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七寸憂傷

    我家女兒才1歲8個月,可從上個月開始,這個平時的乖乖女彷彿一夜間就學會了“打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帶她去小區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她總會攻擊別人,打人的時候還說“打你”,同時手“啪”的一聲就打上去了。幾乎是見誰都打,有時候打別人臉,有時候拍別人頭,有時候還使勁拽頭髮,甚至還將別的小朋友給推倒。別看人小,但力氣大著呢,每次帶她出去都把別的小朋友打哭,很是無奈~

    這麼小的寶寶就有暴力傾向了嗎?

    其實,兩歲以下的寶寶打人,並非真的愛打人,而是因為正處於「打人敏感期」,他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他打人,可能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情緒太激動,也可能是他想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還可能是他想與其他小朋友溝通交流等。因此,未搞明白原因之前,都不能認為寶寶有暴力傾向,不要給寶寶隨意貼標籤。那麼,當寶寶處於「打人敏感期」時所出現的打人現象,寶爸寶媽到底該怎麼做呢?

    寶爸寶媽該怎麼做?

    ONE

    對寶寶的“打人”行為

    不要做出過激反應,正確糾正寶寶行為

    通常寶寶認為他一旦做出“打人”行為,家長的反應就會過於激動,對他嚴加管教,跟他交流,習以為常寶寶會很聰明的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可以引起關注。無論寶爸寶媽在幹什麼,只要他打人,就會停掉手中的事,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樣,寶寶就會把打人當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由此可見,家長不要對2歲以下的寶寶打人行為,反應過度敏感,應告知寶寶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乖寶寶是不會打人的。否則,就會讓寶寶養成的打人習慣轉化成他自我意識的一種不良行為習慣。

    TWO

    “帽子”

    去掉扣在寶寶頭上打人的帽子

    2歲以下年齡段的寶寶打人其實只是拍打,而不是真正的打,這是他自我意識的一種反映。很多時候,他只是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如寶寶生氣了、寶爸寶媽忽視寶寶、別人距離寶寶太近等。

    寶爸寶媽應該注意觀察寶寶,當寶寶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情緒時,應這樣跟寶寶溝通:

    “親愛的,你是不是生氣了?”

    “你是不是受委屈了?”

    “你想他走開是嗎?”

    ... ... 猜測寶寶情緒的問句。

    寶寶語言溝通能力表達有限,這時的點頭搖頭是重大訊號。當父母幫孩子表達出他想表達的意思時,寶寶會如釋重負,就會感覺父母理解他了,也就會減少透過肢體語言“打人”行為來表達自己。

    THREE

    “壞榜樣”

    反省自己或監護人有沒有做寶寶的壞榜樣

    有暴力行為,按照機率來講,一般父親的日常行為可能會過於激動。在寶寶面前,要儘量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儘量寬容周到,有禮貌,注意善待自己的另一半等。此外,身為父母,也要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模仿物件,日常行為要親切溫和,細心周到。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千萬別忽視這些普通的日常行為,也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事實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寶寶的眼中,是會被寶寶模仿的。

    FOUR

    “暴力鏡頭”

    儘量不要讓寶寶觀看暴力鏡頭

    現在電視、網路彷彿已成了寶寶成長必備的陪伴品了。裡面經常會有一些暴力的鏡頭,打鬥場面、孩子之間的推搡、大人暴打小孩等,都要儘量避免讓寶寶觀看。現實生活中也要注意:如果爸媽對寶寶的態度比較粗暴,隨意拍打孩子,那孩子難免會學會。另外,爸媽平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誇耀和讚美別人的打鬥行為。

    SAY

    寶寶打人是特定發育階段的正常行為,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這種行為。一旦發現寶寶有打人行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堅決地制止。然後握住寶寶的手,帶他離開「打人現場」。這樣能幫他的情緒「降溫」。

    再分享一個超好用的手機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

  • 2 # 搖籃兔直播互動早教

    孩子打人首先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模仿,錯誤的引導,並且不及時糾正導致的現在的情況。怎麼辦?

    第一,弱化一切不良行為。比如,孩子打人,避免大聲斥責和非常緊張的吼她”你幹什麼?怎麼可以打人?說了這麼多次,都沒用的嗎?“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的同時,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引發這樣的結果。反而會加劇,一次次測試家長的底線。我們可以看著他,抓住小手,很認真的看著問她”你覺得這樣好嗎?做這個動作你開心嗎?“孩子能夠感知家長生氣了,那個時候的重點不是回答,而是讓他知道這個行為不好!

