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的珍珠
-
2 # 大釗Eleven
研究蝙蝠攜帶大量病毒而不致病,來克服人類的艾滋病毒、狂犬病毒是目前我們科研工作正在做的一條思路。
蝙蝠為什麼攜帶大量病毒,而不致病呢?蝙蝠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的哺乳動物,首先它的歷史比較長,在地球上存活歷史達到5000多萬年,遠遠超過人類歷史;其次,蝙蝠的種類比較多,目前有上千種蝙蝠,中國境內有大約140種蝙蝠;再次,蝙蝠的壽命比較長,最長可達50年,這在自然界中壽命與動物體型大小相關的規律相反;最後,蝙蝠攜帶大量的病毒,而不致病。綜合這幾點,蝙蝠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
飛行中的蝙蝠
蝙蝠的生活習性決定了蝙蝠身體內攜帶大量的病毒。因為蝙蝠的食性比較雜,可以說上至空中飛的各種昆蟲,中至地上跑的動物的血,以及各種植物的花粉果實,下至水裡的魚蝦,都可以成為蝙蝠的食物。正所謂病從口入,蝙蝠吃的那麼雜,就相當於蝙蝠自己彙集了自然界大部分的病毒。同時蝙蝠的壽命長,這種累積效果就使得蝙蝠體內的病毒多。
蝙蝠體內病毒多,但是不致病,主要是因為蝙蝠的體溫比較高,高達52攝氏度,同時蝙蝠身體的免疫系統全天候開啟,這樣就能保證病毒在蝙蝠體內保持一個低水平復制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攜帶者狀態,就是存在,可以活,但不致病。
在人體,為什麼病毒比較容易致病呢?在人體,免疫系統處於一種被壓制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不僅僅是抵抗外來病原體的入侵,同時擔負著監視人體各種細胞病變的責任。比如說一個細胞脫離了正常的分裂過程,有向無限次分裂的傾向也就是腫瘤細胞的方向發展,那麼免疫系統就可以迅速發現並及時清理,防止人體出現腫瘤疾病。如果不壓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就會濫用手中權力,隨時殺死正常分裂的細胞,干擾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就會使人得免疫性疾病,比如說紅斑狼瘡,這類疾病往往是最不好治療的一類疾病。
人體的免疫細胞可以識別病原體及病變細胞
當然,如果壓制的狠了,人體不能及時識別各種病變的細胞和外來入侵的病原體,那麼人就容易得各種腫瘤疾病以及受到各種感染。所以人和蝙蝠比起來,人就比較容易被病毒鑽空子,容易被病毒感染。
透過研究蝙蝠,對我們治療病毒感染有哪些啟發呢?既然病毒在蝙蝠體內低水平復制就可以不致病,那麼在人體是否也是這樣呢?
透過對病毒長時間的研究,以及隨著科學的進步,對病毒的檢測也越來越清晰,我們發現病毒低水平復制同樣在我們人體也可以不致病。只不過蝙蝠透過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壓制病毒的複製,我們人類透過藥物來實現這一過程。所以我們千方百計的研究病毒的各種靶向藥物,來阻斷病毒複製過程中某一或者多個關鍵點,從而阻斷病毒的快速增殖,來達到治病的效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功能性治癒。
最成功的的例子就是2014年,成功的研製出索巴韋林來治療丙肝,徹底突破了丙肝不能治癒的難題。索巴韋林就是丙肝病毒的靶向藥物,直接阻斷丙肝病毒的複製,讓丙肝病毒處於一個低水平復制的狀態,從而達到治癒丙肝的效果。
人體主要是透過免疫系統來消滅病毒
病毒在蝙蝠體內不致病另一個原因就是蝙蝠的免疫功能比較強大,所以我們在治療新病毒感染時,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給病人增強免疫力,比如說目前的新冠病毒,對於重症患者往往就是透過給予吸入干擾素,或者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增強病人免疫力的手段來幫助病人度過危險期。這也可能是從蝙蝠那裡得到的啟發。
綜上,可以知道我們一直在透過研究蝙蝠以及其他各種方法來攻克人類的病毒感染難題。同時,也在從研究中發現各種有效方法應用於臨床。但最終這些都是外部幫手,而戰勝病毒最終靠的還是我們自己,所有保持好身體的健康,才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話題。
回覆列表
我覺得,即使我們研究出了蝙蝠身上某些可以防止自己疾病發作的特性,礙於當前科學技術的限制,在一定時間內也不能將這些特性用在人身上。畢竟人和蝙蝠是兩個不同的物種。許多病毒都能在蝙蝠體內長期潛伏和繁殖。這正好符合病毒們的終極目標:壯大、繁殖自己。可是它們到了人類身上就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了。就像艾滋病毒和狂犬病毒,被它們感染了的人都100%不能治癒,最後只有死亡這一個結果。只不過它們兩種,一個攻擊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一個攻擊的是人體的神經系統,一個慢性,一個急性。可是,它們的宿主死亡後,自己不也無法繼續繁殖、也要死亡了嗎?所以這隻能說明:它們最初並非起源於人類宿主,而是其他物種。也就是說它們本不應該出現在人類身上。
我認為先得研究這些病毒本身才是主要,蝙蝠是次要。因為這些病毒本來就是不應該出現在人類身上的。而且,蝙蝠身上雖然有大量的病毒而且自己也不會發病,但是,蝙蝠它並沒有消滅病毒的能力。而是與病毒“和平共處”。如果把蝙蝠的某種特性用在了人身上,那麼人類不是也被病毒長期潛伏卻無法消滅病毒了嗎?所以,我們要從本質上的問題解決,如何消滅病毒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