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秦安

    苦了我們這一代,不能再苦我們的孩子。就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都要念書,都要有知識文化。有了文化就不再受窮,不再捱打。

  • 2 # 國學關老師

    當一個人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的時候,談文化顯得奢侈了。

    因為人還有生物(動物)的基本屬性,知識和文化不能當飯吃。

    然而,當一個人沒有了溫飽上的擔憂。他憑什麼稱為“人”?難道就僅憑他有兩隻手、兩隻腳、兩個鼻孔和一張嘴嗎?當然不是。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獸是有區別的,但這個差別很小。這個差別是知識和文化嗎?

    子曰:“弟子入則百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可見,在先賢的眼裡,人和禽獸的差別不在於文化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敦倫盡分,躬行仁義!

    結論:做人是基礎項,文化知識是加分項。沒有文化知識,尚且可以做一個人;沒有做人的基本操守,即退回為禽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所有的農民種的糧食不往外賣、只自己吃、那城裡人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