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老師侃教育
-
2 # zzzz146
我不可能時時刻刻看著他,我會教他打回去。因為以我三十多年的經驗,第一次打你你忍了的話,下一次那個人還會打你
-
3 # 遠嫁的萌姑娘
第一時間瞭解事情的經過
如果自己孩子錯了,會告訴孩子,你做錯了就應該接受懲罰,今天是同學打你了,知道錯了,咱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然後給他個擁抱
如果自己孩子沒錯,是別人無理取鬧
我會撥通老師電話,讓孩子給老師講事情經過,讓老師去調解,
看看調解結果,如果那邊家長沒有誠意,讓孩子來道歉,我肯定會給孩子做後盾,讓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去他家,找他父母,讓他孩子給我孩子道歉,還要包紮傷口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都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做的事,後果自己承擔
-
4 # 八段錦愛好者
孩子受欺負,家長的應對辦法:
一要安撫。安撫時,不要表現的過於著急、緊張和生氣,避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要向孩子傳達這樣的資訊:不可怕,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以解決。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和支援。
二要與孩子耐心溝通。詳細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策略:如果自己的孩子個性比較柔弱,別的孩子太霸道,一定要引導孩子適度反擊,過於忍讓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責任,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教給他應對方法。如果只是孩子之間的無意行為,要教給孩子寬容對待,不必斤斤計較。
三要與老師溝通。對於孩子無法講清楚的事情,可以向老師瞭解,商討解決辦法。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老師,理解老師的工作,這樣會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四要防止孩子走極端。鼓勵引導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增加自信。培養孩子善良、友愛、睿智、勇敢的品質。要讓孩子明白幾個道理:1、我不能被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2、如果有人欺負我,會得到父母的幫助,支援。3、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應對。
-
5 # 媽媽沒時間
如果孩子比較小,比如在幼兒園被欺負,那麼我會向老師瞭解情況。
大致知道是怎麼回事後,我會和孩子聊這件事。主要是孩子的感受,還有他覺得可以怎麼解決這個事,下次再遇到該怎麼辦。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對孩子明確兩件事。
1.被欺負不是你的錯,所以你不用害怕媽媽會怪你。任何時候,我都會支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
2.遇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向對方明確自己的態度,大膽說“不”。一味退縮,只會讓對方越來越過分。
其實第二點更應該在平時就注重培養。
比如藉助玩偶和孩子玩情景扮演,或者讀繪本時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我兒子3歲,別人搶他玩具時,我會教他說“我們輪流玩,你等一下好嗎?”
或者有時他願意分享,就會說“我們一起玩”。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平時裡要教給孩子的,而不是遇到問題時,孩子靈機一動就能想出來的。
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中、高年級了,我會更偏向於當一個傾聽者。
理解他的感受,鼓勵他自己想出辦法。
要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耐心地引導,孩子是能想出好辦法的。
一味地衝在前面保護孩子,孩子就永遠都長不大。這樣孩子進入社會後,更容易吃大虧。
-
6 # 贏在陪伴
謝邀。這樣問題很模糊不清,既然模糊大約正當防衛打回去也木有什麼大錯。某些教育專家的話,聽聽就好了,不要當真。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真正要幫助孩子,就要把所謂受委屈做個完全分類,給出對應的策略來。一般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往來中,孩子在各種互動中學會與人相處之道,包括選擇和誰交朋友。在學校出點事就告訴老師,就是把如何交友和認識社會的權利自然放棄,這樣的孩子出來最多就是個受氣包,乖乖虎而已。
-
7 # 育兒生活達人
首先要傾聽孩子的話,耐心的瞭解情況。讓孩子說出來,和孩子交流。
第三要教孩子及時尋找支援。找老師,或者自己要好的同學,平時多交朋友,遠離愛惹事的孩子。
同時教育孩子要勇敢的面對,不惹事,但是也不要怕事。
社會,學校,家庭都要擔起責任,向校園欺凌說,NO!
