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蜥蜴小哥有話說

    提起螞蟻,它可謂充滿著神奇,它們靠著極強的群體意識去拼搏來獲得生存的同時,也憑著各自的頑強耐力和勇於吃苦的可嘉精神去發展。

    其實,我們有時透過觀察發現,螞蟻屬於一種群居生活的小動物,而且在它們那個小小的國度裡,都會自覺地各司其職,共同維繫著賴以生存的家園。

    1、螞蟻的特徵:螞蟻主要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螞蟻的頭部有感知氣味的觸角,它是螞蟻獲得資訊的主要器官。螞蟻還有複眼和口器,而且顱內生有咽頭和前後咽頭腺。螞蟻胸部生有六足,腔內主要是食道和腺管。螞蟻的腹部則是嗉囊、前胃和中腸以及直腸等主要身體器官分佈的區域。

    2、螞蟻的食物:螞蟻日常主要以食用小型昆蟲、小動物屍體以及植物種子和菌類。但是還有部分螞蟻種類以肉為食。

    3、螞蟻的過人之處:螞蟻過人之處就是力大無比,它們個個都能搬起比自己體重重達幾倍的東西。

    一、螞蟻之間的聯絡靠什麼?

    螞蟻屬於一支比較神秘的物種,它們不但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聯絡方式和語言(肢體的語言)。

    科學家研究發現,螞蟻彼此間的交流主要方式有以下這麼四種:

    第一種是觸角溝通:螞蟻的觸角是螞蟻之間進行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這主要是因為螞蟻的視力很差,是螞蟻的的短板之一,這樣就限制了螞蟻的視野,好在螞蟻透過靈敏觸角來彌補它們這個先天不足。

    螞蟻的觸角神經系統很靈敏,可以像眼睛一樣形象地捕捉和觀察外界物體的形狀,這樣它們就可以透過用觸角的接觸來傳遞各自需要的資訊了。

    第二種是腹部刮器:透過研究發現,螞蟻是沒有語言交流的物種。但是,它們腹部有一種刮器,它們可以能透過腹部的刮器震動而發出聲來。

    螞蟻就是利用腹部的刮器透過摩擦震動的原理髮出聲音,向別的螞蟻討要食物。

    第三張是散發氣味:透過散發氣味來傳遞資訊,這也是螞蟻同有些動物有著同樣的本能和屬性。這主要是螞蟻的體內有一套腺體,而這套腺體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散發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彼此需要的20多種資訊。

    第四種是動作示意:透過動作示意來傳遞資訊是螞蟻的第四種溝通方式。如果它們一旦發現食物或者有其它危險的時候,就會快速地回到自己的蟻穴並且不斷地揮動自己的觸角來回爬動示意,然後給夥伴們帶路。

    二、當遠方有食物時,其它的螞蟻又是怎麼知道的?

    其實,儘管螞蟻的觸覺很靈敏,當遠方的有食物時,它們的觸角即便是再靈敏也是都觸控不到的。那麼,一旦遠方有食物它們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當有的螞蟻發現有食物而且自己有沒能力搬回時,它就會很快地返回蟻巢,喊許多同伴來共同搬運。這個現象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螞蟻有著比較強的相互交流資訊能力。

    1、當一隻螞蟻發現一塊食物,它在奔回蟻巢時的行動就會很匆忙,與另一隻螞蟻碰到一起時,就用兩根觸角互相觸碰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這樣一個傳一個,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來找食。

    2、第一個發現食物者,在返回蟻巢時,已經在沿途留下了一些氣味,這是從腹尖的肛門和足上腺體分泌出一種叫做路標資訊素的分泌物。被動員出來的螞蟻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順著這個特殊的路標找到食物,並把食物搬運回巢。

