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雲皓月
-
2 # 普天藍
對付騎兵最好的方法是裝甲部隊,但是那個時候沒有裝甲部隊,宋朝又沒有研製出什麼新的武器,所以一直沒有辦法對付蒙古的騎兵,而蒙古的攻城利器回回炮,使城牆也無法阻擋住蒙古騎兵的進攻!歸根結底南宋的滅亡還是重文輕物導致,在這種環境下根本沒有打贏的希望!
-
3 # 老不看三國
這個問題明朝初年朱元璋統領下的那支軍隊已經給出了完美答案。
蒙古騎兵並非不可戰勝,僅從軍事層面講,如果南宋能夠組建出一支與明初軍隊相當的武裝,也是有機會擊敗蒙古收服北方的。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白蒙古軍隊是怎樣的的,而南宋軍隊又是怎樣的。
蒙古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到忽必烈時代南侵,幾乎戰必勝攻必取,蒙古人以騎射著稱,但是他們並不是只有輕騎兵,他們還有一定數量的重騎兵,即所謂的“甲騎具裝”,另外,蒙古人還學會了使用攻城器械和火器,他們還擅長軍事情報和“生化武器”。
蒙古人生長在環境惡劣的蒙古高原,他們自幼便要熟悉騎射技術,學會組織紀律進行狩獵,而狩獵在古代就是最好的軍事演習,所以蒙古成年男子可以說是全民皆兵。
蒙古多馬,馬的質量優秀,擅長奔襲作戰。
這都是蒙古軍隊的優勢。
但這種優勢也並非不可戰勝,金國曾組建“忠孝軍”,招募敢戰死士重建女真人建國時期的重騎兵部隊,以名將完顏陳和尚統帥,結果這支人數很少的精銳騎兵屢次擊敗蒙古人,連成吉思汗嫡系都被打敗了。要不是後來“三峰山之戰”天降大雪,金國其他部隊“拉胯”,則蒙金之戰勝負未可知。
但是,蒙古軍隊也有劣勢,那就是人少,蒙古軍隊巔峰時也不過20萬本部部隊,除了打世仇金朝,他們更多的是靠類似“探馬赤軍”和張弘範這類各族“皇協軍”作戰,蒙古嫡系大多是當做戰略預備隊,輕易不出手。
但是,此種軍制一旦遇到強勁的對手,就容易被“反噬”,蒙古人在西亞和中國統治的末期都遭遇了這種境遇,曾經的“皇協軍”一旦被起義軍衝擊,因為民族原因很容易反正,反而成為蒙古的反對力量。
蒙古軍隊人數少,一旦遭遇大規模會戰的傷筋動骨,則短時間難以恢復,所以蒙古人其實承受不起和人口眾多的中原王朝的長期戰爭。中原王朝唯一的難題是如何統合國家力量,組織全國的軍隊。
(蒙古化漢人張弘範)
南宋時代對抗蒙古依靠的是堅固的城防和弓弩,以及少量的火炮,著名的比如襄陽城和釣魚城,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打死在了釣魚城下。
南宋還有重灌步兵,所謂“步人甲”部隊,這些重灌步兵一旦列成方陣,蒙古騎兵並不容易取勝。
但是南宋極度缺少戰馬,無力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是他們致命的缺陷。
另外,南宋雖然比北宋軍事強硬不少,但是仍然保留著宋朝重文輕武的作派,加上內部傾軋嚴重,因此根本無法發揮經濟和人力優勢。
假如換成朱元璋這樣的雄主,還是有機會擊敗蒙古的。
(宋代步人甲)
明初軍隊以步、騎、弓、車、火器等諸軍配合,是一個強大的合成軍團,徐達常遇春兩路大軍總共只有二十多萬人,便橫掃北方,統一了天下。
當人,這裡面有元朝內訌的外部因素,但是明朝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才是勝利的根源,後來藍玉以十萬軍隊遠征,大破北元殘餘勢力,也是此種武力的體現。
中國歷史上從南往北打歷來不好打,但是自從南宋以後,由於中國經濟中心的轉移,南方是具備北伐的經濟力量的。
