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空雄鷹46
-
2 # 魂舞大漠
▲電影《英雄》對手默訣的一瞬間
要問答是一問題,可以加溯到冷兵器時代的高手對訣,在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中,即有這樣的一幕,肅然悽立於冷風中良久,然在對手的內心裡,以各自的招數已然殺死你千次萬次。當前海戰攻防,也是這樣。
編隊海上,我自巋然不動,其實平時無數次兵棋推演,雙方早就算計已定。你的各類導彈可以打多遠,我方優勢又在哪裡,雙方未戰,可以說,勝負已定。除非不自量力者的戰爭冒險,不知敵我之情,進行惡意的戰爭賭博,以身犯險的國家,還從來都是哪些自我感覺強大的人。
正如兵家鼻祖孫子所言,“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明白了其中真正的意思,就可以一戰了。話說你的導彈打不打得到人家,精度有多高,射速有多快,怕不怕被幹擾,發射時載體平臺有沒有可能被對手先出手幹掉等,這些算沒算過?如果算過了,即合了孫子“先勝”的說法,當可凜然不懼,一往直前。
如果心裡沒底,只靠也許、大概和僥倖,那麼這樣的戰爭,能不打則可不打,打了就會有違存亡之道的教訓,造成嚴重的國家和民族危機。臨機決斷,戰法有多種,但有一條,就是先使自已立於不敗之地,就是兵家說的“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我們舉一個例子,發生於1944年的美日萊特灣海戰,只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武器的日本,始終不敢靠近作戰海域,那是因為日方知道,其魚雷的射程只有10公里,不比美軍副炮射程,僥倖衝上去也只有送死,是以退出戰鬥,得出儲存實力,避免了一戰而塗地的命運。不察勝敗之道,可見勝與敗,只在決策的一瞬間。
-
3 # 東龍45
真正的海戰要是爆發,那就看雙方艦隊的制空能力,進攻能力,防禦能力,指揮能力和科技水平了,進攻能力是你的導彈打得到別人,打垮對手,防禦能力是對手的導彈打不著你,科技水平是你的艦隊和導彈先進,你的電子裝置先進,交戰雙方技術比拼了,。現代軍艦裝甲很薄,根本扛不住重錘一般的導彈打擊,只能是看軍艦的攔截能力和欺騙導彈能力,讓導彈打不著,這就是科技水平有多先進了。在導彈時代有小規模的海戰例項,一方導彈艇掛冥河,射程遠,威力大,但是老了一代,戰時搶先發射,卻無一命中,被另一方釋放電子干擾後,衝到中距發射迦伯列導彈,這個導彈射程近,卻全部命中,此次海戰雖小,卻讓各國專家佩服。
-
4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這個問題很抽象,艦船、導彈都是武器,既然是武器本身都有殺傷力,自然也都面臨被殺傷的危險。這種危險並非是導彈出現之前艦艇就安全,火炮同樣也是有強大殺傷力的。一戰、二戰時期都沒有導彈,一水的各種火炮,艦艇同樣被打的落花流水。武器裝備本身就是矛盾相生相剋,有矛必有盾,有軍艦就有打擊軍艦的武器,導彈只不過是一個品種而已,也是武器裝備發展道路上催生出來的一個反制措施。如果軍艦是矛,那麼導彈就是盾,而導彈是矛,軍艦就是盾,矛盾共生共存共發展,此消彼長,彼消此長,永不分離,也永不退縮。
所有武器都是戰爭需要而出現的,武器本身就是為戰爭服務,既然矛盾共生共存,自然都有防禦的辦法,不能等著捱打。例如,一、二戰時期的軍艦,主要是防禦火炮武器的打擊,採取的反制措施也只是增加艦船鋼板的厚度,皮糙肉厚也就能扛揍了,但矛盾關係中,盾是後來者,因此,盾往往要更容易發展,也要強於矛。例如,炮彈的穿甲厚度總是能打破裝甲保護,軍艦不可能總是依靠增加鋼板厚度解決問題,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鋼板厚度達到了400毫米。導彈出現後,軍艦的鋼板反而薄了,導彈的威力可是比炮彈大,難道軍艦投降了,不搞矛盾對抗了?非也!手段改變了,從被動防禦走向了主動對抗。例如,反導彈的導彈,速射炮,電子干擾等等,措施不但沒少,反而是多了,同時,鋼板的屈服強度也大了,所以,導彈出現了,並不代表軍艦就沒法活了。當然,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危險同樣是共生共存的,沒辦法,誰讓你是一個武器呢。
