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柳育龍

    主要內容:

    《家譜與尋根》結合作者學習和編撰家譜及尋根的心得體會,從多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家譜編撰和尋根的方法。旨在為家譜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參考,更是為柳氏編撰家譜及通譜指出一個方向和提供一個方法。

    作者根據全國各地柳氏家譜及編撰現狀,從譜序之偽、世系之偽、綜合辯證、譜系補證四個方面,全面梳理了柳氏舊家譜存在的問題。從墓誌、史書、家譜中輯佚整理,較為完整的補證了黃帝至柳下惠譜系、柳下惠至柳安譜系、柳安至柳公權譜系。從校對錯誤、體例不全、譜系殘缺、考證錯誤、照片壓主等問題系統闡述了柳氏現代家譜存在的問題。加上該書中幾近全面的蒐集了歷代柳氏進士、歷代柳氏帝王將相嬪妃、隋唐柳氏仕宦、全國各地柳氏字輩、全國各地柳氏景點名勝,可以說是瞭解家族文化及編修家譜不可多得的寶庫。

  • 2 # 秦右史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外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在百家姓中位列第八。201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1%。中國東部地區佔了王姓總人口的38.3%,中部佔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佔了王姓人口23.5%,東北佔了王姓人口的12.2%。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其郡望共有21個:分別是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東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東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陽郡,中山郡、陳留郡、章武郡、東萊郡、河東郡、金城郡、海漢郡、長沙郡、堂邑郡、河南郡。緣起、分支與流變1、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 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和太原的兩大王姓望族。姬姓王有三個分支:①源出東周畢公之後。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後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於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③源出週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3、源出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滅商後,虞舜的後代媯滿被封於陳,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後,改為田氏。秦滅齊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4、源出燕國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5、出自少數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 南北朝時高麗人,鮮卑族人,隋唐時月氏人,唐朝時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時女真人,北宋時西夏党項人,元朝時蒙古人,清朝時滿洲人等。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同化為漢族王姓。中國北方地區多王姓與北方民族改用漢姓時優先使用王姓有密切關係。中國歷史上的王姓名人大致如下:古代王姓名人: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齧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王鬥: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王齕:號信梁,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諡號:“文獻”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諡“文中子”。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王維:(公元701~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外號“詩佛”。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王冰:(公元710~804年),號啟玄子,曾任唐代太僕令。著名醫學家。 王孝通:中國唐代算曆博士,著名數學家,著作《緝古算經》。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顯政:五代時期著名孝子,蒲城義門王氏先祖,家有資財,樂善好施。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將領。幷州太原人。曾在後唐、後晉、後周為將。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官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冊封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諡“文正”。仁宗即位後,為其立碑,並親筆御書“全德元老之碑”。歐陽修奉旨為其撰寫碑文,蘇軾為王氏宗祠撰寫了《三槐堂銘》。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宋真宗鹹平五年壬寅科狀元。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官至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卒諡“文正”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醫家。對針灸學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為中國著名針灸學家之一。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王詵 :(公元1036~1093年),字晉卿,北宋太原(今屬山西)人,中國古代著名畫家。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約:(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彥博,號豫齋,贈文定公、梁國公,為仁宗帝儒師,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賢大學士,官榮祿大夫。工文辭,精蒙語,世稱元初“鴻筆”,官曆七朝五十餘年,為元代名臣,深為元廷敬畏。 條定《大元通制》,著有《潛丘稿》《史論》《高麗志》。王實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興縣究室村人。元代戲曲偉大戲劇家。中國著名劇作《西廂記》的作者。王禎:(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東平(今山東東平)人。中國古代農學、農業機械學家。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外史等。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朝著名畫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號翼宇。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 “三絕”。王鐸:(公元1592~1652年),字覺斯,號嵩樵,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錫闡:(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號曉庵,又號天同一生。江蘇吳江人。明末清初歷算學家,精通天文地理。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農,號溳齋,別號一壺道人,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四大學者。王時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畫家。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與王鑑、王翬、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號夢樓,江南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清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書,書法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匡,陝西蒲城西街達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專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師、軍機大臣、林則徐老師,因反對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諫。近代王姓名人:王盡美(公元1898——1925年):中共創始人之一,一大代表。王闓運(公元1833——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王國維(公元1877——1927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若飛(公元1896——194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亞南(公元1901——1969年):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首道:華人民解放軍上將,毛澤東時期大軍區司令員。王浩驊:中國姓名學創始人,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樹聲(1905-1974),共和國10大將之一。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上將軍銜。

