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魔257

    近年來,話劇《茶館》等“老作品”每一亮相,總會引來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難求”的文化熱點。同時,一些新創作品卻很難把人們引進劇場,有的即便一時獲得好評,也很快被人淡忘,成為舞臺“稀客”,更有甚者淪為“一日遊”“節展遊”。兩相對比,不禁引人深思。經典作品長演不衰,圈粉幾代人,奧妙何在?當下文藝要產出更多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作品,又該如何向經典之作學習傳承借鑑? 戲劇是現場的藝術,同時又是可以打磨的藝術 每種戲劇形式都有自己的經典:話劇有《茶館》《雷雨》,京劇有《鎖麟囊》,越劇有《梁祝》,豫劇有《朝陽溝》,河北梆子有《寶蓮燈》……它們創作的時間有早有晚,流傳的時間有長有短,但都已成舞臺上的“常客”。“經典”二字意味著藝術的水準,時間的考驗。歷史地看,任何經典作品都曾是新作品。它們之所以經受住了時間的篩選,成為各藝術門類“壓箱底”的寶貝,在於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某種藝術的本質規定性,猶如一塊界碑,標識著這種藝術曾經達到的高度。 我們常有這樣的感受,《梁祝》似乎生來就是為越劇準備的,雖然故事瞭然於胸,但每次觀看都回味無窮,而話劇就得看《茶館》才夠“味兒”,甚至在看其他作品時不由自主地拿《茶館》作為參照系去比較:“這部劇有點《茶館》的味道”。所謂“味兒”其實是藝術特色直觀而綜合的反映。從1958年首演至今,《茶館》以700多場的演出成為北京人藝乃至中國話劇的代名詞,正是因為《茶館》把中國話劇的現實主義傳統和藝術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以“這一個”作品傳遞出了“這一種”藝術獨有的韻味。 戲劇藝術是靠表演立在舞臺上的,也靠表演得以傳承。經典作品的藝術高度,不僅源於思想內涵、故事情節,更有賴於精湛的技藝。京劇表演藝術家張火丁曾說:我唱的永遠是程派。她的《鎖麟囊》每演必火,幾乎成為“燈迷”的節日,足以說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兒”們對技藝的執著守護與傳承,才保持了“味兒”的純正延續,使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持續散發。 北京人藝首版話劇《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 同時,經典從來都是開放的、面向未來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內容,而且提供續寫精彩的可能。戲曲理論家李漁說,舊劇之可貴在於“本質如常”,又“能新而善變”。那些久演不衰的劇目,身段往往比較柔軟,善於結合時代審美語境的變化而作出微調。在這方面,譚鑫培、梅蘭芳等藝術大師已為後人作出了示範。從某種意義上說,舞臺藝術在打磨作品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戲劇是現場的、一次性的藝術,同時又是可以而且應該反覆打磨的藝術。這為創作者反覆咀嚼生活的饋贈,耐心聽取觀眾、文藝評論家的意見並加以運用提供了有利條件。事實上,經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藝術的高峰,也走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給他們以溫暖和力量。 紮根文化沃土的深度決定了作品的厚度 經典作品之所以耐看,還因為其紮根文化沃土的深度決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創作者對人性的體察與感悟。優秀的文藝作品總是時代的產物,反映著一個時代獨特的文化氣質。隨著時間的流逝,物質的東西可能過時甚至滅失,精神卻永不過時,歷經歲月的沖刷,反而會愈顯光亮。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劇《朝陽溝》講述的是當年的知識青年紮根農村的故事。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代青年投身社會建設、報效祖國的途徑發生了巨大變化,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更加豐富。但我們今天再看《朝陽溝》,依然會為作品中深藏的家國情懷感動不已。 如果我們把藝術視為情感的外化,那麼這種對於祖國、鄉土的熱愛,是深植於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統攝意義,最能引起心靈深處的共鳴。經典作品在描寫具體的人與事的過程中,捕捉並呈現雋永的思想與情感,並將其與一定藝術技巧相結合。技與道的統一賦予了作品長久的藝術生命力。藝術形式因歷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寬了審美空間,而時代精神也因此獲得了審美表達。相反,如果創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熱衷於表現一時的情緒,追求短暫的熱鬧,其作品極有可能不是乏味單調就是淺薄庸俗,即便有些亮點,也似煙花轉瞬即逝。 四川話版話劇《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 感悟生活的溫度決定了作品傳播的廣度 更重要的是,經典作品還飽含生活的溫度,以藝術手法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這也是其承載的文化精神、思想內涵和藝術追求真正抵達受眾最根本的保證。當人們走進劇院,希望欣賞到精湛的技藝,得到美的薰陶,也希望舞臺構建一個源於生活又超然其外的世界。戲劇是高雅的也是大眾的。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戲劇所營構的,不只是藝術空間,也是倫常的尺度。在這裡,生活中的善行義舉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現,不公正不道德現象受到譴責與批判,嚮往的變成了“現實”,現實的昭示著願景。舞臺藝術的現場性和衝擊感,使作品的溫度更具暖人的力量。當人們在舞臺上看到自己與身邊人的影子,內心的歡喜與憂愁也由此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寶蓮燈》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場,是著名的保留劇目。當人們為舞臺上的“沉香”熱烈鼓掌時,掌聲是對人間真情的謳歌,也包含著對孝心孝行以及懲惡揚善的讚許。話劇《天下第一樓》首演於上世紀80年代末,三十餘年舞臺打磨已成當代經典,劇中人與命運的不懈抗爭,撥動著觀眾的心絃,引導人們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韌性中咂摸歷史的流轉。貼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經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傳的,具有現實溫度的。 總之,藝術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溫度,是經典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重要橋樑,也是作品常留舞臺的訣竅所在。面對新時代條件下人民大眾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臺藝術創作理應堅定文化自覺,推出更多貼近百姓口味、充滿生活溫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質量的藝術創作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豐盈人們精神世界,提升人們精神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房套路多,開發商給我們的贈送面積,我們是真的賺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