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會還重吧
-
2 # 文刀小六
不知道題主這話哪來的依據?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留給太子劉禪的臨終遺言,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將死的劉備對劉禪還需要偽裝嗎?這可是他的親兒子,身處亂世,有負劉備的人太多了,但劉備一沒屠城,二沒私怨殺人,諸葛、龐統、關張等都有國士之風,甘為其臣屬,終身追隨,矢志不渝,劉備逃亡,百姓扶老攜幼相隨,這樣的人還不能叫好人?
桃園三結義
我們不能因《三國演義》以及古人尊劉,而為求所謂的新意而一概反對,殊不知,第一個黑劉備、黑諸葛的人有新意,後面再來黑的人又是俗套了,這種見識和之前一味誇劉備的人沒有任何差別。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劉備呢?答案也很簡單,以時代為背景,以事實為依據!
其一:劉備是三國時代少有的理想主義者,而且是儒家理想
劉備起自涿郡,曾拜東漢末年的大儒盧植為老師,從28歲起兵鎮壓黃巾起義時起就以匡復漢室為己任,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也是以儒家王道為追求,一心為民,深得治下百姓的信任
後來,在荊州逃亡時,更是有幾十萬的荊州百姓追隨劉備南逃,為什麼?站在當時百姓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了,當時的曹操佔領徐州後是怎麼做的?以報父仇為名,屠城三日!富庶的徐州成了人間地獄,以至於曹操南下荊州後,荊州的百姓害怕被殺,紛紛拋棄祖業,跟隨劉備逃走,而劉備呢,不離不棄,哪怕每天只走十幾里路,也沒有拋下這群百姓,最後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被曹操俘虜了,而現在竟然有人說劉備是故意挑唆百姓跟他走的,劉備是傻子麼?當時曹操派虎豹騎追趕劉備,一日夜行軍百里,劉備被抓就是個死,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誰見過用自己的生命來作秀的?
劉備28歲即起兵,到了40多歲仍然寄人籬下,以他當時皇叔的名聲,在朝廷謀個高官,安享富貴是非常容易的事,但劉備呢,“吾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年近50的劉備仍然一心放在事業上,放在匡復漢室的理想上,不惜拋家舍業和曹操對抗,不死不休,這不正是《易經》裡面說的“君子自強不息”,“終日乾乾”嗎?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又有哪一個有這樣的胸懷和毅力,經得起這樣多的失敗還能初心不改?
劉備與諸葛亮
因此,我們看到在荊州時,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選擇了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
因此,我們看到關羽受曹操天高地厚的恩情,仍然心心念唸的是劉備,一有劉備的訊息就拋棄所有,不遠千里來尋劉備
因此,我們看到在劉備入西川后,張松、法正這些人,爭相投靠。
這些人,哪個不是當時的人傑?都棄實力大的多的曹操和孫權來投劉備,難道這些人的眼光都不如現在的一些鍵盤俠嗎?
