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匠波波
-
2 # 賈甄矜
甄矜話:最糟糕的皇帝,是朱元璋。因為他開了大規模冤殺功臣的先例,是一個很不好的示範。他的舉動讓明朝徹底淪為家天下,將漢族人之間的團結互信嚴重的破壞。這也是明朝結束後,漢人無論誰當皇帝,都得不到支援的原因。滿清能統治我們,全因當時的我們不團結。太平天國也毀於這種贏者通吃、一家天下的帝王思想。北洋政府也毀於這種損天下而肥一家的帝王思想。不論功過,只說人倫,朱棣與多爾袞,同為皇子,一個搶侄兒的皇位,一個扶侄兒登上皇位並且將江山打下來給侄兒高下立判
-
3 # 小甜伊呀
我覺得怎麼算明英宗朱祁鎮怎麼算,也不能算是明朝最差勁的皇帝吧!更像是一個皇帝的成長史吧?
前有明成祖朱棣。奇葩之處,好殺人。朱棣生性多疑,一生殺人較多,而且他還創造性地發明了滅十族。方孝孺反對朱棣繼位,朱棣喝問他不怕滅九族嗎?方孝孺義正辭嚴的說,滅十族又怎麼樣?於是,朱棣真的滅了他十族,把方孝孺的朋友學生算為一族。
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如果說土木之變、河套之患是他差勁的代表,那確實也是事實。朱祁鎮9歲登基,與後世的康熙皇帝只相差一年,但是經歷卻順遂許多,這也造成的歷練過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缺乏。
如果殺害明朝功臣于謙是有罪的,那有罪的也並非是朱祁鎮一人吧!有罪的這當時的政治環境不得不如此。
而最後明英宗說:“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廢除了後宮殉葬制度,算了在位二十四年唯一可以稱頌的事情了。
縱觀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其實也是充滿了奇幻色彩,他是唯一一個二度稱帝的皇帝。至於這些功過是非,後人也真的可以說的清嗎?
-
4 # 知行合一2020
客觀地說,明英宗朱祁鎮即使不是最糟糕的,肯定也是當皇帝最有奇幻色彩的一位。具體如下:
1.土木堡☜
早期寵信王振。王振,朱祁鎮的老師也,早期不得志,四書五經,屢考不中,後狠心閹割自己,去北京當了太監,後來由於是讀書人,在太監這個群體裡混的非常有威望。太監們都非常尊敬他,畢竟太監們大多都沒讀過書,難得來一個讀過書的。後來王振在宮裡人的名望傳到皇帝(此時是朱瞻基當皇帝)那裡,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竟然讓王振當了朱祁鎮的老師,但是王振雖為人師表,做的事卻是讓人恨得牙癢癢。此人心理有陰影(個人猜測,年輕時候科舉不中,後來狠心閹割,造成了心理創傷),自己總想著有一天自己做個大將軍來建功立業。。。所以後來慫恿朱祁鎮親征瓦剌(首領也先,具有卓越軍事能力),當年祖宗朱元璋,朱棣打個仗,至少留出幾個月來準備糧草。這位仁兄倒好,僅僅七天,就率領二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最終,由於王振的一個又一個愚蠢的決定,導致了土木堡大敗。王振被殺,朱祁鎮被俘。
有些人,從出生就有一種氣質,讓別人都很容易就對他產生好感,並親近他。朱祁鎮大抵就是這種人。被俘虜了竟然還和瓦剌人關係處的很好,以至於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都被他的魅力征服,在瓦剌人想殺他時出來力保。最後,朱祁鎮回國時,這個仁兄一直送到長城邊上,也算是知己了。
2.做了兩次皇帝,兩個年號
被俘前,年號正統。被俘後,弟弟朱祁鈺親政,年號景泰。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朱祁鎮在徐有貞等人幫助下,成功奪權,朱祁鎮重新掌權,年號天順。可能是希望以後天天順順當當的意思吧!!
3.廢除殉葬制度
如果說,朱祁鎮有一點出彩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廢除殉葬制度了。朱祁鎮臨終前,對太子朱見深說要廢除殉葬制度,於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殉葬制度就此結束(當然,後來又死灰復燃那要另說了!!)