    科學家透過研究認為,螞蟻的觸角觸碰方式比較複雜,它們透過這些不同的觸碰,傳送著不同的資訊,而這種資訊就就相當於它們的一套“語言”。

  • 2 # 自在瞭然1

    我從小到老一直在觀察螞蟻們的生活規律,大螞蟻,中螞蟻,小螞蟻,黃螞蟻,黑螞蟻,白螞蟻,飛螞蟻,公螞蟻,母螞蟻。大的蟻族成千上萬,幾萬,十來萬,幾十萬,上百萬。蟻窩的建設與我們水泥房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螞蟻搬家,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一是天氣變化,二是有災害發生。它能感知預測到所發生的災害。螞蟻互相傳遞資訊,主要靠它的觸鬚。成千上萬螞蟻在搬遷,遷徙時,前面一般有幾隻十來只螞蟻先打探情況,往回向蟻王彙報工作,然後又增加部分螞蟻,再出發,下一步就是浩浩蕩蕩向前開拔,凡是尋找新家的螞蟻們都會含著蟻卵,往回走的大多空手。一是搬運食物,二是回去聯絡更多的螞蟻。

    螞蟻主要還是靠行走路線,釋放出自己的氣味,讓其它螞蟻瞭解近距離交流資訊。大的蟻軍家族搬家搬幾天幾夜。

  • 3 # 上善若水lsh

    螞蟻與螞蟻之間主要是透過觸角來通訊聯絡的,螞蟻走過的地方它們會分泌一種物質留下它們能辯識到的氣味來認路。

    (黃絲螞螞)

    我小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看黃螞蟻搬蜻蜓。

    我們小時候把黃螞蟻叫做“黃絲螞螞”,蜻蜓叫做“瑪螂兒”(兒化音)。

    (瑪螂兒)

    黃螞蟻最喜歡吃的就是蜻蜓屍體了。

    我小時候想方設法去抓到蜻蜓後,就到處尋找黃螞蟻,只要看到一隻黃螞蟻,立刻把整隻蜻蜓放在黃螞蟻的面前,同時嘴裡大聲的唱著兒歌:黃絲黃絲螞螞,請你家公家婆來吃嘎嘎(方言:肉的意思),大的不來小的來,吹吹打打一起來。

    只見黃螞蟻先用觸角試試蜻蜓的大小,雖說螞蟻能舉起超過自身體重幾十倍的物體,但整隻蜻蜓它是搬不動的。

    於是黃螞蟻就回家報信去了,如果在路上碰到別的夥伴,它們相互用觸角接觸,大概是在“交頭接耳”,其它螞蟻就知道資訊了。

    不一會兒一大隊黃螞蟻就沿著剛才的路一路走來了。

    黃螞蟻隊伍多卻不亂。

    間隔幾十個黃螞蟻就會有一隻特別大的黃螞蟻在指揮著隊伍前進。

    很像一隻紀律嚴明的軍隊在急行軍,大螞蟻就是它們的指揮官。

    它們順利找到了蜻蜓屍體後,立刻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幾百只螞蟻推的推,拉的拉,輕輕鬆鬆就把對它們而言是龐然大物的蜻蜓搬回家了。

    到家門口的時候,它們會很利索的把蜻蜓分成若干塊,以便於搬進家裡儲藏。

    我是怎麼知道螞蟻認路靠嗅覺的呢?

    如果你在螞蟻走過的路灑上一點水,沖淡了螞蟻走過時候分泌的氣味,它們的隊伍立刻就亂了。

    螞蟻立刻就會感覺到危險,四散奔逃,重新找尋出路。

    這就是我從小時候對黃螞蟻搬蜻蜓,觀察得來的螞蟻如何通訊的經驗。

  • 4 # 少俠說影片

    這個螞蟻的通訊,我們這些70後80後的孩子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吧?因為小時候沒有少看螞蟻,我記得我小時候,沒事的時候,就拿掃把去打蒼蠅,打死之後就把蒼蠅的屍體拿去喂螞蟻,我們老家哪兒比家多的是黃螞蟻,找一個離螞蟻洞口稍遠的位置,放在哪裡,過一會兒就會有螞蟻找過來,有時候離洞口稍遠的位置有螞蟻,就直接放在螞蟻旁邊,讓他看到。螞蟻看到之後,就會自己試著拉幾下,實在拉不動了,就敢緊回到洞裡去搬兵;我看到的是螞蟻用頭上的兩個觸角去碰一下門口的幾個螞蟻,然後這幾個螞蟻就返回洞深處去請人,最開始發現食物的螞蟻就走在最前面帶路,然後後面就跟著一個接一個的出來,一般出來都會上百隻這樣,有序的跟著,直到把食物搬回洞裡。

