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理再現人間
-
2 # 金秀雲
我想植物顆粒可以做燃料,玉米杆子,高糧杆子,大豆枝都可經用燃料,也可以喂牛餵馬,餵羊,可做柴燒 。
那麼生物顆粒也可以燃燒,前景應當不錯的 但是哪那麼多生物,也許人死了也可以燃燒。但是應當回到土地中去。當然生物是可以燃燒的。前景也是可以的。
-
3 # 約翰節能
下面是不同生物質燃料的對比:
3.1-3.7公斤秸稈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立方天然氣的熱量,
3.5-4.1公斤秸稈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升柴油。
3.1-3.7公斤稻殼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立方天然氣的熱量,
3.5-4.1公斤稻殼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升柴油。
2.5-3公斤木屑及廢木料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立方天然氣的熱量,
2.8-3.3公斤稻殼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升柴油。
2.5-3公斤木屑顆粒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立方天然氣的熱量,
2.8-3.3公斤木屑顆粒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的熱量相當於1升柴油。
-
4 # 與生物質同行的那些事
作為一家從事生物質行業近10年的專業廠家,負責的告訴你,生物質能源產業是一個非常有潛力,也是國家大力支援發展的產業,目前在國家大力治理燃汙染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生物質燃燒機改造燃煤鍋爐,燃燒生物質顆粒燃料和壓塊燃料實現了環保排放,更有甚者,燃氣鍋爐使用者轉而改燒生物質燃料,燃氣鍋爐透過燃燒機改造燃燒生物質顆粒燃料,主要解決了冬天燃氣供應不足,而且降低了40%的成本,所以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行業,具體有問題可以百度長葛市三得利新能源官網進行了解。
-
5 # 陌路人之約
對於生物顆粒燃料的前景,其雖然看起來是一種可迴圈經濟,然而在現在的提倡環保大環境下,其貌似不太受國家支援。我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吧,我對這個其實是不太看好的,首先其燃料相對於一些其他燃料而已,其燃燒效率較低,即產生能量較少,而且由於不同的生物燃料其燃燒效率的不同,其也導致了不同生物燃料種類的優劣。使用時,由於其相比一些傳統燃料而已,其燃燒後的剩餘物種類繁多,這也導致了後續的處理工作較為複雜。而且由於生物顆粒燃料具有季節性,因而對於其應用而已具有較大的限制,而且對於使用生物顆粒燃料而言,其使用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風乾處理,來降低其生物顆粒的含水量,保證燃燒效率。最後在收集生物顆粒層面,由於其來源較為分散,需要花費較多成本進行收集集中處理(可以對比煤炭等燃料,其一般都是由較為大型的企業開採的,來源較為集中,且燃料種類較少)。
對於這個方面的話,其實這個方向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出來過,肯定有人也進行實踐過,至於為什麼現在沒什麼訊息,可能是因為大部分都失敗了吧……
-
6 # 安好¹⁵⁶³⁸⁵⁸³³³²
生物質顆粒燃料發展現狀
生物顆粒燃料技術的開發是世界各國政府與科學家的重大研究課題之一,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開發研究計劃,如日本的Sunny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等。20世紀90年代後期,生物質顆粒燃料開始得到商業化應用。首先以丹麥為首開展了規模化利用的研究工作,丹麥著名的能源投資公司BWE率先研製成功了第一座生物質成型燃料發電廠,隨後,瑞典、德國、奧地利等國先後開展了利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發電和作為鍋爐燃料研究。目前,美國已經在25個州興建了樹皮成型燃料加工廠,每天生產燃料超過300噸。但生物質顆粒燃料以歐洲的一些國家如丹麥、瑞典、奧地利發展最快。例如,瑞典人均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耗量達到160千克/年。截止2008年歐洲已有797家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廠,農場主要以秸稈為原料,靠近城市的加工廠以木屑為原料。南非已經在2003年建成了4座以木柴加工廢棄物為原料,年產量達到20萬噸的成型燃料加工廠。
