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仙JESUS
-
2 # 歷史緯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美國海軍的確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日本曾經一度獲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但美國海軍的力量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削弱,所以美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又奪回了制海權。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恢復了美國海軍的打擊性戰鬥力,美國豐富的資源維持了美國海軍的持續性的戰鬥力,美國在戰略戰術上的勝利更是使美國獲得了制海權。美國獲得了制海權就意味著日本失去了制海權,那麼日本為什麼會失去制海權呢?一是因為日本海軍的力量本來就比美國海軍力量弱。二是因為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弱於美國而導致日本海軍不能迅速的恢復打擊力。三是因為日本資源的匱乏使得日本不具備長期的持續性的打擊力。四是因為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導致了雙方不能互相配合。總之,與美國相比日本在各方面都不佔優勢,導致日本在珍珠港事件後不到一年就丟失了制海權。
關於日本在珍珠港事件後不到一年失去制海權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日本海軍的實力弱於美國海軍。日本是一個島國,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只能發展外向型的經濟,日本只有大力發展海軍才能保證外向型經濟的安全發展。可以說,日本的海軍的強大程度關係到日本自身的發展程度。如果日本失去了強大的海軍,那麼日本也就失去了發展的保障。
日本和美國都是太平洋地區的國家,日本和美國是競爭關係。美國的市場和原料產地在亞洲,日本也想爭奪亞洲的市場和原料產地。美國為了限制日本的發展,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與日本,英國,法國及義大利簽訂了《五國海軍條約》。《五國海軍條約》規定:美國主力艦總噸位為52.5萬噸,日本主力艦總噸位為31.5萬噸。日本的海軍力量弱於美國!
美國海軍的力量強於日本,所以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之後不久就奪回了制海權。日本之所以失去制海權,表明日本海軍的力量弱於美國海軍。
第二,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弱於美國。戰爭打的是工業生產能力,工業生產能力強大的國家一定會戰勝工業生產能力弱小的國家。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是世界第一,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只相當於美國的約1/10。日本製造一艘軍艦,美國就能製造10艘以上。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保證了美國擁有強大的海軍。
日本就算透過偷襲的手段給美國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並沒有讓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受到損失。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只是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受到了一定損失,日本連島上的維修工廠都沒炸。
美國不僅把受損的軍艦迅速修復,美國的工廠還源源不斷地造出了新的軍艦。在二戰期間,美國到了147艘航空母艦,有的時候可以一週就造一艘。如此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如此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必然會讓美國海軍迅速奪回制海權。
第三,日本資源匱乏,而美國資源豐富。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並沒有進行長期戰爭的資格。日本雖然偷襲珍珠港成功,但日本不能改變其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是長期戰爭的事實。戰爭的長期性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資源的極大消耗。日本的資源多還是美國的資源多?當然是美國的資源多。
美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美國有能力進行長期的永續性的戰爭。無論是鋼鐵還是石油,美國都遠遠超過日本。日本沒有充足的鋼鐵和石油等基本的戰爭物資,怎麼能夠把戰爭長期的進行下去?!所以,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日本的力量就越弱。
日本之所以不到一年就丟了制海權,實際上是深層次的反映出其資源的獲取已經跟不上資源的消耗。資源匱乏的日本必然會失去制海權。
