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雨花魂

    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山東省直管,濟寧市代管。兗州歷史悠久,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講學;“詩仙”李白曾寓家在此。 “兗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兗州即其一。“兗”古作“沇”,《史記·夏本紀》“兗州”作“沇州”。九州即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來人們在河邊的高地上居住,繼而形成為居民點,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階級的對立,逐漸發展為邑或都城。“州”便成為一種行政區劃的代名詞。然而作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兗州最早出現是依地理區劃而言的。古書中有黃帝劃州分野、建置萬國的說話,雖系後人用王朝觀念對原始社會疆域的附會依託,不足信以為實,但禹分中國為九州的說法則較為流行。夏禹是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的過渡式人物,雖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失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尚書·禹貢》記載:禹根據地理概況,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大的區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時並非確指,“九州”的具體稱謂也並非大禹時所為)。並分別敘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產、田賦等級、貢品名目以及水陸經路和少數民族等。 作為地理區劃,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形成的各種不同型別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著類似於區域性的形式。透過考古學諸文化的發現,並透過它們本身所反映出來的特殊性與共性表明,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經存在著區域性問題,因此,也可設想為“整體”的劃分。至於能否形成人為的區域性劃分,卻很難證明。 古代的行政區劃往往以地理條件為根據,受地理因素的制約。夏、商、週三代均有關於九州或十二州的記載,雖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兗州”,作為地理概念用語。其地約在今河南東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春秋以後,諸侯國逐漸確立了自己的行政區劃,但由於地理概念的代名詞不太適應作為行政區劃的用語需要,因此常易混淆。

    歷史上的兗州,不特指某地,是一個地理範圍,大體位於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今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

  • 2 # 頂端學術切磋

    兗州當然是魯國啊。禹貢講淮岱之間為兗州。岱就是泰山,淮就是淮河。魯國也在泰山以南啊。海岱之間為青州。青州就是齊國。

  • 3 # 史海流沙

    兗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大致在古黃河與古濟水之間,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

    兗州正式作為行政區劃是在西漢武帝設十四州刺史時開始的。

    東漢兗州治昌邑

    漢代由於“開地斥境”,擴大了疆域規模。據《漢書·地理志》載,漢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把全國重新劃分為十四州,設十四州刺史部。兗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設在濮陽,轄山陽(轄瑕丘、橐縣等)、東郡、陳留、濟陰、泰山、東平六郡國。

    建國後,滋陽縣先後屬滕縣專區、濟寧專區,1962年滋陽縣改稱兗州縣,為當時山東唯一以州為名的縣,1984年地級濟寧市成立,兗州縣屬之。1992年,兗州縣改為縣級兗州市,2013年兗州市撤銷,成立地級濟寧市市轄區兗州區。

  • 4 # 木子的人生

    1.夏商周三朝均有關於九州或十二州你記載,雖所指有所不同,三朝皆有兗州,作為地理概念用語。古兗州約在今河南東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但由於地理概念的代名詞不太適應作為行政區化的歷史上的兗州用語需要,因此容易混餚。歷史上的兗州,不特指某地,只是一個地理範圍,大體位於古黃河和濟水之間。

    2.周朝時期山東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佔領的,魯國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今山東南部。因此山東大部分是齊國的勢力,魯國只是濟寧、臨沂、棗莊的部分割槽域和江蘇和安徽的數縣,除了日照附近是莒國,剩下的基本都是齊國的。齊國和魯國以泰山為界,泰山以北屬於齊國,以南屬於魯國。

    3.魯國的都城是曲阜,而兗州和曲阜只有15公里,所以兗州在周朝是屬於魯國的。別看春秋戰國齊國是第一個霸主,但魯國是被楚國所滅,兗州歷史上從來沒有屬於過齊國了,所以兗州在周朝的歷史上都是屬於魯國!

  • 5 # 惪州元良1978

    兗州最早出現是依地理區劃而言的。古書中有黃帝劃州分野、建置萬國之說,雖系後人用王朝觀念對原始社會疆域的附會依託,不足信以為實,但禹分中國為九州的說法則較為流行。夏禹是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的過渡式人物,雖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失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尚書·禹貢》記載:禹根據地理概況,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大區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時並非確指,“九州”的具體稱謂也並非大禹時所為)。並分別敘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產、田賦等級、貢品名目以及水陸經路和少數民族等。

    作為地理區劃,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形成的各種不同型別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著類似於區域性的形式。透過考古學諸文化的發現,並透過它們本身所反映出來的特殊性與共性表明,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經存在著區域性問題,因此,也可設想為“整體”的劃分。至於能否形成人為的區域性劃分,卻很難證明。

  • 6 # 蠍子向左走

    瑕丘,可說是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最早的前身。瑕丘又叫負瑕、負夏,在春秋時候,是魯桓公庶子的采邑,其故址在今兗州城東北五里的古城村。魯國後來被楚所滅,瑕丘便成了楚之領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曲江是不是要開發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