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囉嗦

    歷史上朝代更迭,莫不是以成百上千萬人的鮮血與生命為代價換取。明朝滅亡時的畫面也很慘烈,李自成率數十萬大順軍攻城數日,京城內外處處殘垣斷壁,屍山血海,景況慘不忍睹。

    據史料記載,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指揮大順軍破北京外城。當夜,雷電交加,大雨如注。19日清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開啟城門,迎闖王進城,帝都北京淪陷。與此同時傳來了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的訊息。北京四門炮聲、吶喊廝殺聲已寂,城中屍骸狼藉,到處仍瀰漫著硝煙。在刺鼻的硝煙中,京城內外數千文武大臣、士人黎庶相繼殉難……

    《白話記四史·劉文炳傳》記載:少傅、新樂伯劉文炳一家早在16日李自成揮軍大舉圍攻北京城時就做好了以身殉國、從君而死的準備。其老母杜夫人得知即將城破的訊息後,命侍女用絹段在樓上束了十幾個吊環,並將兩個早已出嫁的女兒接回來,打算全家死在一塊。

      18日夜,崇禎召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固入內廷護駕。二人如實稟告皇帝大勢已去,寡不敵眾。崇禎痛哭流涕,說:

      “朕志決矣。朕不能守社稷,朕能死於社稷”。

    劉、鞏二人都是皇親國戚,至此亦毫無辦法,只能陪著掉淚道:“萬一城都不守,皇上當焚宗廟三殿。臣等望宗廟火起,臣家即自焚,從皇上於鼎湖矣。”

      19日,文炳老孃杜氏正在吃飯,有僕人闖入大呼:“城破矣”!杜氏急忙扔下飯碗,登上樓梯,眾女眷緊隨其後。杜氏用花盆頂住大門,劉文炳妻與一妹已經懸樑自盡,杜氏撤去板凳,二人頃刻氣絕。

      杜氏自己投環,踢掉板凳,繩斷,摔得頭破血流,癱在地板上。劉文炳的另一個妹妹握著絹段瞪眼看著老母,只見她掙扎著再次投環,繩索再斷,六次才縊死。文炳妹九次自縊不死,見母親已死,遂開窗一躍而下。不料跌的手斷齒落,昏死過去,不久又甦醒過來。他見一姓鄭的僕人經過,便喊他過來,摸出一塊金子,氣息奄奄地說:“這塊金子給你,你扶我上樓,我要和母親嫂子妹妹死在一起。鄭僕將她背上樓,見她以項(脖子)投環,良久方氣絕。鄭僕下樓縱火,新樂侯府焚燬殆盡。

      劉文炳回府,只見烈火熊熊早已進不去了,於是跑到鄰居家投井而死,年僅三十歲。文炳的弟弟劉文耀是永定門守將。闖軍攻破外城後,他乘亂逃到渾河(永定河),後聽說內城也破,牽掛家人,又回到城中,見家中早已燒得灰飛煙滅,闔府盡死,捶胸頓足,號啕大哭道:“我不死是因君與母在,現今他們都已不在人世,我豈能一人苟活於世?”他找到哥哥劉文炳投井處,找到塊木板立在井旁,上書“左都督劉文耀與兄文炳畢命報國”。隨後跳入井中,年二十一。據記載,劉文炳一家共有四十二人殉難。

    文武殉國

      《 白話記四史》載:有人對太僕寺丞申佳允說:“京師危在旦夕,公幸在外任,可從長計議。”原來,彼時他正在外巡視,不在京城。申佳允對那人說:“我深知京師不能守,吾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闖軍攻城 ,京城危若累卵,別人都是紛紛出城而逃,他卻於3月12日逆流而上,進入危城。19日闖軍入城,左右請他易裝藏匿,申佳允笑道:“我進城為什麼?要想躲就不來了。我且自擇善地 。”言畢立刻向院內的一口深井奔去,兩個從人追上去拽住他的衣袖,他奮然撕裂衣袖躍入井中,溺斃前口中還大呼曰:“ 你等歸慰太夫人,有子作忠臣,不必過於悲哉!”

    image.png

      史載, 四川道御史陳良謨,彼時已患重病,城破時正躺在家中,一日暈厥四次。半夜,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的訊息傳來。陳良謨大放悲聲道:“我所隱忍至今,是因為帝在,如今帝已不在人世,我死得晚了。”他有個剛納了不足百日的小妾,命其回孃家,小妾不肯,於是二人關緊房門,雙雙懸樑自盡。

