慮至此,姜維便極力討好鍾會,不斷地頌揚他的功德,並在暗中慫恿他據蜀稱王。鍾會被姜維好一頓吹捧,果然變得膨脹起來,真的便有了稱王稱帝的念頭。正因如此,鍾會對姜維很是厚待,不僅與他出則同輦、坐則同席,而且還授予他印號、節蓋,參與軍中重大事務的決議,儼然把他當做頭號“智囊”。

    姜維見鍾會已經“上鉤”,便慫恿他剷除鄧艾,以便清除據蜀自立的障礙。鄧艾在滅蜀事業中立下曠世奇功,隨即又在處理善後事務上獨斷專行,無論哪一點都讓鍾會既嫉妒又憤恨。正因如此,鍾會便在姜維的唆使下,與監軍衛瓘一起誣告鄧艾,聲稱他有謀反之心。不久,衛瓘又偷襲鄧艾的軍營,將其父子抓捕後,派人押送洛陽,後來又下令將他們殺死於途中。

    除掉鄧艾後,姜維進一步“煽風點火”,勸說鍾會將諸將全部殺死,然後據蜀稱王。但在同時,姜維則暗中聯絡舊部,準備趁著魏軍大亂之際殺死鍾會,然後盡數坑殺魏國將士,並迎回後主劉禪復國(“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見《華陽國志》)。鍾會受姜維的蠱惑,果然將諸將全部拘押,並準備他們全部屠殺。

    就在這緊張而微妙的時刻,大將胡烈的舊屬丘建因為備受鍾會器重,竟將主帥的陰謀在暗地裡洩露出去。胡烈之子胡淵聞訊後,率領部下前來向鍾會“討說法”,而其他將軍的部下雖然沒有人統領,也在得知訊息後湧向城門,使得局勢頓時緊張起來。此時,鍾會為了安撫城外計程車兵,便派衛瓘出城慰勞各軍,結果給自己招致滅頂之災。

    原來,衛瓘逃出“虎口”後,非但沒有幫助鍾會穩住各支軍隊,反而率領他們攻入城中。鍾會聞變後,便率領少數士兵抵擋,結果因為眾寡不敵,被亂軍悉數殺死,而被他軟禁的諸將也由此得以獲釋(“會率左右距戰,諸將擊敗之,唯帳下數百人隨會繞殿而走,盡殺之。”見《晉書·卷三十六》)。

    諸將獲釋後,竟然將對鍾會的刻骨仇恨發洩在成都百姓身上,指揮亂軍在城中進行屠城。經此浩劫,昔日繁華富庶的成都城內枕骸遍野、血流成河,宛若一座人間地獄,而蜀漢太子劉璇、左車騎將軍張翼、綏武將軍蔣斌、太子僕蔣顯等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作為這一系列變故的幕後主使,姜維自然不能逃脫被殺的命運。曹魏亂軍在殺死鍾會前,便密集圍攻姜維,最終將其亂刃分屍。姜維遇難時,終年63歲。姜維遇害後,亂兵尤且不解恨,又衝入他的家中,將其妻子、兒女全部斬殺。姜維一門心思想要光復故國,最終卻落得兵敗身死、闔門遭屠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格斬維,爭前殺會。會將士死者數百人,殺漢太子璿及姜維妻子,軍眾鈔略,死喪狼藉。衛瓘部分諸將,數日乃定。見《資治通鑑·卷七十八》。

  • 15 # 三國逐鹿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姜維自幼博學多識,精於謀略,善於用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兵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記梁虔、主簿尹賞等,跟隨天水太守馬遵四處巡視,後得知蜀軍到來,各處郡縣都響應。馬遵因懷疑姜維有異心。將其丟棄,姜維不得已投靠蜀漢。諸葛亮北伐期間,姜維屢建奇功,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姜維繼承他的遺志,先後九伐中原,忠心耿耿。

    景耀六年(263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姜維繞過鄧艾諸葛緒的防禦,馳援漢中,並在劍閣與鍾會僵持不下。然而鄧艾卻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驚慌失措,率蜀漢文武百官投降,並要求姜維即刻放下武器投降。姜維仰天長嘆: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無奈之下,姜維向鍾會投降,然而不久後,姜維被衛灌剖腹取膽,全家也被殺害,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姜維投降鍾會,卻是別有用心,意圖借鍾會之手復國。話說太傅蔣顯到達劍閣,傳後主命,要求姜維投降。維大驚失語,將士們也是怨聲載道,姜維拔劍砍斷大石,率將士哭拜於諸葛亮靈位前。姜維突然安撫眾將士:眾將勿憂,吾有一計,可復漢室。隨後便投降鍾會,原來姜維投降鍾會,是想勸說鍾會謀反,借他之手復國。鍾會素來志向遠大,非池中之物,況且當時鄧艾滅蜀,搶得頭功,鍾會對其十分反感,二人都想贏得滅蜀第一功。