-
5 # 歷史學考研
yit遺言
“ 自古人生必有死,今朕病已深,儻言有不諱,東宮速擇吉日,即皇帝位,過百成婚。皇后錢氏名位素定,當盡孝養,以終天年。德王等王,俱與善地俾之國。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不要殉葬。斂時須沐浴潔淨,棺內裝用袍服繫腰絛環,皇后同東宮自選帶皮鞓者,易以絛鞓,衣服不須多,縱多亦無用。擇好地,建陵寢,皇后他日壽終,宜合葬,惠妃亦須遷來,以後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違。 ”
遺詔
“ 朕以涼德,嗣守祖宗大業,先後二十有二年矣。圖惟治理,夙夜靡寧,恆懼不終於治,有辜先帝付託之重,乃今遘疾彌留,殆弗可興,夫生必有死,人道之常。雖聖哲所不免,但繼體得人,宗社生民有主,吾雖沒世,復何憾焉?長子皇太子見濡,仁孝明達,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同心佐理,以終予志,喪禮悉遵皇考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嗣君繼承為重,婚禮不可過期百日外,有司請行,毋得固違。宗室親王,藩屏是任,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所屬府州縣並土官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中外,鹹使聞知。
-
6 # HuiNanHistory
如果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最糟糕的,那天底下就沒有糟糕皇帝了。
除了搞出了土木之變外,他做的極品事還有很多。下面列舉幾個:
被瓦剌俘虜的時候,朱祁鎮成為首位皇帝帶路黨。
也先挾持他多次攻打明朝重鎮大同,讓朱祁鎮去敲大同的城門。結果朱祁鎮就真的去做了,而且還對守將郭登哭哭啼啼道:我好歹和你有親戚關係,開門吧!
奪門之變後,大肆清洗于謙、郭登、商輅、王紘等忠臣良將。
殺了于謙,這件事沒什麼可洗白的。還有前面說的郭登,朱祁鎮復辟後也記恨他,原本是要處死的,但郭登被朱祁鎮的舅舅孫繼宗所救,改為流放甘肅。
追賜王振祭葬,立祠旌忠。
是的,你沒看錯。造成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之一,被朱祁鎮給平凡了。王振的祠堂還是後來清朝的乾隆皇帝發現後給砸毀了的。
復位後重用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奸臣,以至釀成禍亂。
你以為朱祁鎮再次當皇帝了,就會學好嗎?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無力解決蒙古來犯問題。
朱祁鎮第二次做皇帝的天順年間,喀喇沁蒙古領主孛來進犯河套,明朝傻愣愣地無力應對。
很多人都說朱祁鎮是個好人,因為他廢除了殉葬——不好意思,就在朱祁鎮復辟後,把景泰帝朱祁鈺的妃嬪全部殉葬了,甚至還準備讓對他兒子有大恩的汪皇后跟著去殉葬。這算哪門子好人?
-
7 # 不妨就叫它使用者名稱
客觀來說,明英宗朱祁鎮作為皇帝,沒有啥能特別拿得出手的業績,但在明朝皇帝中還算不上最差的一位。至於最差的是誰?我更傾向於明熹宗朱由校,這位木匠天子的故事可謂是讓人相當無語,不過今天的主角不是他,所以一筆帶過。
縱觀朱祁鎮的一生,其實可以說他是明朝最傳奇的一個皇帝,只不過別的傳奇皇帝靠的是開闢盛世或開疆拓土,他靠的是開創皇帝被俘的先例。客觀來講,朱祁鎮是不幸的,他九歲時父親明宣宗朱瞻基便駕崩了,以至於明朝一度出現主少國疑的危局,好在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是個極有手腕的女強人,不僅力保這個孫子繼位,在他成人前更是為他遮風擋雨,於是大事上有張太皇太后拍板,朝廷裡有三楊拿主意,幾朝的老將還在,大明的威風猶存,一片欣欣向榮……最終出了個叫王振的死太監,成功搞掉了這一切。