      兵部主事金鈜聽說崇禎自縊身亡,長跪於老母面前,說:“我職系皇城,當死其城池。”意思是請母割難捨之痛。老母親應允後,他跑到御河(護城河)旁站著,聽到大順軍人喊馬嘶聲愈來愈近,他縱身一躍,跳入河中。其母、妻、妾、弟也投井而死。布衣罹難

      京城的平民百姓有被亂軍殺死的,也有自殺殉難的,死者難以計數 。據記載,城破當日,有個叫湯文瓊的書生對朋友說:“吾雖布衣,獨非大明臣子乎?”他揮毫在衣襟上寫道:“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文丞相指南宋末誓死抗蒙的狀元宰相文天祥)。”之後,毅然懸樑自縊。

      城破前一日,諸生王之珽擺下家宴,全家痛飲通宵。次日闖軍入城,王之珽帶著妻子以及三子二女投井而死。

      史載,明朝末帝明思宗(崇禎)朱由檢在位期間正值地理紀年的小冰河時期,中原以及西北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雹災、 鼠疫不斷,重災區陝北等地更是赤地千里,流民遍野,餓殍枕藉。在這種災難深重的時代背景下,農民暴動不斷且愈演愈烈。

      經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來清軍入關時的慘烈殺戮,造成華人口大量死亡,人數銳減,由明萬曆時的近兩億人口減至清初時的1.4億人(順治時的統計),也就是說共有5、6千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這場天翻地覆的浩劫中。

  • 2 # 清風鑑史

    歷史上的事情很多讓人捉摸不透,老羅用最獨特的眼光帶給大家一種全新的歷史真相,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歷史。我是老羅看歷史的小編又到了今天小編講歷史故事的時間了。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掌權的封建王朝,而且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帝國,即使在滅亡的時候依然很強大,但是最後還是因為種種原因被滿清所滅。

    在明朝末年有很多的自然災害隨之就有了很多的農民起義,在北方的滿族趁虛而入。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雖然沒有大才能卻是一個有骨氣的人,親自在京城指揮作戰,兵敗以後自縊殉國。隨後滿清便入關,並不是說崇禎死亡大明就結束了,其實歷史上還有一個南明。由朱由榔繼承皇位,明朝的陪都南京各方面都非常的完整,南明依然非常的強大。

    當時的人們都普遍認同大明的統治,對外來的蠻夷滿族是敵對態度。雖然北方都落入了滿清手中,但是各地依然有數不清的反清義士。南明在最開始的時時候翻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無法恢復版圖,最起碼可以像南宋一樣。但是南明卻接連犯錯,導致王朝從內部瓦解,張獻忠背叛永曆皇帝。

    另一名大將孫可望企圖稱帝,雖然兵敗投降清軍。永曆皇帝一路南下,最後採納了沐國公的建議退居雲南,再有不測就能撤退到緬甸。到時候可以重整旗鼓對抗滿清,最為忠心的李定國就此和永曆分開了,他留在雲南繼續抵抗殿後。朱由榔前往緬甸,但是明軍進入緬甸以後十分的不方便,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原本親明的緬甸王被親清派謀殺,新國王扣押了永曆皇帝。此時在前方抵抗的李定國並不知情,他一直上書卻沒有回信。最後他率軍殺入緬甸,但是此時永曆皇帝已經被交給了吳三桂。李定國知道再也沒法救了,但是依然反清復明。

    最後得知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殺害,緬甸大臣被屠殺,痛心疾首。最後病逝,但是他告訴子孫後代繼續抵抗。他的幾千部下也就漂流在了中南半島,成為果敢區的人,隨後滿清一路屠城,給漢族造成了滅頂之災,明朝徹底滅亡。

  • 3 # 寧蒙

    明朝這個既讓人尊敬讓人愛戴又讓人痛恨讓人鄙視的一個朝代。人民剛剛想慶祝翻身奴隸把歌唱,卻發現高興的太早了。剛被趕走的一匹外族狼引來的是一頭本族狗,鐵桶統治,東廠西廠錦衣衛,防己勝於防賊,硬生生孤立自己劃地為牢,最後,走投無路上吊自盡。活該,而且累我華夏子民再次飽受外族塗炭。試想,明朝若能英明一點,如果沒有李自成張獻忠吳三桂這類家賊反賊,會完蛋嗎?明朝不完蛋該有多好啊,對人民善良一點,依當時的實力,唉,今天我的國,豈可是一個利害或幾個利害,乃至幾十個幾百個利害可以概括的?