導彈出現後被反艦導彈擊沉的第一艘軍艦是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埃及的183P蚊子級導彈艇使用“冥河反艦導彈”擊沉。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級導彈快艇發射的SS─N─2“冥河”式艦艦導彈,其戰鬥部裝藥約200~300公斤,擊沉了1200噸的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1982年6月12日在阿根廷馬島【福克蘭島(英)】戰爭中,阿根廷用機載飛魚(AM-39)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飛魚導彈的彈頭重約165公斤,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排水量4100噸。反艦導彈種類很多,但都是針對不同艦船量身定做的,這一點比火炮就厲害多了。導彈可大可小,不受口徑限制,彈頭裝藥量也大,多采用半穿甲型戰鬥部和爆破型戰鬥部。由此來看,反艦導彈的彈頭裝藥是趨於變小,而威力變大了。
導彈用於海戰的戰例並不多,而反艦導彈發展到是很快,艦艦導彈、空艦導彈、地對艦導彈、就連彈道導彈都參與到了打軍艦的隊伍中,應該說軍艦的日子過的真不容易,要想在導彈武器中獨善其身肯定是做不到了。就導彈打軍艦本身的事情來說,護衛艦基本上是一枚反艦導彈就足以讓其沉沒,即便是不沉沒也是重殘,失去做戰能力。而大型的驅逐艦,一枚擊中要害也不殘即傷。像兩棲攻擊艦這樣的大型軍艦,捱上兩三枚反艦導彈基本就失去戰鬥力了,如果捱上一枚彈道導彈基本也就廢了。航母可是被喻為最難大的,網路中也有不少描述航母多扛揍的文章,應該說航母確實扛揍,但永遠沒有攻不破的武器,包括航母。
航母本身並沒有什麼防禦能力,它屬於依靠其它艦船的保護,這是航母最難打的部分,而航母本身的構造,眾多的水密隔艙和艙室也是一個天然優勢。但航母也是脆弱的,航母是海上移動機場,機場就要有跑道,失去機場跑道航母就是一個廢物,而航母起降甲板正是航母最薄弱的一個部位。打航母並不需要打沉它,這很難,讓它失去作用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彈藥武器的發展原則正是這樣的,例如,穿甲彈能擊穿坦克,殺傷乘員,這就可以了,沒必要非要把坦克打成篩子,這也太狠了吧。航母也是如此,只要擊中它的要害就可以了,沒必要非要把航母按進水裡去。過去大航母困難,是缺少針對性的彈藥,導彈出現了就容易多了,特別是彈道導彈這樣的重型彈藥,對航母的威脅變得大得多了。想想看,如果航母不能起降艦載機了,還要有一堆艦船保護它,這是多大的資源浪費。
反艦導彈只所以能夠剋制軍艦,是根據軍艦特點研製的,例如,半穿甲彈頭,就是為了能夠進入軍艦內部,延發引信也是為了進入軍艦裡面爆炸。軍艦是一個高技術密集型的兵器,油、電等易燃易爆物質聚集,一旦被擊中堅持不了多久。現在的導彈裝藥也發生了變化,早期的導彈裝藥基本上都是TNT為主,後來採取TNT、黑索金、太安等混合炸藥,重量逐漸減小,但威力大增,採用合成裝藥的導彈,同樣的重量,爆炸能量卻是前者的1.5倍以上。例如,一枚彈道導彈700多公斤重的裝藥,實際威力超過1噸TNT的爆炸能量,而且為了產生高溫多加了鋁粉劑,這也是一枚一百多公斤重的導彈彈頭能夠擊沉幾千噸重的艦船的原因。導彈的價值除了具備精準的效能,夠用的威力,好用的使用特點,還有就是高性價比,這是任何武器裝備都追求的第一要素,武器再好,用不起也等於白搭。