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米愛健身
-
2 # 李Rock
當然標準的動作更重要啦,剛開始不要一味的追求重量,如果動作不標準,很可能自己的身體被練成四不像!
-
3 # 安生看健身
當然要追求動作的標準。質量永遠勝於數量。
很多年以前,當我還是一名健美粉絲的時候,請教當時的全國健美冠軍鄒俊東。他給過我一個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指導:他讓我做常見的拉力器夾胸動作,用較輕的重量,然後糾正了三個個細節。一是我的肩、肘、手腕沒在一個平面上,他讓我把肘部抬高了一點;二是手腕角度,他讓我內扣而不是平直;三是夾胸,在兩手相觸的時候再努力收緊胸肌,甚至錯開雙手位置使兩手腕交疊。這三個調整頓時讓訓練變得高效起來。
2.標準產生更強刺激。
若干年後,我來到海南三亞,參加世界冠軍錢吉成和亞洲冠軍楊新民共同開辦的健美訓練營。一次觀摩中,楊新民讓我體驗了一把。這次是槓鈴臥推,作為健美訓練的老鳥,這簡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基本動作,我撲哧撲哧做了幾個。然而楊新民告訴我,“五秒鐘落、三秒鐘起,最低點停頓一秒鐘。”剛才還遊刃有餘的重量,此刻突然變得難以承受,我集中精力做了七八個後,起身時胸肌像著了火一樣——為什麼我練了十年,從來沒有這種感覺呢?
3.受傷多源於動作走型。
身邊的一個朋友,身材魁梧,深蹲輕鬆二百多公斤。然而,他常年受困於腰、肩、肘、膝、腕等關節各種疼痛。我本人在正規訓練的那些日子裡,經常有彎腰兩三分鐘,腰椎就如墜千金重物的難受。這些都是為什麼?後來找到了原因——我們都太輕易地訓練了,漫不經心地做動作,總認為一點誤差無所謂,其實,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4.國際大牌也有不標準動作。
然而,有些事實與我們所知相反,形成悖論。健美髮燒友們多半看過國外大咖的訓練,什麼羅尼庫爾曼之類,你會發現,他們的訓練通常行程很短,兩頭都不到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方面,可能肌肉塊太大,影響了關節活動範圍;另一方面,也可能過於注重肌肉力量訓練忽視了柔韌性訓練。但無論如何,這對我們的觀念形成衝擊和困擾。且讓那些健美高手們思考吧。
-
4 # 健身毛奇奇
能夠確定的是動作的質量是評判訓練的唯一標準。
1.質變源於量變
新手為什麼做不到精準控制目標肌肉發力,原因在於肌肉基礎太差,當你訓練時你的目標肌肉無法募集到足夠多的肌肉纖維來發力,你的目標肌肉自然就無法感受到。所以想在質變前一定要有足夠的訓練量,有一定基礎以後自然也就會做到量變到質變的跳躍。
2.重量控制很重要,大重量不等於增肌
首先講一個概念“Rm”代表著重複做動作的最大數值,健美訓練一般以12Rm-15Rm為選取重量的標準,這個數值是增肌的最佳數值。合適的時候衝大重量是可以增長力量,但並不是每天用大重量訓練,一味大重量訓練只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3.動作的質量並不等於動作的標準
肌肉訓練畢竟出自於經驗科學,是人們長期積累出的經驗產物,所以並不存在固定的動作標準,這也就是每一個健美大神都有著自己訓練的動作習慣,曾經有人看凱格林訓練,並且質疑他的動作規範性。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當肌肉量足夠時,肌肉感覺就代表著訓練的質量,所以不要質疑別人動作的規範性,因為他對肌肉的控制是你理解不了的。
-
5 # 耳東正人
首先,小重量的動作標準!這是第一位的!!
其次,大重量次數做的要少的原因就是動作變形!變形的原因是你標準動的力量已經不能承受大重量!