    幾個利害可以概括的?

  • 4 # 文史磚家

    雖然說古代沒有不亡之國,但等到一個朝代或帝國滅亡時刻真正到來時,其畫面之慘烈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恐怕沒有幾人能承受。比如,立國近300年的明朝(包含南明),其滅亡時的場景便堪稱極度悲慘。

    崇禎帝自殺殉國後,明朝遺臣又在南方相繼扶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鍵(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曆帝)為帝,以圖對抗清朝、收復故地,期間還存在過魯王朱以海(監國)、唐王朱聿鐭(紹武帝)等政權,但不被視為正統。這段時期儘管被史學家稱呼為“南明”,但在實際上仍屬於明朝的延續。

    永曆帝在位16年時間(1646-1662年),起初佔據南方七省之地,局勢仍然大有可為,就算不能光復故土,但效仿南宋、割據江南卻沒有問題。然而壞就壞在小朝廷內部黨爭異常激烈,加上主帥孫可望(後降清)私慾膨脹、屢起內訌,終將好端端的局面搞到山窮水盡的程度。1659年,走投無路的永曆帝逃往緬甸避難。

    因為明朝是宗主國的關係,所以緬王莽達對永曆帝君臣相當客氣,不斷地給予他們飲食、物資。然而在另一方面,莽達卻跟清軍談判,希望以送交永曆帝君臣為代價,要求對方幫助其消滅南明李定國、白文選部,以穩定中緬邊境局勢。等到新王莽白上臺後,緬甸對南明小朝廷的態度陡然變得極其惡劣。

    永曆十五年(1661年)五月,莽達的弟弟莽白弒君自立,非但沒有向永曆帝奏請冊封,反而向其索取賀禮。此時,永曆帝由於資財匱乏,根本拿不出像樣的賀禮,同時又考慮到其事不正,於是決定拒派使者朝賀。被拒絕後的莽白惱羞成怒,決定對南明小朝廷動粗。

    當年七月,莽白遣使造訪永曆帝,先是責備他怠慢緬王,不久又通知南明君臣過江議事、同飲咒水,以重申交好之意。對於莽白的建議,南明君臣覺得其中有詐,便由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出面,先是責備緬王大失藩臣之禮,如今又想設計危害明朝君臣,行為實在可惡。

    然而南明的態度雖然強硬,但在緬甸使者的威脅下,永曆帝最終還是被迫接受“邀請”。不過考慮到此行的危險性,大學士馬吉翔、大太監李國泰決定替皇帝赴約,並偕同沐天波一同前往,希望藉助他在西南各國中的威望,使緬王有所忌憚。然而從之後發生的變故來看,純屬一廂情願。

    七月十八日,馬吉翔率眾渡河,僅留13名內監和跛足總兵鄧凱守護永曆帝及其後宮。當天上午,南明官員剛剛到達目的地,即被3000名緬兵包圍。隨即,緬軍主帥派人將沐天波拖出人群,並下令擊殺其餘的明臣。沐天波不願偷生,便奪過緬兵的刀反抗,在擊殺9名敵兵後,終被對方亂刃砍死。

    其他明臣見狀,自知已無活路,於是效仿沐天波群起反抗,用血肉之軀跟緬兵拼命,其結局可想而知。很快,包括大學士馬吉翔、大太監李國泰、總兵魏豹、錦衣衛掌衛事任子信等30餘名明臣悉數被殺害,場面極為悽慘,史稱“咒水之難”(“緬酋殺我文武官僚三十餘人。”見《行在陽秋》)。

    緬軍屠殺明朝群臣後,又迅即渡江圍攻永曆帝的住所,並肆意搜掠財物、侮辱婦女,致使劉貴人、楊貴人、吉王妃等百餘人不堪凌辱,全部自縊而死,而永曆帝因為驚恐一度想要自殺,幸虧被內侍勸阻。南明的行宮被攻佔後,永曆帝及太后、皇后、太子等人均被緬甸扣為人質,形同“高階囚徒”。

    莽白在扣押永曆帝后,本想利用他來壓服周邊小國,並跟清廷討價還價,以爭取有利於自己的邊界談判,但在清軍日益逼近的情況下,該計劃卻很快破產。當年十二月,清軍迫近緬甸國都阿瓦,莽白大驚失色之餘,只好將永曆帝等人獻給對方主帥吳三桂。

