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甜瓜疫病與枯萎病有啥區別,如何防治
10
回覆列表
  • 1 # j江平

    甜瓜枯萎病和蔓枯病都是甜瓜生產中的重要病害,對甜瓜生產構成重要的威脅,是防治的重點物件。二者都屬於土傳病害,當然種子也可帶菌傳病,但不是主要病源。病菌都是在土壤、病殘體及未腐熟的帶菌肥料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許多種植甜瓜的農民朋友知道這兩種病對甜瓜生產的嚴重危害性,但在田間識別上卻還掌握不準,導致防治措施使用不當,防治效果不佳。

    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區別

    1、病原菌不同:枯萎病病菌為尖鐮孢菌甜瓜專化型;蔓枯病則是甜瓜球腔菌侵染所致。

    2、傳播途徑不同:枯萎病病菌多從甜瓜幼根和莖基部或從根毛頂端細胞間隙侵入;蔓枯病病菌則是從植株葉片的氣孔、傷口侵入植株。

    3、植株表現症狀不同:

    (1)枯萎病 也稱萎蔫病,俗稱“死秧子病”,剛開始發生不明顯,主要在根莖部,接近地面的地方。發病初期,若溫度高,中午太陽照射出現萎蔫,早晚的時候又恢復,次日又表現為萎焉,如此反覆,發病後,植株慢慢就會枯死。所以如果發現苗枯萎了,可以拔出來看一下是不是出現了根腐病,或者看根莖部有沒有褐色的病斑,一般枯萎病的病斑部位會出現凹陷,且出現像紅糖水一樣的流膠。枯萎病會導致作物根莖縱裂,病基部稍縊縮,根莖部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有白色或粉色黴層。

    (2)蔓枯病 也稱黑腐病、斑點病,主要侵染莖蔓,莖蔓染病,節處會產生灰白色病斑,發病嚴重時病斑開裂;也侵染葉片和果實。葉片染病會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輪紋、黑褐色的病斑,且病斑上密生小黑點;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及全葉,致葉片變黑而枯死。瓜蔓染病,節附近產生生灰白色橢圓形至不整齊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點,發病嚴重的,病斑環繞莖及分杈處。果實染病,初產生水漬狀病斑後,後中央變為褐色枯死斑,呈星狀開裂,內部呈木栓狀幹腐,果心發黑腐爛。

    4、橫切莖蔓剖檢表現不同:枯萎病剖視病莖檢查,維管束呈黃褐色,這是病菌菌絲已侵入維管束組織,分泌毒質毒害組織所致,從而妨礙了水分、養分的輸導,引起莖葉凋萎。蔓枯病如橫切莖蔓剖視,則可見莖週一圈表皮層變褐,維管束不變色,此點與枯萎病症狀明顯不同。

    5、病菌發病條件也有不同之處:枯萎病24-28℃最易發病;土壤黏重、過溼、排水不良、偏酸、偏施氮肥和連作都易導致枯萎病為害;久雨後遇晴熱天氣,或久晴逢連陰雨的情況下,往往枯萎病發生嚴重。蔓枯病20-30 ℃條件最適於病菌發育,南方膨瓜期至成熟期遇梅雨天氣,最易感

  • 2 # 生活de碎片

    甜瓜蔓枯病和枯萎病是世界範圍內的真菌性土傳病害,在中國甜瓜各產區均有發生,嚴重影響甜瓜的產量和品質。據報道,甜瓜蔓枯病田間發病率高達60%~80%,減產可達30%以上,而枯萎病嚴重時可減產80%~90%,甚至絕收。 西甜瓜蔓枯病和枯萎病在田間容易混。

    甜瓜蔓枯病和枯萎病田間症狀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①蔓枯病發病葉片呈“V”形或半圓形褐斑,其上有小黑點,病部易破裂;而枯萎病發病為整個葉片呈棕褐色,發軟。

    ②莖蔓縱裂部分橫向切開,蔓枯病維管束不變色,枯萎病維管束變色。

    (具體見底部照片標準區別)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消滅菌源:採用雙膜法太陽能土壤消毒技術和棉隆藥劑土壤消毒技術。雙膜法是在夏季高溫期(白天溫度達35℃以上,夜間不低於22℃),翻土後覆蓋一層黑色地膜,再搭建小棚,蓋上透明棚膜,密閉保持14天以上,撤去覆蓋物,5~7天后即可定植。棉隆藥劑消毒技術是在整地時混入棉隆,耕翻均勻,覆蓋農膜密閉10~15天,再次進行整地並灌水加快藥劑揮發,5~7天后即可定植。這兩種方法只適用於少雨區。