-
8 # zqj數學課堂
我的觀點是小孩子只要不是惡意的傷害,都能理解,道個歉賠個禮都可以,但一旦是大人參與其中的話,擴大事件的話絕對不能忍啊,該打就得打了。我帶著女兒和侄子去玩,兩個四歲的孩子,女兒跑去玩別的了,就去看了一下,就三五分鐘的事,侄子一個沒看住推了別的小朋友一下,那小朋友倒是沒打他,那個母親錄的影片跑來,說你孩子推我家的了,有影片為證。我心想道個歉拿點吃的哄哄小朋友,一看侄子的臉就怒火沖天啊,滿臉的抓痕,快毀容呀了都。那根本就不是一個小四歲的小孩能抓的啊,完全就是一個大人的指甲抓的啊。你說兩小孩打架你有空怎麼不去拉開,是顧上拍影片了啊。氣的我啊。就那還在那大吵大鬧啊,我弟弟和弟媳婦來後,我弟一把就把她提的扔出去了,嚇的她夠嗆啊,不打真是出不了那口氣啊。
對於大點的孩子來說還是要教會自己去處理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畢究之。再解決不了的話就告訴家長聯絡老師,透過學校來解決了。
-
9 # 楊靖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小學之後,他們的活動範圍變寬了,交往物件變多,同伴之間打鬧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大人無法永遠庇護孩子,面對被欺負,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學會保護自己,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援他打回去嗎?
是否還手,教孩子分清情況
孩子的自我防禦教育並不只是教他們行為上的防禦攻擊技能,也不是“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影響著孩子的邊界意識和人格特質。
我們教孩子打回去,是變相在助長以暴制暴;我們教孩子忍耐,是讓孩子犧牲自己的邊界感來照顧別人的感受,卻忽略了另一個方面——教孩子學會“拒絕”和維護自己的權利。
很多情況下,孩子被打可能只是偶然情況,有可能因為小夥伴不小心碰到孩子,或者開玩笑,這些行為不是惡意的。這種情況下應該教孩子學會包容。如果只是偶爾動手,受害一方先遠離,然後求助於成人。
而面對有針對的打罵、故意欺凌,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更多的應對方法。
1、大聲說出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0-3歲的孩子還不可以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當被別人打和搶玩具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大喊“啊!”、“停手!”、“你不可以打我”等,聲音要洪亮有氣勢,堅定而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對方會被你的聲音嚇到,同時也可以引來家長的關注。
2、學會溝通
當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後,就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在教孩子認識自己權利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學會拒絕和接受別人的拒絕。
在德國,有4歲以上孩子的自我防禦課程,但不提倡家長教孩子還手。孩子往後只會運用“打回去”去解決問題。“還手”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社會能力的發展。
比如:
“我不喜歡你打我!不許再打我!”
“如果我也打你,你會高興嗎?”
“你打我,我以後不跟你做朋友了。”
“你打我是不對的,我要告訴老師/父母。”
……
溝通才是成熟的解決矛盾和衝突的最佳方法。
3、向成人求助
孩子受欺負求助父母,父母應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不要辱罵孩子軟弱,多給孩子鼓勵,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處理好”,引導孩子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孩子學會制止和脫身,有機會要向老師、家長或民警等求助,機智地拒絕侵害、反抗侵害。
如何培養孩子避免欺負?
