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二言三拍

    十二生肖是中國及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

    它是由十一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

    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每個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徵動物作為生肖,所以中國民間常以生肖計算年齡。迴圈一次為一輪。中國除了用生肖紀年外,還用與之相應的十二支紀月、紀日、紀時(時辰)。

    十二生肖(獸歷)也廣泛流行於亞洲諸民族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有諸多詩人寫有描繪十二生肖的詩詞。同時,十二生肖還被用於中藥藥材、動畫片及成龍電影名稱。

    為什麼貓不是十二生肖之一呢?

    相信很多人都曾問過這個問題,而從長輩那裡得到的答案一般也以下面這個故事為主:

    傳說,古時候,人們是沒有生肖的。十二生肖是後來玉帝給排定的。玉帝為了給人們排定生肖,決定在天廷裡召開一個上肖大會。他給各種動物發了道開會的聖旨。

    鼠弟!你知道我是很會打瞌睡的。”貓大爺客氣地說,“明天去上肖的時候,倘使我睡著了,你叫我一下好不好?

    老鼠拍著胸脯說:你放心睡好啦!到時候我會叫醒你的!

    於是,天廷裡就開了一個盛大的上肖大會,各種動物都到齊了。玉帝在動物中選出了牛、馬、羊、狗、豬、兔子、老虎、龍、蛇、猴子、雞、老鼠成為了十二生肖。

    故事很有意思,但畢竟是神話傳說,那麼古代人在確立十二生肖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沒有把貓算進去呢?這還要從十二生肖的起源說起。

    關於十二生肖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點有很多種說法:

    一、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於西、北部遊牧民族中。

    《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雲:“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于)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二、始於夏,流傳於商周

    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三、南北朝時代已普遍使用

    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四、最晚形成於漢代。

    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最晚十二生肖在漢朝已經完整形成。

    為什麼沒有貓?

    不管哪種說法是最正確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達成共識,就是十二生肖的出現時間不會比漢朝更晚,與地支的相配體系已經固定下來了,其形成原因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而在漢代以前,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貓,無論是《禮記》中所說的山貓,還是《詩經》中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的豹貓,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貓,人們日常中並不經常提及。我們今天飼養的家貓的祖先,據說是印度的沙漠貓。印度貓進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始於漢明帝,那正是中印交往透過佛教而頻繁起來的時期。因此,貓來到中國的時間,距離干支紀年法以及十二生肖的形成有時間差,所以“來晚了”的貓自然沒有被納入十二生肖中。

    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裡,生肖不是漢族的專利,許多少數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紀年,各民族在選擇十二生肖動物時,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物種的不同,選擇了最親近的動物作為生肖動物,從而給生肖文化帶來了一定的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沒有貓,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古代貓確實是“來晚了”。

    桂西彝族

    十二獸: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獸: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海南黎族

    十二獸: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

    雲南傣族

    十二獸:鼠、黃牛、虎、兔、大蛇、蛇、馬、山羊、猴、雞、狗、象

    廣西壯族

    十二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蒙古族

    十二獸: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新疆維吾爾族

    十二獸: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猴、雞、狗、豬

    柯爾克孜族

    十二獸: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

    專家觀點

    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

    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

    居住於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曆”法。

    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曆法產生於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曆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後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陳勤建

    事實上,古人排列生肖,大體還是從生存環境及與動植物的親密程度出發的。例如,老百姓最早關注的馬牛羊豬狗雞這“六畜”,無一例外都被選進了生肖。龍是十二生肖之一卻並未因身份 “尊貴”而排序首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有形無影”,現實中沒有實用價值。

  • 2 # 小眼睛看大文化

    其實,十二生肖是有貓的,不過不是在中國,而是在越南。

    中國的十二生肖裡面沒有貓樓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現在來說一下為什麼越南的十二生肖裡面有貓。

    越南的十二生肖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這當中發生了一些改變,就是貓取代了 兔 的位置。為什麼會這樣?十二生肖對應地支,當中兔的地支是卯,所以就有“卯兔”的說法,但是卯和貓同音,越南人誤以為這個生肖是 貓,因此,貓就代替了兔成為越南的十二生肖之一。

    順便說一下,大家可能認為只有中國十二生肖,其實不是。除了上面提到的越南,其實還有很多國家有生肖的說法的,例如:

    埃及的十二生肖分別為:牡牛、山羊、猴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子、鷹。

    印度的十二生肖分別為: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其實,我曾經幻想了一下,要是中國的生肖裡有貓,那我們過貓年的時候肯定很多鏟屎官會很開心吧。