中國生物質顆粒燃料行業起步較晚,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生產和應用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2009年,國內有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企業260餘處,生產能力約46.6萬噸/年;2011年,國內有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企業680餘處,生產能力約150萬噸/年。主要用於農村居民炊事取暖、工業鍋爐及生物質熱電行業等。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的種類很多,而且數量也較大。水稻、玉米和小麥是三種主要的農作物,其產生的廢棄物-秸稈是中國主要的生物質能資源之一,中國每年有3.08億噸的農作物秸稈可以作為能源用途。另外,全國林產工業木材剩餘物的數量為4000萬立方米;造紙業產生的木材剩餘物的數量約1萬立方米;甘蔗渣的年產量約為4,000萬噸;糧谷加工廠排出的穀殼量每年達4,000萬噸,這些行業的廢棄物,都是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原料。
二、 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
生物質顆粒燃料主要作為煤的替代品用於供暖、熱電、工業鍋爐及農村居民日常生活。根據國家的《2015年迴圈經濟推進計劃》及《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將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建設120
個大型先進的生物質鍋爐供熱專案,替代燃煤鍋爐供熱;並且到2015年底熱電聯產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預計2015年生物質顆粒燃料的需求量將達到1000萬噸。然而據統計2014年中國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產量僅為40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市場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
實際上生物質顆粒燃料供應不足已經影響到熱電產業。2006-2012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140萬千瓦增加至2012年的800萬千瓦,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3.71%,生物質顆粒燃料發電行業發展過快導致燃料需求量猛增,但是由於國內生物質顆粒燃料產量不足,導致部分生物質熱電廠出現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三、 利潤高
按照單臺產能1.5噸/小時計算,年利潤可達462萬元。
四、社會效益大
按照單臺生物質顆粒機產能1.5噸/小時計算,年消耗稻草秸稈為9000-10000噸,每噸稻草秸稈的收購價格 為200元/噸,可以為農民、個體加工業者增加收入約180-200萬元。同時,實現了農業、林業廢棄物的
資源化,改善了農村的環境,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
7 # 一本正經吹牛逼好嗨喲
生物質燃料,為什麼不先把這生物質先利用起來,先喂家禽家畜 ,然後再用牛馬羊糞便脫水壓塊以後做成燃料呢,那樣不是更能物盡其用,和環保嗎
-
8 # 孤影9139
本人恰好是做這個行業的,可以真實回答一下,首先生物質燃料是作為清潔能源推廣的,同時它又在高汙染燃料目錄裡面,因為和煤相比,二氧化硫微量排放忽略不計,氮氧化物和粉塵居高不下,超低排放標準出臺後,要有相應的治理裝置如布袋除塵和脫硝!
個人認為,在天然氣和電能(大功率變壓器)無法輻射到的鄉鎮,企業生產和居民哈採暖選擇生物質是無奈之舉,過渡模式而已,最終還是會大力推進零排放的電能!