第四,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導致戰略戰術的失誤。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日本海軍和陸軍的戰略也是完全相反的。日本陸軍希望執行北上戰略,而日本海軍則希望執行南下戰略。雖然最終執行的是海軍的南下戰略,但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的配合是相當差的。
瞧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希望透過二戰滅了日本海軍,日本海軍也是這麼想的。日本陸軍甚至要自己造軍艦和潛艇,日本陸軍和海軍竟然都希望對方打敗仗。所以,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使得日本很難贏得戰爭,更不要說取得制海權了。
日本陸軍的軍事行動不會通知海軍,日本海軍的軍事行動也不會通知陸軍。日本竟然主張南北並進,同時打擊美國和蘇聯。最終,瓜島戰役失敗後,日本失去了制海權。
總而言之,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失去了制海權的事實是必然會發生的。日本丟失制海權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現象,日本丟失制海權反映出了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日本丟失制海權實際上意味著日本的資源的匱乏,日本丟失制海權是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弱於美國。日本與美國相比在各方面都不佔優勢,日本必然在短時間內丟失制海權,日本在短時間內丟失制海權意味著日本綜合國力弱於美國。
-
3 # 紅包
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日本悄悄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這次偷襲造成了美軍將近4000軍人的傷亡,四艘戰列艦被毀,兩艘驅逐艦被炸沉,188架飛機毀於一旦,船隻損壞更是不計其數,堪稱日本海戰歷史上最大之勝利。
本來厭戰情緒滿滿的美國經歷了這次大的損失,迅速統一了思想,對日本宣戰,拉開了太平洋海戰的序幕。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但是拉開序幕是拉開了序幕,美華人在珍珠港吃了這麼一個大虧,他們總要給日本人先來點厲害瞧一瞧,否則憋在所有美華人心裡的那口氣總歸是出不去的。那麼日本給了美國一拳,美國是怎麼回敬日本這一腳的呢?
當時和日本仇恨最深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呢?當然是中國啦,1941年,中國和日本還在激烈的對峙中,那麼按照我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這個說法,中國和美國自然就成了統一戰線,一個對付日本的海軍,一個對付日本的陸軍,大家有共同的利益,自然就可以考慮聯起手來一起對付日本人啦。
美華人還真就和華人來了這麼一手合作。1942年的4月2日,兩個美軍航母編隊悄悄的駛向了日本本土,航母上面有大約16架B-25轟炸機,轟炸機上帶著13.6噸重的炸彈,這次轟炸東京的目的就是為了毀滅東京差不多10座工業目標。日本當時在太平洋戰場上還處於戰略進攻的優勢階段,美軍還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日軍根本不相信美軍敢去轟炸他們的首都,甚至他們根本沒想到美軍這麼大膽。
於是這一天,炸彈在東京,也就是天皇的眼皮子地下炸響之後,整個日本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尤其是天皇,更是嚇壞了,他們不明白美軍為何有能力接近他們日本的本土而不被發現,當時的日軍認為美軍航母肯定就在附近,所以他們緊急派遣了巡洋艦去搜索,但是美軍航母早就在飛機起飛之後回航了。這些轟炸完東京的美軍飛行員完成任務之後直接飛去了中國的機場修正,日軍連個影子都沒有抓到。
也正是這件事,讓美軍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並且當時的美國和中國關係因為有了日本這個敵人日漸升溫,中國得到了很多援助,最終戰勝了日本
-
4 # 飛雪迎春化雨飄
1941年12月7日凌晨,由賭博成性的山本五十六一手策劃、實施的偷襲珍珠港當時給正在休假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比較大的損失,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受重創;6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而日本只損失29架飛機、55名飛行員及幾艘微型潛艇!
但是,對於美國實力打擊還是有限的;日本朝野為什麼同意這次惹火燒身的偷襲呢?
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中有兩個重要內容,一是突襲擊沉三艘航空母艦,二是對美宣戰的最後通牒必須於攻擊前30分鐘美國時間12月7日十三時遞交。這樣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華人的性格,崇尚面對面的決鬥,透過事先宣戰而打擊美國計程車氣,從而把美國逼回到談判桌前!因為這時由於日本對中國、東南亞的侵略,美、英、中、荷等國家己經對日本能源斷供、經濟制裁,日本的戰略資源僅夠一年之用;而“北上”俄羅斯計劃也遭到失敗。所以,日本也是孤注一擲了!
可是在襲擊當天,偷襲的主要目標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及二十二艘其他軍艦並不在珍珠港內; 而最後通牒送達卻莫名其妙地推遲了一個半小時,使名正言順的宣戰變成了卑鄙無恥的偷襲!從而激起美國上下的同仇敵愾! 同時,由於美國當時雄厚的工業基礎,將損失補回來是很容易的!
