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需要沉澱
-
2 # 電影NO無聊
首先這是劇情需要,盧老師是太子十多年老師,太子已經把他當做自己的父親,不像他那個只會偏袒張翰的皇帝父親。還有就是盧老師自殺保太子是為了接下來太子徹底黑化做鋪墊,我劇情就看到這裡,別噴哦。
-
3 # 和和淘淘
盧世瑜頂罪這場戲裡,有師生的大義相傳,有親情似的愛重與囑託!
原本蕭定權只是不想將蕭定棠獲得玉帶的事情公佈於眾,讓自己這個太子做的有實無名。
但是正是這種想法,李柏舟才設計陷害他,皇帝想要將太子蕭定權放置昭陵,廢除太子!
盧世瑜作為朝中大臣,作為清流之輩,作為蕭定權的老師,他是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的。
他多次向皇上求情,並直接奏疏這件事是自己的想法,並以死來證明蕭定權的清白,但是這件事並沒有讓皇上真正的明白。
盧世瑜的自殺就是為了太子,為了保全太子之位。 為了國家不落在奸佞的手中。
蕭定權也因為盧世瑜的去世,深感痛心,在身穿孝服來祭奠老師盧世瑜時,用戒尺狠狠的打著自己的手心,已經到達了崩潰的邊緣。就連皇上也說,太子不是任人捏的軟柿子,他是隻乳虎。
盧世瑜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又不僅僅只是老師。
他對於蕭定權來說是精神依託,兩個人的關係如父如子。
蕭定權從小缺少父愛,所以他把對父愛的渴望寄託在了老師盧世瑜身上。
而盧世瑜是儒學清流,他很看重君臣的關係,所以表面上和太子保持著君臣的距離,但是他又處處為蕭定權著想,這種情感恐怕不是一個“忠”字能夠解釋的。
我覺得他對蕭定權是當孩子一樣看待。
盧世瑜從蕭定權5歲就開始教導他、陪伴他,在心裡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皇帝不給蕭定權舉行冠禮,盧世瑜據理力爭!
蕭定權被李柏舟他們誣陷,盧世瑜第一個站出來保護他!
盧世瑜怕蕭定權以後沒人扶持,還給他物色了最佳太子妃陸文昔!
蕭定權的渣爹沒做到的事,盧世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比親生父親還要親!
盧世瑜不僅僅給了蕭定權關懷和溫暖,還給了最好的教育!
“一切文藝不可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 他對蕭定權行君子之教,不管別人使什麼手段,都要堅守自己的本心!
他一生堂堂正正,三觀極正。
他教導太子:君子行路,不單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
之所以稱之為清流,就是不願意用同樣卑鄙的手段對付別人,如果那樣,他們贏得了勝利後,也和別人並無兩樣,所以,他們期望塑造的,就是這樣一個環境,一個大家都能坦坦蕩蕩,胸中有溝壑的美好願景。
因為盧世瑜知道,一旦用這樣的方式贏得勝利,勝利的人亦會在這樣的爭鬥中出不來,久而久之,形成習慣,那麼下一個輪迴,只是迴圈而已。
所以,盧世瑜和陸英,寧願用碰頭流血的方式,來讓皇上不要罷免太子,也不願意用其他下作的手段。
盧世瑜希望太子總有一天會明白:道理全聽,舉步維艱,道理不聽,死路一條。
-
4 # 玉面郎中
其實剛開始盧世瑜是不需要自殺來保太子的。因為皇上已經對太子有了惻隱之心,而且透過李明安上呈的證據已經讓皇上明白了真相,知道自己錯怪了太子,並準備讓太子和陸文昔成婚。但是由於陸文昔準備離開行宮通知陸英太子已經沒事時,她無意弄丟了裝有太子印章的錦囊。在返回尋找的過程中錯過出宮的時間,因此陸英並不知道太子已經沒事,直接導致陸英帶領眾御史進宮為太子討公道。此舉觸怒皇上,皇上要處罰太子。所以盧世瑜只能攬下所有罪責,並用一命換一命的方式來救太子。
至於太子之所以對盧世瑜有這麼深厚的感情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太子這方面由於母親和妹妹都已經不在了,父親又更加偏愛大王,再加上盧世瑜是太子的爺爺也就是先帝為他找的老師,從小就和盧世瑜更加親近,所以盧世瑜成為太子沒有理由、沒有能力也要保全的人。
其次,盧世瑜由於本身痛失愛子,加上太子年齡與他兒子差不多,又是從小看著太子長大,所以太子成為盧世瑜從小看著長大,不忍見其傷心難過之人。
太子雖然失去很多,但是能遇到一個這麼能為自己著想的老師,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
-
5 # 萌萌古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我們首先來分析下《鶴唳華亭》中的太子是個怎樣的人物。自古以來,太子這個位置都不好坐,能順順當當從太子過渡到一國之君的又寥寥可數。
為什麼?因為每朝的太子,都是夾縫裡的人物。
1,《鶴唳華亭》中的太子擁有著君王必備的胸懷,智商,大格局,但是卻也有個致命的弱點,太渴望情了。師生情,兄弟情,孃舅情,特別是渴望父子情。
《鶴唳華亭》裡的太子和皇帝,有著很微妙的關係,首先太子對於皇帝先是臣,其次作為皇帝又要對太子進行打壓(因為一個國家決定事情的人只能有一個),又要去教太子如何做個君王,這種種未盡的任務壓下來,父子情還能剩多少?