    有時候故意的找個小木棍子,把它發現的食物壓住,讓他們搬不動,他帶的人不夠的時候,還會有人專門返回去搬兵,一點點的往外面拉,直到把木棍子拉開;

    據說螞蟻爬過的地方,它會留下一種特殊的味道,以便於等下能找到,這個我還真試過,就是在螞蟻剛爬過的位置,用手在地上用力擦幾下,等螞蟻搬兵返回來的時候,它就不能找到原來的路了,一起在哪急得團團轉。

    其實和螞蟻玩是非常有趣的,有時候看螞蟻就能看一個下午,哈哈,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挺有意思的。

  • 5 # 洪光Edwin

    在地球上,或許越小越會團隊合作的生物能夠延續的更久!螞蟻作為世界上三大"社會性昆蟲"(螞蟻、白蟻和蜜蜂)之一,在大約6500萬年前龐大的恐龍滅絕之後,它們一直生存、繁衍到了今天,不僅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分佈越來越廣泛,數量越來越多。據說,把全世界的螞蟻加在一起,其重量將超過脊椎動物的總重量!

    螞蟻,它們的體長不超過1釐米,有眼睛(眼睛長在頭頂觸角的後方,但是基本上只是一個擺設,不能辨別東西)但是沒有耳朵,是一種群居性動物,每一個巢群分別由雄蟻,雌蟻,以及生殖系統發育不全的雌性工蟻組成。並且它們有完善的分工合作。頭小身體白白胖胖的以後負責產卵,是生產機器,比較大一點生殖器發達的雄蟻則負責時刻待命交配,最後是數量最多我們最常見的頭部、尾部較大,中間腹部較小的發育不全的雌雄工蟻則負責築巢搬家尋找食物!

    那螞蟻眼睛不能用,耳朵也沒有它們是怎麼交流的呢?

    其實上帝關了一扇窗戶,總會給你開啟另一扇窗!螞蟻雖然眼睛不好,也不能聽見東西,但是它們的“觸覺”和“嗅覺”異常敏銳,足以彌補眼睛和耳朵的缺陷!

    01,嗅覺!

    可以說螞蟻主要靠"嗅覺"來通訊,螞蟻全身都有許多腺體,而這套覆蓋完善的腺體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散發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20多種不同的資訊,當它們找到食物或者被其它動物攻擊時,螞蟻就會散發出化學訊號,其它螞蟻就會迅速透過觸角上敏銳的“嗅覺”感受器來辨別同伴發出訊號的意思,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該不該警覺!

    02,觸覺!

    如果仔細的話,我們經常看到有時幾隻螞蟻經過對方的時候,它們的頭部會湊上去觸碰一會,然後就會離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呢?那是因為螞蟻的觸角除了有重要的嗅覺功能外,它還有一定的觸覺功能,觸角也是螞蟻之間進行交流重要工具。它們可以透過互相接觸頭部的觸角來傳遞各自需要傳達的資訊,搞清楚對方是不是自己的同伴!並且觸角還可以幫助它們接觸外界,探知物體的輪廓、形態和硬度,打探前進道路的路況如何。

    當然,除了以上兩種,螞蟻也時常透過摩擦腹部發聲或者透過動作交流!螞蟻腹部的刮器是一種發聲器官,能摩擦震動發出聲音。當某隻螞蟻想要要向其它螞蟻傳遞資訊時,就可以透過這種方法把同伴們召喚過來。而且這種訊號也可以用來向對方討要食物。動作交流的話,我們有時應該會看到,當你去傷害一隻螞蟻時,它可能會把頭仰起來,來回走動揮動觸角,然後其它同伴也會這樣做,這其實是它們在透過動作向同伴傳遞訊息,警示它們危險,做好戰鬥狀態!

