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者讀書

    儘管人文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概念在19世紀初才得以確定,但對人文主義的研究卻很早就開始了。

    人文主義,顧名思義,即是以人為主體的哲學思想。在古希臘和先秦時期,東西方哲學家都曾以人作為主體觀察世界,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文主義在東方得以保留,而在西方則幾近湮滅。

    因此,西方人文主義的產生,是在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以後思想們對宗教神學發起的攻擊而建立起來的,彼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個提出以“人學”對抗“神學”。在此之前,神學將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在此之後,科學將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兩者的聚焦點都不是人本身,只有人文主義才以“人”為中心。

    雖然是關於人的學問,但人文主義思想家的理論卻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文藝復興時期儘管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核心,“文學三傑”和“藝術三傑”創造出大量的描繪人的作品,但此時更多地是在神權統治下拉起人的尊嚴,並不足以形成系統的人文主義思想。因此啟蒙運動接過人文主義的旗幟,對人文主義思想進行系統地思考。

    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最大的不同,在於文藝復興時期是個體對自然的狂熱追求,而啟蒙運動時期則從這種狂熱追求中抽身出來,沉澱為知性的精神。這裡的知性,是基於邏輯數學的思想主體,是一種不帶有偏見的純粹理性。因此,這個時候的人文主義已經脫離了人本身,科學也於這一時期衍生而來。

    在啟蒙運動以後,西方又對人文主義進行反思,歌德等人力圖實現人文主義與神本主義的調和,並建立了“人格”的概念,構建了一個客觀生命的思想體系。但它依然有侷限性,即雖然建立了生命內在的客觀精神,但缺乏生命本體的自覺,即所謂不能樹立“道德主體性”。

    縱觀現代西方國家的現狀,能夠發現並不是人文主義在西方不起作用了,而是對人文主義的認識深度是不夠的。人文主義應該是既重視理性,也重視經驗的,它沒辦法像西方哲學普遍的邏輯分析、推理那樣構建一條條的框架,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狀態而不是科學研究下的物理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乳餵養的媽媽很容易得乳腺炎,有哪些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