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海洋
-
2 # 萬萬老王
就資訊學奧賽而言,國賽是透過省聯賽,省隊選拔,才進國賽,而美國是參加網路的月賽選拔的。網路比賽,難度自然小
-
3 # 愛做菜的男人最性感
數學建模競賽(國賽和美賽)經驗分享
第一次參賽是在大一的暑假參加的國賽,當時和兩個同學剛剛組隊,我們也沒有什麼基礎,結果可想而知:無獎。在經歷了這一次國賽之後,大一時的兩位隊友也無心再參加,所以又重新找了兩位隊友。從此我們隊伍成員便確認了下來。這兩位分別是一名女生負責排版,一名男生負責建模;而我負責寫程式。我們一起準備第二年的國賽,在這期間,我們學校決定自己組織一次建模比賽為國賽做鋪墊。我們為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便參加了。憑藉著很好的運氣,我們拿了二等獎的好成績。時間不久,便到了國賽。在國賽期間,我們每天熬夜熬到很晚,有了一點想法之後就開始討論,然後發現行不通,又開始討論,再進行完善……就這麼一直反反覆覆著。直到提交了論文的最後#在找隊友的時候,一定要找靠譜的,自己熟悉的,千萬不要臨時組隊。在準備競賽這段時間,要經常溝通,彼此磨合,培養默契。在參加競賽的時候,不免會討論得過於激烈,千萬不要煩彼此,因為只有交流彼此得思想才會進行碰撞,才有可能找到適合本隊得解題辦法。在分工方面,建議有一個人主要負責建模,一個主要負責程式設計,一個主要負責寫論文和排版。三個人對建模、程式設計、排版都要了解,因為不知競賽得的時候會有誰的工作量大一些,另外的人還可以去幫忙。三樣都懂一些也可以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完成作品。
在準備建模比賽期間,要先了解常見的模型,比如:層次分析法,微分方程模型,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和整數規劃等。如果感覺自己不能完全吃透,可以先進行了解,在實際競賽的過程中會查閱大量的資料,在短時間內去了解一個未知的領域,借鑑經典模型並進行完善,做出適合本問題的模型。下面推薦幾本書:第一本是《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這本書很經典,講了很多的經典模型。
第二本是《matlab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
第三本書是《數學建模演算法與應用》。
負責程式設計的人至少要有一門自己擅長的程式語言,如MATLAB,Python等。建模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是用MATLAB,但是也有不少人使用Python。MATLAB的工具包比較多,使用的人比較多。Python的話是庫比較多。我個人是比較喜歡使用python的,但是Matlab也會一些。在平常的學習中要找到適合本隊的題目,是資料分析題,還是最佳化的題目等。如果選擇資料分析的話,就要對資料分析比較瞭解,需要掌握資料如何視覺化,選什麼圖,才能更能夠刻畫資料的特點。如果不知道選擇什麼種類的圖,可以參照下面的圖:
還要熟悉資料處理的一些軟體,如Excel,SPSS,python的某些庫等。
當然演算法是少不了的,如果時間緊,可以瞭解大概,明白演算法的框架,常用演算法有:常用的聚類演算法、遺傳演算法、蟻群演算法、粒子群演算法、元胞自動機等。
排版是很重要的,能夠給人第一印象,好的排版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有人使用Word來進行排版,那麼就要學會Mathtype公式編輯器的使用;如果使用Latex進行排版,要好好學習語法,可以找找模板。論文中的流程圖建議使用Visio來畫。在學習排版的過程中,可以先大體看一下往年優秀論文的排版,學習學習。比如西文和數字使用Times New Roman字型會比較好看,又如自己去探索正文的行距是多少會感覺比較美觀,三線表的磅數是多少會自己會感覺比較美觀等。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所說的賽是什麼比賽,我比較熟悉的是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在本科期間國賽和美賽都參加了兩次,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在有了豐富經驗以後,在最後一次美賽中,獲得了最高獎(O獎)。
相比而言,美賽更難,原因如下:
其實這兩個比賽的最大不同就是語言,還有不同就是在於背景不同。
國賽是以國內的實際問題為背景,關於其資料查詢方便,閱讀起來輕鬆快捷,但是問題都是一些新穎問題,沒有現成答案,所以還是有難度。而美賽背景是美國文化,你得先搞清楚背景,然而國外資料也不易找到,並且文獻全是英文,查閱起來不方便,速度遲緩。
另一方面語言不同,對於國賽,只要你弄出來,很快能寫好。但是美賽,你把問題弄明白,還得轉化為地道的英語,這是有技術含量的,這需要能力加時間。
另外,美賽有很多國家參加,而國賽參賽人數比較少,並且很多厲害的大學基本不參加國賽而是參加美賽,所以美賽是參賽人數多,質量高。美賽是四天三夜而國賽是三天兩夜。綜上,美賽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