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羊媽媽
-
2 # 贏在高三
老師抱怨自己累的時候,總是得不到理解,甚至不屑一顧,因為在他們看來,老師就是矯情,全華人誰都可以說累,唯獨老師不能,事實真是這樣嗎?
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教師平均壽命59.3歲,比全華人均壽命低10多歲。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教師健康佔10%,亞健康佔70%,疾病狀態佔20。並且教師的健康狀況呈逐年下降趨勢。雖然這些資料,沒有證實,但是看看周圍的老師,誰也很難否定!和老師的累有巨大的關係。
一、哀莫大於心死,最累莫過於心累!
上多少課、該多少作業,說多少話,各種職業病,這些對老師來說都不是事,老師最累的是心累!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14個地區168所中小學的2292 名教師進行了抽樣檢測,發現有52.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過大的工作壓力、過長的工作時間、過高的角色期望、過完美的自我期望和過苛刻的教師評價,壓的老師喘不過氣!老師,只要在學校,就像超人一樣,承擔著各種角色;在家,也像總指揮一樣,密切關注和遙控著學生的一舉一動,只有假期,是老師最輕鬆的日子,雖然還有很多事情,但是不用操心費力了。
二、最累莫過於事雜!
我們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叫“瞎忙活”!老師,沒有任何管理學理論,卻要管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把本來動腦的事情,偏偏幹成了動手的事情,所以,每天就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什麼工作計劃、安排,統統不管用,學生有個事情,就能讓你忙活一天。最難的管理在於管人,最難管的人在於未成年的學生,在公司,你可以賞罰分明,在學校你還要維護學生自尊。學生的事情老師要管、這是責任,學生的事情,老師管不了,因為你沒有任何支撐,老師,在學校,就如同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三、最累莫過於處理各種關係!
不要因為老師是生活很單純,這五十多個孩子背後,是一百多個性格迥異的家長,需要老師去溝通、協調;除此之外,還有同事關係、領導關係等,這對“象牙塔”裡走出來的單純的老師,是巨大的考驗,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夠老師“喝一壺”的了。
在我們學校,有專門的“健身房”,但是每天在那裡鍛鍊的只有後勤的老師;在我們學校門口就是人民公園,但是幾乎見不著老師去遛彎!
所以,老師的累,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老師的家屬最清楚!
-
3 # 長江後浪345
教師苦、教師累,要說最厲害還是班主任!這裡我結合班主任工作,談談個人的想法!我給起了個題目 :班主任的“忙”“理”“偷”“閒”
“忙”——“日理萬機”
“從早忙到晚,尤其是每次考試結束後,一個個地促膝交談、一件件地把暴露的問題搞定,事無大小鉅細,每事必管必問,忙的不可開交。身累、心也累,當我們一心撲在工作上,但學生有時候還不領情。”
“凡事班主任說了算,嚴格落實校規校紀,樹立了班主任的權威,結果是民意評價差,班級學生很聽話但毫無活力。”
“有些班主任主要看重‘智’,以提高班級學生成績為己任,結果在其他各方面都不是很突出;有些班主任很注重學生的行為規範,學校行為規範評比考核總是優秀,但學生的學習潛力卻得不到長足的發展,學習後勁也不足。糾結困惑,不知所以然。”
“有些學生撒謊成性,手機出現在他的課堂上,總是有千萬條理由等著你;班級內外也總是有些學生為他(她)願意背黑鍋、承擔責任,稍有不慎,你就會陷入他為你設計的套子裡面,咋辦?”
等等,我想諸如此類想象,不光困擾著我,在大家的心裡也是一團迷霧! 班主任忙得“不亦苦乎”,天天“日理萬機”,從早到晚全在工作上,你只要在教學區附近,班級啥事情沒有,當你一旦離開一會(諸如開會、或者請假等),就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讓你有時會焦頭爛額。
班主任的“理”——“理出頭緒”
班主任的工作紛繁雜亂、千頭萬緒,但細心梳理一下:一是事務性工作、二是協調性工作、再就是決策性工作。其中我認為決策性工作涉及班集體和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直接決定著班級學生的健康發展、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走向,無疑這是最重要的。但現實狀況是,耗費班主任精力最大的卻是事務性工作。尤其是現有的評價機制大多也僅限於對班主任事務性工作的量化考核,導致班主任工作功利性過強,出現了“該學生做的我們不放手、該用心的我們不在意、該潛移默化的我們卻急功近利”的現象,造成班主任群體職業倦怠、班主任工作感覺到疲憊和操神費力。
當我們梳理好了後,哪些是長期、哪些是近期的,分清楚輕重緩急,就不會讓我們成天忙得不知道東西南北。協調性的工作主要是與學校各個部門的關係的聯絡,這一類工作不是每天都存在,只要注意溝通,不至於忙的沒頭緒。現在關鍵是事務性的工作,對此班主任要分門別類,讓班幹部各司其職,做到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事幹,要學會甩掉不必要的包袱、學會傾聽班幹部的彙報,那我們的工作就會有更好的側重!