這事兒的起源還得從朱祁鎮他爹朱瞻基說起。在明朝,文官的勢力是很大的,再加上票擬、批紅的瑣碎程式,有時候皇帝也不一定能掰得過百官,所以朱瞻基靈機一動,又找了一股勢力來幫自己,這就是宦官。這些宮裡的閹人,由於缺少某重要部位,在外頭根本難以生存,所以只能依靠皇帝,朱瞻基就讓人教這些宦官讀書寫字,想要以宦官制衡文官。俗話說就怕流氓有文化,這些身體殘缺的宦官大多心理也不怎麼健全,啥也不會的時候還能安分點,一旦學會讀書寫字有了本事不報復報復社會都說不過去,而朱瞻基的早早駕崩,使得九歲兒子就此落入這些有文化的流氓手中。朱祁鎮自小在這些宦官的陪伴下長大,其中有個叫王振的死太監,他本來就是個小官吏出身,在地方上犯了點錯,為了掙個好前程,於是閹了自己入宮,由於他本來就有點文化,在一眾文盲太監中顯得是那樣的鶴立雞群,大家都很崇拜他,最後王振也飄了,小皇帝朱祁鎮可以說是他看著長大的,對他一直很信服。九五至尊身邊長出了雜草,大家自然看著著急,張太皇太后有一次就想殺了王振,但是朱祁鎮力保他,也就沒動手,只是警告一番了事。正統五年至十一年,張太皇太后與三楊先後病逝,於是再也沒人管得住王振了。
由於王振本來就是官僚出身,所以對權力特別嚮往,無奈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起便立下了內監不得干預政事的鐵律,所以往往也只得空嘆公公無用武之地。但慢慢的隨著張太皇太后與三楊的病逝,再加上小皇帝朱祁鎮又特別信任他,於是王振公公重出江湖,專權八年,好些大臣還稱其為“翁父”,王振有了這些個孝子賢孫,更是感覺天下無敵寂寞難當,正好在正統十四年時,瓦剌四路大軍入侵,王振力勸朱祁鎮御駕親征,徵集了二十萬大軍(只用了五天),途中為了顯擺一下自己,還請皇帝去自己家鄉轉了一圈,由此耽誤行程,在土木堡被瓦剌騎兵追上。王振公公臨危不亂英勇指揮,最終指揮到全軍覆沒、皇帝被俘,自己也被護衛將軍樊忠一錘打死……此次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甚至生死存亡的一次大變亂,整個明朝的精銳大軍全軍覆沒,隨軍出行的文臣武將全部戰死,皇帝本人也成了異族的俘虜,而瓦剌也先正挾大勝之餘威衝著北京城氣勢洶洶地殺來。憑著護身符朱祁鎮,也先一路上打的非常順利,到了北京,打不動了,因為明朝十分硬氣,直接換了個新皇帝,而朱祁鎮就此成為太上皇,沒啥利用價值了,如果也先真的一怒之下殺掉朱祁鎮,就是跟明朝不死不休,於是關了一年就放回去了。
朱祁鎮在瓦剌“北狩”“靜養”了一年回國,結果一回來就被新帝關起來了。新皇帝正是他的弟弟朱祁鈺,皇位坐穩了就不想還了,一關就是七年,直接關到朱祁鈺死才被幾個投機分子救出來重新登基,剛上臺就大肆重用這幾個投機分子,還殺了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能臣于謙,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 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朱祁鎮作為皇帝被俘、先後兩次登基,其經歷在皇帝中確實稱得上一代奇葩,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土木堡之變和殺害於謙,然而土木堡之變的罪惡根源是王振那個死太監,朱祁鎮幼年喪父已是不幸,又有個死太監在旁邊慫恿,難免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扭曲。于謙是擁立朱祁鈺的,他之所以被殺,一是因為朱祁鎮需要以此自證正統,二是因為那幾個投機分子正是于謙的政敵。
對於朱祁鎮,也許他的政績確實很糟糕,但我還是想說他是個好人,他的心從來不壞,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家,如果他能在父親的教導下慢慢成長,絕不會有這些惡果,對此,我只能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8 # 老王歷史會
如果說人品腦子節操加一塊評價的話,是。
人品上土木戰敗被俘後下令把戰死的朱冕、宋瑛家產全部拿出來給也先,奪門之變搶自己兒子皇位,殺于謙迫害袁彬,不仁不義。
腦子上從親征事件可見一斑,被俘後又讓也先當猴兒耍。
節操上竟然給差點弄毀祖宗江山、俘虜自己的也先立祠記念,不知羞恥。
1,叫門天子
