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醫生講糖

    糞便是食物在腸道內吸收後的食物殘渣,大約1/4為水分,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類物質,還有腸道的脫落細胞。

    排便次數一般認為1天2次、1天1次或者2天1次都是正常的,大便性狀一般是軟便,黃色,成形便。

    當糞便充滿直腸,就會刺激腸壁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發出衝動傳到脊髓內的低階排便中樞,並上傳至大腦皮層產生變異。然後大腦皮層就會發出衝動使排便中樞的興奮性增強,產生排便反射,這樣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舒張。同時身體會配合這種反射,進行深吸氣,聲門關閉,膈肌下降,腹肌收縮,腹腔壓力增加,糞便就會排出體外。

    有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大便是神經系統和腸道系統進行密切結合的一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就會出現排便次數和排便方式的改變。

    排便次數的改變,包括

    排便次數的增多,即腹瀉,也就是俗稱的“拉肚子”,主要指大便的次數明顯超過平時的次數,糞質稀薄,水分增加,同時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等症狀。

    排便次數增多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患者由於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的感染,腸道內炎性物質增多,就會出現分泌物增多,腸蠕動加快,導致排便次數明顯增多,常見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輪狀病毒、阿米巴原蟲等等,會根據感染微生物的不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非感染因素主要是腸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狀態,其中包括腫瘤如腸癌等、免疫性疾病等也會出現排便次數的增多。

    排便次數的減少,即“便秘”,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結,排便費力。

    最常見的導致疾病為一些腸道或者肛管的器質性病變,糖尿病、中樞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反射減弱或者消失,一些藥物也可能導致便秘出現。食物中含纖維素量過少,生活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長期以來瀉藥等等患者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老年體弱臥床的人更容易出現,發生率約為27%。

    腸癌也是便秘的一個原因,由於腸道中腫瘤的存在,腸蠕動發生異常,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別吸收,就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 2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受邀回答問題,感謝信任!

    大便多久合理也要分情況,有些人一天一次或者兩次,也有兩次一次的情況,如果三天以上還是沒有大便就要引起警惕了,排便不規律、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和腸癌有關係。

    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1)排便習慣改變

    這是腸癌很常見的症狀之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便秘,一定要引起重視。

    2)消化道症狀

    表現為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有些患者會有持續性的疼痛,還有一些患者有腸梗阻,腸鳴音亢進、便血等情況出現。

    3)大便出血

    有些便血是持續性的、粘液的情況,有些人會誤以為是痔瘡,這個一定要區分開,多數情況下是腸癌。

    4)腹部有包塊

    很多腸癌患者腹部都會出現包括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腫瘤腸網膜及周圍組織粘結引起的腫塊。

  • 3 # 熊貓醫學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癌症的發生率也大幅度提升,人們常常會生活在“談癌色變”恐懼的陰影之中。這從而使許多人關於癌症有了“驚弓之鳥”的嫌疑,許多人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細小異常都會聯想到自己會不會患上不治之症。這正如我們要探討的大腸癌與大便次數的關係,許多人認為一天三次大便或者三天一次大便,都害怕自己患上了大腸癌,實則不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關於“大腸癌”的這5個知識點,你瞭解嗎?

    1.大腸癌的患者一般是會有大便性狀和顏色的改變

    正常的大便是圓柱形狀的,顏色為多為黃色,次數一天一般一次為宜,但是如果說是一天三次或者是三天一次,只要是規律排便也可以算作是正常大便。而當大便的形狀變成了長條形狀,顏色變為黑色或者帶有暗紅色或者是果凍樣物,那麼懷疑大腸癌的可能性則較大。

    2.其他症狀

    大腸癌除了有大便性狀的改變外,一般還會伴隨有消化系統的其他症狀,如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除此以外,患者還會出現體重、體力下降等。

    3.一天三次大便就一定是大腸癌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部分人如果是腸道功能活躍,每天可以規律地排三次大便,並且大便形狀和顏色沒有改變,也沒有其他伴隨症狀,那麼擔心患者了大腸癌就是多餘的。反之,如果每天大便次數增多,且有大便形狀顏色改變,也有消化系統症狀,則要引起高度重視。

    4.三天一次大便也未嘗不可

    對於某些腸道功能活躍程度稍弱的人,有的時候如果規律地出現三天一次大便,而同樣沒有出現大便形狀及顏色的改變,也沒有其他症狀,則未必就一定是患有了大腸癌,這個時候也可以見於一部分正常人之中。如果非得懷疑自己,建議專科檢查排除心中的顧慮。

