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荷綠漪

    明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個封建王朝,被合稱為“明清”。

    明朝總體來說優於清朝,軍事強大,科技發達,資本主義萌芽,哲學思想文化上出類拔萃,書法、詩文、繪畫等領域名家輩出。

    清朝開疆拓土方面優於明朝,但是清軍入關造成了中國歷史大幅度倒退,開始閉關自守,苛捐雜稅繁多,制度黑暗腐敗,民不聊生,在軍事上任由外國侵略者宰割。

  • 2 # 看不見的角落

    這個結論明顯是錯的,著名歷史學者(美)唐德剛曾經對此有過論述,可以引為一見。

    西方開始全方面瞭解中國,是從明朝開始。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幾乎都是孤立的。在此之後,大多可以互相印證。

    題主說外華人對明朝的評價比清朝高,是不對的。因為外華人(最早為葡萄牙人及其支援的傳教士)來到中國並建立交流的時候,差不多是在1580年之後。

    想一下,1580年是什麼時候?是明朝著名的混子皇帝萬曆,明朝已經進入了一塌糊塗的境地。整個明王朝一片落日景象,從上到下的社會風氣都非常非常差(封建王朝的國運直接在社會風氣上體現)。這個時候,外華人對明朝的印象是什麼呢?

    一個較為開化的民族,文化教育相對發達。還有其他的值得稱讚?沒有!

    軍事、科技極度落後,除了醫學(當時西方在這上面也是牛鬼蛇神),幾乎叫的出名的學科水平完全不在一條線上。最可怕的是,人家在藝術上都鄙視你。音樂缺少變化,繪畫不寫實。你還一點都沒法反駁,很多今天我們以為的優秀傳統文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這段時間對西洋文化的吸收、改良。

    一片王朝末向的明朝很快走向了終結,清初的前幾個皇帝,當真是狠人。整個王朝的態勢就是欣欣向榮。這個時期外華人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我們來看一看(美)唐德剛的結論:

    清初的康雍二朝實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盛世。這時的中國讓那些傳教士真看得目瞪口呆。這批“耶穌會士”都是聖潔(holy)而有殉道精神的學者。在當時中西文明互比之下,他們覺得當時歐洲在政治管理、社會道德、經濟成就各方面往往不如中國。

    康熙、雍正,甚至乾隆朝早期,整個王朝都是在飛速發展。社會風氣(良好),給人的面貌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時期,傳教士的文獻中,對清朝真的是讚不絕口,幾乎沒有說過清朝一句壞話。

    所以外華人對清初期評價,比明朝(末)要高多了,這是歷史的必然性。然而很快,乾隆後期,清朝的王朝末期景象也顯現了出來。

    可能你會說王朝末期景象這幾個字太籠統,我用一個最簡單的定義來描述他——官員是否腐敗。傳教士到明朝來的時候,地方的總督在宴會後向他們索賄。這風氣能好麼?

    乾隆後期也是一樣,松筠和馬戛爾尼談話的時候,對清朝的貪汙腐敗一點不掩飾。在皇帝知曉災情的情況下,戶部撥款10萬兩白銀居然還沒到下面給人貪了八萬兩。說他是破船有什麼有問題麼?後來的中英貿易史,一個粵海關貪汙腐敗的樣子把人都嚇到了好麼。

    一條船開進來,不和你廢話,直接交2500兩銀子。還可以降價,嘴皮子利索能打個六折。後來外國商人抱團鬧,以為會取消了吧?不,反而直接定成了規矩,稱為規禮,一條船1920兩銀子。就這個情況,評價能好麼。

    所以清朝評價低,總體是後期太掉份。凡是就怕比一比,明朝後期確實比清朝後期好多了。

  • 3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有句話叫做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要放在明朝,那就是明朝的月亮比外國圓,而放在清朝,則要改為外國的月亮比清朝圓,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是綜合國力決定一切,明朝時,歐美國家剛剛崛起,那時的明朝可稱為頭號世界強國,在西方人眼裡,明朝那都是遍地黃金,富的流油的國家,而且明朝狠狠的教訓過這些西方入侵者,佩服強者,這是西方國家的準則,自然評價頗高。

    而到了清朝,尤其是1840年後的清朝,國勢每況愈下,此時西方經歷了工業革命後,實力蒸蒸日上,清朝被西方的船堅利炮教訓了一頓,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包括各地賠款,此時的東方大國不再是那麼高高在上了,反而是西方列強們開始認為清朝腐敗無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海岸線架幾門大炮就能打贏中國,這樣的天朝上國,還值得西方列強的尊重嗎,當然不會,只會深深的蔑視。

    話說回到了大明,除了國力強盛令西方折服,還有就是大明一朝無割地賠款,對於外來民族入侵大明,明朝都是強勢反擊,一一擊退,這是滿清政府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清朝受到了西方列強等外來民族的入侵,其實在明朝中晚期後,也同樣存在著西方殖民者的襲擾,16世紀的時候,西方殖民者已經逐漸把他們的勢力延伸到東南亞一帶,並把爪牙伸向了明朝的東南沿海。

    當時西方殖民者有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都是當時歐洲一流的強國(那時英國只能算歐洲二流國家),他們對明朝一次次的武裝侵犯,都被明軍一次次的粉碎,討不到半點便宜,尤其是當時的世界霸主荷蘭,曾在福建叫囂,大明政府嚴令福建地方政府懲辦荷蘭人,福建巡撫調集水師和地方官兵把荷蘭人打的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和明朝叫板。

