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兄弟的江湖
-
2 # 呼啦啦嘩啦啦嘩啦嘩啦
我是一位十一歲女孩的媽媽,經驗而談,幼兒園小班的寶寶不建議報課外班,小班大概三歲到四歲吧,這個階段的寶寶離不開媽媽,如果可以的媽媽多陪陪,平常的陪伴中講故事(推薦巧虎等),做手工,逛公園等等,孩子小班接收能力還沒建立,多和她一起接觸同年齡小孩,一起玩,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趁著上小學前多帶她出去走走,旅旅遊,雖然孩子小,但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興趣班中班或者大班以後效果會更好,也會增加她的自信心。我閨女當時是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報的鋼琴和畫畫興趣班,她現在正要五升六,今年寒假準備考十級,她挺喜歡鋼琴的,我記得最近一次考級,九級,五年級的課程挺重要的,學校的作業由於疫情關係沒有那麼多,放學後回家首先練琴,我們從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提到一個半小時,其實每天一個半小時是不夠,但是都要均衡,練完琴再寫作業基本都要整到十點多,她睡前還要看會書,看書時間也要預留出來,還好孩子還比較用功,期末考試也挺好的,考級也過了。
我們做家長的要做好引路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她合適的學習,我們目前保留了鋼琴和網球,我覺得一定要學習體育專案,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等都挺不錯的,體育專案都有競賽,讓她接受輸贏,不在溫室裡成長。我們是一年級的時候學習的游泳,那個時候學習的挺快的,游泳也不建議太早學習。慢慢高年級空餘時間越來越少,練琴的時間也是擠出來的,想學就要想法兒。
最後,願我們做家長都不要太焦慮,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孩子是需要多陪伴的,高質量的陪伴比報一百個興趣班都有用。
-
3 # 拍不出彩照的貓
如果因為其他有報的就考慮給他報名的話,孩子這輩子累大了。
可以報一兩個他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不報。
兒童時期,多帶他在戶外活動,有利於他各項機能的發育!
為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
記得小時候,各種野,樹林裡掏鳥窩,小河邊捉青蛙,田野裡抓田鼠……乾的都是人神共棄的事兒
偶爾吃個青蛙腿,煮個田螺,我覺著就很任性啦,還有個學長說,他和小夥伴兒竟然吃田鼠,我的下巴都要掉下來啦。毛茸茸的怎麼下得了口???鑑於內心沒有足夠強大,沒敢細問,卻也讓我不由得拉開距離,開始仰視他
現在的公園裡,沙灘上,田野裡,空氣也很好,認知開闊,比侷限於特長班裡好了不知多少倍
多帶孩子去能互動的地方撒歡吧
-
4 # 心理醫生小蔣
孩子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也有精力接送、“陪讀”,學點特長也挺好。只是學習某種特長或“興趣班”的內容需要相應的環境和家長堅持不懈地督促練習才能真正得以鞏固。如果你女兒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某種“班”,就督促孩子堅持學習、不斷練習,不要憑孩子高興隨意變換,以免形成做事虎頭蛇尾的習慣。
從另一個角度說,即使不上某個班,孩子在生活中依然Sunny燦爛,各方面發展都不錯,就很好啊!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只有短短几年,轉瞬即逝,何不讓孩子充分享受?
回覆列表
幼兒園的孩子可以適當給報一些運動或者藝術類的興趣班,當然這樣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現在很多興趣特長班都有試聽和體驗課,在選擇報什麼班之前,不妨讓孩子多體驗一下,再來做出選擇。家長一定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不要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就代為孩子做出選擇,這樣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為什麼要聽取孩子的意見呢?第一,孩子的意見就代表了他的興趣,這在家長做出決定的時候非常有參考性;第二,聽取孩子意見的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讓他沒有理由半途而廢,不好好學。
我們家老大上小班的時候,我就根據他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了游泳和鋼琴當作特長。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下個學期他就上小學了。我們的出發點是游泳強健身體,鋼琴培養氣質。
選擇游泳是因為,他從小就對水非常感興趣,一下水就是各種興奮。現在已經是第三年了,他的水性確實不錯,領悟能力也還性,各種泳姿都掌握得很快,再加上教練經常表揚,他現在非常有成就感,訓練也更加刻苦努力。這就是選對特長班的好處。
鋼琴是因為媽媽會彈鋼琴,從小耳聞目染,所以對學習鋼琴也不抗拒。當然,就算媽媽會彈琴,還是得找個老師來教。這個錢是省不了的,因為老師的威嚴家長永遠替代不了,這個大家都懂。媽媽只能每天陪伴著練琴。
體育和藝術特長的童子功非常重要,萬一孩子真的有某些天賦能被挖掘出來,說不定就真成了奧運冠軍或者音樂大師。就算不能成才,也鍛鍊了身體,陶冶了情操。這不是個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卡通圖片引用至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