-
10 # 悠在旅途
天下家長何其多,千人千面千種性格,當然行事方式就有千萬種。那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在外被欺負的處理方法也各有千秋,有主張以牙還牙的,有忍氣吞聲的,有替娃出氣的,有找家長老師的等等,我以為這些方式都不完全正確,有所欠妥。應該這樣做:
第一,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首先得穩住自己的情緒,用平緩的語氣安慰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愛,讓孩子害怕、擔心、驚嚇和受傷的心靈在父母(爺爺奶奶)的呵護中得以平撫、慰籍,讓心智恢復正常。儘管你很心疼,很生氣,很氣不過,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
第二,讓孩子客觀敘述事情發生的經過,聽取一面之詞,再向其他同學從側面瞭解事發經過及起因,聽取另一面之詞。在此基礎上,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並形成正確的處理方法。若是自己的孩子做的不對,絕不護短,該批評就批評,該向對方道歉就真誠道歉並取得對方理解和原諒。若是對方有錯在先,而且造成的傷害不大,可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大方原諒他;若傷害較大,不論對錯都應找對方論理,當然要先向學校、班主任反映,讓校方來處理。
第三,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偶爾被欺負或者玩耍中鬧了矛盾,最好讓孩子他們自己處理,大人別摻和。如果經常被欺負,那就算有點“校園欺凌”,必須向學校反應,更嚴重的就報警,讓警方處理。
總之,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千萬別衝動,意氣用事,讓情緒左右了自己,而應沉著、冷靜、客觀的處理,將會取得較好的結果。
-
11 # 漂在城市的農N代
主要看孩子是什麼性格了。
對於家長來說,擔憂的可能不是受到欺負事情本身。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即便受到欺負,往往也都是孩子間的打鬧,只有極少一部分才會是那種極端的受辱事件。
因此,對於家長來說,更擔心的恐怕是孩子養成逆來順受的習慣,即便長大成人後,也不敢抗爭,影響以後的生活。
至於解決措施,我覺得只有多鼓勵。
很多時候,外在行為本質上還得靠思想、心理等內在的東西扭轉。
儘量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喝斥孩子,對於孩子們來說,和小夥伴們相處,那是他們獨有的江湖。
要想扭轉被欺負的局面,就儘量鼓勵他,嘗試做一些突破自己行為習慣的嘗試,讓他客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慢慢地,孩子也許會擺脫經常被欺負的困境。
-
12 # 七彩虹遊樂裝置
之前碰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欺負,要家長去幫忙,作為家長,要不要去幫孩子打回來?這似乎也困擾了不少家長。打架罵人肯定不對,鼓動孩子再去報仇,以暴制暴顯然也不可取;但如果置之不理,孩子吃了虧不要緊,關鍵是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感受不到父愛母愛就該更傷心了。
一個關於孩子鬧矛盾的故事
前段時間家裡的熊孩子跟班級裡的小朋友鬧矛盾,起因是放學時他坐在教室看書等我去接他,另一位小朋友不知為什麼非要搶他的書,他惹急了張口就咬了別人,等我到教室的時候,那孩子的家長已經吵翻了,老師也在指責孩子為什麼要咬人,他自己站在教室裡氣鼓鼓地盯著牆壁,不敢看人。
等我到教室的時候,那位家長馬上向我進行了投訴,我聽到這個訊息也挺驚訝的,確實想不到孩子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於是立即道歉,然後去找孩子,孩子見到我也是很委屈的樣子,我上去拉著他的手牽著他,什麼都沒說。回頭跟老師和家長說,我們先帶孩子去醫院吧,先給孩子處理要緊,路不遠,我們就一前一後走著,我牽孩子走前面,那位家長帶孩子走後面,顯然非常氣憤,我不清楚情況,只好再三表達歉意,同時想我該如何跟孩子交流。
看他還很委屈又很倔犟的樣子,我就跟他說了一句:對不起,今天爸爸有事耽擱了,所以來晚了,你能原諒爸爸嗎?他本來以為我要責備他,見我這樣,他有些詫異,抬頭看了看我,然後用力點了點頭。我再問他,你願意跟爸爸說說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嗎?他一下就哭了出來,積聚的委屈一下子爆發出來了,他一邊走一邊跟我講,自己沒去惹他,是他來搶東西才咬人的,他還一直抬頭眼淚汪汪地跟我說,爸爸我沒錯,爸爸我沒錯。我看他那樣子,確實挺心酸的,孩子也受了委屈,我還得不停給人道歉,所有人都指責他,讓孩子懷疑自己錯了,急需要別人的諒解。我抱抱他,跟他說,我知道了。這時候肯定和指責他的行為都不合適,只好在動作上讓他感受到安慰。
小孩子鬧矛盾在生活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家長難免都有維護自己孩子的心理。但維護不代表一味袒護和寵溺,如何不讓矛盾進一步激化,不讓孩子覺得委屈,還要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家長則需要費些思量。
小矛盾不要參與,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孩子小的時候,經常給孩子講父與子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講的就是小朋友鬧矛盾。兒子讓另一個孩子給打了,當然也還了手,事後兩個小傢伙都不服起,各自回家找爸爸來幫忙,兩位爸爸領著孩子見了面,二話不說,上去就幹了起來,等兩位大人打累了,回頭卻見兩熊孩子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孩子被人欺負當然是一件令人生氣的事,但如果不顧一切去幫孩子,也值得商榷。如果家長都在場,孩子發生矛盾,相互拉開,哄一鬨,說說道理就好,小孩子發生矛盾再正常不過,說不定一會兒真的又在一起玩了;如果家長不在場,先弄清楚原因,別急著去點火,孩子的想法太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了,家長鼓勵和崇尚以暴制暴,孩子今後就會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雖然看上去不吃虧,但容易讓孩子性格暴戾,另一方面,如果因此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可能幾個家庭都承受不來。