  • 3 # 沐容劍秋

    泱泱中華,文明傳承,經久不衰。姓氏是中國家族系統的稱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先決條件,涉及到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成員。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如姬姓,姜姓。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

    有些姓人口支派繁衍得比較多,就形成了大姓,有些姓人口比較少,就是小姓。其中【劉】劉姓是中國第四大姓,自古就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劉姓人口在7000萬人以上,大約佔漢族人口5.4%。劉姓主要是分佈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在南韓也有分佈。根據檔案可查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是劉邦後裔。劉姓最古老的發源地在今河北唐縣。帝堯陶唐氏後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縣。宋代大史學家鄭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為姓》說:帝堯陶唐之後封於劉,其地今定州唐縣也。這裡是遠古洪荒時代高揚巨斧,以劉為圖騰勇敢征服自然的古老劉姓子孫生活棲息的地方。劉姓有“王者氣象”,劉漢王朝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潮,從此中華民族之主體被稱之為漢人,漢族,中國的語言被稱之為漢語,漢字。劉姓當皇帝的有66位。現在見到最古老的“劉”字形體是漢代的小篆和隸書。戰斧,劉字的本義在現代漢語裡,“劉”字除了用作姓氏外,別無其他任何意義。在古代漢語中“劉”字有極其豐富而神奇的含義。根據【辭源】,【漢語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等當今世界上最權威的漢語文字辭書統計,“劉”字在古代有多達11種不同的解釋。一,名詞,斧鉞一類的兵器。《廣雅·釋器》:“劉,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釋說“劉,鉞屬”。二,動詞,誅殺,殺戮。《爾雅·釋古上》說:劉,殺也。三,動詞,克,征服。《爾雅·釋古上》又說:劉,克也。四,動詞,陳,鋪陳。《爾雅·釋古上》說,劉,陳也。五,動詞,凋殘。《中文大詞典》說,劉,樹木枝葉稀疏而不均也。六,名詞,指一種果樹,也叫“劉子”。《爾雅·釋木》記載:劉,劉木弋。郭璞註釋說: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七,形容詞,通“忄”劉,“女劉”,美好貌。八,通“瀏”,回也。《淮南子·原道》:劉覽偏照,復守以全。高誘註釋說:劉覽,回觀也。九,與“鎦”字通用。《集韻》“鎦或作劉”。十,地名,《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一取鄔劉……。這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鄭州附近。十一,河流名,《水經注·洛水》記載:合水北與劉水合。劉姓名人太多,不能一一列舉。只說三個姓劉的名人。第一個,“御龍氏”劉累。劉姓的開姓始祖。《左傳》,《史記》都有記載。第二個,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巨功之偉。第三個,劉伯溫,才識過人,無人不知。

  • 4 # 始於二十五

    高姓,也是一個古老的大姓了。在《百家姓》中排名153位,現在姓氏排行第15位。高姓在歷史舞臺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簡單介紹幾位代表性人物。

    高傒:春秋時期齊國上卿,高姓得姓始祖,擁立兩代齊國國君(齊桓公和齊孝公)和幫助選立魯國國君(魯僖公)。是當時齊國最為顯赫的兩大貴族之一。高漸離:戰國時期燕華人,荊軻好友,擅長擊築。比較為大家熟知的荊軻刺秦王,與燕太子丹送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歡:南北朝時期的亂世梟雄,北齊王朝的奠基者,後來他的兒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為神武皇帝。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蘭陵王高長恭(高歡之孫)。高熲:隋朝宰相,開隋元老。曾修訂《開皇律》,修建新都,南滅陳國,北擊突厥。為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高士廉:唐初宰相,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舅舅,曾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申國公。高適: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相信許多人都學過他的詩。詩作有《別董大》《燕歌行》等。此外還有宋朝武烈王高瓊、有“女中堯舜”之稱的高皇后、揚州八怪之一的高翔等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姓氏都有著它們的風采,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緬懷先輩,做好自己,創造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3路由器效果怎麼樣?網速不是很快!怎麼刷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