    瞭解了這些我們就能知道,為什麼很遠的地方有食物螞蟻也能知道!其實並不是什麼螞蟻又未卜先知的功能!而是靠團隊合作和它們的交流方式!

    螞蟻每天休息好了,就會派出龐大的隊伍出去尋找食物,並且因為螞蟻都是自行其道,它們會有意在路上留下化學訊號,在爬行的時候,它們的腹部緊貼著地面,從腹部末端的肛門和腿部的腺體裡,釋放出一種化學訊號來標記再地面上。雖然它的數量很少,但是氣味缺很獨特,能夠有效地標記螞蟻所走過的路線。

    於是,當螞蟻們發現食物以後,找到食物最短捷徑的螞蟻就會沿著先前標記的路線回蟻巢向同伴報信(這也就是為什麼螞蟻看不清楚則不會迷路了)。回到巢穴裡的螞蟻,就會用它頭的觸角拍打同伴的觸角 ,向它們傳遞氣味,透過這種方式,路標的氣味就傳遞過去了,待命的螞蟻群就會根據這個氣味沿著路線一直走並且還會把沿路的氣味加強!所以這時如果你在它們的前面把氣味抹掉的話,那一群螞蟻就會不知所措了,不知去向何處!不過這就有點不道德了!

    總而言之,螞蟻透過團隊合理的分工合作和有效的“嗅覺”,“觸覺”,腹部摩擦發聲,以及動作溝通,堅強而又不失次序的生存、繁衍了上億年之久!是真正的一直流傳至今的古老物種了!

  • 6 # 獵奇動物社

    螞蟻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昆蟲,它們幾乎無處不在,許多小夥伴在小時候一定也觀察過螞蟻,而是有許多好奇的地方,比如螞蟻是如何尋找食物的?它們是如何交流的?它們是如何記住回家的路的?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聊一下這幾個問題。

    螞蟻是如何尋找食物的?

    螞蟻是一種具有高度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在一個蟻巢中,不同的螞蟻有著不同的分工,除了負責繁殖的蟻后和雄蟻外,其他的螞蟻大都分成兩個部分:擔任“打手”的兵蟻和擔任“家丁”的工蟻。不過,由於兵蟻和工蟻都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雌蟻,所以二者的界限不是特別的明顯,簡單的說在需要的情況下工、兵蟻可以自由的切換,在一般情況下,區分兵蟻和工蟻只能靠顎的大小,大的是兵蟻,小一點的是工蟻。

    一個蟻巢是以蟻后為基礎建立的,當蟻巢建立之後,所有螞蟻的活動都是以蟻巢為中心的。起初,所有的工蟻尋找食物都是漫無目的的,它們會分成若干個小隊向蟻巢的四面八方進行地毯式的搜尋。在搜尋的過程中,工蟻會不斷的用觸角去感知,螞蟻的觸角末端膨大,非常靈活,具有很強的氣味分辨能力。在搜尋的過程中,螞蟻一旦感知的食物的氣味,它就會在原地短暫的停留,之後它的觸角就會不斷的向四面八方活動,以鎖定食物的方向,鎖定食物的方向後,隨著螞蟻的移動,氣味越來越濃,這樣它們就找到食物了。

    螞蟻的路線規劃

    螞蟻的體型很小,雖然它們能夠拖到自身體重1000多倍的食物,也能舉起自身體重50多倍的物體,但是螞蟻的體重僅有0.05毫克-20毫克之間,也就是說一隻螞蟻就算是“大力士”也只能拖動50毫克-20克重量的物體,對於大多數的物體來說,顯然力氣還是太小,這也就意味著,通常一小隊螞蟻發現獵物後很難一次性將其搬空,此時就用到路線規劃了。