山本五十六在接到勝利電文後,並沒有喜悅,對前來祝賀的部屬只是淡淡地說:“我們只不過喚醒一個沉睡的巨人”。因為這次偷襲並沒有對美國實力造成重創!以美國的力量,再聯合中英荷等國家,在一年內將日本扼殺於太平洋就不難想像了!
-
5 # 驢總說歷史
1.美國擁有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
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生產了大批物資,這些物資不但自己夠用,還搞了個租借法案,援助英國,蘇聯和中華民國。
2.戰爭是正義的。
美華人屬於被侵略者,這場戰爭屬於正義戰爭。美華人民保衛家園的熱情是無法阻擋的。日本人的巴丹死亡行軍更是斷絕了美華人的幻想。美國軍隊從此越戰越勇。憑藉自己先進的裝備,完善的後勤保障硬是一路幹挺了小鬼子。
3.日本侵略美國之前已江河日下,日漸頹勢
日本之所以會招惹美國,有兩點原因。第一是諾門坎戰役斷絕了日軍北上的念頭。第二是美國對日本石油禁運,導致日本無法支撐戰爭。日本的庫存只夠用兩年,過完兩年日本就要舉國投降。所以日本盯上了東南亞的資源。於是就不可避免的招惹到美國。
4.日本的軍事實力和美國差距很大。
日本這個國家,首先是海陸軍不和,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日本海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英。但是日本陸軍則比較次。日本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在美軍任何一款主戰坦克面前都是單方面的送人頭。更不用說日本那卡車都能撞翻,機槍都能打穿的豆戰車了。並且日軍戰術呆板,炮兵轟,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這種戰術也就能欺負欺負缺糧少彈的中國軍隊。到了美軍手裡,就是單方面的送人頭。和美軍比火力,這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嗎?
關於軍艦,美國和日本的造艦能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前期日本尚可偷襲佔些便宜,到了後期美國緩過勁來,日本就只有挨抽的份了。
5.日本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
搞美國之前,日本在中國已經深陷戰爭泥潭。無法將大量軍隊運送到太平洋戰場。如果沒有中國,日本的百萬大軍南下,美軍的傷亡將會更多,太平洋戰爭也將空前殘酷。
-
6 # 792突擊步槍
1904年日俄旅順爭奪戰時,列寧要求日本國駐俄武官明石元二郞大佐提供15000支步槍,由列寧組織革命黨在沙俄的歐洲部分起事,日本財政也很困難,明石元二郞竟然用在斯德哥爾摩各賭場贏來的錢解決了,列寧用這些步槍起事,沙皇首尾不顧至使俄軍旅順口戰敗,山本五十六也會賭博,山本五十六說:我能為帝國贏一艘軍艦,明石元二郞和山本五十六有一個共同點——都會高等數學,後來又都被升為了大將軍銜
-
7 # 遠96135
日本的戰略資源匱乏決定了日本海軍豪賭式的戰略決策 即 以絕對優勢的航母和艦載機的數量尋找美國太平洋艦隊決戰 達到徹底消滅其的目的 進而控制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 滿足日本的戰爭資源補給的需要 可惜事態並沒有按照日本設定的劇本上演 在經過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的海軍補充跟不上需要實力急劇下降 反觀美國在參戰後的鋼鐵產量達到了日本的十幾倍 所以說戰爭女神的天平是從來不會垂青窮人的
-
8 # 沒有跨不過溝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軍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瓦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珍珠港事件過後,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美國也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但僅僅半年後,日本就在中途島海戰中輸給了美國。隨後日本海軍接連遭到失敗,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丟掉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海軍元氣大傷,為何僅僅半年就扳回了局勢?