    清潔田園:及時清理田間的病株殘體,把整蔓、整枝及摘心後的植物殘體移出大田,及時銷燬。收瓜後及時清除瓜蔓、落葉。

    輪作倒茬 與非葫蘆科植物如禾本科植物實行3~5年旱地輪作,可有效減輕蔓枯病和枯萎病的發生;防治枯萎病還可採取2~3年水旱輪作。

    高畦深溝栽培:採用高畦深溝栽培有利於田間排水,降低田間溼度,促進根系生長,減輕病害的發生。這種方法適合多雨的南方地區。

    2、嫁接

    3、藥劑防治

    蔓枯病:

    發現蔓枯病後及時施藥防治,藥劑科學合理混配,輪換使用。可選用的藥劑有:2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或42.4%唑醚·氟醯胺(健達)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32.5%嘧菌酯·苯醚甲環唑(阿米妙收)懸浮劑1500倍液,或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懸浮劑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重點噴霧發病部位。莖蔓發病初期,還可將藥液塗抹到莖蔓上的發病部位進行治療,防止病害蔓延擴充套件。

    枯萎病:

    育苗時可用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拌種;田間發現枯萎病病株後應及時拔除,對病穴進行藥劑消毒,同時對病株周圍的健株進行藥劑灌根預防,可選用的藥劑有: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500倍液、62.5%精甲霜靈·咯菌腈(亮盾)懸浮種衣劑1500倍液、70%噁黴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等,根據植株大小每株用藥液0.25~0.50kg灌根,使藥液覆蓋植株全部根系。在做好西甜瓜蔓枯病、枯萎病防治的同時也要做好其他病蟲害的防治,以免其他病蟲害造成傷口,引起病菌侵入為害。

  • 3 # 文哥123w

    甜瓜蔓枯病

    發病症狀

    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初期,在蔓節部出現淺黃綠色油漬狀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膠狀物,而後變成黑褐色塊狀物。後期病斑乾枯、凹陷,表面呈蒼白色,易碎爛,其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瓜蔓顯症3-4天后,病斑即環莖1周,7天后產生分生孢子器,嚴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靠近地面處,病斑圓形,大小1.5-2釐米,初亦呈油漬狀,淺褐色略下陷,後變為蒼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同時出現不規則圓形龜裂,溼度大時,病斑不斷擴大並腐爛,菌絲深入到果肉內,果面出現白色絨狀菌絲層,數天後產生黑色小粒點。

    發病規律

    1、病菌潛伏在病殘組織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後釋放出的分生抱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浸染。7月中旬氣溫20-30℃,潛育期3-5天,病斑出現4-5天后病部即產生小黑點。分生孢子在株間傳播距離6-8米。

    2、甜瓜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一般薄皮脆瓜類屬抗病體系,發病率低,耐病力強;厚皮甜瓜較感病,尤其是厚皮甜瓜網紋系列、哈密瓜類明顯感病。

    3、病菌發育適溫20-30℃,最高35℃,最低5℃,55℃經10分鐘致死。據觀察5天平均溫度高於14℃,相對溼度高於55%,病害即可發生。氣溫20-25℃病害可流行。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溼度高發病重。 栽培期間的降雨次數和降水量決定該病是否發生和流行。連作、密植田藤蔓重疊鬱閉、大水漫灌等情況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龍甜1號等抗蔓枯病的品種,此外還可選用伊麗莎白、新蜜雜等早熟品種。

    2、農業措施。實行2-3年輪作。採用高畦或起壟種植,嚴禁大水漫灌,防止該病在田間傳播蔓延。合理密植,採用搭架法栽培,此法可改變瓜田生態條件,減少蔓枯病的發生。及時整枝、打權,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攜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燒燬。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科學追肥,每畝滴灌或衝施嘉美紅利1袋+嘉美海力寶2-3公斤,增強植株抗病、抗逆能力。嚴禁偏施氮肥,複合肥。

    3、藥劑防治。發病後可選用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50倍液+4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嘉美金點10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20%松脂酸銅乳油2000倍液 +嘉美金點1000倍液、85%枯菌酯·噁黴可溼性粉劑75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1500倍液 +嘉美金點1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藥劑塗抹蔓上發病部位防止病菌的擴散。