班主任的“偷”——“適當偷懶”
班主任要從“管”走向“理”,其關鍵詞是引導、感召、感染、影響,傾聽、關注、分享、分擔。“保姆式”班級管理模式在當前是相當普遍的,這也是我們工作出力不討好、“日理萬機”的原因。因此需要把這一機制轉換為“遙控式”班級管理模式,即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班級管理, 讓他們在集體中當家做主,讓班主任偶爾也“偷偷懶”,透過宏觀調控來確保班級的正常運轉。這裡就是要把事務性的工作,班主任大膽放手,讓學生敢於管理、參與管理,這就是改革、這就是解放發展生產力!
支招一:班主任採取公開、公平、公正的民主管理方式,使班級中“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時時有事幹”。班級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活動開展有方案、檢查落實有記錄、任何管理不留死角。全面客觀地反映一個學生在一個學期中是不是優秀,決不看一次考試成績!要把每一個體的大資料全部呈現給他,讓他心服口也服。要讓學生感受到班級文化的吸引力,讓他們“人人有夢想、個個有追求、每每有愛好”。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有心人”這一班級文化主題時刻掛在每個人的腦海深處。
支招二:讓學生幹部 “輪流值班、競爭上崗、相互監督” 。使得更多學生都有機會鍛鍊,這一制度由學生自薦、班主任稽核、全體學生民主評議選出兩個班長,再以被選的兩個班長為“龍頭” , 分別組建甲、乙兩套班委會;然後以月份為單位,每套班委會“ 輪流值班、競爭上崗、相互監督”管理班級。實現班級管理的最大最佳化值!
班主任的“閒”——“閒庭信步”
閒庭信步,意思是清閒的樣子,信心十足。對時局的掌控能力胸有成竹,無任何壓力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自信狀態。這裡做好工作,需要“守時”“守靜”!
守時不是準時,而是把握時機。《周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話在提醒我們,要掌握住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等機會到來時,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讓問題的解決順理成章。本學期我想調整班級主要班幹部,該班幹部思想上渙散,還和班內女同學有過密現象,組織上和班級內一些非常不靠譜的學生打成一片、甚至包庇這些學生的過失,遇到重大問題也不彙報。機會我在等、在找?利用期中考試成績?不可以,成績只能代表一時不是決定因素!就在我難以決斷時,一個週六晚自習我班一學生玩智慧手機,被王召坤主任發現沒收。主任先告訴了我,我一看難得的時機來了,就看看這一次他能否給我彙報這麼重大問題!結果如我所願,一直到週五他都沒來彙報,藉此時機撤掉、更換,並且把他以往的表現和他交流,說明他已經不符合合格班幹部的標準和要求!
時機、時勢是客觀的,不是人為的。我們不能創造時機,但可以等待時機,把握時機。這就是守時,一個守時的人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會讓機會白白溜走。
靜,這是中國古人推崇的大智慧。 《大學》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只有守靜的人,才能靜觀其變。浮躁的人、腳步匆忙的人總是會錯失良機、好事辦壞。我們或許會經歷人生道路的泥濘坎坷,但保持淡泊的處世態度,泰然處之,就能在紛繁中找尋心的超然和安寧,不受世俗的干擾和衝擊,人生也更豁然開朗。
其實,師生之間“通則不痛”,舉重若輕,班主任可以“偷偷懶”、也可以“忙裡偷閒”。我想,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境界的教師,他才會有智慧;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他就會幸福。
回覆列表
每到暑假,總會有“不明真相的群眾”滿臉羨慕地說:你們當老師真好,有那麼長的假期!但你可知,每一位老師3個月(寒暑假)的假期,是拿9個月的透支換來的。他們的這些委屈,你們知道嗎?
