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莊筆談
-
2 # 魯嶽
宋朝的對手換成是匈奴,宋朝也必敗無疑。
這是因為:一、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行伍出身,透過“陳橋兵變"逼迫後周恭帝禪位而登基做皇帝。他在消滅地方割據勢力,完成全國大部分統一後,就害怕軍隊將領造反篡位,開始罷免軍隊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他兩次“杯酒釋兵權”就是有名的收繳兵權的方式。他這種"崇文抑武”的思想,影響了後繼皇帝,產生了嚴重的後果。第二位搶佔皇位的趙匡胤弟弟趙光義,因戰功不高,威信低,更加賣力壓制武將地位,實行“重文輕武”的治國方式,庸人當統帥,強將做偏裨。宋真宗時,連楊門名將楊延昭、楊嗣等,都只能給王超、傅潛這樣的庸人打下手。至於到了宋徽宗更離譜,連踢球技術好的高俅,就能執掌殿前司大權。這樣用人,豈能不受靖康之恥辱?怎能是驍勇彪悍的匈奴對手?
二、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遊牧民族集團,祖輩上就生活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區,匈奴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善幹騎射搏擊,而當時騎兵為王的時代,更是讓處於中原農耕民族的宋朝處於弱勢。"重文輕武”的用人之風,更讓許多宋人棄武學文。沒有武功高強的武將,怎能打敗強悍的匈奴騎兵?
三、在冷兵器時代,戰馬是重要的軍事物資,中原多種莊稼,少養殖馬。而宋朝君臣忙於歌舞享樂,那有一點抗戰準備,看留下的《清明上河圖》,描寫出東京汴梁的一片繁華富饒的景象。身處黃金之地而自身弱不可支,豈不是一隻肥羊在向餓狼顯擺,不更激起野狼的貪慾嗎?
因此,宋朝換成是漢朝打敗的匈奴,也不是匈奴人的對手,必敗無疑!
-
3 # 荊楚秋歌
對峙局面,宋朝對壘匈奴的假想戰爭
一、武器因素。如果宋朝和匈奴開戰,肯定是對峙局面,因為匈奴時期,草原遊牧民族軍事技術很落後,百家講壇易中天、王立群、袁騰飛都講過,匈奴人冶金技術不如漢朝,匈奴人用骨頭做箭頭,漢朝主要使用青銅器武器,漢朝到宋朝1000多年,中原王朝冶金技術進步很大,武器質量提高。
唐朝華人首先發明火藥,宋朝出現了各種火器,突火槍,火炮,床弩,等等新式武器,釣魚城之戰,直接用床弩消滅蒙古大汗蒙哥,火器在抵抗蒙古人效果很好,造船技術方面,兩宋時期比漢朝進步很大,匈奴人不學習任何文化技術,水戰肯定不行。不同時代不一樣,你能拿現在武器打二戰嗎?例如,拿現在無人機,隱形飛機打擊二戰時期的德意日法西斯,是不是一邊倒勝利。
二、人力資源。漢朝時期由於戰亂,農業技術落後,人口幾乎始終沒有達到4000萬以上,但是兩宋時期,由於引進了多種多樣農作物,技術進步,宋朝大力發展經濟,經濟發達,人口繁盛,甚至達到一個億以上,兵源充足。
野蠻的匈奴騎兵
四、軍事實力比較。匈奴人只是散兵遊勇,飄忽不定。宋朝可以藉助城池,火藥武器抵禦。匈奴應該是歷代能夠與中原王朝相匹敵的外部力量之一,從戰國時期中原王朝和匈奴的戰爭都沒有斷過。匈奴的生存方式是相對原始一點,所以作戰能力也非常的弱——當時像燕國這樣的小諸侯國都能夠吊打匈奴,讓匈奴好好的俯首稱稱臣。而趙國更是屢次北卻匈奴千里之外。不過由於遊牧民族有著較高的機動性,所以不可能徹底的讓他們打敗他們,無非也就是一打而散。當時各國為了防著匈奴,也就修建起了長城。
匈奴勢力範圍
五、匈奴不如蒙古。由於不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匈奴戰鬥力,武器,人力遠遠不如蒙古,即使是蒙古人,也用了50多年才戰勝宋朝,而且蒙古還招降納叛,很多都是投降的宋軍在和宋人作戰,特別是襄陽保衛戰,投降的漢人和宋軍對壘,本來蒙古人不會用戰船,最後都是投降的漢人教會的,蒙古從阿拉伯引進了回回炮,才佔領了襄陽。可見蒙古人對宋朝作戰艱辛。匈奴遠遠不如宋朝,更不可能徹底打敗宋朝。
但是,宋朝重文輕武,加上失去了北方草原,騎兵較少,不可能像漢朝一樣深入匈奴作戰,所以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打打停停,長期對峙局面。
2020年7月25日
回覆列表
如果宋朝的對手是匈奴,那戰況會和同遼、金、蒙古差不多。
匈奴和契丹、女真、蒙古族一樣,都是傳統的遊牧民族,而且很有可能匈奴就是後者的祖先,他們作戰的特點都是以騎射為主。
宋朝面對其中任何一個民族結果都差不多——戰五渣。因為宋朝沒有燕雲十六州作為牧馬基地,無法像漢朝一樣建立一支足以抵抗遊牧民族的強大騎兵。
有句笑話叫:“當機槍被髮明後,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事實也是這樣,在冷兵器時代,農耕民族基本上是無法在野戰上與遊牧民族對抗的。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幾千年來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哪怕有了火藥也是騎兵稱王,直到機槍出現。
八里橋之戰堪稱中國遊牧民族騎兵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之戰。1860年8月21日,僧格林沁統率蒙古馬隊七千、步兵萬餘名,在八里橋一帶與英法聯軍進行了一場跨越新舊時代的大決戰。結果,在英法聯軍機槍的掃射下,在太平軍面前強悍無敵的蒙古騎兵陣亡三千餘人。而英法聯軍呢?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