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濟

    這個問題問得不全面,因為清朝順治年間把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加入了帝王廟祭祀,後來順治又想把這三位移出去,但是順治駕崩了,康熙即位的時候還小,不懂這些,顧命大臣也沒執行順治這一決定,所以實際上遼太祖等三人並未被真的移出去,而後一直祭祀。祭祀商中宗也是順治的決定。

    順治二年的時候,禮部建議把遼太祖等多人入祀帝王廟,因為原本宋太祖被祭祀,北宋向遼進貢,南宋向金稱侄,怎麼看也應該把遼太祖和金太祖帶上。而元太祖則更要帶上,因為順治恢復了元世祖的入祀,不祭祀元太祖就說不過去了。原本明朝也祭祀元世祖,因為元朝是元世祖建立的,而不是元太祖,但是後來把元世祖給移出去了,到了順治時期又恢復了。

    入祀帝王廟的帝王越來越多,一開始的要求是開國創業之君,後來禮部建議把賢德的守成之君也放入帝王廟,順治同意了,於是商中宗這次便被選中入祀帝王廟。同時被選中的還有周成王,漢文帝,明孝宗等。增加商中宗等帝王,也是為了表示對賢德君主的敬重,不能因為他們不是開國君主就不祭祀。因為順治本身就不是創業之君,而改國號為清的是皇太極。順治是一統天下的君主,但也是繼承了前人的基業,所以也是為自己日後被祭祀打基礎。

    與此同時,順治又想取消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的祭祀,一方面他們沒有統一天下,另一方面他們行事不如其他帝王,還有一點是質疑他們是否算是創業之君,明太祖曾經把周文王和唐高祖移除,就是因為這個。但是沒多久,順治就駕崩了,這事一直沒辦,而後來帝王又不斷增加祭祀的帝王,遼太祖等三人就一直沒被移出去,一直被祭祀。

    祭祀古代賢德帝王是以他們為榜樣,同時昭告天下,我這個王朝是正統,我承接了之前的正統王朝,所以祭祀他們。而祭祀標準越來越寬泛,祭祀的帝王越來越多,遼太祖等三人便一直被祭祀,趕上順治駕崩並沒有被移出去。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康熙朝以後,這四位帝王清朝都是祭祀的。

    歷代帝王廟最早是由明太祖朱元璋鼓搗出來的。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華夏傳人的身份,朱元璋於洪武六年(1373年)下令,在京師(今南京)欽天山之南修歷代帝王廟,祭祀歷代開國之君。

    經朱元璋敲定,確定了三皇五帝、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共16位帝王。這裡面只有唐太宗不是開國帝王,還有周文王對周朝的建立也有很大作用,原本朱元璋是想把他們也拉進來的,考慮再三,還是隻留下週武王和唐太宗,以對標元世祖的實際開國。

    明朝遷都後,歷代帝王廟並未一同北遷,直到嘉靖九年(1530年),明朝開始京師(今北京)歷代帝王廟的選址修建工作。

    次年九月,歷代帝王廟建成,仍為16位帝王。到嘉靖十一年(1532年),蒙古在北邊鬧得太歡,嘉靖帝就把元世祖的牌位踢了出去。

    明朝滅亡後,清軍入關,全盤繼承了明朝置辦的家業。為了宣示明朝已亡,剛剛入主京師的清朝便將明太祖的神位送入歷代帝王廟。

    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開始在歷代帝王廟中大加異族神位,最為合適的莫過於遼、金、元三朝的皇帝,畢竟北宋與遼國約為兄弟,南宋早期向金國稱臣稱侄,晚期被蒙古帝國(元朝)吊打,宋太祖既在,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也沒理由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擴充多了一位非開國之君的人物——金世宗,跟唐太宗實為開國之主不同,金世宗跟開國沒有半點關係,他在位時已經是中期了。不過金世宗是金國漢化歷程上的重要一環,清廷此舉多有招攬人心之意。

    隨著南明等政權的相繼覆滅,清朝奪取天下已成必然,清廷乾脆把所有明朝皇帝的神位都送進了歷代帝王廟。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六月,清廷再次大動歷代帝王廟的祭祀名單。