    1662年6月1日,永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煊被吳三桂下令用弓弦縊殺於昆明篦子坡,其家眷除王皇后、馬太后在此前自殺身亡外,其餘人等被押送至北京。永曆帝遇難時,終年40歲,死後被焚骨揚灰(“遣固山楊珅、章京夏國相等縊永曆於篦子坡,焚其屍揚之,家屬送京。”見《雲南府志·卷五》)。隨著永曆帝的遇難,立國294年的明朝正式覆亡。

  • 5 # WarOH協虎

    明朝末年,明朝皇帝崇禎雖兵敗自殺,可這並不算是明朝的結束。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小明朝叫南明,他是在崇禎死後,明朝的舊臣們先後立福王、唐王、桂王為帝的短暫時代,其中以桂王永曆帝為正統。

    在永曆帝在位的近20年期間,南明也算的是國力強大了,只是後來敗在了內訌:主將張獻忠背叛了南明;另一名大將孫可望就打算稱帝,之後又輸給了清軍。最終,永曆帝一路逃亡,最終逃到了緬甸。

    咒水之難

    在逃到緬甸後,永曆帝本以為能夠修養生息,重振大明,只可惜後來的緬甸王莽達被他的弟弟莽白所殺,而在莽白的登位之後,緬甸對永曆帝就沒有那麼好了。估計是莽白覺得先前的君主莽達對一個已經失去了勢力的永曆帝還鞠躬盡瘁,很丟面子,所以一改往日的態度。

    於是,在莽白成君王后,對永曆帝也就沒有那麼尊重了,並且還向永曆要賀禮。此時的永曆帝根本拿不出什麼樣的賀禮來,所以只能拒絕。

    終曲

    殺了群臣後,莽白立馬派兵攻擊永曆帝的住所,殺人放火、強姦犯科、搜奪財物,永曆帝的貴人、王妃等人則在被姦汙後全部自殺身亡,永曆帝也因為這次的突然襲擊想要自殺,只是被阻止。

    隨後,永曆帝及太后等人就被抓去做了人質。

    莽白一開始想利用永曆帝來制服周邊的小國,還可以用來跟清朝談判,但是在清軍的勇猛攻擊之下,緬甸不扛打擊,於是直接將永曆交給清朝。而清朝接收永曆帝的人,正是吳三桂。

    最終,1662年時,永曆帝和他兒子被吳三桂下令殺害,皇后、太后自殺,其餘人就被押解到了北京聽候發落了。

    永曆死後,明朝才算正式畫上了句號。只可嘆這個鐵骨錚錚的王朝,在落幕時所有宗室沒有一個能夠安心死去,下場慘烈。但在這個已經無力迴天的時刻,許多沒有被殺的宗室成員、臣子還是選擇了自殺殉朝,也算是這個王朝最後鐵骨錚錚的體現了吧。

  • 6 # 肯博識

    哪個朝代滅亡的時候都是很慘烈,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誰都不想放棄壓榨人民的權力,有這個能力的時候,誰都想去爭取更美好的生活。

  • 7 # 月落高崗

    為什麼不能重現明末這段歷史,現在的書中都是一片民族祥和,實則漢人朝廷的覆滅不單單只是換了君主,而是連漢族的文明和科技都遭受了重創和毀滅,而現在56個民族55個VIP,漢人的屈辱和民族的英雄就這麼沉寂了嗎?團結很重要,但歷史畢竟是真實的......

  • 8 # 江湖小曉生

    明朝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以後,其實是可以算滅亡了。因為後續的南明王朝幾個小朝廷,壓根就沒有控制全國的能力,但是也算是明朝的延續。所以明朝滅亡主要分成了四個階段。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都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一點也不假,崇禎皇帝本人就是以自殺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當時李自成即將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想過突圍出去的,可是衝鋒了很多次,都被擊退了回來,可見明朝將士戰鬥能力有多差。

    崇禎知道是無法打出去了,勤王的人馬沒有任何一支是趕來北京城的,所以等待崇禎的只要被俘後再被殺掉。崇禎不想成為這樣的亡國之君,所以他回到自己的後宮,將女眷幾乎都給殺光,包括自己的妃子和女兒。