    5.如何判斷“大腸癌”

    判斷“大腸癌”有妙招,並非大便次數多和少,關鍵要看形狀正常顏色好。只要顏色和形狀正常,沒有異常改變,也無消化道症狀或者是突然消瘦的表現,就算是一天三次大便或者三天一次大便,也不必要驚慌失措。

  • 4 # 佳園道

    正常人一般每天一次大便,而且大便的時間比較規律,有的人在早上起床之後大便,有的人是在飯後解大便。但會因人們進食的食物種類、進食重量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好壞而發生改變,也就意外著有的人可以一天二到三次,一般不會超過三次,超過3次就不正常。

    腸癌比較常見的是直腸癌和結腸癌,腸癌在早期的時候一般不會出現什麼表現,也就意味著腸癌發病的時候通常是靜悄悄的,常和人們捉迷藏,不會輕易被人們察覺。

    但是每一個疾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大多數都會出現症狀,那腸癌最早會出現那些症狀?

    第一個表現:也就是提問中的大便次數增多,出現稀狀或者糊狀大便,以前規律大便的時間發生改變,而且大部分患者大便的時候帶血,患者常常因為大便帶血而來看病,另外伴隨腫瘤的不斷長大,侵佔腸腔而引起腸道狹窄可以導致正常香蕉形狀的大便發生變形,變細,嚴重患者可以出現大便困難或者直接排不出大便,表現為頑固性的便秘。所以部分腸癌患者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第二個出現的症狀: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多表現為鈍痛,引起腸梗阻而導致陣發性絞痛或者持續的腹部疼痛加重。

    腸癌可以出現排便次數增多,但一般不是早期的表現,但可以是腸癌最早出現的表現,但此時腸癌可能已經進入中晚期了。

    排便次數增多除了腸癌,其他疾病如食物中毒、旅行、聚餐、腸易激綜合徵、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胰腺炎、慢性膽囊炎、肝癌、胰腺癌、糖尿病、食物過敏以及藥物等很多原因均可以導致大便次數增多。

    結束語:遇到大便次數增多,首先考慮腹瀉可能,其次考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腹瀉,是飲食不衛生,還是疾病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最後是去除病因誘因。
  • 5 # 蝸牛兒愛吃肉

    正常人的排便次數每週3次至每天2次,形狀常為黃褐色軟便。

    我們說的排便次數的改變多表現為排便次數的增加、腹瀉、便秘,可見於腸道的感染,可有病毒、細菌、真菌,也可能是藥物,或者某些疾病甲亢、胃炎、慢性胰腺炎、肝臟疾病、腸易激綜合徵等。

    而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想到結腸癌、直腸癌,此類疾病最早出現的症狀也常為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裡急後重,排便排不盡、糞便中帶血、膿或黏液等,還可能伴有腹痛,腹部腫塊等。

    所以說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我們要及時診治。

  • 6 # 德先易

    大便正常是一天一次和二天一次都為正常,一天幾次或短時一半天無所謂,如果是有一段時間,不成形狀,就要注意了,癌症的前兆就是炎症時間長,溼氣大易得腸癌,所以,不正常不成形的大便時間一長就要早點去醫院看看,一但得了癌症就不好治,望大家健康常壽。

  • 7 # 小醫健康說

    每個人大便的頻次都不一樣,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幾天一次,只要大便形狀無明顯改變並且長期保持規律,都可屬於正常現象。

    然而,一旦出現排便次數的改變,或和伴有大便性狀的改變、反覆腹痛的症狀時,警惕腸癌的可能性。

    早期腸癌患者可無明顯症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右半結腸癌時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大便次數減少,並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此外,若出現大便變細、大便有黏液、反覆腹痛、腹脹等不適時,也可能是腸癌的訊號。

    據統計,一般來說40到50歲的人腸癌發病率最高。當然,近年來也有腸癌患者逐漸年輕化的表現。對於有上述排便習慣改變的人,或者合併家族腫瘤史、腸腺瘤樣息肉病史的人,建議可選擇行腸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8 # 使用者愛學中醫的董芳

    腸癌早期大便有血,息肉大便有息肉變形的傷痕。大便正常,人吃粗糧要多幾次,人吃細糧過精要減少大便次數。正常每天早上都有。大便規律,與人的勞動量。吃的多少粗細相關連。生病了,大便不正常了。燥實的內熱,溼痰重的腹瀉。人健康才黃金便正常,不燥實不腹瀉。腸梗阻,腸癌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常識,自己檢查自己有病早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英語虛擬語氣的詳解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