實踐證明,1~2枚左右的反艦導彈,單價不過四五十萬美元,有的可能高點,多數甚至更低,而它卻能擊沉超過導彈數百倍價值的現代化的軍艦,效費比可達200~500倍,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當然,任何武器都需要辯證的來看,導彈雖然有優勢,導也同樣共生著缺點,容易被幹擾,攔截。而軍艦面對導彈的威脅,也沒有停止發展反制措施的腳步,一個想打沉你,一個是不讓你打,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較量,也是矛盾相生相剋的原則,相生既相互競爭,促進相互效能提高,相剋就是攻必克,守必固。是不是很矛盾,有矛盾就對了,武器裝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這也是軍艦面對導彈的威脅,繼續發展的原因,也是面對軍艦的防禦,導彈永不放棄的原因。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論證,圖片來源網路。
-
5 # 九品侍衛
現在的海戰模式由於都普遍屬於超視距打擊,所以一旦雙方交戰展開兩方的艦船能夠撐得住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幾乎很難界定。畢竟敵人發現了自己就會展開反艦導彈的飽和式打擊,而己方艦船的雷達如果能儘早發現和鎖定來襲導彈,那麼也會發射飽和式防空導彈並進行攔截。
如果來襲導彈全都被攔截下來,那麼就到了自己發射反艦導彈的時機,而對方也必定會使用相同辦法來攔截。究竟誰先被擊毀,那就要看雙方誰的雷達漏掉了一枚反艦導彈,畢竟現在的艦船已經沒有了幾百毫米厚重的裝甲,所以一旦被反艦導彈擊中,必定船毀人亡。
通俗地講現在海戰模式基本上生死就在一瞬間分出結果,所正是為了能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許多海軍強國都在紛紛提高自家艦船的火控雷達功率,增大探測範圍,增加導彈的射程,加強防空導彈的精準度等。因為只要有一顆導彈沒攔截住,那麼自己的艦船就會葬身大海。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僅僅導彈技術是不夠的,海戰的體系配套要求一向高於陸戰,如果發生了真正的海戰,勢必是體系更強的一方獲勝,有時候這種戰鬥甚至會是碾壓式的。
打個比方,讓當代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美國海軍PK,日本海自的世界排名相當高,如果按照日本自己的排名,海自比俄羅斯海軍還要強。但日本海軍真有那個能耐麼?遇到美國海軍,日本海自那些被閹割了進攻能力,把防空、反潛當特長的軍艦根本無法與美國一戰,甚至連俄羅斯都打不贏。
可以說,日本海自如果擺開了與美國海軍對陣,只要不出現意外,美國海軍靠一支分艦隊就能將其滅殺,談不上撐多久這個問題。日本海自是個給美軍打下手的瘸子海軍,美軍則是擁有超級航母與核潛艇的大型海軍。真要捉對廝殺,美國海軍滅掉日本國都可以。
還有俄羅斯這種海軍,俄羅斯雖然接受了不少蘇聯遺產,但是長期的經濟低迷讓其海軍退化嚴重。新型的戰艦幾乎就沒有能下水的,新銳驅逐艦方面也沒有發展,僅靠蘇聯的舊貨翻新過日子,僅有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如今生死未卜,連海軍航空兵都要坐幹板凳了。
這樣的海軍如果對上小國海軍還沒什麼,懟上歐洲那些軍艦稀少的國家也還可以,(比如搞烏克蘭就很強)但對上海軍大國、強國可就麻煩了。俄軍一沒新戰艦,二沒新戰法,三沒新科技,軍艦這東西隔半代都嫌落後,落後就是捱打,瞬息之間就能被有組織有準備的敵人幹掉。