    他不希望靖康之恥的情況再次出現,不希望皇族的女人成為李自成蹂躪的物件,所以崇禎殺光了這些女人。此外他還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出了宮,想讓他們混成平民百姓,找機會逃出去,能夠成為趙構那樣在南方建立新朝廷的皇帝,這是明朝的火種。

    結果李自成打進來以後,不僅將皇宮洗劫一空,還將朝中官員嚴刑拷打,抄家流放。整個大明王朝的朝廷官員,都陷入了絕望之中。其中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在這些當中,所以這也是吳三桂背叛李自成的重要原因。

    南明弘光帝亡國時,江南慘遭滿清鐵騎大屠殺。

    崇禎自殺,並不是明朝的結束。這個時候南明紅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成為了南明第一個皇帝,他本打算在南京偏安一隅,甚至可以跟滿清平分天下。

    沒想到多鐸的人馬所向披靡,南明的將士們基本都望風而降。只有揚州城的史可法是堅決抵抗的,可是光知道抵抗,卻沒有抵抗的實力,這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史可法堅守的揚州城,一個晚上就被多鐸攻陷。

    為此多鐸帶兵在揚州連續殺戮了十天之久,據說殺掉了八十萬軍民,可見慘烈之處,被稱之為揚州十日。多鐸大軍眨眼之間就攻下了揚州城,並且渡過長江,來到了鎮江。

    弘光帝朱由崧在和內閣首輔馬士英商議了一番以後,決定連夜潛逃。結果兩個人失散了,弘光帝在蕪湖被叛徒出賣,送到了清軍大營,結果被押往北京斬首。

    而馬士英帶著太后等人逃到了杭州,也沒能倖免於難,不久之後清軍趕到,首輔馬士英也因此殉職。南明紅光朝廷內部,一片哀嚎,差不多都投降了滿清王朝。

    鄭芝龍扶植的隆武政權,皇帝親征被殺,鄭芝龍投降也被殺。

    弘光帝朱由崧其實壓根就沒什麼權力,就連左良玉都不聽他的話,甚至還揚言要清君側。所以福建的鄭芝龍就更加不會聽從朱由崧的調遣了。

    在朱由崧被殺以後,鄭芝龍在福建地區,將唐王朱聿鍵改立為皇帝,就是隆武皇帝了。隆武皇帝還是比較有想法的,早在崇禎年間,就打算帶兵勤王,結果被崇禎治罪。後來落難到了福建地區,被鄭芝龍集團扶上大位。

    不過隆武皇帝手裡沒有軍權,他一心想要恢復中華,可沒有軍權怎麼辦呢?他要求鄭芝龍跟他一起抗清,可是鄭芝龍卻打算投降滿清。

    無奈之下的隆武帝,自己花錢募集了一幫士兵,御駕親征對付滿清大軍,結果兵敗被殺。鄭芝龍隨後投降滿清政府,結果被其囚禁。因為他兒子鄭成功抗清的態度,結果也被清軍所殺。隆武政權滅亡的時候,福建地區遭受了多次兵禍,鄭成功和滿清的拉鋸戰在不斷打響,民眾全部處於流離失所之中。

    永曆皇帝朱由榔,在緬甸被吳三桂抓回昆明絞殺。

    隆武帝死了以後,其實大片南方的領土都屬於滿清所掌握。可是西部還有一大片地盤,依舊是大明的天下,這裡誕生了一個新朝廷,那就是永曆政權。

    永曆政權是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永曆皇帝朱由榔,是桂王朱常瀛的兒子,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孫子。在永曆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其實聲勢還是挺大的,因為得到了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和孫可望的支援,一度打下了西南地區半壁江山。

    存者由榔與其屬二十五人。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自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明年四月,死於雲南。六月,李定國卒,其子嗣興等降。---《明史》

    可惜內部鬥爭的原因導致孫可望背叛投降,永曆政權受損嚴重。永曆皇帝與李定國大軍失散以後,逃到了緬甸。

    吳三桂帶兵前往緬甸地區,將朱由榔給抓了回來,在昆明滇池絞殺。永曆皇帝死後,南明王朝算是徹底滅亡了。不過臺灣的鄭家依舊沿用永曆皇帝的年號,一直等到鄭克爽投降康熙的時候,永曆年號才徹底廢除。

