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後期修圖
-
2 # 眉山派衍
因為題主沒有提供樣片,我只能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回答問題。
個人覺得比較快捷有效的辦法還是透過PS軟體先摳出拍攝的孩子的影象,然後合成在事先準備好的有童話內容的背景圖片上。
配圖是外侄孫女100天時本人給她拍攝的照片,僅供參考。
-
3 # 攝影自學班
怎麼用攝影修圖軟體,把小朋友的照片修出在童話中的效果?
把小朋友的照片,修出在童話中的效果,用手機修圖軟體,透過合成,就可以實現了。看一下我做出來的效果圖吧,後面有童話的素材,喜歡的朋友,找我領素材練習一下吧。領素材方法,下文有介紹。
童話中的效果圖:童話素材:
小朋友原圖:用手機修圖軟體,給小朋友的照片,製作出通話中的效果,操作步驟:思路:把小朋友的照片,合成到有童話效果的圖片中去,這樣就可以解決了。
1、我們這裡用到手機修圖軟體Snapseed,用其大開童話效果圖的圖片。
6、再把數值調為0 ,把圖片放大,放大到最大,對小朋友以外的部分,進行擦除。調整好之後,匯出儲存就可以了。
透過這種方法,就可以獲得童話效果的小朋友照片了。
本篇影片詳細教程
↓
影片全長:06:18
影片連結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67C3?p=12
效果對比效果圖
來自影片截圖
原片
來自影片截圖
通道作為Photoshop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功能是非常強勁的。從根本上來講,通道是用來控制有色光通光量的,通道本身是沒有彩色的,只有黑白灰,深色區域會對光線形成遮擋,從而減少通光量,淺色對於光線的遮擋作用減弱,相應的該區域的通光量就會增加,黑色為不通光,白色通光量將達到最大。
先看看效果圖:
三源色組合圖,背景為灰色,如圖1所示。
三原色區域在不同色彩通道中的明暗表現,紅通道中紅色區域為白色,此處紅色光明顯,而綠與藍所在區域則不需要紅光參與,相應的區域則為黑色,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紅光從此處透過。其它三個通道也在相應的區域有同樣的表現,而中心部位三種有色光最大通光的交匯處則顯示出白色,周邊背景處三個色彩通道中通光相等的區域則顯示出無彩的灰色,如圖2所示。
通道在調色中運用非常廣泛,通道本身可以控制各有色光的比例,從而影響畫面色彩,這是直觀運用方式,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通道獲取選區,當點住鍵盤上的Ctrl鍵時,用滑鼠單擊通道縮覽圖,這時,程式會自動預設通道中白色及淺色的區域為選區以內,黑色及深色區域為選區以外。
透過對通道的控制,往往可以獲得精確到畫素級的精緻選區,為後續的調色提供一個最佳的區域控制,從而讓調色更為精準。
畫面原始的通道結構相對固定,並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可以透過對通道的加工讓選區更加符合設計的需求,這一加工過程需運用至通道混合模式的控制,這裡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應用通道以及計算。
以一張有較好的拍攝基礎,人物表情活潑自然,曝光適中,但仍有較大的加工空間兒童照片為例。該片光影效果明顯,光比較大,人物陰影面易顯髒灰,另外,畫面背景受光強度高於人物主體,背景在整個畫面中有些搶佔視線,不利於突出主體,而且畫面整體色彩灰度大,缺乏整體的氛圍,畫面易顯平淡,現在,我們透過通道的運用,來對畫面整體進行提升,如圖3所示。
兒童片考慮到整體風格需求,人物不宜光比過大,因此,首先適當提亮畫面的暗部,減小整體光比,讓暗部亮起來,讓人物面部輪廓柔和起來。
在通道面板中找到面部明暗區域對比最為強列的那個通道(該片為藍通道),使用影象選單中的計算命令,將兩個源中的通道設定為剛才所選中的通道,通道後方的反相打上勾,把混合模式更改為正片疊底,結果設定為新建通道,如圖4所示。
這時會生成一個全新的通道,該通道中畫面原本的暗部區為白色或淺色區域,獲取該通道選區,使用曲線適當提亮,如圖5所示。
這時,圖片會顯得有些亮灰,可以適當加大畫面反差,但是直接調整時易導致黑場和白場的過度,出現高光區曝過或黑場區死黑沒有層次。
在這裡,可以藉助計算工具,將兩個源的通道設定為灰,圖層設定為合併圖層,將混合模式設定為排除,結果設定為新建通道,拿到該新通道選區,這個選區所選取內容為畫面中中間灰度區,畫面中最亮和最暗的區域都會被遮蔽在外,針對這一選區內的內容做一個反差的提升,在這裡可以使用曲線工具,如圖6所示。