八月,也先哄騙朱祁鎮說要把他送回去。十七日,瓦剌軍擁正統來到宣府,結果被守軍一輪火槍齊射打了出去,於是一夥人又跑到南門外停駐。之後正統喊楊洪、範廣、朱謙等守將出來開門接他回去,但這些人都沒露頭,城上士兵說今日天色已晚,不敢隨便開門,而且這城池是皇帝的,楊洪也出去了不在這裡,我們做不了主,言下之意你後邊跟著那瓦剌大軍這麼礙眼,真開門了到底是接誰啊。沒辦法,人鐵了心不開,當晚瓦剌軍就帶著正統走了。
二十日,瓦剌軍帶著正統來到大同,朱祁鎮寫信一封交給力士張林前往城內。總兵官劉安、都督郭登、都御史沈固等人確認張林身份後答覆前晚派人出去答話。二十一日早晨朱祁鎮派忠勇伯到城下催人出來答話,隨後又派袁彬去催促。劉安放吊橋讓袁彬進城一塊商議,隨後決定把袁彬留在城裡,劉安出城面見朱祁鎮。兩人一見面朱祁鎮就忍不住了,一時間委屈啊難受啊湧上心頭開始抹眼淚。完了問劉安城內有多少銀子,答曰十四萬兩,於是讓劉安拿出一萬五出來,也先、伯顏帖木兒各五千,其餘大小頭目共分五千。然後到二十二又下令把戰死的武進伯朱冕、西寧侯宋瑛和逃回太監郭敬的家財全部拿出來給了也先等大小頭目,這事兒乾的就太沒品了,可以說作為人主不仁不義。把錢都分完之後,也先在城西二十里的地大擺宴席,以朱祁鎮為主,並邀請大同官員來赴宴。明軍夜不收楊總旗趁機安排了五個夜不收混進瓦剌大營,並找到袁彬說:“今夜有五個夜不收來密請爺爺(朱祁鎮)石佛寺去,待他(也先)尋不見時便乘間入城去。”袁彬把這件事告訴了朱祁鎮,他卻說:“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時不曾死,我命在天,若萬一不虞如何好?”然後拒絕了這次計劃,怕死本性暴露無遺,也可以說這時候還在幻想也先能真心送自己回去。
二十三日,也先帶著朱祁鎮停駐貓兒莊,煞有其事的召開會議商討送回朱祁鎮事宜,隨後一路南下於外三十日來到八寶山。九月十六日,皇太后派使者給朱祁鎮送來貂裘胡帽衣服等物,使者見到朱祁鎮後向他說了初六日郕王巳即皇帝位的事情。事已至此,朱祁鎮便讓袁彬寫了三封信讓使者帶回去,一封寫給郕王表示願意禪位,一封給太后問安,一封給百官交代他們不要讓景泰帝因為兄弟之情而使也先再冒出什麼心思來。九月二十八日,瓦剌軍再次來到大同,郭登等人卻沒有出城,而是在在月城裡放了一把交床恭候朱祁鎮就坐,暗中派人在月城上操作閘門,朱祁鎮一進來就直接放下閘板。結果此事被也先發覺,瓦剌軍又簇擁著朱祁鎮回去了。這下朱祁鎮算是徹底明白了,他就是也先手上的一張肉票,不會輕易放他回去,以前種種不過是把他當傻子耍,於是膽氣上湧,對城上明軍和郭登喊話:“這廝(也先)每說謊不肯送我,你每守祖宗的城池操練軍馬,不可怠慢!”至此,叫門天子生涯結束。
2,情報天子
後來也先見明朝根本沒有談判的誠意,從始至終都在敷衍,而手裡的這個前任皇帝也沒了多少作用,加上光復大都的宏願,決定繼續戰爭。也先於十月召開殺馬大會,重新擁立朱祁鎮為大明天子,對外宣稱“將奉天子還京也”,隨後遣使通知明朝說“中國已立皇帝,天下兵力強盛,行當決戰。”而明朝此時在於謙的操作下人心逐漸穩定,並在北京城內聚集了二十二萬大軍,雖然正軍精銳的比例很小,甚至披甲率只有十分之一,但也有了一搏之力,北京保衛戰即將爆發。十月十一日,朱祁鎮將自己在瓦剌大營裡的所見所聞兵力情報以及叮囑百官固守社稷的話語全部寫下來交給嶽謙,讓他和瓦剌使臣那哈出一起前往北京,趁機把情報交出去,可惜嶽謙很倒黴,碰到的明軍士兵不認識他,把他當達子給砍了,死的是真冤。
後來明軍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並一路追擊,石亨於清風店大敗也先,範廣大破瓦剌軍於固安,蒙古人陳屍遍野,也先一路狂逃撤出紫荊關。雖說也先敗退,但有一人不得不除,那就是女真宦官喜寧,他投降也先後因為會說蒙古語經常帶路入關搶掠,甚至於十月初九日帶著瓦剌軍攻破紫荊關殺死都御史孫祥,即便也先已經敗退卻依然堅持建議繼續南下,罪行累累。景泰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朱祁鎮建議也先派喜寧、那哈出和總旗高斌一起出使明朝講和,也先同意後朱祁鎮暗中寫了一封信交給高斌藏在身上,寫的全是喜寧投降後的所作所為。之後三人來到宣府外野狐嶺,高斌期間暗中與守軍取得聯絡制定了抓捕喜寧的計策。喜寧此時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與瓦剌使團正在城下吃飯,正喝湯呢城上明軍一輪火槍齊射就打了過來,蒙古人一鬨而散,高斌趁機抱著喜寧滾進壕溝,喜寧被擒,之後判處凌遲極刑。