照顧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受到支援和關愛
孩子受到欺負或者發生矛盾也不能放手不管,更不能一味迴避退讓,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膽小怕事,遇事退縮。孩子的事情原則上還是先交給孩子自己來處理,只要不是嚴重的傷害行為,吃虧佔便宜都要讓他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在孩子反應的過程中實際也是漲經驗,鍛鍊自己的行為。事後再跟孩子來分析對錯,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才知道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比別人強,不要主動找事,能用合理的方式解決最好;比別人弱也要懂得怎樣保護自己,不要一味蠻幹,父母不可能一直保護你。如果對方家長干預了,那就是大人之間的溝通和較量,別給孩子做出壞榜樣。
如果確實不是孩子的問題,他也感到委屈,首先是要安撫孩子,也要拿出積極主動的姿態,透過正當的方式跟對方家長以及老師交涉,不管對方什麼態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道理講明白了,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錯,父母是關心支援我的,這會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信賴。當然,如果是再大一些孩子遇到別的孩子的欺凌行為,則要毫不猶豫地報警,不能讓類似事件在發生。
如果孩子有以暴制暴的想法,要講究策略引導
之前曾看到過一個故事,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回家找爸爸幫忙,爸爸假裝很生氣的樣子,進屋裡就開始找棍子,兒子不解,問爸爸幹嘛?爸爸說我得拿個棍子才可能打得過人家啊,兒子深以為然;然後爸爸又拿出手機給媽媽打電話,假裝大聲跟媽媽說,我要去給兒子報仇,說不定回不來了,跟你說一聲。兒子又問,為啥回不來了?爸爸說,你想啊,我去跟人打架,萬一我打輸了,肯定就被打趴下了,要是我打贏了,肯定會把別人打傷,警察叔叔肯定會來把爸爸帶走的。兒子拽住爸爸的手說,爸爸我不要去報仇了,我要爸爸。爸爸問,不報仇你不覺得委屈嗎?兒子說,我不要爸爸回不來,我知道打架不對了。
碰到孩子跟別人鬧矛盾,不能縱容有打架報仇的想法,也不能讓孩子逃避和吃啞巴虧,更不能家長站在道德的高度一味指責孩子,這太容易傷害孩子,覺得父母不保護他。特別是他在氣頭上,如果一味指責教育他,只會加深他對父母的誤解,不但化解不了他心中仇恨的種子,還破壞了親子關係,這時候適當講究策略方法,引導他自己意識到問題,讓他自己思考和選擇,教育的效果也許會好得多。
反思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以正面引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孩子很多行為都來自模仿。有打架或攻擊別人的行為,要麼是家長經常用類似的行為來懲罰孩子,要麼就是太過寵溺,讓孩子太過自我中心。比如前文提到的我家的孩子之所孩子會首先想到去咬別人,正是源於小時候我逗他玩的時候喜歡輕輕地咬他,讓他發癢發笑,覺得這是一種有效的哄孩子的方式,但孩子可能並不喜歡,他也許認為這是一種攻擊或者懲罰行為。
自我中心的孩子時常表現得任性和強勢,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容不得別人,所有的人都要圍著自己轉,這多半和家長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有關。比如在處理矛盾問題上,部分家長就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指責別人,這就容易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問題,更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指責別人來滿足自己,這都是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
現在的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心頭肉,大寶貝,自己都捨不得打,心疼還來不及。特別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不受別人孩子欺負。在教育孩子受不受別人欺負的情況下。大多數家長傳授易暴制暴的方法,如果他們的孩子在外面被別人孩子打了。他們告訴自己孩子一定要打回去。似乎很多的家長都支援這一個觀點。孩子是自己的寶貝怎麼能讓別人欺負呢?當然要打回去啦。可是,很多從事教育幼兒的教育學家們認為打回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他可能會養成孩子不團結從小就拉仇恨,抵制他人的思維。教育學家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告訴老師,讓老師來代表他們處理這個問題。
各位家長認為該怎麼教育孩子?是建議打回去還是忍氣吞聲?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下面我分別從我的親身經歷和作為一個老師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讀五年級的時候,班裡從外校轉過來一個男生,很調皮!老師批評多少次都沒有用,管不住他!我的成績在班裡還不錯,平常表現也很好,老師就安排他與我同桌,想著能不能跟著我學習學習,耳濡目染說不定就改變了一些壞脾性了呢?