一、情報失誤
在日本成功襲擊珍珠港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輝煌戰果,但是由於這個階段過於順利,使日本海軍上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了開戰初期那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日本海軍整體驕傲自大,狂妄輕敵。
而美國在珍珠港後,美國海軍情報局“魔術”小組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也因此得到了窺探日本海軍計劃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中途島”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就瞭解了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
這樣就能集中力量伏擊日軍。反觀日本,他們在戰前沒有蒐集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反而對美國的情報關注不夠,因此對敵情作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雙方一明一暗,使美國享盡了先機之利。
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
改變了當時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
二、美國強大的後勤保障
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程序中一次偉大的革命,它雖然發源於英國,但是美華人很好的繼承了工業革命的成果。到二戰前期,美國的工業基礎已經相當雄厚了。
在珊瑚海海戰受重傷的約克城號返回珍珠港時,看上去需要進行幾個月的重大維修工程。經過七十二小時(根據《國家地理:戰爭風雲》提供的資料為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飛行甲板已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新的鋼條支撐架,艦載機組成新的艦載機隊。在約克城號入港的僅僅三天後,奇蹟般的隨著美軍艦隊(第17特混編隊)奔向中途島,展開她的最後一次作戰任務。
由於日軍錯誤低估了美軍奇蹟般的維修能力,日本海軍自始至終都以為美軍只有企業號及大黃蜂號兩艘航母能投入戰鬥中。
三、看不清事實的日本
由於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慘敗,失去了戰略主動,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但日本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已大為削弱,美軍的實力、士氣都大大增加,仍決定繼續實施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進逼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洲,以此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但是,在六個月的時間裡,美日雙方進行了大小海戰三十餘次。瓜島之戰中,儘管美軍的損失很大,但日本軍隊損失更大。
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兵力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但是,由於美國工業實力強大,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遭到重創,但美國造船廠裡有大量正在建造的軍艦。
早在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為了應對來自日本的威脅,美國就開始大規模造艦。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時,美國在役軍艦343艘,在建軍艦344艘,在建的比現役的都多,僅僅在建航母就有11艘。可以隨時補充損失的戰艦,美國開始進行區域性反攻,日本被迫轉入防守態勢。
美國的工業和國力是日本的數倍,美國的造艦速度和數量遠遠超過日本。尼米茲在太平洋損失一艘航母,美國會給他補充3艘,而日本則是打一艘少一艘。所以當美國內戰爭機器全力開動後,等待日本的就是失敗。太平洋戰爭一年後,戰爭已經基本沒有什麼懸念。
-
9 # 壹席話
偷襲珍珠港是太平洋戰爭的先導,日本對美國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又是一場賭國運的戰爭,賭美國最後會妥協。戰爭爆發前日本經濟和軍事全面落後美國,而且差距巨大。日本戰略上的失誤加上具體戰術又技不如人,註定了戰爭的失敗。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戰略資源大部分都要靠進口,自然資源豐富的東南亞顯然成了日本的目標。1941年初美英制定了“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美英亞洲兵力空虛給了日本可乘之機。由於東南亞當時是美英的勢力範圍為了能順利入侵東南亞日本決定先發制人。1941年12月7日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給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日本看似成功的偷襲背後卻犯下了許多嚴重的錯誤,日本人只襲擊了美國艦船沒炸掉船塢,5英里以外山上的油庫也沒炸掉,這就使美國受損的艦船可以迅速修復並恢復戰鬥力。而且最主要的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當時沒在港內所以沒受到損失,這就後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途島海戰爆發前美軍已經成功破譯了日軍密碼,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意圖美軍都已瞭解。做足了準備的美軍最終以少勝多,在只損失了“約克城”號一艘航母的情況下擊沉了日本“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四艘航空母艦,一舉扭轉了太平洋上的局勢掌握了主動權。