  • 3 # 符號帝國

    (一)十二生肖大致起源於戰國晚期(參考劉信芳〈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屬性〉,《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配,傳世文獻最早的記載見於東漢王充所著《論衡》。《論衡·物勢》稱十二生肖為「十二辰之禽」,但缺了龍;不過《論衡·言毒》又說「辰為龍,巳為蛇」,合起來就是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且王充記載的「十二辰之禽」配有五行相生相剋之原理,說明十二生肖在東漢時已具有了完整的文化學內涵。晉代葛洪又在《抱朴子》中記載了生肖,且創之為入山禁避的法術。

    在出土文獻中我們可以得到更早的證據。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秦簡《日書》,其中〈盜者〉一篇就有「子,鼠也」的說法。該篇十二地支與所屬之禽的對應關係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不詳),巳蟲,午鹿,未馬,申環,酉水,戌老羊,亥豕。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日書》也有相類的記載,只是各地支所屬之禽略有不同。1999年湖北隨州孔家坡漢墓出土的《日書》竹簡也有相關記錄。由此可知,生肖應起源於戰國晚期,但在秦漢之際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到了東漢才逐漸有了固定的次序與內涵。

    (二)十二生肖的起源與術數有關(參考同上,引文已注出)

    20世紀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楚帛書》有甲、乙、丙三篇,丙篇分佈於帛書四周,由十二神祇圖、十二月名及記述各月吉凶宜忌的文字組成。有學者認為,帛書十二月名即《爾雅》十二月名(見李學勤〈補論戰國題銘的一些問題〉,《文物》,1960年第7期)。也就是說,帛書神祇圖上所寫各個月份的神祗名稱,就是古代物名紀月的例證。

    湯炳正說:「在文字還沒有出現以前的遠古時代,應當有過『物名紀月』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人們用具體的動物名稱標記抽象的月數次序。迨文字產生以後,才選取十二個與物名有聯絡的文字以代替『物名紀月』,即現在的十二支。」(見〈試論“寅”字的本義與十二支的來源--《江漢論壇》1983年08期〉)十二支在商代以前已有一定使用時期,而其後開始抽象化,成了純粹的歷法計算單位,而此時出於宗教或巫術活動的需要,數術家又推衍出了十二生肖。上文所引的《日書》即是占卜之書。

    (三)十二禽如何演變成十二生肖(參考曲彥斌〈生肖文化考--《文化學刊》2012年05期〉)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交替形成年份的迴圈,即所謂「甲子」。因此月份與年份就聯絡了起來。在文獻中,生肖最開始被稱為「屬」或者「屬相」,最早當見於南北朝時代。《南齊書·五行志》記載了當時有用屬相來諷刺人的童謠,所謂「屬豬」、「屬馬」之類。南朝人沈炯亦曾撰《十二屬詩》。至於「肖」的手法,應始見於清代。趙翼《陔餘叢考》就有《十二生肖·八音入詩》,《十二相屬》中亦有「此十二肖之所始」之語。

    (四)「物名紀月」不是漢族文化的特有現象(參考同上,引文已注出)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說:「十二肖屬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明清時甚至有中國學者認為十二生肖來自外方,因其不見於先秦文獻著錄。但秦簡的出土已經駁回了這個問題,而術數之書的缺失很可能是因為秦火。這也足可以見動物崇拜或以動物為基礎的圖騰崇拜是各民族早起的普遍事實。

    以下是各國生肖的大致對照表(來自曲彥斌〈生肖文化考--《文化學刊》2012年05期〉)<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b6c98e23f46c554feb113350b68dbdb_b.jpg" data-rawheight="467" data-rawwidth="514" width="5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b6c98e23f46c554feb113350b68dbdb_r.jpg">

    所以中國與越南的十二生肖不同不足為奇,越南也未必是受中國影響才有的十二生肖。

    (五)貓的歷史淵源

    據記載,埃及人貓關係的最老證據可回溯至七千年前。1922年,大英埃及考古學院在上埃及的巴達利等地進行發掘,出土了距今7000年的貓骸骨。此後貓的馴化過程就開始了。關於世界範圍內貓的歷史,可參見戴特勒夫.布魯姆(Detlef Bluhm)著的《貓的足跡:貓如何走入人類的歷史》(貓的足跡 (豆瓣))。至於馴化的家貓是否由小亞細亞傳入中國,目前尚無可考的資料說明。有的動物考古研究學者也認為,不能排除貓在世界不同地方分別實現馴化的可能。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範圍內很早就有了貓的出現。位於陝西華縣城的泉護村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在1997年的發掘出土的動物標本中就發現了貓的遺骨(詳見〈貓、鼠與人類的定居生活——從泉護村遺址出土的貓骨談起--《考古與文物》2010年01期〉)。從標本的形態特徵和大小看,這些標本無疑都屬於貓屬(Felis)動物,但由於材料有限,難以做進一步研究。西安半坡遺址和臨潼姜寨遺址都有相關的發現。農業發展之後,先民們有了糧食的節餘,使得家鼠大量繁衍。這使得貓科動物有覓食之處,促進了貓與人為伴的生活。