    而姜維也看出了二人的矛盾,但當時鍾會擁有十餘萬兵馬,實力遠超鄧艾,況且鄧艾雖然居功自傲,但並無謀反之心。而在姜維死後八十二年,一封密信的現世,也為姜維抹去投降的汙點,這封書信正是姜維寫給劉禪的: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由此看來,姜維投靠鍾會,也是情非得已。

    其次姜維欲借鍾會之手斬殺鄧艾。話說鄧艾奪取成都之後,未經司馬昭允許,私自任用蜀漢官吏,封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大小官員都受到不同的賞賜。鄧艾聲稱,若是百官落入其他人之手,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於是眾人都感激鄧艾的恩德。他又在綿竹地區修築高臺,為自己歌功頌德,於是鄧艾在蜀中的威望日益增強。這一切讓鍾會看在眼裡,急在心中,畢竟他才是三軍統帥,擁有的兵馬也是最多,功勞全被鄧艾奪取,若不是鍾會在劍閣牽制住姜維,鄧艾根本就沒有機會偷襲成都。

    鍾會於是便找姜維商議,姜維建議他上書司馬昭,彈劾鄧艾在蜀漢籠絡人心,訓練軍隊,圖謀不軌。司馬昭本來就對鄧艾有防備之心,加上鄧艾功高蓋主,在蜀漢不聽從號令,因此司馬昭也想借助鍾會之手除去鄧艾。鍾會有派人截獲鄧艾給司馬昭的表文,令人模仿鄧艾的筆記,改成傲慢之詞。司馬昭讀後勃然大怒,令鍾會即刻捉拿鄧艾父子,押回洛陽。鍾會於是令監軍衛灌前去捉拿鄧艾父子,姜維鍾會見到鄧艾都破口大罵,維因痛恨鄧艾滅蜀,會因痛恨鄧艾搶奪功勞。

    隨後鄧艾父子被押回洛陽。後來衛灌發現,想謀反的是鍾會,不是鄧艾,又怕鄧艾迴到洛陽後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於是命部下田續率軍追趕鄧艾,並在綿竹地區,將鄧艾父子斬殺。毛宗崗在《三國演義》中曾這樣批註:

    姜維欲先殺諸魏將,然後殺鍾會,而重立漢帝,其計不謂不深,其心不謂不苦矣。且除鄧艾,而假手於會,將除衛灌,而又假手於艾,是謀殺諸將者姜維。

    再次姜維成功勸說鍾會謀反,卻功敗垂成,壯烈殉國,全家也被斬殺。衛灌收押鄧艾父子,鍾會盡得鄧艾兵馬,傭兵幾十萬,一時間鍾會的實力大增。司馬昭早已察覺到成都的異樣,對鍾會也是萬分提防,於是率大軍進駐長安。昭寫書信給鍾會,聲稱因害怕鍾會不能捉拿鄧艾父子,特率大軍至長安,以防不測。鍾會看到書信後,與姜維商議,司馬公明知我軍數倍與鄧艾,卻又率軍趕來,這分明就是在懷疑我。姜維也聲稱主上懷疑臣下,臣不久將死,鄧艾就是個例子,鍾會於是更加恐慌。

    姜維藉此勸說鍾會謀反,鍾會於是決意謀反,聲稱若能稱霸蜀漢,也不失為劉備也。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會大驚曰:“吾兵多艾數倍,若但要我擒艾,晉公知吾獨能辦之。今自引兵來,是疑我也。”隨與姜維計議。維曰:“君疑臣則臣必死。豈不見鄧艾乎?”維曰:“吾意已決!事成則得天下,不能則退西蜀。亦不失為劉備也!”

    姜維成功勸說鍾會謀反,於是建議以謀反篡逆,背君弒主的罪名討伐司馬昭。鍾會於是召集曹魏將士商議,當日正值元宵佳節,鍾會於酒宴之上突然大哭,聲稱司馬昭背君弒主,今郭太后新亡,我等應該討伐此大逆不道之人。眾將士聽後,無不驚慌失措,面面相覷。鍾會因看到將士們不敢謀反,隨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嚴加看管。並在宮中挖掘一個大坑,鍾會聲稱,將不服從命令者,先打死再坑殺。

    然而訊息卻不脛而走,傳播訊息的人正是丘建,他原本是護軍胡烈的部下,當時胡烈也在被困人員當中。丘建因感激胡烈的恩德,又深得鍾會的信任,這才成功將訊息傳遞給胡烈之子胡淵。胡淵即刻召集本部人馬,與監軍衛灌一起星夜殺奔成都。姜維正欲坑殺曹魏將士,突然心痛如絞,昏死過去,半晌方醒。這才聽到四面喊聲大震,無數曹魏兵馬趕到。鍾會拔殺數人,卻被亂箭射殺。

    姜維也拔劍在手,左衝右突,突然心痛加劇,隨仰天長嘆:吾計不成,乃天命也!姜維自刎而死。衛灌等人,因痛恨姜維謀害曹魏官員,策反鍾會,將姜維破腹取膽,並將姜維的家屬全部殺害。可憐姜維,至死還想著復活,諸葛亮也可以瞑目了。後人有詩嘆姜維曰: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的?

