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0後藍風
-
2 # 職場逗伴匠
說話是一門技術活,高效表達自然有章可循。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說,可分為下述三個要點:
1、需求點明確自己說話的意義何在,至少要明白自己說話的達成方向在哪裡。
明確需求,才能輸出有價值的定向內容。
2、情緒點說話不是簡單的表達,開口就是在傳遞資訊,塑造自己的影響力。
要知道你在說話中的狀態起伏高低,對應的節奏是怎樣?
平鋪直敘→喜悅→疑問→驚奇→感慨→無奈→憤怒→遺憾→期望
沒有情緒的表達,是蒼白的。
作為表達者,你的情緒,直接會影響到溝通物件的參與度和理解程度。
3、邏輯點所有溝通表達的高手,都有著縝密的邏輯。不說廢話,直擊要點,切中核心。
何為表達的邏輯?就是說話表達有自己的結構化。
常用的模型如下:
①氣泡邏輯法
②樹型邏輯法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堅持碼字,這是我熱愛的事。對你有幫助,才是一種價值。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這兩類人:一種是說話可以噼裡啪說很多,但表達的不夠力度,讓人沒有聽的興趣。還有一類人話雖然說得少,但句句精闢,直至核心。我想題主應該就是想擁有第二種人說話的水準吧!
說話要有觀點
而說話,一般也跟行文有點相似,先說結果,結論,觀點再說過程,方法或者理由。是有一定的先後順序的。
說話的三個層次
通常我們在說話的過程中,也分為三個層次:
1.講道理讓人認同你
這第一個層次,基本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能普遍碰到。很多人在說話的過程中,就是論是非,站在上帝視角去表達觀點,言語之間是想說服聽眾去認同自己的觀點。
很早之前就有一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種是把別人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裡,還有一種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放進別人的腦海裡”。十個人基本就有九個人會講道理,而且講道理基本有點類似雞湯,一般人其實不太喜歡聽。尤其是結果不好還喜歡大談特談道理的人,更會讓人敬而遠之。
2.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
這一個層次,相對於講道理讓人認同你的觀點來說,高一個層次。他說話的目的很純粹,就是希望自己能把表達的意思說清楚。
很多人覺得,這也不是太簡單了。其實,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有朋友或同事,跟我們說了一堆話,結果你還聽得雲裡霧裡,不知道對方講得什麼。這就是對方在表達的過程中,思維邏輯混亂,自己都沒想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觀點。自然聽者也就更不能明白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了。
3.說對人有幫助的話
真正說話讓人喜歡聽的人,是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人,說對聽者有關有幫助的話,提供了實際意義上的價值。
比如,你在面對一個做銷售的人聊天的時候,能夠跟他講如何做好銷售,並且以自己的結果為例證。你在面對一個管理者,針對他的問題分享你的管理心得。你在面對一個身體狀態不夠好的人,分享平時如何透過作息和鍛鍊保持健康...我想這樣說話,針對對方的需求給予到相應的價值點,大家都會喜歡。
而這樣的人,往往也是傾聽的高手,他會根據傾聽你的說話,說出對你有意義的話。我們有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其實也是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更學會傾聽。一般會說話的人都是善於傾聽的人。不是由一句話說“談話交流的過程中,你把對方當做主角,自己就是最大的主角”嗎?
說話的三個階段
說話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藝術。與人說話或者在公眾場合演說,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
1.開始不知道怎麼說,說得少。
2.可以暢所欲言,但說得不夠精闢,觀點表達不明,語言不夠有力度。
3.說話言簡意賅,直指核心。
說話跟學一本技藝一樣,都是要經歷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熟能生巧,從孰能生巧再到出神入化的層次。
演講大師笑笑說:“請把“怎麼”去掉就可以了。”
可見說話,要想說得好,也是需要練習的。就算像董卿這樣國寶級的主持人,也是在日積月累地練習中,達到說話字字敲人心的境界。
總結:所以,要想讓自己說話簡潔有力,不僅平時要多練習,還要經常聽聽說話不錯的人是如何說話的。有時候看看節目中說話不錯的主持人,也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只要自己做個有心人,在學習中練習,在練習中一步一步總結進步。相信,你的說話水平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