至於為什麼朱祁鎮作為歷史上極其少見的被俘虜後能再安然無恙的送過來,甚至被俘期間好吃好喝的供著,乃至於“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又進窩兒帳房一頂差達婦管起管下,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婦遇見皆於馬上叩頭。”而在筵席中也先還親自彈琴唱曲兒,其他瓦剌頭目則充當和聲團,妹妹也想送出去。這待遇可比徽欽二弟一天一地,其實明人很明白這種待遇背後的主要原因,即“英廟北狩蒙塵,虜人侮禍,旋奉駕歸,此自古之所無也。【固國家國勢之強,亦人事有以中其機會】。”
說白了,雖然我敗了一陣,但依然比你強。
-
9 # 歲七夸父
我是七哥。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
如果熟悉明朝歷史的話,就知道朱祁鎮肯定不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
我們先看看朱祁鎮的生平。
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兩次在位。
朱祁鎮一生中,最為出名的有三件事情:寵幸大太監王振,土木堡之變被俘虜,南宮之變奪回皇位。
這頭兩件事情,是朱祁鎮作為皇帝的最大敗筆。
明朝自開國以來,就禁止掌管皇帝文書的司禮監太監與外廷官員接觸,從而防止太監干政。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這幾位,基本上都做到了。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太監的處境開始變化——朱瞻基為了方便自己處理政務,讓翰林學士在內書堂教太監讀書識字,以便讓太監們學會如何與外廷官員打交道、處理皇帝檔案。如此一來,在皇帝的庇護下,太監群體開始有了參與政局的權力。
朱瞻基雖然比較清楚太監掌權的惡果,但他似乎更看重太監集團的好處——太監是皇帝最忠實的奴僕,這種忠誠、私密性,是其他任何勢力集團所不能提供的。而且,朱瞻基作為明君,他也能夠清醒地掌握好太監權力的尺寸。
但到了朱祁鎮這一代,顯然,朱祁鎮沒有他父親的手腕,無法單獨控制好太監集團的權勢。隨著張太后、閣臣三楊一一離世,王振徹底失去掣肘,開始在政壇為非作歹。
朱祁鎮寵信王振,放任其肆意妄為,最終釀成有明一朝的悲劇。這是朱祁鎮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大太監王振的誕生,拉開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帷幕。
1449年,朱祁鎮親率明朝最精銳的20萬大軍,北征瓦剌。
最終明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軍力,朱棣留下的三大營精銳部隊全部消耗殆盡,明軍的軍械研究嚴重被阻礙;
最重要的是,前四朝留下的文武功勳集團幾乎全部喪生。這一點,對明朝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文武功勳集團,有一部分是從朱元璋時期就留下的,與朱氏皇族在政治、軍事領域聯絡緊密,時刻鞏固著大明王朝的國本,而且皇帝也與他們聯絡緊密;但這積累四朝的文武功勳集團損失殆盡,使得皇帝與文武集團的最直接聯絡出現空缺,明朝的政治、軍事中樞出現空洞,那麼接下來新一批的軍政勢力就要上臺、填補空缺——在這場危機中,三楊時期日趨完善的內閣制度表現衰微,這時,宦官干政就有了更大、更好的機會;于謙、王文等一批新勢力上臺,大力推廣募兵制,明朝所依賴的衛所制度開始衰弱。
單從土木堡之變的惡劣影響來說,明英宗也的確是比較糟糕的皇帝:前四朝積累的明朝國本,被明英宗一朝盡毀,流毒後世。
1450年,朱祁鎮重歸大明,從此在南宮當了七年的太上皇。
1457年正月,南宮之變爆發,朱祁鎮重歸皇位。
