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很多新手爸媽卻很難想到刺激寶寶的新方法。 老外育兒專家總結了幾個簡單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宣告一下,這些方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刺激寶寶的視覺

    1、眼神接觸:每天睡醒第一眼,入睡前一眼,一定要與寶寶眼神接觸,“印刻現象”是視覺和嗅覺最神奇的地方,嬰兒早期識別人臉,留下媽媽的記憶,就在這一刻。哺乳時,玩耍時,也不要放過眼神交流,最初安全感和依賴感都在此刻建立。

    2、 伸出你的舌頭。你可能想不到,剛出生的寶寶最靈活的地方是舌頭,伸出舌頭給寶寶看,他就會跟著模仿,這是最簡單的面部動作。

    3、抱著寶寶看鏡子。抱著寶寶盯著鏡子裡的自己。 起初,幼兒可能認為他只是盯著另一個可愛的孩子,並且會主動打招呼,互動的願望很強烈,直到他們認識到鏡子裡的是自己,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認知發展。

    4、準備兩張圖片,在遠離寶寶20-40釐米的距離給他們看,不斷的前後左右移動,吸引寶寶的視線。 讓寶寶感知視覺的立體空間特性,這種對平面圖案的視覺練習,幫助寶寶奠定學習和閱讀的基礎。

    刺激寶寶的語言

    1、說話的興趣。從寶寶會發聲起,他們就有自己的“嬰語”,媽媽可以模仿嬰兒的這種幼稚的語言,吸引寶寶咿咿呀呀的發聲,讓寶寶們多聽聽語言韻律和節奏也是好的。

    2、輕抓腳心。讓寶寶體會癢癢的感覺,讓他們知道媽媽在逗他們笑,用兒語和寶寶說話,他們聽了會很開心。

    3、唱一首歌。在孩子學會說話前,媽媽就應該幫寶寶找到一首喜歡的歌,音樂對語言神經和大腦中樞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 一些研究顯示,學習音樂的節奏與學習語言的節奏有很大練習。

    4、語言指令。建立有規則的語言訊號很重要。關燈前告訴寶寶,這是睡覺的準備,給寶寶翻身,告訴寶寶這是換尿布的準備。

    5、每天要和寶寶說夠12000個單詞,為寶寶的語言發育準備足夠的資訊輸入和語音輸入,不做懶惰的媽媽,你就能收穫聰明的寶寶。

    6、寶寶說話氣息弱,發音不響亮?準備個紙片或者羽毛,放在地上,和寶寶一起比賽看誰吹得遠。和寶寶比看誰的舌尖深得遠,這些小遊戲能夠鍛鍊寶寶的發音器官。

    7、帶寶寶去遊樂場、去動物園玩兒,不要放過路上的風景,描述所看到的一切:“猴子很調皮,大象的鼻子和寶寶的不一樣”“看,別的小朋友在玩過山車。”“你聽到鸚鵡說話的聲音了嗎”拓展寶寶的語言刺激環境,能更好地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詞彙量。

    8、猜猜看。把寶寶認識的照片都找出來,讓寶寶自己指出誰是媽媽,誰是爸爸,誰是舅舅,看照片也好,看圖片也罷,下一步寶寶學習拼音字母就會坐得住,做好學習語言符號的一切準備。

    結語

    其實這些算不得什麼小竅門,都是平時一些家常育兒常識,關鍵在於父母平時做的夠不夠用心,下一期給大家介紹,如何開發寶寶的思維,計算,社交方面的能力。

  • 2 # 使用者1859972570553876

    孩子喜歡有趣的事,有興趣的事容易給予其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在陪伴孩子玩樂的過程中,將一些行為準則、安全意識、生活常識

  • 3 # 薯片話梅

    中國東漢年間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養子使作善也。

    簡單來說,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方法是以身作則。

    有人會說,現在社會,善良的人容易被騙、被欺負,很吃虧的。比如,排隊買票結果被蠻橫的人插隊,扶老太太過馬路最後被訛錢,給路邊乞丐施捨結果人家比自己還富有……

    但是,即使這樣,依然有很多人還在堅持著“善”,因為“善”不是爛好人或者人們口中的“軟弱”,“善”是內心對於世界的美好希望、對於人性的堅守、對於道德的信仰、對於規則的守護……這些是保證我們的孩子能夠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的最本質的東西,也是我們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