  • 16 # 給個機會我想做好人

    涉及到有關姜維降鍾會的史料基本上是認同姜維是詐降鍾會的。晉陽秋【盛以永和初從安西將軍平蜀,見諸故老,及姜維既降之後密與劉禪表疏,說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會事不捷,遂至泯滅,蜀人於今傷之。】雖然後面又罵姜維太蠢,居然不在後主投降後死節還把希望寄託在這種蠢事上。。。。並且就後人對姜維的評價而言,也從沒有人懷疑過姜維的假降鍾會問題。【或許姜維的能力或所作所為後世人對此頗有爭議,但就忠於季漢的想法而言,我還是堅信著諸葛亮的那句評論:此人心存漢室。】。 姜維之死是他人生最富有爭議,也是他一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充分展示了他這樣一個人到底有多麼大的才幹,如果他願意的話,到底可以做成多大的事業。但也更無情地證明了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不管有多大才幹,沒有機運等於零”。姜維沒有選擇像阿斗,譙周和評價他頭頭是道的郤正一般選擇歸順,然後讓自己的餘生伴隨那個昏庸的舊主在魏地的蜀樂裡醉生夢死;也沒有選擇像北地王劉理,或者諸葛瞻那樣或激烈抵抗,或自殺以成全自己的身後的萬世烈名。他再一次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賭上自己的性命,身後名節,以及全家妻兒幼子的性命,玩了一個馬基雅維利式的陰謀,只求能為老師的囑託還有夢中的理想努力最後的五分鐘。如果不是這個差那麼一點就成功的陰謀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後人質疑他的能力。按照司馬昭的說法,他的陰謀註定最後也不會成功,但是沒關係,死其所願,才是真正死得其所。

    《三國演義》讀到姜維之死,總是讓我嘆息,不知道這位英雄在臨死之際,除了徒談天命奈何造化弄人以外,是否還會想到什麼?會想到他的魂牽夢繞的故國嗎?會想到他聲聲呼喚的慈母嗎?會想到對他拳拳囑託的武侯嗎?還是會牽掛即將因為他的連累而吉凶難料的妻兒幼子?我更願意相信他是徹底絕望了,也徹底解脫了,只因他做了他認為自己該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無愧於心。

  • 17 # 磨劍十年

    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大多得以善終,為何姜維卻遭遇滅門之禍?

    這要從姜維的所作作為來說:

    首先,魏國大軍挺進蜀地,蜀漢政權的劉禪不打就投降,可以說令姜維實在是心有不甘啊!再說他可是諸葛亮的傳人啊!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姜維抬出來呢?不就是為讓姜維可以儲存蜀漢政權,為了大漢江山再出一把力。可是,蜀漢政權的王氣已經消失,所有的蜀漢大臣此時都沒有信心與曹魏一戰,只剩下姜維一個人謀劃著重新確立蜀漢大權。所以說他不死,誰死?

    再者,當時劉禪已經投降鍾會,所有的蜀漢謀臣、武將都已經不再有抵抗之意,只剩下漢中姜維一支兵馬,而他又引誘鍾會,截殺了鄧艾;接著又迷惑鍾會使他有自立蜀地的想法,這就引起司馬集團的不安,以至於姜維就被魏軍處以五馬分屍的酷刑。

    三者,在劉禪投降魏軍之後,姜維甚至還與之通訊,暗自謀略如何使魏軍自相吞併,最後讓劉禪的大權重新樹立起來,所以說姜維的一舉一動,都是與當時大局相抵制的,僅以他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維持蜀漢大權,以此來說,姜維最後被處以極刑,也是其為了保護自己的信仰而做的一次無用功。

  • 18 # 笑看三國風雲

    姜維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悲情英雄,可以堪比前期的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本人以及後代大多得以善終,可是姜維卻不同,結局比較悲慘。在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大多得以善終的情況下,他和他的妻子兒女卻慘遭誅殺,究其原因是他參與了鍾會謀反的事情,激怒了魏國將士,因而遭到他們嚴厲的報復。

