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宇互聯智慧之光

    你悟到大道,你自然就知道,如何去處理人世間的一切,問題。

    —— 因為,天地宇宙萬物,皆是大道演化而出。

  • 2 # 碩巖5

    日月星辰有沒有情,雲雨雷電。地水風火。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飛禽走獸。還有你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空氣。這些從哪裡來?你又從哪裡來?您是怎麼長大的?你能不能離開這些東西?大道無情是指一視同仁,萬物都是他的孩子沒有任何分別。人的任何災難都是從分別心引出來的。這個養你,那個養你。真正養你的就是大道。就是。自然宇宙。天地萬物。

  • 3 # 記憶師雷鳴

    大道無情,有很多層意思,古人說話也是儘量簡單,讓不同層次的人都有所理解,這也造成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種局面存在。

    大道無情,我們最容易理解為大道是沒有情感的,是冷漠的。對此,我們稍作思考就能明白這種理解是非常不恰當的。大道沒有情感,我們對誰都不管不顧,全以自己為中心,演變為自私自利,有利益就佔有,有難處就躲避,人生也難以立足。

    所以,大道無情不能理解為沒有情感,更不能以自私為根本。曾看見一位老師的解釋,大道無情,無情是“無私”,不假思索、不造作、不偏袒,很自然就發生的一種變化規則。

    規則自然而然存在,大道無情無私,正應了天下為公,這與向善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水就是要向下流,善處下就是水的規則。我們也經常用上善若水來提示我們自己要向善,這種向善是要像瞭解水的根本規則一樣瞭解我們人的根本規則。在《清靜經》中的清靜就是在闡述人的根本規則,“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這都是在告訴我們自己清靜的方向所在。

    這段話,類似於《大學》的話語:“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遣欲、澄心的方法所在。而且《大學》開篇就是“止於至善”,又何嘗不是清靜呢?向善本身就是清靜,清靜本身就是向善,都是大道無情的規則在人身上的體現。

  • 4 # 無尤居士

    大道無情,這個無情的理解不是無情無義,而是沒有人類的感情,沒有主觀意願,也就是說沒有私慾,正如“天知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果大道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是無情,是絕情,那麼就不會提供萬物生長的有利條件,就不會滋養萬物,生命也就不會誕生。 大道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執行,不會因為大道本身的喜好去執行,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私慾,沒有了私慾就不會受到主觀情緒的干擾,就會公正。 向善也分層面,上善若水,不會因為光明而去滋養萬物,不會因為陰暗而不去灌溉,對於人來說,就是不會因為對方是好人才去救,也不會因為對方是壞人就不救,況且好與壞本身就是互相轉化的,而且這種善是不計回報的,更不會到處宣揚自己做了好事,完全出自本心,並無任何主觀意願,無意為之。 中善是為了平衡自己的內心,而有意去做的好事,讓自己的內心有些許慰藉。許是做了虧心事,許是助人為樂——即助人是為了得到快樂,顯然是有目的的,是有意為之。 下善就是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希望得到對方的回報,希望眾人皆知,希望得到周圍人們的誇讚,甚至是為了出名而得利,有帶有主觀意願的,是刻意為之。 但無論哪種善,無論是無意有意或者刻意,其結果都是好的,畢竟好事的確是做了,比如作惡,比起偽善要好的多,就好像有些人覺得短影片中的有些人做好事是在作秀,但如果那些好事都是真的,而且就是為了作秀,為了出名獲利,但就其結果來說仍然是好的,下善亦是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佛蘭開拓者和福特銳界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