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矮黑人也稱尼格利陀人(Negrito),他們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原住民,其體貌特徵正如其名,面板深色且身材矮小。關於這一人群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目前人們對其的瞭解仍比較少。這是由於矮黑人的特徵受環境影響很大,其骨骼在不同環境,不同飲食結構的社會中會出現變異的型別,常常給判斷帶來困難,這也是為什麼研究進展相對緩慢的原因。

    夏威夷大學的Lawrence A. Reid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比較值得一提:以東南亞島嶼國家菲律賓為例。目前的菲律賓有兩個差異明顯的種族。一個是以菲律賓幾個大島:呂宋島、內格羅斯島、班乃島等島嶼的矮黑人(Negrito)族群,在遺傳和物理特性上,與新幾內亞和美拉尼西亞居民周圍地區,澳洲的土著群體,和其他小黑人群體的馬來半島、安達曼群島相似,稱為Australoid(澳洲土著)。

    另一個以菲律賓的非矮黑人人口為代表,在遺傳和物理特性上,與中國、日本及其周邊區域相似,稱之為Mongoloid(蒙古人種)。這一人群和在上個回答提到的南島語族密切相關。南島語族到來之前(不早於距今6000年),菲律賓僅有澳洲土著存在,而之後則是兩種人群的融合。

    時至今日,南島語已經是菲律賓矮黑人和非矮黑人的共同語言,但是在此前的新石器時代,矮黑人使用的是另一種不同於其它族群的語言,而菲律賓外部的矮黑人族群所使用的語言和菲外部的澳洲土著族群也有不同。關於矮黑人,無論是語言,基因還是族群的諸多特徵,仍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圖片侵刪)

    參考文獻:

    Jay T. Stock,The Skeletal Phenotype of "Negritos" from the Andaman Islands and Philippines Relative to Global Variation among Hunter-Gatherers

  • 2 # 夏蟲欲飲冰

    一支晚期智人在大約7萬年前因受末次冰期的影響,遇到了連年饑荒,於是他們迫不得已遷移出氣候越來越惡劣的非洲,尋找新的家園,而這一支晚期智人在分子人類學上按照基因的特點被簡稱為F族群。

    與之前幾支較早走出非洲的C系和D系晚期智人的遷徙路線不同,F族群從北非和亞洲交界處的巴勒斯坦進入兩河流域,隨後又遷入伊朗高原,到達了印度河流域,並繼續向東抵達了現今的東南亞地區。

    C系、D系智人的遷徙路線

    ps:末次冰期的高峰期時,地球最厚的冰蓋達3000米高,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要低130米左右,現在的大部分淺海在當時都是陸地,因此早期人類在那個時代可以輕鬆跨越很多“海峽”。

    F族群在遷徙的過程中遇到了比自己更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C系(澳洲人種祖先)和D系族群(矮黑人種祖先),而這些族群已經佔據了適合居住的地方,所以為了獲取生存空間,F族群對C系、D系晚期智人進行了殺戮和驅趕,將其排擠出適宜居住的地方,壓迫至邊緣地帶,而這三系晚期智人族群在此期間也進行了部分融合。

    ps:F族群的晚期智人在惡劣的環境中練出了更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和戰鬥力,C系和D系的晚期智人並不是他們的對手。

    人類基因遷移圖

  • 3 # 醉哪吒

    英文叫尼格利陀人、中文叫矮黑人,5萬年前,D血統倭族人,從非洲來到南海。一部分登上大陸、一部分留在南海。登上陸地的D*倭族,分化成D1彝族、D3藏族,身高變高、面板變白,並且摻入了大半的漢族血統O。

    留在南海打魚的D*倭族,分化成:安達曼孤島D*翁格族、菲律賓孤島D′埃塔族。馬來山區的塞芒族,雖然父系血統不是D,但是母系血統是倭族的M。體質長相,也是矮黑人。

    東南亞的矮黑人,人口只有幾千、幾萬。真正人口比較多的倭族人,是彝族人、藏族人、氐族人、羌族人、女兒國摩梭族、西夏國党項族,等等等等,還有日本的D2蝦夷族,僅存萬把人口,在北海道。大多數蝦夷族,都跟O2b敖廣族混血了。目前,日本D2倭族血統,佔到1/3。

    離開南海的倭族人,矮的變高、黑的變白,因為黑面板是南海的赤道太陽,曬幾萬年形成的。為什麼矮?因為孤島倭化效應:在孤島上,食物太少,飢餓的高子、打不過吃飽的矮子,所以一代代變矮。

  • 4 # 氣吞萬里如猴

    我在海南島,看到當地很多人是“宋小寶型”的,個矮、膚黑、體瘦、顴骨高,男的女的都有!他們待人真誠,素質很高,我真不想得罪他們。但,事實如此!

  • 5 # 追趕光速

    東南亞地區生活著尼格羅人種“也稱‘黑色人種’、‘赤道人種’、‘尼格羅——澳洲人種’。主要包括尼格羅人、尼格里羅人、科薩人、澳洲人、維達人、尼格列多斯人和美拉尼西亞人等。體質特徵:膚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髮型為捲曲形或波形,髮色深黑;顏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較厚;鼻寬扁或較寬;眼裂較大,體型矮小。主要分佈於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其形成地區可能在非洲和南亞等處”。慶城縣博物館藏彩繪黑人俑,其形象面板黝黑,頭髮稍上卷,髮色深黑,高眉深目,眼色黑褐,圓眼尖鼻,顴骨隆起,下唇凸起,外貌特徵與尼格羅人種有諸多相似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植物千萬不能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