建議,小、大重量結合做,大重量少次數和小重量多次數相結合。
先做小重量,再做大重量。每個肌肉群都可以這麼比例肌肉。
回覆列表
我們透過練器械,達到增加肌肉量的目的,和很多因素相關。
比如:訓練容量,訓練重量,訓練組數、次數、訓練時長等等。
而所有訓練的前提基礎,需要保證你的動作質量,也就是你所說的動作標準度。
而你的訓練次數、組數和使用重量又是相關聯的,三者是不能脫離的。
現在來詳細談談這些點。
1.訓練動作需要儘可能做到標準我們在新手期時,只能用很輕的重量去不斷練習,這是為了打好基礎。如果剛開始的動作就不標準,對應肌肉刺激也就相對應降低,而且還會產生周圍肌肉群代償。
比如:我們在練啞鈴側平舉時,你明明只能做10KG一對的啞鈴,結果你上了單手10KG的啞鈴,你若想向上舉高,要麼靠身體的晃動,要麼就要藉助聳肩來完成動作。這樣斜方肌就產生代償,三角肌中束刺激就小了。
只有緩慢提升之後,到了中高階階段,你這個重量已經能夠適應,那可以去做。
2.關於訓練組數、次數和重量你一個動作的訓練次數,取決於你安排了幾組訓練,而且還和你使用的重量相關。
比如你要做槓鈴臥推,準備做3組,1組10次,使用重量為80KG。
如果你這3組做得很順暢,1組10次也沒什麼壓力,證明這個重量還是比較合適的。
但如果你在第一組做到第8次就已經推不上去,那就要考慮減輕重量或者降低次數。
這中間還包含這間歇時間,如果你只間歇了10秒,那麼你的胸肌一直處在緊張狀態,肱三頭肌也沒有得到休息,很可能做了1-2組就會提前力竭了。
這裡你就要注意根據自身能力隨時做調節了。
你的臥推是準備做3組,4組,還是5組,每組我要做多少次,中間間歇多久,使用多大重量。這些都是必須要設定進去的,有一項脫離,你的動作完成度就不好。
3.關於大重量和輕重量對於這一點,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
你讓健身7-8年的老手來鍛鍊,10KG的啞鈴跟小孩彎舉一樣。但你讓新手過來,5KG都費力。這裡肯定要注意區別對待,不能前篇一律。
舉例:
像你做槓鈴深蹲時,空杆正常就是熱身重量,比如你50KG深蹲能做2-3次,你降低一半,25KG就是輕重量了,35KG就屬於中等重量,到40KG以上就屬於大重量了。但對於有些新人,練空杆都是輕重量了,因為他沒有基礎啊,再加個10-15KG,那就是大重量了。
這裡我們就能發現,正常訓練重量的50%以下就屬於輕重量,70%左右就是中等重量,到了80%-90%就屬於大重量了。
4.關於訓練重量和動作標準度題主的核心問題還是在:大重量訓練次數和動作標準度。
對於大重量,我們是肯定要衝擊的,但不是讓你每次都去挑戰“最大重量的1RM”。你只要做到重量的80%-85%左右就可以,但也要注意訓練組數和次數是否設計得合理。
按照正常的槓鈴三大項力量訓練,按照5組*5次就可以,這裡就可以使用上面的重量進行,完成都不會太難。
但是如果你按照5組*10次-12次,還採用那個重量,正常到第4組中段可能就會力竭了。有些訓練者間歇時長還比較低,每次動作還很慢,那就更困難了,除非你的速度相當快。
一旦你的速度快了,雖然爆發力、重量使用是上去了,但肌肉感受度會降低。所以這時候,需要降低一些重量,到末尾採用輕重量慢速方法,去感受肌肉的收縮,這樣動作就會標準。
總結:想要透過器械訓練增大肌肉量,所有訓練的前提都是要保證動作完成質量,這是一個基本要素。你明明做不到那個重量,卻在硬撐,那麼動作肯定要變形,而且還會使得其它肌肉產生代償。
1次完整的動作訓練,需要結合考慮訓練組數、次數和使用重量,三者缺一不可。一定要設計好,再去做動作,不然你的訓練中段:要麼提早力竭,要麼肌肉刺激不到位。
大重量和輕重量,這不是個固定值,每個人的感受度是不同的。對於新人,空的槓鈴杆就是輕重量,加了2片槓鈴就是大重量了。而對於老手,這些只是熱身重量,加到好幾片最大槓鈴片才是大重量。
在我們訓練時,大重量的訓練次數要適當降低一些,這樣可以保證動作完成質量較好。而到了輕重量時,次數可以加多一些,速度也要相對放慢一些,這樣肌肉底部收縮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