    一個蟻巢發展一段時間之後,工蟻的路線基本上就固定了,這是因為它們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行進路線,而明確的方法也簡單,就是透過在行進的路上不斷的釋放“費洛蒙”(資訊激素)。

    螞蟻的費洛蒙主要分為兩種:警報型費洛蒙和追蹤型費洛蒙。這兩種費洛蒙我們很難區分,但是對於螞蟻來說,它們能夠準確的分辨出來,如果一個方向有螞蟻的天敵的存在,第一次探路的螞蟻在感知到天敵後就會持續的釋放警報費洛蒙,這樣同伴就不會再走這條路。同樣的,如果一個路線上佈滿了追蹤費洛蒙,那麼同伴就能透過費洛蒙準確的找到食物的所在之處。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搬運食物的螞蟻都會在路線上留下追蹤費洛蒙,因為費洛蒙時間長了就會恢復消散,所以螞蟻們必須不斷的強化該路線上的費洛蒙濃度。

    因此,在螞蟻尋找的食物後,通常食物是一次性很難取完的,所以它們會在路線上留下“資訊”,一是方便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二是可以在把食物運回家時告訴其他的同伴自己留下了一條通往食物的路徑。當然,如果螞蟻在離蟻巢不遠的地方,它們還會釋放一種聚集資訊激素,此時蟻巢中的螞蟻感知到之後,就會迅速地集合,前來幫忙。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螞蟻雖然體型很小,但是其觸角對這些資訊素的感知範圍可以達到上百米。

    當然不同的蟻群釋放的費洛蒙是不同的,通常不同蟻群的費洛蒙對於其他的蟻群來說是一種危險的訊號,提醒它們這條路徑上有競爭者,對於一些戰鬥力較弱的螞蟻來說,它們就會主動規避。但是,對於那些戰鬥力很強,比如紅火蟻、子彈蟻來說,這些資訊素能夠幫助它們找到掠奪的物件。

    正是因為螞蟻過度的依賴費洛蒙,所以有時候這也會成為一個致命傷,尤其是對於那些毫無視覺的螞蟻來說,比如行軍蟻的“死亡漩渦”。行軍蟻完全不具備視覺能力,因為它的眼睛已經高度的退化,所以在成群外出覓食時,它們通常會跟隨一隻年長的行軍蟻,而這種領頭的行軍蟻的行軍路線靠的就是之前尋找食物的同伴留下來的,一旦尋找食物的行軍蟻在某一處迷失了方向留下錯誤的費洛蒙,就可能導致領頭蟻在原地打轉,最後全部的行軍蟻跟隨領頭蟻一起打轉,形成“死亡漩渦”,而這些螞蟻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力竭而死)。

    總結

    螞蟻不會說話,也不會發出聲音,所以它們的交流只能靠觸角,而觸角能夠感知到的就是資訊素(費洛蒙),螞蟻在不同的情況下釋放出不同的資訊素來交流。而且螞蟻一旦外出尋找食物,它們就會在路徑上留下資訊素,如果該方向沒有食物,那麼路徑上的資訊素是均勻的,如果有食物,那麼該路徑上的資訊素就會變濃,這是它們通知其他同伴的方法之一,如果同伴還是沒有趕來,它們要麼是派小隊中的一員回去通知,要麼是一起搬運一部分食物回蟻巢後,再聚集更多的螞蟻再次出征。

  • 7 # 妙英MY

    我觀察過螞蟻,看見一隻螞蟻扛著一隻白色的小幼蟲,跑的還挺快的,到樹根底放下小蟲,然後過來有十來只螞蟻一起吃,吃完了又跑了,挺有意思的!

  • 8 # 風姿卓越柑桔m

    t……[熊貓][下雨]b,佈局和(^_^)a lot more information and it would其實不然打卡日期第就苦下來就是⬛️這樣那樣下去會讓自己變瘦嗎???!!磣哈哈哈哈“”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總質量是否決定了光的速度,光速是宇宙逃逸速度,超過光速物質都被過濾到宇宙外,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