像俄羅斯的北方艦隊,本該是扛把子級別的海軍,卻只靠2艘基洛夫級核巡洋艦、1艘光榮級巡洋艦、2艘現代級驅逐艦和一艘航母撐起水面的天空,其餘的幾乎全是一水的核潛艇。這要打常規海戰能撐幾天?美軍一個航母編隊一次放飛就能把看得見的目標全乾掉,人們怕的是俄羅斯一拍兩散放核彈。
還有種海軍是純靠數量支撐的,比如北韓海軍。可別小看北韓,單論海軍艦船數量他們排世界第一。這些船不遠航,噸位也不大,但勝在數量眾多,戰略定位上也沒準備與列強海軍對抗,而是準備陪你打游擊、玩蘑菇,抽冷子搞大新聞。
如果要美國海軍或南韓海軍陪北韓對戰,壓根不面對面上陣的北韓海軍將是極為頭痛的對手,需要耗費極長的時間將它們從角落裡逐一揪出來消滅,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可以撐很長時間了。
最後還有歐洲海軍,歐洲的軍艦單體拿出來還算不錯,但是經不住數量少啊,像英國皇家海軍在歐洲都算強悍了,也只有不到20艘驅逐艦加兩艘航母,許多艦船還是用了N多年的舊貨,它們對上普通小國海軍尚可,打美國這樣的真扛不住幾下。
這其實體現出一個問題,“戰力指數”很難被標準化衡量,凡事以美國海軍做指標的話,面對這個畸形的超強海軍沒幾個國家能扛幾下。現代世界海軍的發展相當不均衡,各國都有難唸的經,也都有各自的應對方法與戰略思想,像日本海自明顯就是在抱大腿,而北韓海軍則是因落後的無奈之舉。
要不我們可以看看蒙古海軍大戰甘比亞艦隊?誰能撐的久?
-
7 # 屬馬姓楊
現代海戰打的是體系是整體,而並不能靠某一兩件武器就能取勝,我們就以英阿馬島海戰為例。
馬島海戰發生在1982年,當時英國派遣了“競技神”號和“無敵”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特混艦隊,3艘42型驅逐艦為艦隊護航,還有多艘潛艇跟護衛艦。
42型導彈驅逐艦是英國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裝備的一型防空驅逐艦,排水量4000餘噸,最大航速30節,艇員200人。區域防空是42型首要任務,艦艏射程40公里3.5馬赫的雙聯“海標槍”防空導彈是主要武器,射程2000米的2座“奧利肯”GAM-B01型20mm小口徑艦炮和2座“奧利肯”MK7A型20mm防空炮進行輔助,另外其114毫米MK8型主炮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防空能力,此外對空防禦中還可使用電子干擾及干擾火箭等軟殺傷武器。1部102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部996型海/空警戒及目標指示雷達為軍艦提供警戒搜尋。
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的水上巡邏飛機發現了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阿根廷立即出動兩架法制“超級軍旗”攻擊機攜帶AM-39“飛魚” 式反艦導彈,去攻擊這兩艘軍艦。兩架“超級軍旗”以1200公里/小時的速度掠著海浪超低空飛行,以避開英艦雷達的探測。在46公里處兩架“超級軍旗”突然躍升至150米,同時啟動機載雷達,雷達鎖定目標後兩枚“飛魚”直撲目標。
而“飛魚”導彈是法國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服役的一款新型導彈,可以攜帶165公斤的彈頭,在飛行時採用慣性導航,能貼在海面5米處接近1馬赫速度飛行,等到接近目標後才啟動主動雷達搜尋裝置,如果受到了電子干擾,尋標器的訊號發射源會自動切換為干擾源導向的被動制導功能。
在“超級軍旗”開啟機上雷達搜尋目標的瞬間,英國的另一艘軍艦就偵收到了雷達輻射訊號,並立即把這一情況轉發給英國的“競技神”號和“謝菲爾德 ”號。但是己方軍艦並沒有做出任何防禦性舉動來摧毀進犯目標,雖然“謝菲爾德 ”號自動干擾裝置成功將一枚“飛魚”引開,但是另一枚卻命中艦體,最終導致這艘英國引以為豪的新銳驅逐艦葬身大海。