    甜瓜細菌性腐爛病

    發病症狀

    病菌感染甜瓜子葉,造成水漬狀病斑,病脈逐漸發展為黑褐色壞死病斑。隨後感染真葉,在真葉上形成不明顯的褐色小斑,周圍有黃暈通常沿葉脈發展,對植株的直接影響不大,是感染果實的重要病菌來源。植株生長的健壯葉片上的病斑很少,通常不顯著,暗褐色呈多角形,病葉很少脫落。開花後14-21天果實容易感染。 果實上症狀隨甜瓜品種不同而各異。

    典型的病症是在甜瓜果實朝上的表面先出現水漬狀小斑點,隨後擴大成為大型橄欖色水漬狀斑塊。發病初期病變色僅限在果皮,果肉組織仍然正常,但嚴重影響甜瓜的商品價值。發病中期以後,病菌可單獨或隨同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變成水漬狀。發病後期受感染的果皮經常會龜裂,並因雜菌感染而向內部腐爛。有些品種果實受感染後,在果實上僅出現會龜裂的小褐斑,而無明顯的橄欖色水漬狀斑塊,但病菌已侵入果肉組織,造成嚴重的水漬狀病症。病斑上常有粘稠、褐色的菌膿溢位。接觸地面的果面無病斑。瓜蔓、葉柄和根部通常不被侵染。

    發病規律

    甜瓜細菌性腐爛病喜溫暖、溼潤的環境。在炎熱、強光照及雷雨過後,葉片和果實上的病斑迅速擴充套件。在涼爽、陰雨氣候條件下,病害一般不會明顯發展。一般葉片病斑並不一定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往往直到腐爛發展到影響甜瓜的質量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防治方法

    1、加強甜瓜及砧木種子管理。最好以鎮、村、合作社為單位統一供種、實行種子專供。 不能再用自己所繁殖的種子。

    2、種子處理。用60%氯溴海因500mg/L(一克藥兌水一公斤),或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或1%硫酸銅、或福爾馬林100倍液種子量的3-5倍藥液浸種10分鐘,用清水洗淨催芽。

    3、土壤消毒。移栽前,每畝用20公斤氯化苦土壤燻蒸消毒也可在移栽前將大棚覆膜密閉進行棚內消毒,具體方法是:每畝棚內用60%氯溴海因1kg兌水噴霧或撒施後灌水,密閉大棚3-5天后移栽。

    4、輪作換茬。已發病地塊,不進行土壤消毒的至少三年內不能種植甜瓜等葫蘆科作物,可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5、大田管理。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集中銷燬,防止二次侵染;適當控制澆水;閉風提溫,每天中午提高溫度達到42℃保持2小時;每天葉片露水晾乾後開始農事操作,並注意工具衛生。

    6、藥劑防治。預防為主,發病前噴施20%噻菌銅懸浮劑300倍液加60%氯溴海因1000倍液,或12.5%松脂酸銅300倍液加60%氯溴海因1000倍液噴霧,5-7天噴一次,連噴3-5次,噴藥時整棚噴灑,不留死角。

    西甜瓜疫病

    發病症狀

    此病菌能侵害根莖、葉、果實,以莖蔓及嫩莖節發病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漸漸縊縮軟腐,呈暗褐色.患病部葉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維管束不變色。葉片受害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病斑,擴充套件速度快,邊緣不明顯,乾燥時呈青枯,葉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軟腐凹陷,潮溼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黴狀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病原

    病原為甜瓜疫黴,屬鞭毛菌亞門、甜瓜疫黴屬真菌:該菌只侵染甜瓜,不侵染茄科。還有寄生疫黴 ,侵染葫蘆科、茄科;辣椒疫黴,侵染葫蘆科、茄科;德雷疫黴,侵染葫蘆科。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等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成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種子帶菌率較低。翌年條件適宜孢子萌發長出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體內,在田間靠風、雨、灌溉水及土地耕作傳播;寄主發病後,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進行重複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

    病菌發病適溫 28-30℃,當旬平均氣溫23℃時開始發病,在適溫範圍內,高溼(相對溼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決定因素。發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後,田間地勢低窪處,有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將嚴重發生。該病為土傳病害,連年栽種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施用帶病殘物或未腐熟的廄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5年未種過葫蘆科、茄科的肥地,以沙壤土新荒地為好;加強田間管理,採用高畦栽培,土地整平,開好溝,植株生長前期和發病初期要嚴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溫時不要澆水,嚴禁串灌(最好灌外水),防止田間有積水;合理施肥, 每畝滴灌或衝施嘉美紅利1袋+嘉美贏利來4-5公斤,增強植株抗逆性。田間發現病株及早拔除,收穫完畢後及時清除田園殘物。

    2、藥劑防治:根據預報,病害即將發生時使用化學藥劑灌根或噴霧,選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加嘉美紅利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300ml,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 4 # 十二個月的生活