    2

    幼兒教育是什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來”,一個人的品質和性格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長大後很難再改變。所以培養孩子要從幼兒抓起,等到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學再去管教,家長再費心費力,也不一定會有效果。

    而在幼兒心智尚未成熟之際,培養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透過習慣的培養,將行為內化為孩子的品質。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

    兒童大腦功能的可塑性比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習慣。

    據日本心理學家調查,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定型,如果以後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改進。

    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從小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

    3

    幼兒習慣養成內容

    一、遵守常規和學習能力

    現在的家長接觸了很多教育理念,最為流行的觀點便是愛與自由,認為“孩子天性自由”“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請家長們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規則,不管不顧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中,規則是我們約定俗成、和平共處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起孩子的規則意識。畢竟,沒有人會喜歡公共場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學前班,就是讓不適應小學一年級的6—7歲孩子有一個過渡學習與適應常規的過程。遵守常規就是讓孩子懂得規則、遵守,比如守紀律、懂規矩等。常規包括生活常規、幼兒園常規、社會常規等。

    孩子在家、在幼兒園期間不單單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規、良好習慣的調教更為重要。

    在幼兒園裡,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師們會在一日流程中教會孩子講衛生、懂禮貌、不偏食、不挑食、愛運動、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識等良好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才是奠定孩子未來教育的基石。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在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怎樣建立友情、怎樣保持友誼、出現矛盾時怎樣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也會學會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

    二、獨立自主和社交能力

    現代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要培養“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學以後在學校裡會面對很多自己拿主張、做決定得事情,不要讓孩子太依賴,讓他自己根據情況作出正確得選擇,這樣學習寫作業時也不會非要大人“陪太子讀書”、“陪公主寫作業”,自己寫完作業後能獨立檢查,漸漸學會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終有一天他會離開你,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顧他一輩子。所以教給孩子自立,是給孩子進入社會的最好的禮物。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在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怎樣建立友情、怎樣保持友誼、出現矛盾時怎樣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也會學會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

    三、文明禮貌與積極參與

    人生活在社會里,必須與他人打交道,“不學禮無以立”,和諧的集體生活靠每個人去相互營造!要教育孩子如何與人交流談話,進門前敲門但不粗暴猛烈,進門後隨手關門、向成人問好,主動換鞋等。

    老師和家長都要去鼓勵孩子大膽參與,積極參與,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小事應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去做,如:洗手、漱口、洗腳、洗手絹和襪子,整理床鋪,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孩子手腳麻利、眼明手快的個人素養。

    漸漸地要讓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員,這個家也有你的一部分,你要學會為家庭建設做些什麼。請大家注意,千萬不要利用金錢交換孩子做家務。

    告訴孩子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壞人少,學會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在公共場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愛人人,那麼人人才會愛我。

    四、清潔衛生

    要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優良的個人衛生習慣,個人衛生與己有利於健康、與人出於尊重他人,生活中注意幫助孩子克服吃手指、摳鼻孔、揉眼、撓頭等不雅觀的小動作。

    同時還要教育孩子公共場合的衛生問題。有一個人去應聘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片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被路過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只要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五、與人合作

    孩子未來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團結他人、與人合作,藉助他人的力量最終雙贏。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而更主要的是他明白別人比自己強。讓孩子懂得能與人分享的快樂最幸福、能與人分享的思想最有見解!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明白別人比自己強。他懂得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的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六、收拾整理

    孩子上學後有許多收拾課桌、準備下節課的活動,這些都需要平時在家中養成良好的收拾習慣,每做完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回頭看看留什麼“尾巴”沒有。

    生活細節有很多,教育孩子別光說;言傳身教樹楷模!要有規律去生活,遵守常規記清楚,積極參與會切磋,獨立完成能協作,文明禮貌要穩妥,與人合作心要和,收拾整齊盡心做。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4 # 坎坎坷坷人生的路啊

    多正面教育,要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少用“你不能怎麼樣”多用“你應該怎麼樣,”

    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父母會陪伴了孩子人生重要的時期,所以我們應該先從我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遇到事情我們不要大聲斥責孩子,幼兒時期的孩子當你跟他大聲嚷時他只知道你很生氣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所以我們家長冷靜下來和孩子慢慢說,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的教育路程是漫長的,我們家長要多點耐心,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 5 # 拾柒Z13

