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2 # 家庭教育心法

    你好,我多年以來致力於孩子心理健康和親子關係的研究教育,擅長嬰幼兒和青少年的發展諮詢心理輔導。

    關於孩子容易情緒失控怎麼辦?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情緒呢?我的建議是:

    第一,要允許和接納,第二,要引導孩子語言表達,第三,自己的情緒要平和有耐心,如果家長能做到這3點,那麼孩子就能非常懂事,非常平和,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行為模式。

    嬰幼兒壓抑的時候,家長沒有允許他,總是否定他,一哭就打,不讓他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出現偏差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出現多動、搗亂、咬手指頭,拿別人的東西、和別人說話這些行為偏差行為,其實都是0~6歲的時候,家長沒有允許孩子的情緒的發生,而是採取了否定打壓的這種方式所導致的,所以上小學以後,孩子很容易出現行為上的這種毛病。

    那具體怎麼操作呢?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家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從幼兒園出來就要去超市,要買糖吃,我就不給她買,不給她買的時候,她就趴在地上打滾,又哭又鬧,當時我就蹲下來給她說,媽媽不給你買,沒達到你的願望你不舒服對吧?你不舒服就哭吧,媽媽蹲在這裡陪著你,哭完了再跟我說話,她哭了一會呢,就哭完了,還要買糖,我就說還不能買糖,這時候她又繼續哭,我對她說沒哭完可以繼續哭來,媽媽抱著你再哭一會兒,然後她說媽媽我不買糖了,我買牛奶行不行?媽媽就說可以啊,行為上要溫和而堅持要堅定情緒上要接納和允許;

    家長不讓孩子買糖,還不允許哭就太霸道了對不對?所以你不給人家買玩具,不給人家買糖就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發脾氣,當你允許他發脾氣的時候,他反而能做出心理上的調整,他就不一定要買了,所有的0~6歲的嬰幼兒要玩具,要吃的,要起來沒完,主要不在於要的那個東西,而在於家長是否允許情緒允許了,買不買就不重要了。

    特別是一些老人看孩子,孩子一哭就趕緊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把這個哭呢,作為一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孩子形成了一種不太好的一種模式,比如說有孩子玩手機,不讓他玩就哭,我就不讓你玩,你哭對吧?可以哭,那哭完了再說,哭完了以後還是不讓你玩,所以說哭是沒用的。

    情緒是被接納的,行為是不能讓步的,這就是家長的底線,一個三歲的小孩一刷牙就哭,一刷牙就哭,然後,引導他媽媽抱著他就哭,哭完了以後告訴他還得刷牙,所以呢,這樣他就知道該做的事情是不能拖的,該承擔的責任是必須承擔的,然後情緒呢,就被釋放被允許了,孩子們也就舒服了,舒服以後呢,他也就很樂意去做了,這是關於對待0~6歲孩子情緒的方法。

  • 3 # Malijuan

    晉級教育覺得孩子的情緒如果容易失控建議讓孩子去做一些能讓自己冷靜的事情例如聽聽音樂或者散散心放鬆自己的心情,並且多於孩子溝通,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孩子情緒易失控表明孩子情緒很暴躁,無法剋制自己。需要讓孩子好好冷靜。

  • 4 # 默刀鋒

    1、孩子能感受情緒,卻不知道情緒是什麼。

    嬰兒很早就可以感受到情緒,如恐懼、厭惡、高興等,但他還不能表達出來,這就是孩子感覺強烈情緒很可怕的原因,繼而會引發孩子不安,甚至失控。

    孩子要知道自己的情緒世界發生了什麼,心情才有可能平復。

    2、幫助孩子標註情緒。

    培養出幸福孩子的家長都有標註情緒的習慣。

    當孩子情緒失控,容易哭鬧時,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標註情緒,比如跟孩子說:你剛才的感受就是“沮喪”。

    孩子便會把自己的情緒與“沮喪”連線在一起,因為大腦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中樞就像兩個互聯的神經系統,這種連線建立越早,孩子就越有能力自我安慰。

    3、父母表達自己情緒並教會孩子。

    父母要培養標註自己情緒的習慣,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感覺是“妒忌”。

    孩子就能以父母為榜樣,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並表達出來。

    4、孩子進行音樂訓練。

    美國芝加哥的研究者顯示,孩子學習樂器10年以上,他大腦腦幹區域對嬰兒哭泣聲中的細微情緒變化有顯著變化,這意味著接受音樂薰陶的孩子可以很快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

    如果家庭有經濟能力,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音樂訓練,但必須持之以恆,至少是到上大學之前。

  • 5 # 媽咪寶貝傳媒

    冷靜過後談一談

    每當你家寶貝生氣過後,在他冷靜後和他談話:你剛才生氣真的特別奇怪,為什麼?問他:你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剛才的情況?如果你有一顆奇蹟指環,你想改變什麼?你如何處理讓你那麼生氣的問題?除了對我喊叫,你有什麼要對我說的?如果他還是不想表達,你可以用他的玩偶和他對話,用第三者語氣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

    考慮他的情緒

    壞情緒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小人兒也會急得跳腳、抱怨、發牢騷和生氣,尤其是承受壓力的時候。如果整個家庭處於緊張狀態,比如說準備出發旅遊、在人潮洶湧的商場裡購物、父母親爭吵、重要的家庭聚會、週末和朋友相聚或者其他讓寶貝過度興奮的場合,都容易蘊含危機。考慮到他的需要,當他生氣時,要寬容。

    不要妥協,溫柔地堅持

    生氣是寶貝表達存在感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測驗父母的一種方式。你的態度應該是讓人感到放心的,同時也是堅定的。寶貝生氣時,如果你總是選擇妥協,那麼他的這種行為會得到加強,因為潛意識裡,他認為他的要求可以透過發脾氣而被滿足。如果你實在是無法拒絕他,那麼請把他暫時關在另外一間安全的房屋內,說:“你的行為已經越過了邊界。我不喜歡你的要求和行為。你太過分了,你讓我感到疲憊。等你冷靜完我再來找你。”

    如果你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堅持著,他會越來越少發脾氣,但是不會完全消失,因為生氣的情緒表達是孩子自然成長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很常見就好。

    此問題由媽咪寶貝專家顧問團為您解答

  • 6 # 瑜生涯

    如果媽媽們不太會引導小孩對情緒的疏導,建議網上搜索下“正面管教”,有挺多實操性的方法教媽媽們如何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孩子情緒失控,一般情形都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所以覺得不被人所理解,與人難以溝通,最後才會爆發。

    一直覺得其實孩子如果沒有很大的生理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講道理的,不講道理的的原因,一般在於監護人(父母親)沒有給機會他們去講道理。

    中國的傳統教育總是要求孩子服從父母,聽父母的話,但,孩子其實也是獨立的個體,當他有自己的思維與情緒而不能得到理解或疏導時,自然會失控。

    當父母也是必須要學習的。

  • 7 # 答題達人秦某人的大哥

    我家孩子以前也特別愛發脾氣,點火就著。。。。後來孩子在慧成長學會了情緒交通燈、冷靜四技巧、轉變想法、合理發洩等情緒管理的方法,現在很少發脾氣,還會提醒我們家長,真為孩子高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觸控式螢幕要用一支筆來進行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