    總結:明朝滅亡就是一部屈辱史,留髮不留頭政策之下,亡魂不計其數。

    滿清當時是屬於外族入侵,所以為了征服中原王朝,費盡了心思。尤其是出臺了一項政策,那就是剃髮。

    這件事是對當時百姓的一種極端侮辱,自古以來都尊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大明朝的百姓都十分珍惜自己的頭髮。結果滿清來了以後,為了從內心征服大明王朝,強行給每個人剃髮,如果不剃髮,那就只有殺頭。

    這一政策之下,被殺的百姓不計其數。最終留下來的百姓都是屠刀之下無奈之人。可憐泱泱中華,在明朝滅亡的時候,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屈辱,從此漢人歷經了兩百多年的奴役歷史,滿清政府將奴性思想深深紮根在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我覺得這才是最悲慘的下場。

  • 9 # 畫素說

    大明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到現今更是我們許許多多明粉心中偉大的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幅員遼闊,遠邁漢唐;繁榮似錦,治隆唐宋”的王朝。

    但無論在強盛和偉大的王朝,他都會有覆滅的時候。

    但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覆滅後,他們迎來的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悲慘歲月,今天畫素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那段歷史。

    崇禎皇帝完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起社稷”的壯舉自殺殉國後,或許大家覺得此時的明朝已經滅亡了,但其實明朝的遺民們,在南方相繼扶立朱由崧(弘光帝)、朱聿鍵(隆武帝)、朱由榔(永曆帝)為帝,為大明王朝續祚,以圖收復故地,光復大明。

    雖然史學家們,將這段時期和這幾個大大小小的正統政權統稱為“南明”,但實際上這屬於明朝的延續,所以此時我大明不算覆滅。

    得益於明朝的兩都制度,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在南方的南京仍然儲存著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與半壁江山,各方面實力依舊十分強大。

    再加上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的所作所為,與滿清入關後,所推行的“圈地令”、“剃髮易服”等一系列政策,遭到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和發生了多次喋血慘案,北方的華夏大地,陷入了暗無天日的生活。

    這個時候,百姓們想起了大明的好。普遍認同大明王朝的統治,對外來的“蠻夷滿屏”持敵對狀態,各地也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反清復明”義士。

    可以說此時佔據半壁江山的“南明”,大有可為,翻盤的希望還是很大的,就算無法收復故地,起碼也可以像南宋一樣,與滿清劃江而治。

    但“南明”的接連犯錯與武將的倒戈、緬甸王的背叛,造就華夏大地的全部淪陷。

    南明的覆滅,又開始走向了崇禎的老路,從王朝的內部開始瓦解。先是張獻忠的背叛,與孫可望的野心企圖稱帝,最終兵敗投降清朝。使得永曆帝不得一路南下,最終在群臣的陪同下由雲南退入了緬甸。

    此時永曆帝僅剩下一位最為忠誠的李定國,但也不得不分開了,李定國留在雲南殿後,永曆帝率領眾臣與最後一任沐國公撤退進入緬甸。

    但永曆帝和李定國還不知道,原本親明派的緬甸王,被親清派所殺害,所以永曆帝在一進入緬甸後便被新國王給扣押了起來。在前線抵禦清兵的李定國看到一直給永曆帝上書卻得不到迴應,發覺了事情不對,立馬率軍殺入緬甸勤王。

    可惜,一切已經來不及了,永曆帝已經被新任的緬甸王移交給了吳三桂,被吳三桂所殺害,太子、皇后無一倖免,跟隨永曆帝一起退入緬甸的群臣們也皆被屠戮殆盡。

    李定國痛心疾首,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了。彌留之際,李定國告訴子孫後代繼續抵抗,保住華夏血脈。做為最後一支漢人的軍隊,在李定國死後就漂流在了中南半島,成為了今天的果敢人,時至今日他們依舊儲存著漢人的習俗,說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

    而後,滿清在吳三桂、耿精忠等“漢奸”的幫助下,一路高歌猛進,一路屠城,至此華夏故地全部落入滿清之手,圈地令、剃髮令、投充法、逃人法、禁關令以及屠城,六大弊政全國實行,給我大漢民族造成了滅頂之災,明朝也徹底滅亡,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 10 # 七七談歷史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由漢人掌權的封建王朝,在面對民族危急存亡之際,上到帝王小到百姓,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氣節和尊嚴,面對如此激烈的抵抗,滿清軍隊的手段也是極其殘忍。

    江陰之戰

    清順治元年5月,清軍進入北京。次年正月,清軍擊敗李自成,北國淪喪,南地也危在旦夕。由於南明皇帝朱由崧昏庸無能,加上官員的貪生怕死,滿清進攻的軍隊長驅直入。滿清攻陷南京後包圍了重鎮江陰縣,一場氣壯山河的保衛戰就此拉開。