-
10 # 航空之家
日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丟掉制海權當屬他們在中途島海戰的慘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雖然取得先發優勢,但是美軍的航母卻毫髮無損。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便試圖用登陸艦隊誘殲珍珠港事件倖存的美國航母。然而戰事尚未爆發,日軍的通訊密碼便被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制定了伏擊計劃,最終以一艘航母被擊沉的代價全殲了日軍四艘航母。美軍憑此一役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被動局面,隨後不久便掌控了整個制空權和制海權。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陸軍和海軍部在東京大本營後續作戰計劃發生分歧,陸軍認為整個戰事的關鍵在於中國戰場,他們反對海軍再度擴張戰線。而海軍部制定了進攻印度洋計劃,並試圖讓印度民族主義者反抗英國,最後在波斯灣和軸心國會師。其二則是進攻西南太平洋地區,並試圖攻佔澳洲,以遏制美國在太平洋的勢力。而聯合艦隊則尋求殲滅美國航空母艦,以換取和美國談判的籌碼。
日軍內部經過多重博弈,最終拿出了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美軍透過在航母上起飛陸軍轟炸機而完成空襲東京,這也加速了日軍殲滅美軍航母的進度表。日軍在珊瑚海海戰中損失了2艘航母,最終派出4艘重型航母奔赴中途島。然而令日軍始料未及的是,他們的計劃已經被美軍獲取。
1942年6月4日,美日雙方正式爆發中途島海戰,美軍以約克城號重型航空母艦沉沒的代價,一舉殲滅了4艘日軍重型航母,這也讓聯合艦隊元氣大傷,並直接導致日軍丟失在太平戰場的制海權。
-
1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太平洋戰爭當中只有完全失去制空權才失去制海權,而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日本並不是在中途的海戰之後就完全喪失制空權,在中途島海戰當中日本損失的4艘艦隊航空母艦,這對於日本海軍來說幾乎一下就喪失了幾乎一半的進攻能力,日本失去這些航母之後,基本上就喪失了進攻的優勢,但此時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仍然擁有優勢,日本完全喪失海權是在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之後。
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的所羅門、瓜達爾卡納爾島地區進行了各種海空大戰,既有戰列艦的對轟也有驅逐艦與巡洋艦之間的戰鬥,更是有航母之間的大戰。中途島海戰當中,日本雖然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但是艦上優秀的飛行員並沒有損失多少,但是他們失去了進攻用的航母機動平臺只能轉在所羅門的陸地上,而日本是善攻不善鏖戰,所以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日本帝國海航的精英的血都流盡在所羅門地區。
所以在馬里亞納海戰當中日本海航的飛行員都已經剩下經驗不足年輕的飛行員,所以日本海航被美國海航壓著打,甚至戲稱"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在萊特灣海戰之後日本就完全喪失了制空能力,一旦喪失制空權就完全喪失了制海權,所以最後日本絕望到用神風自殺的方式來阻擋美國的進攻,雖然日本神風自殺的方式對美國進攻的腳步造成了不小的障礙但是沒什麼用,最後派出大和號戰列艦進行自殺式攻擊時因為沒有制空權,所以在海戰當中面對美軍的飛機也就喪失了制海權,所以大和號被擊沉。二戰日本向盟軍的投降儀式
-
12 # 薩沙
嚴格意義上來說,日本是在1943年上半年的瓜島戰役結束以後,才逐步失去了制海權。
即便中途島戰爭損失了4艘航母,但日本海軍仍然儲存多艘航母,還是頗有力量的。
而中途島美軍也損失了1艘約克城號航母,稍後還有1艘航母黃蜂號在瓜島被日本潛艇偷襲擊沉,之前珊瑚島海戰損失了列剋星敦號航母。
1943年,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大黃蜂號航母也被擊沉。
那麼,戰前美軍航母只剩下企業號和薩拉託加號這2艘。
尤其可見,美國航母損失也是很大的。
所以在很長時期內,雙方仍然是均勢,只是美軍實力開始佔上風而已,不具備壓倒性優勢。
美軍真正全面壓倒日本,奪取制海權,主要還是1943年下旬和1944年的事情。
這主要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形成了海軍實力壓倒性的優勢。
1941年,埃塞克斯級航母開始陸續興建。
建造期間,珍珠港事變爆發,海軍立即提高了建造速度。
到了1943年,4艘新式航母開始服役,彌補了之前的損失。
隨後,該級航母又建造了20艘。
連續製造24艘大型航母,就問你怕不怕。
日本用盡全力擊沉1艘美國航母的時候,美國已經生產出3艘。
航母只是美國龐大造艦能力的一個體現,其他的就更可怕。
資料中這麼寫:珍珠港事變以後,美國開始瘋狂造艦。
計劃建造139艘護航航母,共完成123艘。
計劃建造17艘戰列艦,共完成10艘:2艘北卡羅來納級(全部完成)、4艘南達科他級(全部完成)、6艘衣阿華級(完成4艘,最後一級戰列艦)、5艘蒙大拿級(全部取消)。
計劃建造130艘巡洋艦,共完成67艘。
這種造艦能力,真的是嚇人。
別的不說,大家知道計劃建造130艘巡洋艦,其中42艘重型巡洋艦是什麼概念嗎?