減小了畫面明暗對比後,畫面整體灰度就會比較明顯,而且畫面背景太亮,人物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就不夠突出,不利於主體的表現。將圖層蓋印,並將背景部份單獨選出來,這裡推薦使用快速選擇工具,選區形成後為圖層新增蒙版,然後將該圖層的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正片疊底。
背景整體暗下去之後,前方的主體就能夠更突出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覺得畫面色彩焦灼,可以適當將正片疊底層的飽和度降低,如圖7所示。
背景現在整體明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但是背景本身光比大,其亮部區依然太亮,所以,需要針對背景亮部區進行單獨的處理。使用影象選單中的計算命令,將兩個源中的圖層設定為合併圖層,通道設定為紅通道,混合模式設定為疊加,這時生成的新通道中,亮部區與暗部區的差異會很明顯,由此可以獲取亮部區的選區了,如圖8所示。
由於針對的是背景部份的亮部區,所以,拿到新通道的選區後需要與原背景選區交叉(通道或蒙版選區交叉的方法:點住鍵盤上的Ctrl鍵不放,用滑鼠單擊圖層蒙版或通道縮覽圖,獲取第一個選區,然後,點住鍵盤上的Ctrl+Shift+Alt鍵不放,再用滑鼠單擊需要與之交叉的另一個蒙版或通道縮覽圖,便可兩選區的交叉選區),獲取背景部份的暗部選區,針對該選區進行曲線壓暗,進一步壓暗背景部份的亮部區,並適當透過曲線中的藍、紅通道讓這一區域的色彩偏向棕黃色,讓背景部份的色彩更加協調,如圖9所示。
背景處理完畢再來看看人物,人物暗部提亮後仍會顯得髒灰,想要讓人物膚色通透,需要針對暗部區域進行色彩的加強。可選顏色中的中性色選項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該圖整體基調較灰,中性色選項對畫面整體影響較大,因此需要利用選區將需要處理的部位區分出來。
使用快速選擇工具將人物面板部份選中,並讓該選區與前面圖5所用的選區交叉,形成人物面板部份的暗部選區,針對該選區進行可選顏色的調整,調整的重點針對的是中性色以及紅、黃色,如果暗部髒灰明顯,黑色也可視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如圖10所示。
提升過暗部色彩後,畫面整體色彩比較濃重,按片子本身風格,比較適合中低彩,因此,可以適當降低圖片的色彩飽和度。降低畫面色彩飽和度可以使用色相/飽和度工具,但是這個工具直接使用容易讓片子悶灰,這裡介紹一個小技巧,拿到圖6中所使用的中灰度選區,在有選區的情況下使用色相/飽和度工具,將畫面飽和度適當降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畫面亮部及暗部的色彩損失,從而在降低飽和度的同時保持畫面中豐富的色彩層次,避免悶灰,如圖11所示。
調節了畫面層次之後,接下來,需要提升圖片的通透度,選擇三個原始色彩通道中畫面層次最為豐富的一個通道(大多數情況下為綠通道),將該通道複製,針對通道副本使用濾鏡/其它/高反差保留,半徑數值設定為10,找到畫面輪廓,如圖12所示。
使用調整選單中的計算工具,將兩個源的圖層設定為合併圖層,通道設定為新通道,混合模式設定為疊加,並將這個動作再重複兩次,每一次的通道都設定為最新生成的通道,以此進一步加強畫面輪廓,如圖13所示。
拿到最新生成的通道的選區,針對選區以內的部份使用曲線提亮,畫面亮部輪廓會明顯提亮,畫面通透度會明顯加強,如圖14所示。
為了加強畫面對比,同時也可以加強畫面銳度,再次拿到新通道選區,反選,獲取暗部輪廓選區,使用曲線進行壓暗,但這一過程有可能讓人物面板暗部髒亂,因此,建議在進行這一操作時使用暗部輪廓選區與非面板選區的交叉選區,如圖15所示。
現在,調色基本完成,但畫面氛圍不足,在這裡可以使用通道混合器工具為畫面新增整體的色彩氛圍,這裡使用的是藍色通道,為畫面新增的暖黃調,如圖16所示。
色彩調整完畢,接下來就是進行修圖。現在兒童店中大量使用磨皮工具,但是這類工具處理雖然快捷,但是範圍往往不做限定,以至於磨皮之後畫面模糊,層次缺損,看起來假、不自然,所以建議磨皮配合選區,這樣又可以提升處理速度,又可以保證畫面的層次和清晰度。使用影象選單中的計算工具,將兩個源中的圖層調置為合併圖層,通道設定為紅通道,混合模式可設定為疊加或正片疊底,如果原片光比大則使用疊加,光比小或平光則使用正片疊底,這樣獲取的新通道的選區會最大程度的選中人物的面板而避開畫面中的暗部及輪廓線區,如圖17所示。
針對新通道選區以內的部份進行磨皮,之後再進行適當的修整,全片便製作完成了,如圖18所示。
------------------------------------------------------------
本篇影片詳細教程
↓
影片全長:06:18
影片連結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67C3?p=12
效果對比
效果圖
來自影片截圖
原片
來自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