    拼死抵抗

    弘光政權滅亡後,清政府頒佈了“剃髮令”,清政府佔領地區統統將頭髮剃成滿人樣式,也就是金錢鼠尾。這和中國傳統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馳,古人主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割我的頭髮,還不如割我的頭,在加上髮型奇醜無比,見下圖。

    和古裝劇中還是有較大差別的。面對南人的抵抗,清廷委派的江陰知縣方亨任宣稱“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更是引發了江陰人民的抵抗,不行就打!江陰保衛戰就此展開。

    江陰人民推舉了昔日擊敗海上強盜的縣典閻應元為守城大將,在閻應元的指揮下,縱使城外炮火連天,十萬清軍也奈何不了一座小小的江陰城。

    清軍無計可施後從南京調來大炮數百門轟擊城牆,至使城牆東北角塌裂,城外的清軍蜂擁而入,閻應元和百姓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從一條街道再到一間屋子,給清軍造成了沉重打擊。

    但是,城外的清軍源源不斷的湧入,城內的百姓越戰越少,領袖閻應元勝負重傷,自殺未遂被清軍抓獲後慷慨就義。至22日,義軍全部戰死。清軍將領下令屠城三日,城中百姓不管男女老少皆屠殺殆盡,僅躲在觀音寺中的老幼53人倖免於難。

    一些關於江陰保衛戰的資料:

    圍城的清軍:24萬

    攻打而死的民眾:6萬

    巷戰而死的民眾:1萬

    城中死者:5、6萬

    城中屍體遍地,無一人投降。

    在面對江南各地望風披靡之時,江陰百姓不畏強敵,堅守三月有餘。滿清“十王”死於城下,折損大將十八名,書寫了南明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 11 # 丫丫說史

    朱明王朝可以說的上是中國歷史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政權,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兵多將廣,軍隊戰力強盛,可惜最後連朱元璋都想不到,自己的後代竟會選擇自縊而亡,

    那麼明朝滅亡時,究竟有多慘烈?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後,明朝還沒有馬上滅亡,當時眾多的明朝皇族以及大臣紛紛南逃,形成了以桂王朱由榔(永曆帝)為首的南明政權,本身南明佔據南方的七省之地,就地區來看,明朝仍然處於優勢,但是當時的南明王朝內鬥激烈,主帥孫可望降清,內部大臣四分五裂,南明搖搖欲墜,於是永曆帝趁勢逃往緬甸避難。

    然而緬甸本身也不太平,此時清軍壓境,同時南明的李定國、白文選也紛紛前來騷擾,當時緬甸的國主莽達與莽白相處不和,互相勾心鬥角,因此處於其中的永曆帝好不難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每天受人白眼與壓迫,在隨後永曆帝率領的軍隊與緬甸軍隊的衝突下,大學士馬吉翔、大太監李國泰、總兵魏豹、錦衣衛掌衛事任子信雲南王沐天波等30餘名明臣悉數被殺害,場面極為悽慘,史稱“咒水之難”。

    緬甸軍隊屠殺南明群臣後,又馬上渡江圍攻永曆帝的住所,肆意搜掠財物、侮辱婦女,致使永曆帝的各嬪妃劉貴人、楊貴人、吉王妃等百餘人不堪凌辱,全部自縊而死,而永曆帝因為驚恐一度想要自殺,後被內侍勸阻。其後永曆帝及太后、皇后、太子等人均被緬甸扣為人質,被限制自由。

    後來隨著吳三桂降清,朱由榔以及眾皇子被其殺於篦子坡,而永曆帝的王皇后、馬太后在此前分別自殺殉國。永曆帝死後被焚骨揚灰,同時也宣告著立國294年的明朝正式覆亡。

  • 12 # 帝國中興

    在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滅亡都會是及其慘烈的,無論是秦漢還是唐宋,改朝換代百姓流離失所,直接導致新生政權的人口劇減,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時期北京人口超過120萬,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人口突破百萬大關的城市,但是清軍入關以後,根據清朝戶部統計北京城共有人口11.7萬戶,人口為55萬,其中旗人為30萬。而其他一百多萬漢人哪去了呢?至今都沒有一個詳細的記載。