其二:劉備的君臣關係是三國裡面最融洽的
《三國志》: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以曹魏為正朔的,但當他寫到劉備託孤諸葛亮時,仍不禁讚歎有加,認為這是古今君臣相互信任的最佳典範,事實也確實如此,諸葛亮和劉備君臣之間,做到了善始全終,成為萬世之典範。
三顧茅廬
對比曹操,在曹操陣營,荀彧的作用不比諸葛亮小,當年呂布偷襲兗州,多虧有荀彧,曹操才不至於無家可歸,平日更是全賴荀彧的運籌,曹操方能無後顧之憂,一心在外征戰,但曹操又是怎麼對待荀彧的呢?因對曹操稱魏王有不同意見,曹操徵孫權,荀彧因病留在壽春,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了。
武將又如何呢?曹操也有5子良將之說(張遼、張郃、于禁、徐晃、樂進),但都是給諸曹和夏侯兄弟打下手,不被信任,張郃、徐晃是夏侯淵手下,張遼、樂進歸夏侯惇節制,于禁雖然假節鉞,還是要聽曹仁的指揮。
再看孫權,陸遜為東吳西敗蜀漢,北拒曹操,可謂國之柱石,但因為太子之事,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
其三:劉備是三國裡面最重恩義的主公,沒有之一
劉備征討東吳失敗,奉命在江北抵禦曹操的黃權失去退路,只得投降曹魏,有關部門依照法規,上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卻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的家人。當時,從蜀國投降的人中有人說,劉備已經誅殺了黃權的家人。黃權卻對曹丕說:“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還未解,請等待之後的答案。”沒有立即發喪,後來得到確切訊息,果然和他判斷的一樣。 是蜀漢高官黃權瞭解劉備,還是今天的鍵盤俠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手下大將呂蒙襲取荊州,時任南郡太守的麋芳獻城投降,劉備的前將軍關羽因此兵敗身亡。糜芳的哥哥麋竺把自己綁起來去向劉備請罪,劉備卻反過來安慰他,認為弟弟的罪與兄長無關,仍對他禮待如初。
關羽敗亡,劉備更是傾國之兵為關羽報仇,現在很多人竟然說兩年後劉備才出兵,為關羽報仇只是個藉口,鍵盤俠之見識,由此可見一斑,大軍不用集結麼?軍糧不用籌措麼?這些不需要時間準備麼?假使吳國沒有殺死關羽,在諸葛亮、趙雲等的勸說下,劉備絕不會貿然興兵伐吳!臣下待劉備以忠,劉備待臣下以義,不知劉備負人,從何說起?
其四:劉備唯一的黑點是取西川,也是時事所迫
劉備一生的道德黑點,只有一個取西川,但當時的局勢是怎樣呢?曹魏佔據北方全部,東吳戰絕東南半壁,只有一個西川可作為劉備興復漢室的基地,而劉備不奪西川,西川也絕不能守,不是被曹操佔了,便是東吳的,因此,龐統說“亂離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古人所貴。若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劉備這才放下心中的包袱,奪取西川的,但有包袱,這不正說明他心中不忍嗎?只是身處亂世,劉備不取西川,西川就是曹操的,之前的荊州就是例子,但劉備的理想和初心並未改變,僅僅只是因亂世所迫,從權了,且劉璋父子都被封了高官,並未被害,怎能以這一件事,就將劉備定為虛偽呢?
結論,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非黑即白,人性都是複雜的,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侷限,且由於立場的不同,對同一個人也會有完全相反的評價,我們只能透過這個人一生的事蹟來判斷這個人是好的一面佔多數,還是壞的一面佔多數,此便是“蓋棺定論”,如果是前者,那他就是好人!
-
3 # 毛毛蟲的蟲
劉備更像個社會大哥。劉備是好人?也是,不是個好人不會籠絡這麼多的人心。劉備的好是基於對宏圖大業的渴望,劉備的好是成就一番基業。可是好或者不好,來評價一個英雄人物,我倒覺得不太合適!
-
4 # 一隻幸福喵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樹立成一個正面人物,也許是作者為了渲染桃園三結義和諸葛亮吧。劉備本是漢室王朝的遠方親戚,因為不願委屈求全,再加上當是混亂的局面,一些反曹的人將他樹立起來,以恢復“漢室”為名開始征戰。有些人會評價,劉備的江山是哭回來的,這也不無道理。比如三顧茅廬,比如趙雲,比如孫尚香,不都是他哭回來的嗎?劉備的飆淚技法也是爐火純青,隨時隨地都會為祖先而流淚,為了祖先的江山而流淚。若論真本事,小編看來他應該不及曹操,只不過曹操過於霸道被後世演義成一個反面人物。
回覆列表
黃權負了他了,他把黃權的家人照顧的很好呀,徐庶要走,他也直接放了。袁泱離開的時候,他也沒有阻攔。怎麼叫寧他負人,勿人負他?劉備手下負他的人可沒有受到什麼打擊報復。不像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