    還有一個近鄰對我們國家也是虎視端端,那就是日本,在明朝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日本發動了一場侵華戰爭,當時的日本實際領導人豐臣秀吉在完成統一後,就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他首先是先征服北韓,最終目標是中國。

    1592年,日本出兵14萬征伐北韓,面對日本的猛烈攻勢,北韓很快潰敗,戰爭很快推向了中朝邊境,北韓國王向大明皇帝請求支援,萬曆帝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援助北韓,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率兵四萬餘人於當年12月26日跨過鴨綠江,進入北韓抗擊日軍,在大明軍隊和北韓軍隊聯合反攻下,日本遭到嚴重挫敗,被迫退兵,這一仗使得日本老實了將近300年。

    直到清朝末年,日本在經歷明治維新後,國力強盛後,才又對中國動起了歪心思,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舉全國之力與清朝血拼,這次中國卻是遭到了慘敗,被迫割地賠鉅款,臺灣也被分離出祖國將近半個世紀。

    縱觀明朝和清朝,同樣面對西方的入侵,明朝表現出了不服就打,而且打的對手無還手之力,反觀清朝,在同外來民族的鬥爭中,基本都是吃敗仗,然後被迫割地賠款,主權受損。兩相比較,高低立現,自然在西方的眼中,他們只佩服強者,對明朝評價頗高也就很好理解了。

  • 4 # 王祖蔭1

    排開有爭議的元代來中國的馬可波羅不談,明末來中國的義大利教士利瑪竇給中國帶來許多"天朝”沒有的東西和新知識。比如中國第一張世界地圖《萬國坤輿圖》就是利瑪竇主持繪製的。明末中國已現資本主義萌芽,不再施行明初的鎖國政策,有點改革開放了。可是清代康熙之後又現閉關鎖國的味道。乾隆名言“天朝之大,無所不有。原不藉四夷以通有無”。(老子不和蠻子來往)!拒絕學習西方的先進東西,扼殺了中國已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實際上是倒退一大步,給以後捱打埋下伏筆。

  • 5 # 安平144796971

    明朝時,西方的“文藝復興”才剛剛開始,他們還很貧窮,所以說明朝好。而到清朝時,西方已經很富裕,而清朝因為人口增長很快,對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對清朝評價低。

  • 6 # 西風悍馬

    馬戛爾尼本人的日記卻如此記載:“中國政府的行政機制和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和高效,有條件能夠迅即排除萬難,創造任何成就”馬戛爾尼訪華團成員之一的愛尼斯·安德遜卻如此評價:“殺頭案在中國是非常少見的。關於這問題,我甚為注意而且好奇地去打聽,一有機會就向人探問,我不只問過一個人,有好幾個人,至少有70歲高齡的老人,他們從未見過或聽到過有殺頭處刑的事……比較輕的刑事案,在這人口非常多、商業又發達的國內也不常有”;“走過的鄉村(北京郊區)前後每1英里路上的人數足以充塞我們英國最大的市鎮”;“這城市(廣州城)的街道一般是15英尺到20英尺寬,用寬大的石板鋪砌,房屋超出一層的很少,用木材和磚建築。商店的正面大門之上有漂亮的陽臺,因而門前形成一街簷,用各種油漆裝修得很美麗”;“……這個馬車隊伍停歇在一個大市鎮內,鎮名“吉陽府”。說它是人口稠密,則我又用了這冗繁的語詞,這語詞可以同樣應用於整個帝國,如每個村莊、市鎮、城市;不,每一條河流和河流的兩旁也充滿了人。在這國家裡,在我們所經過的地方,人口是極為眾多而且是到處是那麼多:我們走過的鄉村前後每1英里路上的人數足以充塞我們英國最大的市鎮,道路兩旁不少別墅田莊散佈在田野之間,大為增色,也足以證明其富裕”;“……不能不對這位偉大、顯赫、聰明、慈善的中國皇帝致以崇高敬意。他治理中國60年之久,按他的百姓的普通呼聲,他對他們的康樂與興旺從未忘懷。在他管理司法方面的情況是:他保護他的百姓中最低微的人”

  • 7 # 反叛者的盾牌

    【國情和風俗等許多希奇古怪的事。他對我們的回答十分驚駭,因為中國是那樣傲慢,他們認為他們在全世界上數第一。他們的國家,除非上貢。他們的傲慢是因為無知。他們不懂幾何與算術,一個連自己國家的地理都搞不太清楚的國民怎麼了解世界? 他們不虔敬不真誠,總是從事一些愚蠢的迷信活動,“他們經常賭咒、許願和獻祭”,典禮儀式荒唐可笑,還有許多蠢事。華人是異教徒,正“遭受不信上帝者的苦難”。】 這是16世紀西班牙傳教士對中國明朝的評價。華人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在自欺中自我滿足,我們也發現,幾百年來,華人的心態基本沒有任何變化,還是一樣的傲慢,狂妄,無知,反智。最大的錯覺就是我們以為我們“開化”了,而實際上並沒有。傲慢比無知距離真理更遠。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 8 # 殺豬俠

    西方人絕對喜歡清朝啊,他們在清朝是爺爺,可以騎在華人的頭上作威作福,明朝不行啊,明朝對外國侵略者太硬,不服就幹他們當然不喜歡了

  • 9 # Man139876657

    因為明朝確實很好。這個西方人的價值觀沒有關係。因為記載明朝的是彬彬有禮,物產豐富,村落整潔之類的。而到了清朝,連喝完的茶葉都有人搶。這明顯是不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尊的早年經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