事後調查發現竟然是“謝菲爾德”號正在透過衛星通訊系統收、發報文,為了避免干擾衛星通訊,該艦警戒雷達沒有開機。謝菲爾德號是英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艘被擊沉的戰艦。
其實被效能優異的“飛魚”擊沉並不冤,拋開艦員違規操作來說,當時軍艦上裝備的防空武器並不是很優秀,遠距離可以用“海標槍”防空導彈進行攔截,但是一旦攔截失敗,進入到近程靠當時的小口徑自動炮射速也未必能攔下,所以在戰後,英國對餘下的42型驅逐艦進行改進,裝備了近程防禦更優秀的“密集陣”近防系統。
等到了現在,各國海軍強國的反艦導彈效能普遍增強,同時艦艇的防禦武器也隨之增強,矛與盾最終鹿死誰手,只能透過戰爭的方式來檢驗了。
-
8 # sailor72
現代導彈技術發展導致海戰的模式發生深刻變化,導彈技術的應用使海戰呈現多維的對抗、超視距的打擊和戰鬥時間大大縮短的情形。一般情況下,交戰雙方的對抗先是電磁對抗開始,遮蔽自己,發現對方,誰能先發現和鎖定對方,誰就有了主動權,可以先發制人,發射導彈攻擊對方,被攻擊的一方必然要採取必要的對抗措施,包括髮射防空導彈攔截對方的導彈,如攔截失敗,對方導彈逼近,則需要採用電磁或光學對抗手段來欺騙或干擾對方導彈,利用近防炮對漏網的來襲導彈進行最後的攔截等軟硬對抗措施。如果是一對一的海戰,艦船的反艦導彈一般攜帶量為4-8枚,攻擊時一般以兩枚導彈為一組發射,以增加命中率和增強打擊效果,幾分鐘就打完了,最後只能用防空導彈來打擊對方,但防空導彈裝藥量少,打擊效果不佳,需要發射更多的導彈才能打殘對方。至於艦船能撐多久,取決於它的戰場資訊獲知能力、反艦導彈的數量和效能、對抗手段的多寡和能力的強弱、艦船結構強度以及損管能力等等因素。以現代艦船的防護能力來看,正常情況下,一枚反艦導彈就有可能打趴一艘軍艦。所以說,現代海戰是速戰速決的戰鬥,如果雙方用導彈互毆,戰鬥可能在幾個回合中耗時10分鐘就結束了。
-
9 # 勇zhe
這要看敵對雙方是否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美伊發生海戰,應是一邊倒!如果中日發生海戰(美國不插手),雙方都會有大量艦艇被擊沉或擊傷,就看誰家底厚、戰略戰術運用得當了。
回覆列表
現代戰爭不是隨便就能發生的,這一點與二戰時期完全不同。其核心問題在於現代最頂端武器的殺傷力太大,而且基本上屬於無解。不要看眼下世界各地多不太平,大大小小的衝突從未停止過,但是,在三大超級武裝國家面前都是小兒科。說難聽點,北約二號強國土耳其恐怕比英法聯軍更厲害,即便如此,土耳其在前三強眼中根本算不得什麼。中東地區最強者埃及也是武裝力量強大的國家,同樣經不起三強折騰。印度號稱世界第幾,在三強眼裡就是個笑話。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三強的絕對實力並不是體現在兵種或裝備上,而是一旦發動攻擊其它國家根本沒有任何抵抗的餘地。現代戰爭中最可怕的是資訊系統,當超視距武器發動攻擊,在沒有空天技術的支援下,完全就是一個壯漢提著長矛對一個幼兒動手,說幼兒能看見對方攻擊都是看得起孩子了。當今世界上擁有這樣絕對實力的也就是三強。
問題中所說的海戰中艦艇能堅持多久,這樣的問題不妨隨便舉個例子。052D或055在海上與沒有空天力量的艦隊開打,超視距情況下對方能發現052D或055嗎?如果發現不了,那還怎麼打?在這種情況下,說堅持多久根本沒有意義。如果雙方都有空天力量,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全體系戰爭正面對抗的後果太嚴重了,艦艇應該說成為影響戰局的一個環節,但是指望海戰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其實現代最強戰爭形態肯定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