    禮部官員經過商議後,認為歷代帝王廟中不應只有開國之君,那些聲名卓的守成之主也應該有個位置。

    《清世祖實錄》載:順治帝諭旨: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具入廟並祭,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諸帝王,不宜與祭,著停止,餘依議。

    順治帝覺得遼、金、元三家太祖均未統一天下,不應祭祀,但這道諭旨並未長久執行,原因很簡單,順治帝很快就駕崩了。

    康熙帝繼位後不久,順治帝的這道命令就被推翻,遼金元三家太祖重返歷代帝王廟,七位守成之主被移出歷代帝王廟。

    康熙帝幼年繼位,這道命令顯然不是他的意志,等他到了晚年,彷彿理解了那些帝王對於祭祀的渴望,決定給大家每人一口冷豬肉吃。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初六,康熙帝下了給大學士們透露了自己心目中的歷代帝王廟:“朕意以為,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

    於是乎,歷代帝王廟迎來了空前的擴充,除了那些短命政權之主和昏庸無道及亡國之君,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到乾隆年間,乾隆帝進一步調整,打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旗號,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末,每個時期均有代表君主入選,歷代帝王廟祭祀名單達到188位。

    不過這是乾隆帝的意見,跟今人的想法是有衝突的,比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和隋文帝沒入選,三國時期也只有漢昭烈帝劉備一人入選。

  • 3 # Despotgun

    滿清一貫是到處認祖宗的,只要有好處。為了起家認蒙古人為祖宗、為了坐穩江山祭拜明朝皇帝、為了不亡國還認了那麼多洋大人。

  • 4 # 在北京創業

    因為清朝順治年間把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加入了帝王廟祭祀,後來順治又想把這三位移出去,但是順治駕崩了,康熙即位的時候還小,不懂這些,顧命大臣也沒執行順治這一決定,所以實際上遼太祖等三人並未被真的移出去,而後一直祭祀。祭祀商中宗也是順治的決定。必貝yo雲資料提供

  • 5 # 稼軒I恆嶽嘉禾

    簡單來說,就是自認是華夏一族,證明自己取代明朝是中華正統。在封建(這個詞不準確,真正的封建年代是商周,秦以後是中央集權的法制社會)時代非常重要。

  • 6 # 劉龍人

    皇家祭祀都是有目的性和政治性的,如果有需要,他可以祭祀一個普通農民,清代也不是天天祭祀商帝,如果祭祀一兩次,那目的性很明顯,而且也沒有商中宗這個稱謂。

  • 7 # 美麗滇紅茶鄉

    在北京創業

    02-18

    因為清朝順治年間把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加入了帝王廟祭祀,後來順治又想把這三位移出去,但是順治駕崩了,康熙即位的時候還小,不懂這些,顧命大臣也沒執行順治這一決定,所以實際上遼太祖等三人並未被真的移出去,而後一直祭祀。祭祀商中宗也是順治的決定。必貝yo雲資料提供

    搜尋

    商中宗

    商高祖

    順治真實結局

    商中宗壽命

    北韓中宗介紹

    完顏後代姓什麼

  • 8 # 一壹他爹

    那些年代比較近,都比較好確認,都不是自己祖上那一隻,就算金也是完顏的,跟愛新覺羅沒關係。拜別人祖先是什麼意思。還有就是拜金代的皇帝,自己就變成了臣子,在封建社會這個是自己玩自己。要麼不拜,要麼自己祖上也得是帝王。為了顯示自己也是祖上顯貴,就得往上推。經過添腳的大儒好頓推算,覺得滿清這支能靠上商中宗的某個被流放或封地與其有關的兒子。這樣不好考證,異議就少,矇頭一拜,這就是祖先,高階大氣上檔次。

  • 9 # 都市南鄉子

    網友的答案挺全面,科普的挺好。想說兩個東西:一是中國古代祭祀從來都是國之重事大事。祭祀誰更是不可馬虎,如有答案說的,當時清朝一開始以建國創業之君王為物件,後來擴大範圍到所謂賢明守成之君。提問中所列都符合這個標準,包括商中宗肯定不是開國之君,那就是賢明之君了。二則為啥這樣做?很簡單,清朝滿人統治者需要樹立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和繼承延續性。當時,清朝已入主中原,肯定要以華夏大地上的正統自居,以這些君主為祭祀物件,就是想讓天下人,尤其是漢人接受滿族人的統治,且表明清朝是明朝的合法繼承者,根本枉顧歷史事實,抹去了李自成大順朝的痕跡,以彰顯其滿漢一體的政治理念。所以呢,不奇怪。