    文獻中比較早的記載可見於東方朔《答驃騎難》一文,當中說:「騏驎、綠耳、蜚鴻,驊騮,天下良馬也,將以捕鼠於深宮之中,曾不如跛貓。」說明漢時很可能就有蓄養馴化了的貓來捕鼠了。漢墓當然也出土過貓骨,如〈北京大葆臺漢墓出土貓骨及相關問題--《考古》2010年02期〉文中所說。不過比較可靠的馴養的貓的文獻資料來自唐代。《舊唐書》、《太平廣記》等都有不少記載。最有名的當是武則天與妃子蕭氏的爭鬥,《舊唐書·后妃傳》記載蕭氏罵曰「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而後「武后怒,自是宮中不蓄貓」,可見當時已普遍蓄養家貓。

    (六)狸與貓之辨

    關於狸捕鼠的記載,先秦文獻即有。除了《韓非子·揚權》中的「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之外,還有《莊子·秋水》中的「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這裡可以更清楚的瞭解「狸」,因為與「狸」並稱的「狌」其實就是黃鼠狼。這裡所說的是「狸」具有捕鼠的天性,而不是說人已經馴養了狸。「雞」與「狸」的對舉只是表述技能的不同,就像騏驥與狸的對舉一樣。

    從「狸」字與「貓」字的字義也可以看出來兩者的區別。《說文解字》說:「狸,伏獸,似貙。」可見狸在《說文解字》出現時仍是一種野獸。而貓,則是「狸屬」,可見貓的出現在狸之後,被劃歸到狸的一類,但未必是野獸。先秦文獻中用到「狸」有兩種情況:一是狐狸,二是捕鼠之狸。但先秦文獻中沒有「貓」字的記載。《孔叢子》中有一處,但《孔叢子》是偽書,並非真正的先秦典籍。貓字最早出現,就是上文所述的東方朔文了。

    (七)為何十二生肖中沒有貓

    根據以上證據得出的原因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非常早,而那時貓很可能尚未被馴化。說得更詳細些,十二地支與動物的匹配在戰國時期,甚至還可能更早,而家貓的出現至少在西漢以後了。上文也已經談到,家貓究竟是在本土由野貓馴化還是外來,不得而知。不過十二生肖的「虎」也不是馴化後的動物,但虎的記載比「狸」的出現要多得多。個人猜測,這與動物的常見性恐怕也有一定關係。對照表中埃及的十二生肖有貓,大概因為貓在埃及的馴化時間早,古時也比在中國常見的多。

    另一個我猜測的原因是術數家需要有更具象徵意義的代表物,貓(廣義的貓科動物)不在其中。

  • 4 # FL鋒利娛樂

    儒釋道思想——十二生肖為何沒有貓?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於紀年。

    十二生肖產生於何時?

    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記載:它最晚形成於漢代王充《論衡物勢篇》:“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馬也。子,鼠也。”共提供是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形成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時期,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

    我們熟知的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呢?

    人們對十二生肖緣何沒有貓眾說紛紜,其中就有“貓捉老鼠”的故事,但這些皆不足為信,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中國古時沒有貓。貓原產於埃及,貓何時傳入中國已부可考。民間傳說則是系唐三藏從印度帶回。現在一說到為什麼沒有貓,就用民間故事來解釋。其實,在貓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就有了十二生肖,所以,十二生肖沒有貓,一點也不奇怪。

  • 5 # 鄭衛國原創詩歌

    鼠:待我擺脫老貓,不走地下通道

    牛:待我一身肥膘,不在貪吃草料

    虎:待我披上王袍,百獸點頭哈腰

    兔:待我彎弓射鵰,便是一代英豪

    龍:待我飛上雲霄,笑看萬里波濤

    蛇:待我張牙舞爪,早已不在年少

    馬:待我停止奔跑,除非年到終老

    羊:待我啃光青草,再去天涯海角

    猴:待我吃完香蕉,上樹與你單挑

    雞:待我變成小鳥,一定飛的更高

    狗:待我長成藏獒,不懼豺狼虎豹

    豬:待我酒足飯飽,馬上關燈睡覺

  • 6 # 圖文繪歷史

    十二生肖是民間和百姓息息相關的吉祥之物,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流行北方遊牧民族的十二生肖紀年法最早出現於呼韓邪入居五原,那是在漢朝,所以十二生肖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確定了上榜的動物,如下:

    圖為1955年陝西出土的唐代十二生肖陶俑,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清代《陔餘叢考》很清晰記載了:蓋北狄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時辰,而是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至漢時呼韓邪款塞入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圖為宋朝人畫貓。

    而貓很早就出現了,在《詩經》、《莊子》裡都有對貓的描述,但都是當成野獸來對比的,也是直到漢朝,從《禮記》裡可以查到: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所以直到漢朝才有人養貓,可是這時候的十二生肖已經傳開,根本沒有貓的位置的。

    最新的訊息稱:湖北出土睡虎地竹簡,記錄的是戰國至秦朝事情,其中發現記載了中國最早的十二生肖,那時候貓還只是野貓,沒被馴養,更不可能入十二生肖了。

    有意思的是,在南美洲的墨西哥也有十二生肖,他們有6個與我們相同,即虎、兔、猴、龍、狗、豬;印度也有十二生肖,其中有10種與中國相同,有2樣不同是獅子和鳥;而越南的十二生肖與我們最相近,11個與我們相同,只是它們沒有兔,而就是以貓來代替的。

  • 7 # 龍山大先生

    中國十二生肖文化究竟產生於何時?對此問題學術界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1.始於史前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十二生肖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古籍《史記》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橈作甲子”,這裡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中國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故有“十天干”和對應的“十二地支”之說。從安陽殷墟出土的干支表來看,這個干支表為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一種,說明早在殷商時代,干支紀日已經嫻熟自如廣泛使用了。他們認為生肖與天干地支同源,因此十二生肖的生成應在史前。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娃。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裡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裡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佩服起,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黑暗傳》講干支、選慌神、女媧深、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也就是地支與十二生肖的搭配時間,推溯得更加久遠了。2.始於春秋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十二生肖應生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詩經》是中國最早記載生肖的典籍。《詩經•小雅•吉日》載:“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馬相對應的例證,說明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動物的對應關係就已經確立並流傳。《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竹簡一千餘枚,其中《日書》甲種有一張標題為《盜者》:“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善弄,手黑色。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大辟懦而樓。寅,虎也。盜者壯,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腑,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鬚耳。申,環也。盜者圓面。酉,水也。盜者兩而黃色,疵在面。戍,老羊也。盜者赤色,亥,系也。盜者大鼻。”《日書》所述者雖為占卜盜者之貌徵,然所記之十二生肖與當今之十二生肖十分雷同。據考證,該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這就足以說明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而且亦為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最早的系統記載。3.始於東漢說。認為中國十二生肖應生成於東漢。東漢王充的《論衡•物勢》和《論衡•言毒》篇計有十一種生肖之名,蔡邕的《月令問答》,也對十二生肖有所涉言。《論衡•物勢》記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戍,兔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酋,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也有“吳在辰,其位龍”的說法,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與現今流傳完全相同。蔡邕在《月令問答》中說:“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撓”是黃帝時代的大臣:“以成六旬”即為六十甲子。大撓把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列便是一迴圈,稱為一個甲子,共六十年。該文將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配屬十分完整,與今相同。王充和蔡邕的文章證實了十二生肖生成於東漢。4.始於魏晉南北朝說。認為中國十二生肖至遲生成於魏晉、南北朝。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記載著人的出生年份稱屬與某種動物。