生物質燃料企業近兩年呈井噴趨勢發展,一個三四線小城市幾十家燃料廠,價格800左右,生產成本沒有些人說的那麼低,其中原料400每噸,成型率80%.——85.%,人工成本及電費100,包裝及裝卸20.模具損耗15.機器維護30,每噸純利200左右,90千瓦的一臺裝置,每天平均出料8噸,有些人說了,一小時就1.2噸呢,可是因為原料乾溼度及成分複雜,每月能有300噸產量的,那是頂破天了。廠房租賃加兩臺機組含烘乾及輸送、粉碎、裝載機等設施,投資均價按70萬算,順利的時候,一年回本,如果要大量囤積原料,回本大約一年半。
-
9 # 謹憶流年
一,目前國家政策很明朗,國家各部委和各省市辦公廳等各部門都出臺相關政策檔案。都很支援生物質燃料的發展。
二,生物質燃料是清潔能源,與天然氣,電力,柴油等燃料相比特別節約成本,有競爭力。
三,目前,國內生物質行業產業鏈發展比較成熟,包括生物質機械,生物質燃料生產企業,合同能源管理專案等都有比較成熟的技術。
所以,目前十年內產業前景特別好。
-
10 # 孤獨的沙雕
這個行業可真個大坑,從原料到生產,再到銷售,都得掌控好了,要不賠錢是穩的了,一個投資70萬的單線工廠,手裡流動資金得有150萬,要不別幹,太累都是晚上開工,電費便宜,關鍵是原料是什麼,多少錢來的,賣多少錢,地區價格都不一樣,我知道幹這行的賺錢的少,10個有2個好的了,
-
11 # 藍海科創新能源
生物顆粒有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不夠環保,燃燒中容易有灰塵和黑煙,對環境有很大汙染,所以國家不支援,現在可以做新能源無醇技術,不屬於危化品,明火點不燃,安全有保證,而且燃燒中沒有任何是灰塵和黑煙,符合環保要求,比甲醇耐燒三倍,熱值高達10000,這個專案我們是自己做實體,加盟後質量有保證
-
12 # 河南天起生物質燃料
2019年生物質燃料顆粒行業前景好嗎?市場大嗎?大家都知道,高汙染的燃煤鍋爐一直是造成空氣汙染惡化的源頭。自國家環保會議討論並解決問題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嚴格控制燃煤鍋爐的措施,包括全國燃煤鍋爐的淘汰和改造。在嚴峻的地區,禁煤區的指定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但是,沒有使用煤炭,也沒有更好的能源燃料來替代煤炭。在禁煤之後,它已成為公眾的首要關注點。事實上,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考慮解決方案。大規模推廣以木屑顆粒燃料、天然氣清潔燃料已成為取代高汙染煤炭的良好選擇。
隨著國家對燃煤鍋爐整治力度的加強,燃煤鍋爐面臨禁燃,以及電、天然氣用能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大小企業紛紛重新尋找新型環保燃料,木屑顆粒燃料市場的大門從此開啟。當煤炭禁令釋出時,許多煤和其他熱能被木屑顆粒燃料取代。木屑顆粒燃料從2005年不被使用者接受和認可,到2019年受廣大使用者所青睞,市場逐步擴大,這不是偶然,是隨著國家各方面政策的頒佈和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的結果。
下面讓我們透過一組資料來說明:
一公斤的木屑顆燃料:可以產生4000大卡的發熱量(低位發熱值),其燃燒效率可達90%以上,燃料市場售價0.8元/公斤,一臺60萬大卡的生物質蒸汽鍋爐一個小時需用186公斤的木屑顆粒燃料,一個小時燃料費用148.8元,一天按8小時計算1488公斤,一天的燃料費用1712元,一月按25天計算42800元,一年10個月計算42.8萬元。
一公斤的煤:可以產生5000大卡的發熱量(低位發熱值),其燃燒效率可達70%以上,燃料市場售價0.95元/公斤,一臺60萬大卡的生物質蒸汽鍋爐一個小時需用200公斤的煤,一個小時燃料費用190元,一天按8小時計算1600公斤,一天的燃料費用1520元,一月按25天計算38000元,一年10個月計算38萬元。
透過上組資料對比煤雖然便宜但國家已禁止燃煤了,木屑顆粒燃料成本稍高於煤炭,是目前鍋爐燃料當中成本最低的一種,而電和天然氣就用不再說了,用過的都知道實在是太貴不經濟,很多企業直接表示用不起,沒法生存了!
木質顆粒,也稱為生物質顆粒,主要由楊樹,白松,樟子松,以及蘋果木,櫟木和農作物秸稈等加工而成。它可用於加工工業產品所需的高溫熱水,如紡織,印染,造紙,食品,橡膠,塑膠,化學品和醫藥。它還可以用於企業,機構,酒店,學校,餐館和服務行業的日常供暖,洗浴,空調和熱水。其燃燒效率超過80%(比普通煤更多)。燃燒效率約為60%,燃燒效率高,導致二氧化硫,氨氮化合物和粉塵含量很低。
木屑顆粒燃料用途廣泛,原材料可再生,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環保,排放達標,國家大力推廣扶持,市場空間非常大,相信未來木屑顆粒燃料必定佔領能源市場的半壁江山!