本來,朱祁鎮復辟,無可厚非,但他在政局中的大換血,卻是糟糕之極。
朱祁鎮復辟之前,景泰帝治國,任用以于謙為首的大臣,使得明朝從土木之變中逐漸恢復了元氣:政局清明,無宦官干政;軍事穩定,于謙推廣募兵制,建立團營制度。
但朱祁鎮復辟之後,將景泰帝一朝的政治格局再度破壞,于謙被殺,他所提拔的軍政大員均被打擊,朝堂陷入黨派之爭。
而朱祁鎮所重用的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各個都是貪權斂財的人物。武將石亨,自奪門之變後,培植親信,扶持黨羽多達4000多人,把持軍政大權;首輔徐有貞,自持文武全才,與石亨、曹吉祥對抗奪權;宦官曹吉祥十分貪財,有人求官只看賄賂多少,又與石亨勾結,暗中培養番將,最後直接想造反。
明朝中後期的混亂政局,從這一時期開始。
總體來看,明英宗一朝,是明朝衰弱的開始。
另外,明英宗也並非一無是處。1441至1448年,明英宗派軍三次南征,平定麓川,取得部分勝利;天順年間,明英宗開始啟用李賢等賢臣;執政後期也有勤勉政務,做了一些積極措施,如釋放了從永樂朝開始囚禁的“建庶人”,停止殉葬。
在諸多明英宗的評語中,我覺得有一段話比較中肯:
朱祁鎮,是一個好人,他能完全信任他周圍的人,不論是大太監王振,還是搶劫的蒙古兵、瓦剌的伯顏帖木爾,以及後來的石亨、曹吉祥等人,他都能盡心與他們相處。但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寵信太監、奸臣,最終禍亂朝政、敗壞國本。
要說明朝最差勁的皇帝,那一定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歷史有名的木匠皇帝,而且還是一個文盲。
朱由校,應該是明朝歷史上最寵幸太監的皇帝。在朱由校的寵愛下,明朝最後一個大宦官魏忠賢橫空出世,時人稱之為“九千歲”。在魏忠賢的積極干預下,明朝的遼東戰局錯過最佳的反攻撲滅時機,後金政權越發壯大;魏忠賢貪財斂權,在天啟一朝始終權勢滔天,與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勾結,打擊政敵,逐漸掌控了六部、內閣。
如果說明朝最黑暗的時刻,那麼天啟一朝,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暗黑時刻。而這黑暗時刻,歸根結底就是朱由校的無能——朱由校倘若不是皇帝,他會是一個很優秀的白丁木匠。
朱由校,他才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
-
10 # 誒喲喂75
他只不過是被長輩慣壞了的熊孩子,什麼都沒經歷過只看到祖宗的顯赫了沒看到吃苦的一面。跟現在的孩子一樣不知道苦不知道幸福
-
11 # 庭州行者
明英宗朱祁鎮的確算是一個廢物皇帝。但在明朝這麼一個奇葩的朝代,皇帝不斷重新整理人類認知的下限。所以,想要競爭明朝最糟糕皇帝,朱祁鎮還是有一定對手的。
朱祁鎮的槽糕,毋庸置疑。他先後兩次執政,按理來講,第二次執政之時,他的人生閱歷豐富了不少,應當變得成熟穩重。然而,事實證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朱祁鎮前期重用宦官王振,輕率出征,導致明軍覆沒,不僅自己被俘虜,明朝精銳部隊和名臣武將都損失殆盡,他爹宣德皇帝留下的一手好牌被這廝打得稀爛。依靠他弟弟朱祁鈺和大臣于謙的出色發揮,勉強保住了大明江山。
結果這廝被迎回後八年,發動了奪門之變,廢掉自己的弟弟,並且對於這樣一位有大功於明朝的君主,給予了廢掉帝號,不入黃陵的“豪華待遇”。這也罷了,但對於功臣于謙,以及他沒有叫開的邊城的守將郭登,或殺或流放,一大批在朱祁鈺當政期間被重用且為明朝做出巨大貢獻的大臣被朱祁鎮全數清洗。可見,這廝年齡越大,能力不長進,反而越來越蠢,越來越殘暴。
除了朝政外,民政和軍政,朱祁鎮辦的也是一塌糊塗。河套地區在朱祁鎮的統治下,漸漸被蒙古所佔據;荊襄地區的流民問題,在朱祁鎮的治理下產生並擴大。朱祁鎮的一些列愚蠢操作,甚至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礙有人為這位皇帝歌功頌德,比如他廢除了人殉制度。然而,諷刺的是,朱祁鈺死後,朱祁鎮強令朱祁鈺的妃子為他殉葬,真是“善良而仁慈”的君主!
