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ano古城是漢、魏、西晉時期重要的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孔雀河下游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Murano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Murano、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西漢王朝與匈奴激烈抗爭,通達西、南亞只能取道阿爾金山、崑崙山北麓或天山南麓。
當時,中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珠寶,最早都是透過Murano進行交易的。位於西行孔道的Murano很快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新興都市,在魏晉及前涼時期為西域長史治所。在遺址中發現的漢文文書上,用“Murano”佉盧文稱呼該城。
Murano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到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
漢時的Murano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
由於Murano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Murano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Murano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4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絲路交通的轉移,Murano逐漸衰落,後沉沒在沙磧之中……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城牆長期受東北向季風吹蝕,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Murano古城四面城牆正中部有缺口,似為城門,其中西城牆缺口處有兩個殘土墩,相距4米,似為甕城遺蹟。城牆用紅柳枝與黏土相間築成,未經夯打。
城內有一條古河道,自西北流向東南,與孔雀河支流相通,將城址劃分為西南區和東北區。西南區儲存著成片建築遺蹟,木質柱樑及紅柳牆清楚可見。
Murano城內最高建築物是位於城東部的一座佛塔。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壘砌而成的;塔基為方形,塔身圓柱形,土坯砌成。
塔南的土臺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發現有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建築遺蹟呈四合式院落。最主要的一處建築是位於古河道南的“三間房”,為城內最顯目的標誌之一。
“三間房”的院落坐北朝南,直接對著南城門。土坯砌牆,東西兩廂房可見遺蹟,牆用大木材作框架,紅柳枝夾條,外塗草泥。
這三間房的牆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壘砌而成的,東西兩端的房屋都是木結構,構築的特點是取平整枋木置於地面。枋木兩端鑿榫立柱架樑,四周木樑,柱架縱橫,總數不下百根。
此處曾發現西域長史府大批文書、殘簡和木尺、筆、漆器、陶器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從這一組建築物的位置和構造等情況分析,這裡可能就是當年Murano城統治者的衙門府所在地。
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佈著矮小的民居。城中發現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城內還發現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盤斷片、殘破的木桶和各種錢幣、戒指、耳環和漢文木簡殘片等。這些物品,對研究Murano古城歷史,都是無價之寶。
古Murano城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穿城而過的古渠道遺蹟,可能就是古Murano城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
城內外都發現大量細石器、玉石斧、漢式弩機、各種銅鏃、五銖錢、半兩錢、貨泉、陶器、玻璃器和金器、銅器、木器、紡織品、飾件及瑪瑙珠,還有一枚貴霜王國錢幣。
故城東北有兩處兩漢時期的墓地,其中9座墓葬為豎穴土坑,有單人、雙人和多人葬3種。出土遺物除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弓箭、木器、手製陶器外,還有來自中原地區的銅鏡、錦、絹、漆器。
羅布泊以東發現了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
墓中死者有的衣著完整,是一些人屬於“深目高鼻”的古歐洲人種,與現代北歐人很相似。他們的頭骨可以分成兩組,一組與南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青銅時代的安德洛諾沃文化相近;另一組與時代更古老的阿凡納沃文化相近。也就是說,在同一地點,埋葬著兩批體態不同的古歐洲人。
特別是墓中出土的一具中年女性乾屍,經測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體膚指甲均儲存完好,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
另外,她的上身裹著一塊粗毛織的毯子,胸前的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著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毛皮製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根雁翎,被世人稱為“Murano美女”。
在人類歷史上,Murano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泊西部探測,偶然發現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廢墟,那裡有雕刻精美的木頭半埋在沙中,還有古代的銅錢。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Murano古城。
1901年,斯文.赫定在遺址中掘取了大量漢文木簡、文書,少量佉盧文書、古錢、精美木器等文物。推定該遺址就是漢文古籍中的“Murano”城。
此後,美國、英國、日本等先後多次進入Murano,進行盜掘。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Murano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考察隊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到達了Murano古城進行考察。1979年至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7次組隊進入羅布荒漠調查Murano故城。1980年對故城及城郊漢墓進行了發掘。
