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亂薦
-
2 # 三養齋
這個問題太寬泛,所以很難回答。
一是對經典恐怖作品的界定不清楚,二是人文內涵概念太抽象。
我不大喜歡看恐怖作品,因為生活本來就對心理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摧殘,何必再用那虛假的驚恐來折磨自己呢?
還是多去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吧。
-
3 # 小北2014
有觀點認為恐懼主要是來源於人類對未知領域的缺乏認知和不可預測。比如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懼,也正是由於目前科學上對其認識瞭解程度還不能說很完備完善。其實廣義的恐懼情緒是人類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人們本能會懼怕各種災難降臨、受傷害和死亡,或者是所有反人性人倫的極端兇殘行為比如兇殺犯罪等等。就像角馬遠遠嗅到了獅群的味道一樣。這種本能與動物層級差不多。“殺雞駭猴”這個成語也是講的這個道理。但是再引申以後就是較人性智慧式的聯想思維。比如因為懼怕死亡就害怕相關聯的一切事物,比如屍體,血液,墳場,古堡,枯井,蒼蠅等等所謂不祥暗示,甚至包括虛構各種想象中的厲鬼索命。而這些都是動物遠沒有達到的聯想意識。另外人類人性的某些陰暗面也體現在對同類遭受悲慘屠殺時表現出的竟然不感到恐怖而是持“看客”心態甚至是取樂的惡趣味,就像法國大革命著名象徵斷頭臺周圍那些圍得人山人海的看客,以及魯迅先生的經典小說《藥》裡面談到的人血饅頭等等。當然這裡還有個時代背景以及處決犯人是否代表社會正義的問題。
如果在面臨危險時同時感覺到個人極端無力無助,那麼恐懼心理就容易放大到最大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恐怖型別小說、恐怖型別影片、恐怖型別遊戲作品首先得有一個主題背後的懸念或者說是隱藏的線索。比如通常是以某個恐怖傳說或所謂冤孽輪迴等為引子。回溯人類古代恐怖文學歷史深遠悠久,但無論東西方都或多或少帶有不同地域文明的特點,並且同本地民俗神話傳說等密切相關,多講究文化傳承淵源。而近代恐怖文學創意的一個值得引人注意的消極方面也許是真的越來越無厘頭。比如說有些所謂惡靈的存在目的就只是為了毀滅一切人類,並沒有存在什麼因果關聯和邏輯思維。也許這樣的惡魔才是最恐怖的。當然必須強調,我們國家現在是堅決反對文藝創作的怪力亂神論的。文藝作品可以多樣化百花齊放但不應影響到觀眾三觀端正。另外這些作品在創作上都通常極力渲染比如黑暗孤寂環境,神秘未知區域,詭異刺耳音效,突如其來的意外,與作品開始隱藏暗示的恐怖預感,主角處境兇險但不知道危險何時何處出現等等;特別是讓觀眾或玩家不自覺對作品中人物產生身臨其境及無力無助的代入感來強化作品感染力。
恐怖文學藝術作品非常小眾,如問題所述,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就是娛樂惡搞無聊算不上什麼正經文化。其實也不必如此不堪地表面化看待。每一種文藝題材有它內在的藝術合理性。人類天生並沒有什麼所謂受虐型傾向。如果只圖開心倒可以天天去看喜劇,然而為什麼像古希臘悲劇那樣的不朽作品會成為文藝經典而備受人們推崇。所以文學藝術創作物件從來不會只有喜劇,正如同人有喜怒哀樂等各種複雜情緒一樣。悲傷和恐懼都可以歸入人類負面情緒,但並不是講研究這些就毫無意義。之所以進行研究和體驗也仍然是人類對自身精神層面上的全方位探索的需要。恐怖影片愛好者也並非心理陰暗或者是故意尋求感官刺激來釋放現實生活中的情緒和壓力。應該可以作為一種另類文學藝術或心理學反向層面作品來進行體驗和感受。當然,談到對恐怖文學的興趣和愛好也確實離不開人類好奇和挑戰自己膽量的天性,明知有些極其恐怖駭人的作品純屬虛構魔幻虛假,也要執意挑戰自己神經一番,帶著“又想看又怕看”的好奇和征服心理。就像那些極限運動愛好者一樣。但是如果將恐怖文學作為藝術來看待的話,其實也有不少經典作品是值得反覆品味並非讓人過目即忘,這與創作者的創作天分和水準有關聯。當然粗製濫造到甚至令人發笑的恐怖文學次品更不在少數。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恐怖題材作品更多將人類探索自然界宿命之謎和各種所謂末世傳說相結合,或者是深度挖掘人性中的醜惡面所謂借鬼喻人,而只是借恐怖作品題材形式來表達。另外有人把恐怖作品表現技法分為東,西方兩大流派。東方恐怖文學重視心理學層面上的非常含蓄的暗示與聯想,非常寫意,所謂後發而先至;西方式恐怖則往往側重於突出某些甚至不忍直視的畫面和感官,注重寫實,所謂先聲奪人。從這一點來看,前者也許明顯高明許多。
總之,對於類似恐怖片等作品所象徵的恐怖文學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其實也很豐富。人們常常懼怕未知和死亡,但卻往往不能思考和領悟,隱藏在未知和死亡背後的正是人性真正不願面對的真相和悲哀,或者說是人性天生永恆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患得患失的宿命缺陷。假如一個人能夠真正參透所謂生死的終極意義,就可以直面任何恐怖。故歷來有佛能降魔的典故。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怖。世上本無鬼,唯人有心魔難除。中國佛學和哲學思想其實早就在探索人性之所以會感到恐怖的本質。與之有關的探索和創作嘗試,也同樣是對人性本身的深層解讀和證明。
-
4 # 林深不知處
從心理學上看,人都有獵奇心,對於恐怖也是一樣,只是每個人表現形式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罷了。對於恐怖類作品,不管是文字還是影視,核心一般是心理滿足,有部分是借事寓事,想表達一定的觀點。
貞子系列就是比較典型的心理恐懼電影,這類用的是心理學上的本能空間,才會成就經典。
恐怖型別影片可能很多人也接觸過。這型別的文藝作品一般比較小眾。也有人認為只是唬人無聊。但是這個領域仍然存在許多公認經典作品。除了娛樂性質,恐怖題材的人文意義可以深入解析一下嗎。還是隻是人的心理上喜歡假裝受驚嚇刺激?
回覆列表
恐怖的分有意義是無意義
有意義起警示作用,類似暗黑預言
無意義就是一場限定空間是時間的虛擬體驗,純粹為了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