    第二,避免說教,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式。很多時候媽媽爸爸苦口婆心,耐心講了一堆,結果還是照舊。直接和她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初步的是非觀念,起碼她能夠理解不對)你想要這個玩具,你可以說‘給我玩一下’。來,和媽媽說一次”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建立一個概念--語言比動作更有效。

    第三,減少錯誤示範,多做角色扮演。很多家長都知道避免讓孩子接觸錯誤示範,但是社交是不能完全避免這個問題的,那麼給到孩子在家裡練習就特別重要。比如,爸爸扮演搶玩具/扔玩具/不好好吃飯的小朋友,媽媽和寶Bora扮演如何勸服爸爸,並且媽媽可以和寶寶討論,“寶寶,你喜歡這樣的爸爸嗎?這個玩具扔壞了可以嗎?”非常好的促使孩子思考,並且獲得更多的解決方法。

  • 3 # 芝麻育兒

    很多家長都發現小寶寶很容易出現打人的動作,並且非常擔心這個習慣一旦養成了,寶寶長大之後會變得很暴力。

    那其實我們知道,事出必有因,在寶寶發生這種行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在哪裡。小朋友為什麼會動手,可能有以下兩種個情況:

    第一種就是小朋友他想跟其他的小朋友進行同步平行的社交,但在社交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不知道怎樣向對方表示友好,他就可能會想要去拍他啊,或者想去拉她,以吸引這個小朋友的注意力,來達到和這個小朋友社交的目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們建議家長一定要展示給小朋友,怎麼樣和其他人去交流,去社交,比如說我可以用擁抱,握手,或者說用一些簡單的詞語去表達,對這個小朋友好。而不能用打人來表達。

    還有一種原因是模仿,現在的小朋友都會看一些電子裝置,如果說這些動畫片、電影裡面會有一些打人的鏡頭,那小朋友他就可能會模仿習得,還有就是,家長和小朋友經常開玩笑說,我要打你的小屁股啦等等,這樣的小朋友也會經常容易模仿成人去應用到自己和別人的社交當中,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們建議家長一定要減少小朋友的螢幕時間,再一個就是要規範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因為我們說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

  • 4 # 搞怪頑皮

    那麼針對類似事件,我認為小孩子愛打架的原因如下:

    1.用教育家馬斯洛的觀點來說就是,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從而才透過打架來尋求。認為能打架就會安全,能打架就會有一幫"小弟"跟隨。

    2.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出生以來就如同一張白紙,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父母愛爭吵、打架,婚姻不幸福的,多半孩子會脾氣暴躁愛打架。

    3.學校老師疏於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沒能使孩子在大環境中得到應有的教育。

    下面來說說應對的措施:

    首先,現在我們這個社會的許多人之間,沒有寬容和愛,只有仇恨。我看到過太多的家長這樣教育孩子:既然他欺負了你,你為什麼,不打他?你的手長來幹什麼的?用仇恨培養仇恨,於是我們周圍的愛和寬容就越來越少。孩子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孩子就是大人的真實寫照,我們應該從自我開始,培養愛和善良。

    其次,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只想到自己,而很少為別人著想,認為什麼都是自己對,一不如意就拳腳相向,在家是小皇帝,在外是小霸王。因此,我們應該透過點點滴滴的小事來引導孩子關心他人。對他人的關心,要先從對爸爸媽媽的關心開始。學會關心,學會包容,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下來本來就是很善良的,孩子往往透過一些小事來表現他那種純真的本性或本能。我們則抓住這些小事對他進行及時的表揚與批評。

  • 5 # 使圖行者

    應該是受到某種人和事兒的薰陶影響到了自身的價值取向。如果受家庭父母親人影響反而教育會起反效果。需要家長從自身角度,孩子的角度多方審視原因來自於哪裡。如果是家長自身的影響就要以身作則反省自己,從而帶動孩子。如果是接觸外界因素要採取必要的隔絕,同時引導孩子價值取向,以積極的事物影響他。環境的改變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敏感的。需要大量時間和經歷去營造氛圍。切勿採取極端的手段,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耐心。