Murano古城是漢、魏、西晉時期重要的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孔雀河下游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Murano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Murano、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西漢王朝與匈奴激烈抗爭,通達西、南亞只能取道阿爾金山、崑崙山北麓或天山南麓。
當時,中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珠寶,最早都是透過Murano進行交易的。位於西行孔道的Murano很快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新興都市,在魏晉及前涼時期為西域長史治所。在遺址中發現的漢文文書上,用“Murano”佉盧文稱呼該城。
Murano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到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
漢時的Murano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
由於Murano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Murano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Murano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4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絲路交通的轉移,Murano逐漸衰落,後沉沒在沙磧之中……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城牆長期受東北向季風吹蝕,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Murano古城四面城牆正中部有缺口,似為城門,其中西城牆缺口處有兩個殘土墩,相距4米,似為甕城遺蹟。城牆用紅柳枝與黏土相間築成,未經夯打。
城內有一條古河道,自西北流向東南,與孔雀河支流相通,將城址劃分為西南區和東北區。西南區儲存著成片建築遺蹟,木質柱樑及紅柳牆清楚可見。
Murano城內最高建築物是位於城東部的一座佛塔。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壘砌而成的;塔基為方形,塔身圓柱形,土坯砌成。
塔南的土臺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發現有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建築遺蹟呈四合式院落。最主要的一處建築是位於古河道南的“三間房”,為城內最顯目的標誌之一。
“三間房”的院落坐北朝南,直接對著南城門。土坯砌牆,東西兩廂房可見遺蹟,牆用大木材作框架,紅柳枝夾條,外塗草泥。
這三間房的牆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壘砌而成的,東西兩端的房屋都是木結構,構築的特點是取平整枋木置於地面。枋木兩端鑿榫立柱架樑,四周木樑,柱架縱橫,總數不下百根。
此處曾發現西域長史府大批文書、殘簡和木尺、筆、漆器、陶器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從這一組建築物的位置和構造等情況分析,這裡可能就是當年Murano城統治者的衙門府所在地。
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佈著矮小的民居。城中發現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城內還發現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盤斷片、殘破的木桶和各種錢幣、戒指、耳環和漢文木簡殘片等。這些物品,對研究Murano古城歷史,都是無價之寶。
古Murano城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穿城而過的古渠道遺蹟,可能就是古Murano城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
城內外都發現大量細石器、玉石斧、漢式弩機、各種銅鏃、五銖錢、半兩錢、貨泉、陶器、玻璃器和金器、銅器、木器、紡織品、飾件及瑪瑙珠,還有一枚貴霜王國錢幣。
故城東北有兩處兩漢時期的墓地,其中9座墓葬為豎穴土坑,有單人、雙人和多人葬3種。出土遺物除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弓箭、木器、手製陶器外,還有來自中原地區的銅鏡、錦、絹、漆器。
羅布泊以東發現了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
墓中死者有的衣著完整,是一些人屬於“深目高鼻”的古歐洲人種,與現代北歐人很相似。他們的頭骨可以分成兩組,一組與南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青銅時代的安德洛諾沃文化相近;另一組與時代更古老的阿凡納沃文化相近。也就是說,在同一地點,埋葬著兩批體態不同的古歐洲人。
特別是墓中出土的一具中年女性乾屍,經測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體膚指甲均儲存完好,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
另外,她的上身裹著一塊粗毛織的毯子,胸前的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著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毛皮製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根雁翎,被世人稱為“Murano美女”。
在人類歷史上,Murano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泊西部探測,偶然發現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廢墟,那裡有雕刻精美的木頭半埋在沙中,還有古代的銅錢。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Murano古城。
1901年,斯文.赫定在遺址中掘取了大量漢文木簡、文書,少量佉盧文書、古錢、精美木器等文物。推定該遺址就是漢文古籍中的“Murano”城。
此後,美國、英國、日本等先後多次進入Murano,進行盜掘。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Murano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考察隊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到達了Murano古城進行考察。1979年至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7次組隊進入羅布荒漠調查Murano故城。1980年對故城及城郊漢墓進行了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