    不多說,收藏的幾張圖片,大家參考一下,總之一句,不管以後孩子是否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但是我只要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就好 思維決定命運,思維決定心態,思維決定教育方式,思維影響孩子的前途。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繼承和薰陶的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積極思維的人容易培育出積極思維的孩子,消極思維的人,容易造就消極思維的孩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消極的人和積極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有何不同? 一、對待家庭的思維方式 二、看待孩子問題的思維方式   三、對待孩子學習的思維方式  四、對待家庭教育的思維方式 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這張表,值得你學習!

  • 6 # 春暖花開

    幼兒時期,教育的重點,是養成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這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第一個關鍵時期。類似於樹木紮根,根越深,幹越高。

    許多人往往忽略這個時期,認為,那麼小,懂什麼,說了也不懂,教了也白教。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學習的敏感期,直覺能力極強、觀察模仿能力極強,而是非判斷力較弱。判斷是否要模仿學習,是基於一個行為在她看來是否有趣;判斷一個行為是否要做,是基於這一行為是否對她有利。

    因此,我們常看到,孩子突然走路一瘸一拐的,或者捂著嘴巴笑,說話結結巴巴。這並不是孩子肢體或語言功能出現什麼障礙了,而是孩子發現了一個令她感興趣的、覺得好玩的行為。

    因此,我們也常會看到,有的孩子稍有不如意,隨時隨地會哭,而且隨時有淚。這並不是她天生就愛哭鬧,而是哭後,成人的反應讓她看到,原來哭鬧是達成自己願望的最便捷、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手段。

    正是基於此,我認為,在教育幼兒時,身教比言傳更重要,以身示範,做給孩子看。比如,父母手不釋卷,孩子自然看書;父母手捧手機,孩子自然圍著電視;父母整潔利索,孩子自然不拖沓。

  • 7 # 傑叔說法

    幼兒時期的教育方式最好是以“寓教於樂”為原則,以具體例項引導微原則,避免機械地、抽象地說教。

    2.事實為依據。批評與表揚都應當以具體的例項教育,不可概括籠統的貼標籤。例如,當孩子不洗手而用手直接拿食物吃時,避免說:“你怎麼這麼不講衛生”(給孩子貼了個“不講衛生”的標籤),應當說:“不洗手而拿東西吃是不講衛生的,這樣手上不乾淨的細菌會跑到食物上,再把食物吃下,就把不乾淨的細菌一起吃進肚子裡,肚子有了細菌容易生病。所以吃東西前應洗手。”再比如孩子幫忙做家務,需要對其表揚讚賞,避免說:“你很棒!你很懂事!”應當說:“你這次幫爸爸媽媽洗碗(或掃地等),懂得關心幫助爸爸媽媽,我們為你感到高興!”總之評價的話講得越具體越好。

    能做到以上兩點已經很不簡單了。

  • 8 # 邊彥榮825

    制定規則,教幼兒從小懂規矩,對於幼兒要多讚美,多鼓勵,多肯定。父母想讓孩子往那方面發展,在那方面肯定,表揚。跟孩子說話要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對孩子成長才是最高的影響成分。要蹲下來與孩子說話,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在孩子面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

  • 9 # 小葉子啟蒙動畫

    首先保證孩子身體健康,其次在安全前提下,多給孩子自由,最後如果是有心的父母,在如何教育這個大話題下,自我學習提高就可以了,學習如何給予優質的愛和足夠的愛。以身作則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千千萬,到底哪種正確,需要父母用無條件愛孩子的心去鑑別,多讀書多學習吧! 我是位3歲公主的媽媽,關注孩子的英語啟蒙,關注我!

  • 10 # 使用者76299648019

    首先得不計代價的陪伴其次自己得具備某些特長併成功過,省得再請人培訓代價巨大得不償試,再每天二十分鐘短時訓練孩子的感興趣專案。

  • 11 # 布朗尼分享屋

    我一直都認為先學做人在學做事,我教過許多優秀的學生,是年級前幾名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特點都是很有禮貌,謙虛穩重。再有就是這些優秀的孩子對學習和未來都有規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經》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它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