朱祁鎮的後代中,朱厚照和朱由校的拉胯程度與他有的一拼,因此說他是最差的明朝皇帝,恐怕他的兩位後代都不答應。朱厚照在位期間,任用宦官,禍亂朝綱,不理朝政,尋歡作樂,居然徵懷孕婦女入宮侍寢,真可謂是奇葩至極。不僅如此,朱厚照下江南之時強搶民女,掠奪財產,造成當地的社會秩序混亂;對外方面,被人吹捧為“武德充沛”的朱厚照,居然丟掉了明朝在西域的唯一據點哈密衛,足見他的武功。朱由校自不必說,任用魏公公,自己做木工,不理朝政。
因此,朱祁鎮雖然廢物,但說他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顯然是過頭了。
-
12 # 一統爆笑匯
朱祁鎮其人,既愚蠢,又善良,既受盡苦難,又享盡榮華,還得善終,既冤殺功臣,又能理解別人的痛苦,算是一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好人。
朱祁鎮算不上明朝歷史上最糟糕的皇帝,但是也絕對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對他的爭議很多,對於整個明朝歷史來說,他有功也有過,但是似乎過大於功。
他的恥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他寵信宦官王振,被王振忽悠後經過短短三個月的準備就率二十萬大軍親征瓦剌,結果大軍被對手像砍瓜切菜一樣虐完。
王振是一個心比天高但又才華低劣的無恥之徒,他透過控制朱祁鎮,進一步控制了大權之後,想在朝廷進一步立威,更想以太監之身建立萬世功績,因此他竭力說服朱祁鎮親征,架不住王振的軟磨硬泡,耳根鬆軟的朱祁鎮終於同意調遣大軍親征瓦剌。
瓦剌首領也先是一個不世出的優秀將領,他在與明朝大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和狡猾,他率領瓦剌軍隊像狼一樣緊緊尾隨明朝大軍,在明朝軍隊疲憊的時候又故意派出人與明朝談判,麻痺王振等一眾明朝軍隊指揮者。
在王振的愚蠢指揮下,明朝大軍堅持就成了他手底下的巡迴表演隊伍,而不是行軍打仗的軍隊,出兵不順又四處折騰的明朝軍隊糧絕水盡,掘地一丈也沒有找到水源。
瓦剌首領也先瞅準時機,趁著明朝大軍有氣無力的時候發動了摧枯拉朽的攻擊,最終在瓦剌軍隊的猛烈攻擊下,一大半的帝國精銳損失殆盡,絕大多數的朝廷精英以身殉國,朱祁鎮也成了瓦剌的俘虜,土木堡之變絕對是明朝歷史上的奇恥大辱,絕對是朱祁鎮的奇恥大辱。但是封建社會中國的史學家很會為主子找面子,被抓的皇帝不是被抓了,而是叫“北狩”,意思是去北方打獵了,真的是自欺欺人,作為任人凌辱、風餐露宿的草原俘虜,哪有資格和閒心打獵。
他的缺點:忠奸不分,輕信身邊人。
他最初信任王振,不但自己做了俘虜,損失了軍隊,還丟了皇位。在經過奪門之變復位後,他又犯了忠奸不辯、輕信身邊人的毛病,開始重用和信任石亨、徐友貞等奸佞之徒,復位之初就在石亨等人的說服下斬殺了北京保衛戰的第一功臣于謙,可惜了那個一身正氣、力挽狂瀾的于謙最終卻死於奸臣之手,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在石亨等人的胡作非為之下,朝堂風氣一塌糊塗,石亨等人根本無心治理朝政,他們只想著享福,所謂的社稷穩固、人民幸福在他們心裡沒有位置。
他的最出彩的決定:廢除殉葬制度。
也許是生前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看過了太多無辜的生命因他而消失,或者是想減輕一些自己的罪孽,他死前下令不需要殉葬,並且也不允許子孫後代再推行殉葬制度。
-
13 # 愛冬的文
可以肯定的回答:朱祁鎮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
這位明朝最糟糕的皇帝做出的糟糕事情:
土木堡之變,20餘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無數勳貴戰死,導致武官勳貴集團實力大損,從此淡出了政治舞臺,導致了後來文官集團的一家獨大。明軍土木堡失敗的責任,無疑是朱祁鎮負全責。推給太監王振,只是掩人耳目罷了。