  • 6 # 火星星主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他腫麼打的別人,你就腫麼揍他一頓。

    跟對方道歉,並在你孩子面前告訴對方,假如下次你孩子再主動打人,請對方還擊。

    以上是教育孩子的三種方式中最簡單的一種。

    還有兩種:身教和言傳。這兩種比較複雜一點兒。

  • 7 # 權媽線上

    作為家長,首先,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小,情緒控制能力還未發育完善,尤其是男孩子,這時候家長總是用“這孩子就是喜歡打人”這樣的話反覆,除了會強化孩子的打人行為,再無其他積極意義!所以,請家長們先停止語言上的引導,多從情緒角度出發,瞭解孩子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

    如果孩子打人了,第一時間抱住孩子,與孩子共情,先理解孩子憤怒的情緒,接受孩子打人的事實,溫柔的等待孩子情緒的平復。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著急,不能暴躁,因為你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再聊打人的原因,有時候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無理取鬧,孩子會有自己的理由,他需要家長的理解!這個時候,再跟孩子講道理,最好是提供可以替代的解決方案,給孩子正向的引導。

    當然,絕大多數的結果是,下次,孩子又打人了!因為行為的養成以及不受控制的情緒,不是一次就能改變的,多來幾次,只要家長的方法正確,態度溫和而堅定,孩子的行為會慢慢改變的!

  • 8 # 本質兒童公益教育官方

    家長應當首先明確一點,孩子打人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秉持著教育孩子的觀點去對待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入手:

    【1】家長在家裡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些行為對於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在家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影響到孩子。

    很多家長朋友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我們做什麼他也看不懂,可是孩子會有樣學樣,在我們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也是會照樣模仿,而且根本不用教孩子學得非常快。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打人的習慣,家長首先在家裡要做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避免有類似的行為發生。而我們作為家長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不能打人。

    【2】孩子打人的時候,當下立即糾正

    家長朋友們如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看到孩子在與小朋友玩耍,有打人的行為,一定要當下立即馬上去制止孩子,being進行機會教育,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行為讓孩子對於自己當下的情況做出檢討,如果是別人欺負了我們的孩子,我們要告訴孩子如何解決以及正確的應對辦法,是要用語言去溝通,而不是動手打人,如果是別的小朋友欺負我們,我們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進行及時的溝通,而不是以暴制暴,這樣兩個孩子打起來,可能最後發展到都會有受傷的情況,所以打架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3】透過電視、繪本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行為

    在日常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家長朋友們也可以有意識的找一些不打架的繪本,家長念給小朋友聽,讓孩子從繪本中學習到打架,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而且還會造成其他的影響,等等這樣孩子而其面臨的學習才能夠有意識的接受。

    還可以透過一些新聞事件放給孩子看,打架造成的一些傷害等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如果打架也會變成這個樣子,在看到一些畫面或是新聞影片的時候,孩子才會有比較強烈的觀感,能夠真正的意識到打架對於自己可能會造成的傷害有多大,這樣才會切實有效的進行改變。

    【4】借別人之口,告訴孩子打人不可以

    除了家長自己的教育之外,還要尋求別人的幫助,讓第三方告訴孩子打架是不可以的,這樣孩子透過360度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全面的認識打架造成的巨大影響和傷害,以及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請孩子一定要儘快改正才行。

    透過以上介紹的幾個方面,家長朋友們可以有計劃有步驟的依序執行,讓孩子在實踐中瞭解到打架可能會造成的巨大影響和傷害,只有孩子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會想要去積極的解決,最後讓孩子成長成為一個積極向上不打架的好孩子。

  • 9 # 春風浩浩詩書香

    到大二為止,向前追溯,本人已經五年以上沒打過架了。小學時期打架倒是家常便飯。記得小時候跟一群比自己稍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經常被別人欺負委屈的哭了,我個性又是不服輸,又依賴父母型的,打不過自然跑回家找父母傾訴,但這種辦法對我來說確飽受打擊,簡直雪上加霜。爸媽都是一致的態度,小孩子之間的事自己去解決,“難道我們能出去打別人一頓嗎?”我現在想想爸媽確實沒有辦法插足這種小事。他們一直教導我不要惹事,不要懦弱,要寬容不要縱容。時間太久也不記得到底是為什麼會打架,但印象很深就是自己處理的方式就是避免衝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受委屈之後就是慢慢的成長。