    我們一起仔細的分析姜維為何遭遇到魏國將士慘烈的報復。

    姜維參與了鍾會的謀反圖謀

    公元263年,鄧艾在綿竹擊敗諸葛瞻後,劉禪投降,隨後姜維在後主劉禪的命令之下也向鍾會投降,隨著鍾會勢力的膨脹,野心昭然若揭,企圖反叛,最終兵敗被殺,而一同參與謀反的姜維被當場誅殺,其妻子兒女也受到牽連而被屠戮,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首先,鍾會造反,姜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姜維在投降鍾會之後,明白鍾會內心懷有叛離的想法,但是苦於實力不足,信心不夠,於是想從旁促成叛亂,以便乘亂取勝。

    於是,姜維就恭維鍾會,對他說道:“我聽說自淮南之戰以來,你的計劃從未失手過,而司馬氏能夠昌盛,全依賴您的功勞。現在,你憑藉一己之力平定了我們,威震四方,百姓們都在傳頌你的功勞。而且主上也在敬畏你的謀略,難道你還想全身而退嗎?”

    鍾會說道:“你這事情說得太遠了,目前來看,事情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呢。”

    姜維進一步挑撥,說道:“其他的一些事情,憑藉你的計謀都可以做到,多的話也不用我多說了。”

    鍾會聽聞之後非常高興,和姜維的關係更進一步,倆人出則同車,坐則同席,時常商議一些軍國大事。

    正是在姜維的推波助瀾之下,鍾會的野心更加膨脹起來,開始著手謀劃起來。

    其次,鍾會以姜維為前驅進攻魏國。

    鍾會抓住鄧艾併吞並其部下之後,在姜維等人的支援之下決定造反。根據倆人周密的計劃:

    第一步:以姜維為前驅,率五萬人走漢中出斜谷,鍾會則率領大部隊跟隨後面向關中進發。

    第二步:到達長安之後,騎兵走陸路,而步兵走水路,沿渭河而下進入黃河。

    第三步:五天之後,到達孟津,步兵與騎兵匯合,一起攻打洛陽,奪取都城,進而平定天下。

    在這場謀劃中,姜維為先鋒官,是攻打魏國的前驅。

    最後,姜維獻計誅殺在蜀的全部魏國將士。

    正當鍾會和姜維緊鑼密鼓的密謀造反的時候,司馬昭覺察到了鍾會的野心,於是派中護軍賈充率領步騎兵一萬人直接從關中進入斜谷,駐紮在漢中的樂城,而司馬昭則統兵十餘萬駐紮長安,居中排程。

    司馬昭的來信不但打破了倆人的謀劃,而且阻止了倆人直接進兵長安,奪取都城洛陽的計劃,這讓原本的圖謀完全暴露,於是倆人決定提前起事,偽造郭太后的遺詔討伐司馬昭,然而意外的是其麾下絕大部分的將官並不願意聽從鍾會的命令。

    鑑於形勢逆轉,姜維勸說鍾會盡快殺盡魏國諸將。按照姜維私底下的計劃,先殺魏國將官,再殺鍾會,最後坑殺留在蜀漢的全部魏兵,這樣就可以復興蜀漢。

    鍾會聽聞姜維的建議之後,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斷。要是按照姜維這樣做誅殺全部魏國將官,鍾會就成為孤家寡人,可是不這樣做,麾下將官絕大部分反對造反的事情。殺掉了,魏兵無人帶領,成為無頭蒼蠅,不殺掉,他們都在反對,這事讓鍾會進退兩難。

    姜維的計劃確實非常老辣,一旦實現,確實有可能實現蜀國復興,可是屠殺計劃洩露,最後被魏國將士反撲,鍾會和姜維雙雙殞命,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們也受到牽連。

    姜維之所以被滅滿門,其原因就是他深度的參與了鍾會的謀反計劃,企圖將全部魏國將士坑殺,計劃極大的激怒了復仇的魏國將士,因此他們在擊敗姜維和鍾會之後,誅殺他的妻子和兒女們以洩心頭之恨。

    姜維並沒有被滅滿門

    根據《三國志》姜維傳記載:

    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這裡只是提到姜維的妻子兒女都被誅殺,並沒有提到滿門被誅殺,以此單純的說他滿門被誅殺並不妥當。

    根據後來相關的歷史記載,姜維的後裔如姜寶誼是唐高祖李淵將領,右武衛大將軍,而姜寶誼的曾祖姜汶任北齊兗州刺史,祖父姜明任北齊博陵太守,父親姜世遠任北周秦州刺史、朝邑縣公。

    從這裡可以看出,姜維的後代同樣也是名將輩出,並沒有因此而絕後,反而比較興盛。

    由此可見,《三國志》的記載只是涉及到姜維的妻子和兒女被誅殺,極有可能還有姜維其他庶出的孩子並沒有受到波及,或者在兵亂之前已經逃出或者在混亂之中倖存下來了。

    因此,在這裡說姜維滿門被誅殺是不太正確的描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為什麼經常不聯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