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商聯網

    一個完全不懂電商這行的妹子,做了一場活動,三天時間吸粉五萬,但是沒有任何收益。借她這個案例,今天我們掰碎了好好聊聊,在做社群電商這個事情上面,我們可能會走入哪些誤區,粗俗一點來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麼作死的。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一個完全不懂電商這行的妹子,抱著不怕死反正也不會死的心態,把這個活給攬了下來。

    後來她做了一場活動,三天時間吸粉五萬,我驚的下巴都掉下來了,完全不相信她真的能夠做到,但是她真的做到了,世界似乎總是那麼美好。

    提到做社群電商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麼給自己加粉,似乎有了粉絲就有了一切,有了粉絲就有了使用者,有了使用者就可以做社群,有了社群就可以裂變自己的流量了。

    網上到處都是有關於怎麼加人、加群、吸粉和做社群的“乾貨”,看的時候所有人都很嗨,但是做的時候卻是集體懵逼的狀態。

    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乾貨”其實是一種商業“偉哥”,會玩的人短期內可能會發展出一批自己的分銷商,或者真的獲得一些直接的使用者 ,但是長期來看其實是在透支自己的商業價值和信譽,這也是去年五六月份微商生態整個崩潰的根源所在,所有人都過份注重短期的商業利益,而忽視了品牌的長期建設。

    我們拿這個妹子的案例來說,她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加粉,但是最終卻沒有賣出去貨,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問題?

    一、沒搞清楚自己的使用者是誰

    剛才前面說到這個妹子對電商這一行是完全小白的狀態,這場活動也是在她狂啃了幾本書之後模仿同行而來的,說簡單點就是送東西,你只要拉到足夠的下線分銷商,我就送你一個枕頭。

    送枕頭這個活動的環節設計之複雜,這裡就不廢話了,直接說結果,五萬新增粉絲當中只送出去了一百多個,送都送不出去可見多麻煩。

    那麼這裡面就需要考慮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了,究竟是誰會突破重重難關,成功拿到這次活動送出去的枕頭。這裡需要宣告一點,這次活動送的禮品不值錢,是她們公司庫存的滯銷產品,淘寶上打完折只要三十多塊錢。

    從活動環節設計和獎品上,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參與這次活動的人,是願意為不值錢的東西,耗費大量時間和透支自己的社交關係的人。

    對於任何一家做電商的人來說,這種使用者基本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他們基本上可以劃歸於傳說中的“羊毛黨”了,哪裡有便宜往哪裡鑽。

    對於這家賣記憶棉枕頭的公司來說,這群人就更加沒有價值了,因為他們公司的產品平均價格都在五六百,最貴的都賣到了一千七八,我們很難想像從五萬多新增粉中“突出重圍”的那一百多個人,有幾個人會去買這家公司的產品。

    在做線上活動的時候,很多商家一直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錯誤的把關注活動而來的人當成了自己的使用者。

    當然我們不排除這裡面有博傻理論存在,有一些商家就是要把這些人篩選出來,然後透過給他們畫一個“有錢景”的大餅,把他們變成自己的下級代理,這是典型的微商的玩法。

    這些被篩選出來的人不在意浪費自己的時間,而且願意瘋狂的發動自己的社交關係,是非常有價值的“接盤俠”。但是從去年微商整個生態的大崩潰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遊戲玩不了多久就會死,不利於品牌的長期發展。

    而且缺德。

    二、沒搞清楚目標使用者想看什麼

    現實世界裡面,我們只能從見面時的第一印象來判斷一個人或一個事物。但是在網際網路上我們不僅除了“第一印象”,還可以透過“歷史印象”來對一個人和一個事物做價值“再”判斷。

    很多商家在做活動的時候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怎麼把活動設計的好玩好看上面,完全忽略了對歷史訊息的設計,但是這些歷史訊息往往決定了新增粉絲的第一次是否會留存。

    判定一個網際網路產品是否有價值,往往都是透過留存率來看的。在吸粉這件事情上面也是一樣,只要捨得花錢花精力,吸粉並不難,難得是怎麼把粉絲留下來。

    要設計一個能夠讓新增粉絲看了願意留下來的歷史記錄,商家需要對自己的產品價值有著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一點是,商家需要知道自己的內容定位在哪裡。

    三、沒搞清楚同行社群到底是怎麼玩的

    我過去在別的文章裡就提過,客服群很容易把單點的投訴,變成群體的投訴。

    能夠把社群做成粉絲群的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都是當成培訓群在做的,這位妹子在模仿這個活動的時候顯然搞錯了活動的目的,所以整個活動出現了一個大斷層,沒有一個針對微信群后續的承接方案,也就是怎麼把這個微信群裡的人發展成為自己的分銷商,這塊點到及止不展開講了。

    總結:迴歸市場和品牌才是做移動電商的正確姿勢

    不管是叫微電商也好,還是叫社群電商也罷,要想把這個事情做好,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品牌和內容上來,在“道”和“術”之間做好一個權衡。

    傳統經濟是一個產品稀缺和資訊稀缺的時代,使用者心智中留存的資訊並不多,所以過去幾十年營銷思維一直佔據主流。但是隨著產品越來越多,出現了供給過剩,隨之而來的是資訊氾濫,使用者心智開始被轟炸。

    新媒體或自媒體、社群經濟或者粉絲經濟以及內容創業等潮流的興起,都揭示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使用者越來越願意為有價值的內容而買單。

    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迴歸到商業經濟的本質,做好產品和服務,挖掘使用者需求點,重新設計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企業需要第一需要關心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無聊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並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