  • 10 # 老伊先生

    按清史記載,實際上康熙之後遼太祖,金太祖,元太還是留在了帝王廟享受祭祀。實際上,這一切操作和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正統”觀念有關。

    傳統史家以 “尊王黜霸 ”“所以立萬世之綱常 ”的春秋大 一統之義為依歸 , 形成如下正統史觀 : 周、 秦、漢統緒相承 , 三國不以魏吳之強 , 奪漢統 之正 , 東晉以後 , 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 , 而承 晉之正統 , 至隋統一中國 , 至唐之末季 , 藩鎮 擾亂 , 宋以前仍以正統屬之梁唐晉漢周 , 宋則 承五代之正統。

    朱熹 《通鑑綱目 》關於正統、偏安即作如是觀。麻煩發生在五代兩宋之際 , 其時遼、金、元相繼興起於北邊 , 梁唐晉漢周 及南宋之主或稱臣稱兒稱侄稱孫 , 中華正統究 竟誰屬 ? 元朝編史書時,宰相脫脫規定遼金宋俱為正統,而元明之際的楊維楨著 《宋遼金正統辨 》, 大旨以元承宋統而排斥遼金。

    取得中原之前,滿清還沒有勇氣自詡正統,為避免麻煩因此祭拜遠在三千年前的商中宗。在乾隆皇帝之前,清朝史官和後來的四庫館臣揣摸皇上意指 , 刪去陶宗儀 《輟耕錄 》所載楊維楨 《正統辨 》, 在他們看來 , 女真為滿洲先世 , 以清承遼、金、元正統 , 於理更順。這時,遼金元三代太祖又回到了祭臺上。

    到了乾隆帝,清朝基本穩固了對中原的統治,因此乾隆對四庫館臣的舉動大不以為然 , 認為楊維楨 “其論頗正 ”, 理由是 “遼金皆自起北方 , 本無所承統 , 非若宋元之相承遞及 , 為中華之主也 ”。遼金元雖同樣起自北方 , 雖同為 “夷狄 ”一系 , 但遼金未能 “奄有中原 ”, 而元 “為中華之主 ”。 乾隆認為 “主中華者為正統 ”, 故以楊維楨為是。關於宋以後正統所屬 , 乾 隆 的 結 論 是 “宋南渡後 , 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 , 奄有河北 , 宋雖稱侄於金 , 而其所承者 , 究仍北宋之正統 , 遼金不得攘而有之。至元世祖平宋 , 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 ”。

    明朝承元正統 , 清朝較之元朝則統緒更正。乾隆駁回四庫館臣的意見 , 強調對 “中華 ”地位的尊重 , 他自詡為 “執中之論”。

    雖然如此,遼金元三代太祖的地位並沒有動。之所以如此,雍正的辨華夷、 乾隆繼之辨正統 , 主觀上在於爭身為夷狄的清朝皇帝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因此北方三代太祖必須留在祭臺上,這時滿清政權合法性、正統性的象徵。當然,這在客觀上 , 強調 “中外一家 ” 的邏輯延伸,必然是讓昔日被視為近於禽獸的夷狄的少數民族具有與漢族完全平等的地位 , 必然是把生存繁衍在中國版圖之下語言、文化、宗 教、習俗不同的各民族各部落視為一個大家 庭 , 必然是把中國看成既包括中原內地 , 又包括廣闊的邊疆地區的 “中外一家 ”的大中國。

    因此,清朝為中華大一統的中國,作出了可以銘記史冊的貢獻。

  • 11 # 中美律政聯邦世家

    為什麼要祭祀他們呢?清朝已經在事實上和遼金產生了斷裂,而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又是女真人的滅國之人。祭祀商中宗也很正常,因為清朝皇帝政治需要,迴歸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幾天一直在下雨養的小雞都感冒了該買什麼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