    不但北京居民遭遇慘禍。其他城市的居民為了反抗清軍也遭到清軍大規模的屠殺,比較著名的有揚州十日,被清軍屠殺的百姓為80萬,上海嘉定三屠被清軍殺害的百姓超過10萬,廣州被屠殺70萬,這些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導致清初很多地方人煙消失,土地長滿荒草,城市被廢棄,處處是一片沒有生機的淒涼景象。明朝末年根據統計全國有人口6200萬,到了清初時期全華人口只有1440萬。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城拔寨,每到一處朱元璋的子孫都會被殘忍的屠戮殆盡,僅僅在山西明朝皇室子女被殺者就有一萬多人,主政河南的福王被李自成抓住之後先是遭到一頓痛打,然後被投入到滾燙的大鍋中給活活煮死了,李自成還把福王得肉分給將士食用。清朝入關之後為了報復明朝皇室更是在全國之內秘密逮捕明朝皇室的遺老遺少,抓到之後全部被秘密的處決。

    明朝最後一代皇帝朱由榔更是悲慘之極,屈辱至極。當時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朱由榔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前往藩國緬甸避難,緬甸國王知道明朝即將覆滅就不準備伺候了,把朱由榔以及皇室人員交給吳三桂,吳三桂在昆明篦子坡用弓弦將永曆皇帝和太子朱慈煊勒死,馬太后和王皇后自殺身亡,之後吳三桂將朱由榔的屍體焚燬揚灰,明朝徹底滅亡。

  • 13 # 闡釋君

    中國的歷史是由一個又一個各有特色的王朝串聯起來的,如果說中國的古代歷史是珠簾,時間是串聯的絲線,而各個王朝就是那串聯在絲線上的珍珠,而明朝無疑是最讓後世人牽掛和念念不忘的王朝之一,因為他是最後一個由漢人為主建立的王朝,在明朝將近三百年的國祚之中又湧現出很多刻印在史冊註定會永遠傳頌下去的名人故事,所以對於明朝的滅亡,我們是耿耿於懷。

    說起慘,我認為最為悽慘的是南宋滅亡,國民加皇帝大臣,十萬軍民同葬大海,而大明相對如此,同時外族入侵可謂是平淡很多,這也可以理解為另一種慘吧,那就是明朝皇帝的不得民心。

    在我看來崇禎死後百姓和舊臣的漠視是更為慘烈的表現

    據史料記載。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又命貼身太監小毛子帶三位皇子出逃,然後跟太監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縊而死。

    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這在皇帝當中也屬於極為稀少的。

    在李自成進攻北京之前是給予崇禎時間的,農民起義的李自成根本沒有想著要統一全華夏,做皇帝,他想的是裂土封王,享受福貴,可惜上一次北京之亂有袁崇煥快馬加鞭,急速回京支援,而這次烽煙點燃卻無任何救兵,有人說吳三桂不是正要去嗎,我呵呵了,要是真想去,星夜兼程早就到了,故意拖延而已。整個大明能打仗的不忠,忠誠的無能,可悲!

    這一筆帳要從朱元璋開始算起,不都是崇禎的問題,雖然他本身問題就很大。

    宋朝有不殺柬臣的祖訓保護文臣,而到了朱元璋的祖訓,可以看到誅殺兩字出現極為頻繁

    可以說從祖訓上就可以死看出,兩朝對於大臣們的態度,雖然宋朝問題很多,也有冤殺岳飛這樣的大劣跡,但是大明是藍玉案,胡惟庸案,李善長案,等等案,受牽連者何止十萬,還有方孝孺,于謙,等忠心大臣只因為立場不同,死法慘烈。每個朝代都有黨爭,但明朝的特務機構卻是最為刻薄的。誰為官不是腦袋掛在腰帶上,當官更像當匪。此為失人心第一條。

    皇帝放任宦官整治文臣,是好辦法,可君臣之情喪失殆盡,文臣寒窗十年方能考取功名,內心是有屬於自己的自尊心的,可宦官一個不完整的人,靠著吹噓皇帝,就可踐踏他們,這是何等恥辱,難道讀書還敢不少,自宮?這是失人心第二條

    最後是崇禎的過錯,殺袁崇煥寒了多少將士的心,崇禎剛愎自用,卻毫無能力。但殺起人來卻是毫不含糊。致使人心不在。這也是崇禎死後遺體擺列在都城,前往大臣 中面無表情者佔絕大多數。如此慘烈程度在我看來是人心上的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淚點低的男孩子真的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