    甜瓜枯萎病

    發病症狀

    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初期,在蔓節部出現淺黃綠色油漬狀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膠狀物,而後變成黑褐色塊狀物。後期病斑乾枯、凹陷,表面呈蒼白色,易碎爛,其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瓜蔓顯症3-4天后,病斑即環莖1周,7天后產生分生孢子器,嚴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靠近地面處,病斑圓形,大小1.5-2釐米,初亦呈油漬狀,淺褐色略下陷,後變為蒼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同時出現不規則圓形龜裂,溼度大時,病斑不斷擴大並腐爛,菌絲深入到果肉內,果面出現白色絨狀菌絲層,數天後產生黑色小粒點。

    發病規律

    1、病菌潛伏在病殘組織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後釋放出的分生抱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浸染。7月中旬氣溫20-30℃,潛育期3-5天,病斑出現4-5天后病部即產生小黑點。分生孢子在株間傳播距離6-8米。

    2、甜瓜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一般薄皮脆瓜類屬抗病體系,發病率低,耐病力強;厚皮甜瓜較感病,尤其是厚皮甜瓜網紋系列、哈密瓜類明顯感病。

    3、病菌發育適溫20-30℃,最高35℃,最低5℃,55℃經10分鐘致死。據觀察5天平均溫度高於14℃,相對溼度高於55%,病害即可發生。氣溫20-25℃病害可流行。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溼度高發病重。 栽培期間的降雨次數和降水量決定該病是否發生和流行。連作、密植田藤蔓重疊鬱閉、大水漫灌等情況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龍甜1號等抗枯萎病的品種,此外還可選用伊麗莎白、新蜜雜等早熟品種。

    2、農業措施。實行2-3年輪作。採用高畦或起壟種植,嚴禁大水漫灌,防止該病在田間傳播蔓延。合理密植,採用搭架法栽培,此法可改變瓜田生態條件,減少枯萎病的發生。及時整枝、打權,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攜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燒燬。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科學追肥,每畝滴灌或衝施嘉美紅利1袋+嘉美海力寶2-3公斤,增強植株抗病、抗逆能力。嚴禁偏施氮肥,複合肥。

    3、藥劑防治。發病後可選用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50倍液+4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嘉美金點10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20%松脂酸銅乳油2000倍液 +嘉美金點1000倍液、85%枯菌酯·噁黴可溼性粉劑75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1500倍液 +嘉美金點1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藥劑塗抹蔓上發病部位防止病菌的擴散。

    甜瓜疫病

    發病症狀

    此病菌能侵害根莖、葉、果實,以莖蔓及嫩莖節發病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漸漸縊縮軟腐,呈暗褐色.患病部葉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維管束不變色。葉片受害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病斑,擴充套件速度快,邊緣不明顯,乾燥時呈青枯,葉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軟腐凹陷,潮溼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黴狀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病原

    病原為甜瓜疫黴,屬鞭毛菌亞門、甜瓜疫黴屬真菌:該菌只侵染甜瓜,不侵染茄科。還有寄生疫黴 ,侵染葫蘆科、茄科;辣椒疫黴,侵染葫蘆科、茄科;德雷疫黴,侵染葫蘆科。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等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成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種子帶菌率較低。翌年條件適宜孢子萌發長出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體內,在田間靠風、雨、灌溉水及土地耕作傳播; 寄主發病後,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進行重複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

    病菌發病適溫 28-30℃,當旬平均氣溫23℃時開始發病,在適溫範圍內,高溼(相對溼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決定因素。發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後,田間地勢低窪處,有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將嚴重發生。該病為土傳病害,連年栽種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施用帶病殘物或未腐熟的廄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5年未種過葫蘆科、茄科的肥地,以沙壤土新荒地為好;加強田間管理,採用高畦栽培,土地整平,開好溝,植株生長前期和發病初期要嚴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溫時不要澆水,嚴禁串灌(最好灌外水),防止田間有積水;合理施肥, 每畝滴灌或衝施嘉美紅利1袋+嘉美贏利來4-5公斤,增強植株抗逆性。田間發現病株及早拔除,收穫完畢後及時清除田園殘物。

    2、藥劑防治:根據預報,病害即將發生時使用化學藥劑灌根或噴霧,選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加嘉美紅利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300ml,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發病初期用氟吡菌胺·霜黴威(銀法利)或惡唑菌酮·霜脲氰(抑快淨)+精甲惡黴靈+嘉美紅利1000淋根灌根2-3次。

    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煸鴨子時怎樣使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