我回去把這個訊息告訴我媽,我媽聽說有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和我做同桌,很氣憤!當即帶著我衝著學校去見我班主任,質問到:“憑什麼讓一個經常搗蛋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做同桌,他們要是鬧矛盾該怎麼辦?”老師跟我媽解釋說:“不是沒辦法了嗎?和別的學生做一塊兒,沒一個上課安靜的,甚至又打起來的!搞得我經常上課都上不下去,你兒子學習成績好,又文靜,是最好的選擇了!”
我媽當場就惱了:“你這不就是說我們家孩子好欺負,找軟柿子捏嗎?”那段時間的我由於不注意眼睛的保養,坐在後面經常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於是我媽就說,坐一塊兒可以,給他倆調到第一排去,這樣在你眼皮底下,看他還怎麼搗亂!
就這樣,我和那位同學坐了一個學期的同桌,記得有一次,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時間也長了,上課的時候,趁老師不注意,這個傢伙突然打了我一拳!我很惱火,但是內心深處並沒有想還手的想法!說實話,雖然說上五年級了,年齡也不小了,但是我從來沒有打過架!
可是我並不傻,回到家之後,就一直坐在板凳上不開心,我爸發覺了我的異常,就問我怎麼了,我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他說了一遍。我爸就問,你告訴老師了嗎?我說告訴了,他就繼續問,你老師怎麼處理的?
我說老師把他批評了一頓,讓他給我道歉!我爸就說,那你接受他的道歉了嗎?我說接受了,但心裡還是很惱火!有一種憋屈的感覺!我覺得他的道歉並不足以得我的原諒!
那你想不想打他一頓?我說,想!
我爸說,還手只能在當場,你既然選擇了告訴老師,你就把處理這件事情的權力交給了老師,老師讓他道歉,他道歉了,你就只能原諒他,然後為這件事一直憋屈。你會永遠記得今天發生的事情,不論過了多久,只要一想起,就好像有人又給了你一拳。
聽了我爸的話,我一點都沒有得到安慰。我就這樣憋屈了好幾天,每天去學校見到這個熊孩子就很懊惱當時沒有還手。
終於,我爸想起來我是他親兒子了。他過來對我說,兒子,一件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你們又不是不見面了,總有機會讓他也憋屈憋屈的。
我醍醐灌頂。當天班主任的課上,他用剪刀戳我腰,我拿起講臺上的三角尺就朝他砸過去,現在想來有點後怕,如果不是班主任拉著,我可能就把他從窗戶扔出去了,我打得有點小激動,沒太在意後果。
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沒有找我麻煩,他的家人也沒有找我麻煩,當然我爸媽更不會找我麻煩。
後來我再也不會讓著他,有時候我自己都沒分清他是不是故意的,我手就上去了。班主任開始擔心我的脾氣,把我們倆分開,她找到我說,你怎麼突然就跟差生一樣整天打架了呢?你說說看你,現在還有誰敢跟你坐同桌?然後我衝著班主任微微一笑,說了一句,我不打女人,從此,我的同桌都是小姑娘!
所以說,其實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以牙還牙,並不是宣傳暴力,因為只有這樣,對方才不會再找麻煩!
從一位老師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最有資格處理這種事情的就是孩子的老師了!老師處在兩個家庭中間,是個中間人,如果說孩子被欺負,你找上去教育人家孩子,人家家長肯定不願意!
但老師不一樣,老師的職責就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孰是孰非,相信大部分老師一眼都能看出來!
放手交給老師,老師如果教育不了,就讓老師找對方的家長,讓家長好好管教他們家孩子!不行的話,該停課反思就反思,該勸退就勸退!不能讓某一個孩子去影響所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