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讀書A

    原文《述而篇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解析孔子說,我只是傳述前人的思想,相信古人,喜好古籍,可以把我比作商朝的老彭吧!張居正註解說,老彭,是商朝的賢大夫。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修先王之道,以教萬世。但他不敢以作者之聖自居,說我只是記述前人的思想罷了,沒有一件是我的。大凡天下之事,都是前人已經做過,後面的人傳述。或考之方冊,或重加發明。古人說的發明,這個詞本意,不是今天說的發明創造新東西,而是重新發現,重新把它弄明白、講明白。因為時間長了,那真經就失傳了,就被曲解了,每隔幾代人,就需要重新發明一次。孔子記述發明誰的思想呢,前面說過:“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文武呢,包含了周公,因為好多具體工作,形成中華文明和禮儀的工作是周公做的。所以孔子夢周公,他經常夢見周公啊。接著講“信而好古”。你要學什麼,你首先要信。信,你才去學。若帶著“批判的眼光”,把批判頂在頭上,那還哪裡學得到呢?我們要讀要學的東西,浩如煙海。莊子說,學海無涯,人生有涯,以有涯的人生,去追求無涯的學問,“殆已”,非掛了不可。所以所有的時間要用來去學那些我相信的東西。不信的,就不要花時間去“批判”了。“述而不作”,是認識,是態度,也是創意方法論。今天我們學習,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追新逐異,老想要學“新東西”,或者要有“自己的東西”。追求“作而不述”,人家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他非要換一個說法,說別人不對,自己瞎說一通,顯出自己本事。這個毛病叫有勝心,想勝過前人,勝過別人,所以非要改一改。做創意工作,該自己創造了吧?要有創意呀!非也,畢加索說:“優秀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剽竊。”奧格威說:“Search the world and steal the best.”“到全世界去搜尋,把最好的偷來。”述而不作,重新發明,就是創意方法論。

  • 2 # 借我三分鐘邱明速

    專家說:中國沒有批判精神?

    我想說:對的的東西幹嘛要批判?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評述】

    述,訴說先賢哲理。作,開創,創新的意思。老,老子,李耳。彭,彭祖。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說的是孔子對於古人的哲學和思想,只學習不創新。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認為我們華人真的沒有批判精神,但是我想說如果對的東西幹麼要批判?再說了你怎麼知道孔子沒有批判過?難道孔子就不能因為批判過,所以才堅信先賢思想正確了,才沒有批判。對於正確的東西去批判想幹嘛?為批判而批判是愚蠢的人做的事情。

    縱觀中國五千年,不變的是“大同世界”的目標,變得是行動。說我們中國沒有批判精神是錯的。因為“大同世界”本就沒有錯,錯的只是行動,錯的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方式方法。所以,我們中國幾千年來批判的都是自己的方式方法。比如,管理制度的變化。從秦始皇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的內閣,無不是吸取前代的不足,批判中改進國家的管理制度。

    錯的事情可以批判,但一旦確定是對的就沒有必要為批判而批判。這就如食品的企業,要不要堅守食品安全?試問食品企業做安全的食品,這種正確理念能懷疑和批判嗎?

    人對任何事物都可以懷疑和批判,但對於良知這種價值真不能批判。毛主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千年,中國這麼多聰明人,最終都沒有人去否定,只能說明他是對的。至於不對,只能說自己理解錯了。就好比孔子:“有教無類”和“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語上。”這如果沒有讀懂,就會以為孔子什麼人都教。如果真這樣理解,那真的就會出現亂理解、亂運用,徒增煩惱。從孔子這兩句話總結以下,得出孔子的理念就是:孔子教書,只教能學會的人。只教能學會的,做老師也就輕鬆了。

    總的來說:不管批判,還是不批判,只是為了找到正確的價值觀(良知)。正確的價值觀找到了,照做、堅持就可以成功(竊比於我老彭)。

    再強調一下:儒家絕對不會叫人做爛好人。所以誤解儒家是腐儒的人,只能說自己把儒家理解錯了。王陽明:“此心不動,隨機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廠上班做管理的人開早會應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