回覆列表
《反思危害人類的科學教》
科學本來是學問的意思,可是科學在發展過程中有了自己的世界觀,特別是把沒有任何實驗成果的進化論假說作為解釋人類起源的三觀教義,於是科學演變成有神靈(科學家)、經書、教義、信徙的科學教信仰。
這個信仰又是獸性的,不光對人類道德催毀性破壞,還以弱肉強食來對待自然環境,瘋狂開發掠奪。科學如同毒品一樣讓人無法自拔舒舒服服的自我毀滅。我們必須清醒了,不然日本核洩漏畸形的魚啊貓啊,就是我們後代子孫的下場。
這些科學教迷信進化論的信徙們還神志不清的胡言亂語說古人愚昧,現代有了科學人類進步了,進一步來迷惑人,讓人麻痺不能反思科學教的本質,他們才是危害人類的頭號病毒。
一、全球氣候變化
過去的世紀裡,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3至0.6攝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釐米。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由工業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發表的評估報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費的格局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到21世紀中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至4攝氏度。
二、酸雨汙染
現在"酸雨"一詞已用來泛指酸性物質以溼沉降(雨、雪)或幹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
酸雨中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來源於人類廣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歐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區,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也是一大酸雨區。亞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東亞,其中中國南方是酸雨最嚴重的地區,成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區。
由於歐洲地區土壤緩衝酸性物質的能力弱,酸雨使歐洲30%的林區因酸雨的影響而退化。在北歐,由於土壤自然酸度高,水體和土壤酸化都特別嚴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導致魚類滅絕。美國國家地表水調查資料顯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約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計,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東部)對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個湖泊是酸性的。水體酸化會改變水生生態,而土壤酸化會使土壤貧瘠化,導致陸地生態系統的退化。
三、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199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全球荒漠化狀況的評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已近36億公頃,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荒漠化擴充套件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其中320萬公頃是牧場,250萬公頃是旱地,12.5萬公頃是水澆地,另外還有2100萬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長谷物。亞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佈最集中的地區,遭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四、水資源危機
世界上許多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根據國際經驗,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複使用的淡水資源是一個基本指標,低於這個指標的國家可能會遭受阻礙發展和損害健康的長期性水荒。
然而,目前世界上約有20個國家已低於這一指標,主要位於西亞和非洲,總人口數已過億。另一方面,由生活廢水、工業廢水、農業汙水、固體廢物滲漏、大氣汙染物等引起的水體汙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資源量大大減少了。世界銀行的報告估計,由於水汙染和缺少供水設施,全世界有10億多人口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
五、森林植被破壞
由於推測的難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尚無準確數值。但據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約為30-60億公頃,約佔陸地面積的20%-40%,其中約一半是熱帶林(包括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另一半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從森林植物的乾重測定值來看,熱帶林是亞寒帶針葉林的兩倍,所以,熱帶林佔陸地總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業化過程中,歐洲、北美等地的溫帶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來,發達國家對全球的熱帶林進行了大規模地開發。
歐洲國家進入非洲,美國進入中南美洲,日本進入東南亞,大量砍伐熱帶林,他們進口的熱帶木材增長了十幾倍。森林大面積被毀引起了多種環境後果,主要有:降雨分佈變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氣候異常,水土流失,洪澇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六、生物多樣性銳減
據估計地球上約有1400萬種物種,但當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比如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可能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主要原因是七種人類活動造成的:1、大面積對森林、草地、溼地等生境的破壞;2、過度捕獵和利用野生物種資源;3、城市地域和工業區的大量發展;4、外來物種的引入或侵入毀掉了原有的生態系統;5、無控制旅遊;6、土壤、水和大氣受到汙染;7、全球氣候變化。這些活動在累加的情況下,會對生物物種的滅絕產生成倍加快的作用。下步滅絕的就是人類自己。
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