委屈一:學生的分也是老師的“命根” 常說“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其實分數也是你的命根。一張卷子,一個分數,就是你這一學期或一年的奮鬥結晶。如果你的運氣好,碰上一幫天資還不錯的學生,那麼,也許還能獲得不錯的成績。若手氣奇差,遇上很差的班級,那麼,你這一年,就算是被分數綁架了。因為這意味著你要將所有課餘時間,都用來抓後進生。若碰上把分數看得比天大的領導,就遭殃了。領導會以各種方式暗示你,要好好努力了,要好好抓質量了;這還算比較委婉的領導,若遇上更狠的,會在全校質量分析會上,把一個班一個班的成績曬出來。這一刻,你只恨腳下的水泥地不是豆腐渣工程——不會馬上裂開一道縫。
委屈二:加倍受傷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最小的“官”,也是責任最重的“官”。一旦你當上了這最小又最重的官,那麼,恭喜你,校長室、書記室、少先隊、教導處、科研室、總務處……所有的部門,都會來找你。“某班,計劃怎麼還不交?”“某班,徵文怎麼還不交?”“某班,表格怎麼還不交?”“某班,今天檢查衛生你們班最差!”“某班,你們班的誰誰誰,你得好好管管了”“某班,你們班的紀律真差!”“某班,你們班的誰骨折了,趕緊送醫院……”每天都會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找上班主任......
委屈三:來自家長的“暴擊” 遇上通情達理的家長,是你的幸運。但總不可能每年都很幸運吧?是不是總能遇上一些蠻橫無理的家長。孩子成績差,怨老師;孩子吃不飽,怨老師;孩子近視了,找老師……孩子有問題二話不說肯定是你們學校,你們老師有問題。更過分的,是某些“奇葩”家長讓你搞不清楚他會出什麼怪招,他絕對不會按常理出牌:明明自己孩子錯在先,卻惡人先告狀,動不動找媒體曝光,讓你欲哭無淚;深夜十二點,你忘了關手機,“嘀嘀嘀……”簡訊提示,開啟一看——“老師,我兒子今晚高燒,明天不來了,向你請假”,讓你欲哭無淚;你有時候在氣頭上,狠狠地批評孩子,好,家長慫恿孩子把錄音筆放在教室裡,把你“罵人”的話傳網上。於是,你成為了“網路名人”……
委屈四:“我就是有教不好的學生” 優秀的學生個個相似,叛逆的學生各不相同。幾乎每個老師都會遇上叛逆學生的。“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為師之初,一度相信這句話是真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覺得這是“謊言”(幾乎不可能做到)!在和叛逆學生鬥智鬥勇過程中,你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沮喪至極。於是,你焦慮、鬱悶、忙碌,卻很可能最終依然沒轍,敗下陣來。
委屈五:參加數不完的培訓 老師有多少培訓呢?我給你們數數啊:有一年期新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培訓、素質提升工程、360學時培訓、師德培訓、高階培訓、訪問學者培訓、遠端培訓、分散培訓、集中培訓、普通話培訓、心理健康培訓……這些培訓總結起來就是——永遠參加不完的培訓。一任領導一個思路,於是,老師們永遠都處於被培訓中。常常是這邊課沒人代,這邊要趕著去參加好幾個培訓。最可氣的是,明明是假期,美其名曰“培訓是福利”,於是藉著“福利”之名,剝奪老師難得的假期休息權利。
委屈六:應付五花八門的檢查 大家都當過學生,對每學期五花八門的檢查肯定印象深刻,其實和你們同樣頭疼的就是老師自己。對教師來說,檢查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學校內部的檢查:備課筆記檢查、教學計劃檢查、聽課筆記檢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室佈置檢查、衛生檢查……另一部分是來自校外的:督導評估、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安全學校、健康促進學校、特色學校、文化品牌、心理健康先進學校、校本教研示範單位……如果不是篇幅有限足足可以想出50個名目來都說不完。於是,一次檢查,就是一次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透支。
委屈七:面對期末,如臨大敵 盼望著,盼望著,經過一個學期“煎熬”,期末終於來了,學生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準備放假了。老師呢?別急,看看這些材料交齊了嗎:備課本、作業本、聽課本、班主任工作手冊、家訪記錄、家長會記錄、中隊活動相關照片與總結、後進生輔導記錄、備課組長手冊、教學反思、試卷分析表、班主任總結、個人年度總結、個人考核表……還有,下學期一二單元備課和試卷樣章……
委屈八:還有柴米油鹽家務事 最後的最後,老師恐怕都忘記了自己還有家庭。雙休日、寒暑假,以為終於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結果發現,還有公婆,丈母孃,爹媽,孩子,家務,各種柴米油鹽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