    距離很近的一次打架是小學五六年級,還能依稀記得打架的經過。在班級大掃除的時候,我搬桌子把同學書桌裡面的東西弄撒了,一個男同學為此跟我發生口角直至矛盾升級到老師面前。一起被叫到老師辦公室,本來我以為老師訓話的過程是這樣的:兩個人把打架的緣由說清,互相之間道歉,給我們講一翻道理就可以回班級了。沒想到站在老師面前老師依舊做自己的事情,站了許久老師只說你們兩個去門口站著什麼時候想清楚再來。在門口站著的歲月緩緩流過,開始時兩個人互不相讓,一直堅持自我,認為自己有理,時間久了都知道再站下去也沒什麼結果就開始聯手商量怎麼在老師面前檢討自己。最後一起向老師承認錯誤老師笑笑我們打架事件就過去了。

    親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兩次經典打架事例,父母和老師的處理方式現在看來特別讓我信服。

    在問答上看了很多家長對孩子打架如何處理的說法,一種方式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出擊,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找爸爸。還有一例是孩子捱打後父親教他散打,也是如上教育他的但沒想到開學後就把欺負他的同學打進了醫院,後來再沒有人欺負這個孩子,孩子從此也特別自信,和父親關係特別鐵,評論大多都稱讚這個父親,也有人詆譭這種做法說這是把孩子往犯罪的方向培養,讓孩子有這樣的認識,拳頭就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

    我認為這個家長的做法對於解決孩子現有問題是有效的,但確不科學,教孩子散打可以,這是避免孩子被欺負的資本,但遇到問題武力解決是下策,首先應該以理服人。所以我對處理打架問題的原則就是,一避免,二反思,三文鬥,四協調,也就是老師家長的介入教育。謝謝大家?

  • 10 # 學緣課堂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不要太溺愛孩子,不能太慣著他.太溺愛容易讓他過於霸道,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家長的家庭教育是關鍵.要以身作則.

  • 11 # 米爸爸說

    1.讓孩子自己學習處理矛盾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可能因別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打架。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誰先動手,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都不需要我們成人過多幹涉,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處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樣要比父母直接介入去為他們解決,告訴他們具體需要做些什麼會更有效。

    2.教孩子分析問題根源

    當孩子因為搶玩具而發生衝突時,父母採用沒收玩具的方法,或許能很快制止孩子們的爭吵,但或許孩子以後還會因為其他原因,或者其他事情再次爭吵起來。所以,關鍵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

    不妨讓孩子們坐在一起,讓他們各自說說為何要爭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孩子能夠彼此傾聽對方的想法。

    另外,要告訴孩子,罵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行為,不能因為對方先做錯了,自己就做不好的事情。然後在孩子們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讓他們學會向對方認錯、道歉。

    3.別數落孩子懦弱

    當孩子哭著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雖然我們不輕易插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也不能數落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老實啊?你太懦弱了!還哭,哭能解決問題啊?”孩子聽了這樣的話,心裡會更難受,他原本因無能為力而向我們訴苦,沒想到得不到我們的理解,反而還被數落了一頓,下次他再被欺負了,恐怕也不會告訴我們了。

    所以,我們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聽清他的描述後,告訴他下次該如何做,把能具體落實的辦法教給他,讓他知道,如果是對方的錯,那麼就要勇敢地和對方表達抗議,當然不一定是動手還擊,可以藉助語言或其他方式警告對方,也可以找爸爸媽媽幫助。如果對方很霸道,又有暴力傾向,就要建議孩子敬而遠之。

  • 12 # 阿斌小戈戈

    如果你一旦看到孩子打人了,那麼你一定要立馬制止他,同時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

    有的家長制止孩子後,還會責罵孩子,這樣是不對的,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責備他。

    如果小孩沒法抑制自己的情緒,一直在激動中,那麼抱著他到沒什麼人的地方,讓孩子冷靜下來。

    耐心的給孩子一些冷靜的時間,等他平靜下來,再告訴他不能打人,打人不對,另外要詢問孩子打人的原因,並且幫他解決。

    孩子打人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般是因為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不滿,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

    最後,讓孩子去給被打者道歉,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道歉,可以讓孩子擁抱被打 者,以此達到和解。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3 # 九鬥雷池出青龍

    孩子有打人的毛病?這個根源在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孩子很小的話,孩子的教育就要家長反思了。孩子打人一般會有這幾個原因:1、孩子認為打人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手段,一個可能是家長自己就是這種思維或者教育孩子這麼來解決的,當然也可能是旁邊的人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話作為家長要教育孩子解決問題不夠打人,如果孩子得不到喜歡的東西打人的話一定製止並且教育他。2.孩子打人可能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這也可能是收到環境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更加關愛孩子並且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總而言之,孩子愛打人只是孩子單純的認為打人打人可以解決問題,這需要家長糾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元EV535的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