所以這點上,皇帝滿足不了太子的情感需求,太子只能從自己身邊的男性長者,陪伴自己十五年的老師身上去找。
2,盧世瑜完成了太子的情感寄託。
首先盧世瑜是先帝指給太子的老師,盧世瑜自然把他作為自己的責任,事事為太子著想已經成了他的習慣,身份上和太子並不對立。其次盧世瑜本身的人生理念和太子是一致的,人生追求又是一樣的,這讓兩人在學習之餘,靈魂上可以溝通和對話。最後,盧世瑜和太子一樣,都是可以為了對方犧牲的人。
劇中,陸英帶領御史們進言,中了中書令的圈套,與三年一度的殿試衝撞了。這點陸英必須承擔責任,別的御史把責任都推給了陸英。
而陸英又是盧世瑜引薦的,盧世瑜,太子,陸英三個人是一體的,所以此事一出三人難逃追責,必須有人對這件事負責。
盧世瑜有先皇重託,又必須為國本和宗法盡力,還要為國家未來著想,必須力保太子。
因此盧老師將所有罪責攬下。
而皇帝從父親的身份上必須和太子保持距離,在老師的身份上又被盧世瑜取代,從皇帝的身份上又不能和太子站在一起,所以盧世瑜在太子心裡的位置肯定高於皇帝。
回覆列表
《鶴唳華亭》完美收官了,在它那此起彼伏的虐式劇情中,以及最後開放式的結局。後面的劇情固然精彩,結局顯然無法堵住各位看官的吐槽之口,細細品味,我不禁又想起了太子的老師——盧世瑜。如果老師活到了最後會是怎樣的結局?太子又能走到幾時?
縱觀全劇,盧世瑜非死不可,這是一個悲傷的事實,盧世瑜屬於“清流派”領袖,一直是以正直、德行高潔、勇於言事自居,然而他的正直是會得罪很多人的。我們先從盧世瑜自殺說起,為了攔下皇太子戴“罪”出京的車架,只為了維護御史臺眾人,他說了一句讓我觸動的話:“今日之事,是臣主使,臣罪同丘山,萬死莫辭,臣不敢待罪於聖天子彀下,然請聖天子明察秋毫之末。萬方有罪,止在臣工一人”。
一句話將所有的罪名攬於自己的名下,那種維護他人的心思,讓我肅然起敬,對於太子他是十五年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十五年來太子沒有從皇帝那裡得到父愛,我想盧世瑜就是他的父親吧。也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教太子如何如何以仁愛待人。他時常教導太子:君子行路,不單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堪比父親的恩師,被別人算計在陰謀中,被別人當場逼死,而這一切都被皇太子蕭定權看在眼裡,當他衝破“囚車”,看到盧世瑜自盡的那一刻,我想那時的太子是多麼的恨自己的無能?為什麼自己心愛的人,自己尊敬的人到最後都會一一離去,離開自己?那時的他再給自己過去的軟弱無力說再見吧,也許在經歷了才會甦醒,才會懂得一味地忍讓,不能換來和平,也保護不了想要保護的人,所以皇帝口中的“幼虎”開始長大了。也讓皇帝震怒了,明知道是貴妃和齊王一夥構陷的,但是還是維護了他們,告訴他們:十二年,八千次,盧世瑜自盡的那天晚上他是頭一次沒有來昏定,盧世瑜在他心裡比他這個父親都重要。論家世,他舅舅手裡面有二十萬的兵,你們拿什麼爭?
也是因為盧世瑜的死,讓皇太子蕭定權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味地忍讓只會讓自己心愛的人,自己在乎的人離開自己,所以要武裝自己,讓自己強大。只是就連皇上也是對蕭定權,對他背後的顧家時刻防備著。也是因為盧世瑜的死,皇太子蕭定權的軟弱命門被擊碎,因為沒有人可以教他對“敵人”仁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