在二戰後得到英國贈送的重慶號巡洋艦,中國興奮地不行,一直當做海軍的支柱。
其實,重慶號按照英國標準僅僅是1艘輕型巡洋艦。
回覆列表
首先,我猜題主想問的是“為什麼日本不到一年就失去了主動權”。即便是1944年日本被打成狗,日本海軍還是掌握了日本週邊海域的制海權的——美軍也不敢到那裡瞎晃對吧。因此題主的說法不嚴謹。既然明確了問題,那下面我們繼續進行分析。
儘管中途島戰役中日本大敗而歸,但日本並沒有喪失進攻能力,美國對於依然處於劣勢,日本依然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
即便是祥鳳、赤城、加賀、蒼龍、飛龍4艘航空母艦沉沒,日本也仍然擁有翔鶴、瑞鶴、鳳翔、龍驤、瑞鳳、大鷹、隼鷹、雲鷹8艘航空母艦,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只有企業、薩拉託加、大黃蜂和黃蜂4艘航空母艦。不管怎麼看,都是日本佔優。
日本喪失對美國的優勢,是在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一系列拉鋸戰之後。此役日本損失飛機683-892架,美國損失615架;日本損失將近13.5萬噸的軍艦,而美國則損失12.6萬噸。乍一看,雙方損失都差不多,但是我們要認識到:美國很快就能補齊損失,而日本不行。
三川軍一臨陣撤退,戰列艦隻有四艘金剛級在單打獨鬥,以及後來的科曼多爾海戰,從表面上看這些是日本海軍根深蒂固的“保艦思想”,事實上是日本國力不如美國、指揮官對損失的恐懼。所羅門海戰損失了霧島和比叡,日本馬上就嚇得不得了,要把軍艦撤出此地——實在是消耗不起啊!
再說,日本最後的精銳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再也無法確保新幾內亞周邊的制空權。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是可以肆意地在日本的商船上方投下炸彈。這就有了後來的俾斯麥海海戰和山本五十六的死亡。
日本戰前嚴苛的飛行員篩選制度使得其難以獲得足夠的飛行員——這套制度是為速戰速決的進攻準備的,絕不能陷入你一拳我一拳的消耗戰之中。美國飛行員損失也大,但是美國有著更多的後備力量,從血腥的戰鬥中學到的經驗將會讓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
況且,這些戰役絕不是回合制遊戲!絕對不是平手!只要對方犯下一個錯誤,對手馬上就會將全力壓上來。很明顯,日本犯的錯誤更多:陸軍大意輕敵不說,海軍也沒有以絕對的決心支援陸軍、還犯下了很多低階錯誤(此處應該@五藤存知和慄田健男)。美國就是抓住了這些漏洞,用巡洋艦和野貓式戰鬥機狠狠得給了日本一巴掌,從而在南太平洋硬生生地撕開了一個口子,為接下來的戰略反攻做了準備。
瓜島之後,攻守易勢,日本法西斯的喪鐘敲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