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小帥娛樂

    對於犀牛本身來說,不想談及太多,演了十來年,第七版,今天得知還要進高校百場巡演做青春版,這個戲在內容,風格,形式上等方面已經超過了探討的範疇,上升為一種標籤。就像早年我在北京草莓50一張門票,去年草莓上海黃牛五百愛買不買。。這麼說你明白麼,很多東西不是爛大街就不好,是人們都在追求某種標籤。

    單說這個第七版的戀愛的犀牛吧。

    最大的亮點是馬路的男主選擇,乍一看鬍子拉碴,表情呆呆,傻裡土氣,口吃渾濁,這很不‘孟京輝’,我想的孟京輝典型就該是03版段奕宏(那時還叫段龍)或者廖凡那樣的,帶有一股衝勁兒的。可這個演員,最後我的結論是,優秀的。

    這一版的馬路更真實,或者在塑造上更‘屌絲’,不過馬路這個角色一直擁有的‘擰巴勁兒’在他身上是可以體現的。他不一定時說黃昏臺詞最好的,但是是我感受到最壓抑的最有爆發的。

    爆發力,幾乎就是演員尤其是戲劇舞臺演員的核心生命力。

    我也很喜歡女主明明。她的聲音,聲線很電影。演員們一開始配麥我是挺不習慣的,因為種種孟京輝式臺詞只有在劇場口傳出來才有味道,加上麥就很怪。不過,女主的聲音控制是適應這個麥的,所以這個麥不會讓我很突兀。在這點大仙牙刷就做的不是那麼出色。

    整體談,最大的欣慰是少了很多‘花活’——原來戀愛課堂那是大段大段的玩形式上表現,這一版就留下了精華。也許是當初那些東西更多是試驗的,是需要被證明了。現在已經被證明,就不需要證明那麼多了。我會玩這個,我這個玩膩了,所以不樂意玩給你看了。想看我玩新的東西?那看我新戲啊!

    所以,如果想體驗孟京輝‘先鋒’的東西,去看《槍,謊言和玫瑰》更合適,那部劇的手法創新才叫創新。

    去掉了花活。留下了馬路明明兩人的情感交流,作為放大。

    有層次,在不經意間是有層次遞進的。這是我覺著特別好的地方。

    也許這種處理會讓很多人覺著不先鋒不孟京輝,但是我認為,這時迴歸戲劇的。

    音樂上感覺弱一點。雖然這版的音樂沒有喧賓奪主,這特別好,可最後發現,除了郝蕾的《氧氣》,我基本沒有感受到音樂的什麼東西,在劇場裡,音樂不僅是功能的,也應該是情緒的,是劇場的一部分,大段的那種電子,讓我覺著在故意搞酷。第一版郭濤還唱了歌,很好聽,雖然不用沒一版都唱歌,可也不能把音樂處理的地位太低了。這是我覺著略為遺憾的地方。

    最後特別想說的是,舞臺右側的那個電視機。

    電視機更應該是孟京輝舞美張武的個人標籤,最初這個電視機其實更多用處是在舞臺作為光源保護演員的,你說每一版,服裝更前衛,燈光更前衛,可是這個老老的充滿90年代感的電視機它依舊矗在那裡,這也許是有些語彙的。

    除了懷舊,我感覺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你想一想,一個戲被各種標籤,演了十年,而十年後,卻沒有再出現這樣一個戲。

    這不是一種無奈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如果1-2千塊錢的話,汽車音響應該怎麼升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