南朝詩人沈炯作《十二屬相》詩,曰:“屬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慄愁放過,雞砧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這首詩詳盡表述了十二地支所配動物及其順序,《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說明至少在南北朝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普遍認可並採用。綜合以上觀點,我們認為:中華生肖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很可能起源於史前,成熟於魏晉南北朝。但是不管是產生於史前還是春秋、或者魏晉南北朝,都充分說明中華生肖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關於生肖文化的發源地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觀點和認識,但是,從歷史記載和目前的考古發現來說,生肖文化發源於中國中原地區的說法佔據比較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能夠產生十二生肖文化的地方,表明當地應當有著這十二種動物的存在。根據《中國古代動物學史》,陝西西安附近的客省莊考古遺址(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的家畜動物遺存有豬、狗、雞、牛、馬、羊;山東泰安附近的大汶口遺址(公元前4300——公元前3500)有豬、狗、雞、牛、羊、象、馬、;河南安陽殷墟(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遺址有豬、狗、雞、牛、馬、羊、象。由於上述三地都生存著野生的猴、兔、鼠、蛇、虎、龍(類似水族類動物),因此上述三地都可能產生生肖文化。東漢王充的著作《論衡》中對十二生肖有較為系統的明確記載。從他在《物勢篇》、《言毒篇》、《譏曰篇》中的記載可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狗、亥豬的概念在東漢已相當清楚。另在《周書》卷是以《晉蕩公護傳》中,對生肖屬相已有詳細說明,並且涉及到地域。如:“昔在武川鎮生當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從以上事例來看,春秋戰國之前甚至周代已存在十二獸及十二生肖。這不僅說明十二獸在中國已有久遠的歷史,同時也說明十二生肖起源當在中國的中原地區。中華生肖文化的流傳不僅廣泛分佈於廣大的漢族地區,而且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以至國外也普遍流傳。(一)生肖文化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流傳。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普遍存在著十二生肖文化。新疆維吾爾族人很早就使用十二屬配十二制的歷法,柯爾克孜族是維吾爾族中最古老的一支,所使用的十二肖獸的排列次序雖與漢族的一致,但是用“魚”和“狐狸”取代了“龍”和“猴”。估計這與他們在古時候的遊牧性有關。藏族紀年也用生肖,據說是唐朝文成公主出嫁松贊干布時帶入西藏的。藏曆的生肖紀年法還是用於尋訪班禪轉世靈童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古族的十二生肖紀年不以“鼠年”為始,而是以“虎年”為首的,而且把“鼠”和“牛”至於最後: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草原上放牧,最怕的是猛虎,所以把“虎”置於十二生肖之首也屬情理之中。海南黎族的十二生肖以雞起首,而以猴殿後,但在十二肖獸中以“蟲”取代“虎”,這大概與海南島無老虎而蟲多有關。另外雲南的彝族、納西族、傣族等中國其他許多民族也是採用十二生肖來紀年的,北韓族更有十二生肖之說,且在辰日(吉龍日)設有“撈龍卵”活動,子日(即鼠日)設有“燻鼠火”活動。(二)中華生肖文化在國外的流傳。古代巴比倫的十二生肖獸是貓、犬、蜣螂、驢、獅、公羊、公牛、隼、猴、紅鶴、鱷。英、美雖無十二生肖之說,但是由於古希臘人把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和占星術引入歐洲,歐洲人也以十二種動物、十二種植物或十二種鑽石等來符合黃道十二宮,產生了“十二花月”、“生肖寶石”等用來象徵出生時適值黃道的某一月或某一宮,比如法華人將十二個月的名稱按季節的特點來命名,依次為葡月、霧月、霜月、雪月、雨月、風月、種月、花月、牧月、穡月、熱月、果月。埃及和希臘有十二獸歷,他們是牡牛、山羊、獅、驢、蟹、蛇、龍、貓、鱷、猿、鷹。墨西哥的十二獸歷也有生肖觀念,其中虎、兔、龍、猴、狗、豬六種與中國全同,其餘六種則為當地所常見的動物。亞洲國家大多也同中國一樣以十二生肖紀年。印度有十二肖獸,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犬、豬,用“獅”取代“虎”。越南人使用的十二生肖中,用“貓”替代“兔”,中國的“兔”變成越南“貓”,民間流傳著幾種說法。其一是中國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中,“兔”與“卯”對應成“卯兔”,而“卯”與漢語“貓”諧音,致使越南人將“卯年”誤讀成“貓年”。其二,十二生肖傳入越南時,越南只有貓還沒有兔,而貓和兔兩者的外形相似,於是越南人又用“貓”代替“兔”。其三,越南語裡狗的叫聲“嘔、嘔”,與越南語“富有”諧音。而貓的“喵、喵”叫聲與越南的“貧窮”諧音。有“富有”也應有“貧窮”,於是在越南十二生肖裡,“貓”應運而生。雖然這些都是傳說,不足為憑,但反映了一種跨地域文化的交流中產生的差異現象。日本、北韓、南韓、高棉也都有生肖文化,與中國相同,不過高棉的十二生肖順序是從牛開始的。泰國的十二生肖雖與中國相同,但順序則從蛇開始。緬甸則是八大生肖,不標誌年,也不表示月,而是以星期幾為依據。由此可見,十二生肖文化不僅在中國漢族,在少數民族地區及世界各地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說明生肖這種現象並非哪個民族獨有,而是人類文明程序中具有普遍性的產物,是人類對時間及其自身關係所作的詩意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把握。十二生肖文化有著深刻內涵,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共同的認識,其價值不言而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做事總是瞻前顧後考慮太多很不快樂,如何能活的瀟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