20餘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張輔將軍和無數勳貴的戰死,使明朝軍力衰敗。武官勳貴集團失去了傑出人物,退出了政治舞臺。文官集團沒有了制約,開始快速發展。
奪門之變後,誅殺于謙等功臣。極大的影響了士風臣心,文官集團開始結黨謀私。宦官集團成形于謙的蓋世功績和良好的品德操守,都不能保全性命。這對官紳士子的衝擊是很大的。文官們開始結黨以求自保。有才之士不願再為國效力。
朱祁鎮給太監王振立祠旌忠。抬高了太監的地位,宦官集團成形。
重用的徐有貞等奪門之變的“功臣”,都是謀權奪利之徒。朝廷的政治生態受到極大的破壞土木堡之變後,徐有貞等人都是當年極力主張朝廷南遷的大臣。如果朝廷南遷,恐怕朱祁鎮永遠也回不到朝廷了。
文說朱祁鎮的無能和糟糕可見一斑。明朝的衰敗由此開始。
回覆列表
朱祁鎮其人,既愚蠢,又善良,既受盡苦難,又享盡榮華,還得善終,既冤殺功臣,又能理解別人的痛苦,算是一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好人。
朱祁鎮算不上明朝歷史上最糟糕的皇帝,但是也絕對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對他的爭議很多,對於整個明朝歷史來說,他有功也有過,但是似乎過大於功。
2
他的恥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他寵信宦官王振,被王振忽悠後經過短短三個月的準備就率二十萬大軍親征瓦剌,結果大軍被對手像砍瓜切菜一樣虐完。
王振是一個心比天高但又才華低劣的無恥之徒,他透過控制朱祁鎮,進一步控制了大權之後,想在朝廷進一步立威,更想以太監之身建立萬世功績,因此他竭力說服朱祁鎮親征,架不住王振的軟磨硬泡,耳根鬆軟的朱祁鎮終於同意調遣大軍親征瓦剌。
瓦剌首領也先是一個不世出的優秀將領,他在與明朝大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和狡猾,他率領瓦剌軍隊像狼一樣緊緊尾隨明朝大軍,在明朝軍隊疲憊的時候又故意派出人與明朝談判,麻痺王振等一眾明朝軍隊指揮者。
在王振的愚蠢指揮下,明朝大軍堅持就成了他手底下的巡迴表演隊伍,而不是行軍打仗的軍隊,出兵不順又四處折騰的明朝軍隊糧絕水盡,掘地一丈也沒有找到水源。
瓦剌首領也先瞅準時機,趁著明朝大軍有氣無力的時候發動了摧枯拉朽的攻擊,最終在瓦剌軍隊的猛烈攻擊下,一大半的帝國精銳損失殆盡,絕大多數的朝廷精英以身殉國,朱祁鎮也成了瓦剌的俘虜,土木堡之變絕對是明朝歷史上的奇恥大辱,絕對是朱祁鎮的奇恥大辱。但是封建社會中國的史學家很會為主子找面子,被抓的皇帝不是被抓了,而是叫“北狩”,意思是去北方打獵了,真的是自欺欺人,作為任人凌辱、風餐露宿的草原俘虜,哪有資格和閒心打獵。
他的缺點:忠奸不分,輕信身邊人。
他最初信任王振,不但自己做了俘虜,損失了軍隊,還丟了皇位。在經過奪門之變復位後,他又犯了忠奸不辯、輕信身邊人的毛病,開始重用和信任石亨、徐友貞等奸佞之徒,復位之初就在石亨等人的說服下斬殺了北京保衛戰的第一功臣于謙,可惜了那個一身正氣、力挽狂瀾的于謙最終卻死於奸臣之手,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在石亨等人的胡作非為之下,朝堂風氣一塌糊塗,石亨等人根本無心治理朝政,他們只想著享福,所謂的社稷穩固、人民幸福在他們心裡沒有位置。
他的最出彩的決定:廢除殉葬制度。
也許是生前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看過了太多無辜的生命因他而消失,或者是想減輕一些自己的罪孽,他死前下令不需要殉葬,並且也不允許子孫後代再推行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