只是如何把這種經濟力量轉變成軍事力量,則需要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和一群人有才能的將相進行組織。
南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實際上,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如此擴張,也是運氣好,他遇到的是分裂的中國和日薄西山的阿拉伯帝國,這兩個老牌強國的衰亡給了蒙古崛起的機會。
假如當時中國是巔峰漢唐,那麼成吉思汗的命運多半與匈奴突厥相同了。
-
4 # 知行讀史
蒙古鐵蹄一波推到了歐洲多瑙河畔,一波推倒了西夏和金國。南宋唇亡齒寒,孤軍奮戰,力抗蒙古鐵騎50年。放眼世界,已經是抗蒙橋頭堡這個級別了。替南宋扼腕嘆息之際,理應獻上我們的敬仰之心。
打仗,拼的是鬥志、訓練、資源以外,也有戰術和科技的應用。假如放在明代,大可以拿炮轟了。如果宋朝的火器能夠轟掉幾公里外的高速騎兵的話,我們今天要回答的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鐵騎能否衝破炮兵陣地。但不幸的是,當時面對蒙古鐵騎的是還處於冷兵器巔峰、熱兵器萌芽的南宋末期。這一招行不通。
宋蒙對戰,我們先假設雙方鬥志和士氣都線上,然後來看一下對陣雙方的軍隊和技戰術。最後我們再從南宋一方投票選出戰場VIP陣容組成明星戰隊,來和蒙古鐵騎打一場對抗賽。
蒙古:制霸草原的怯薛軍和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透過成吉思汗對草原各個部落的整合和討伐,在突厥、鮮卑、契丹之後,終於再一次迎來了統一。此後成吉思汗的觸手伸向了更遙遠的西方。中西文明的撞擊,使蒙古大軍打造出了一隻糅合了雙方特色的部隊。對金宋的戰爭不再是簡單的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瞭。
怯薛軍:在蒙古對外征伐中,核心力量依然是其本身的部落貴族和功勳子弟組成的親兵部隊-怯薛軍。這支部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武,是蒙古鐵騎精銳中的精銳。戰鬥方式多種,除了無邊箭雨外,還有重灌甲騎兵。在東西方,此時蒙古鐵騎天下無敵。
帕提亞戰術:波斯世界的帕提亞帝國率先使用了這種戰術。先是以輕騎兵為主,以保證高度的機動性。避開和敵人短兵相接,在一定的距離上,便開始用密集的箭雨覆蓋敵人,條件允許時便以環形沿著敵軍飛馳激射。在浩大的聲勢之下,片刻之間對方便會陷入混亂,慌張失措。而後鐵甲騎兵從某處地平線出現,神秘而又恐怖,推平遇上的一切活著的生物。
戰爭裝備:單兵裝備在怯薛軍介紹中一提到。這裡指攻城略地用到的非常規武器。
蒙古在西征之前,透過掠奪的工匠和搶劫,已獲得金國和中原的火器,最著名的是突火槍和火龍箭(明朝稱一窩蜂)。當然,這一優勢對南宋無效,中原是祖宗。蒙古西征後,從波斯戰場帶回了工匠和回回炮。回回炮是一種巨大的攻城武器-投石車。可以發射幾十斤到一百多斤的石塊不等。史載:“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甫投入戰鬥,攻城略寨,所向披靡。戰鬥意志:草原部落聯盟往往是因利而聚,無利則散。劫掠財富是驅使他們遠離家鄉萬里,衝向草原的四周的動力。對宋朝財富的覬覦,決定了戰爭的必然性。但容易再而衰,三而竭,且草原內部空虛時容易發生內亂。
資源:牧民經濟,不事生產,以掠奪為主,無以為繼。
南宋:中原文明的無奈和高度的科技發展宋步卒:宋朝無馬。北宋時已失去燕雲十六州和山丹養馬場。至南宋,更是連淮河以北都丟了。除了岳飛的騎兵具有能力與金兵野戰以外,其他騎兵部隊已無力成建制正面硬扛了。無奈之下,宋朝發展了以步制騎的戰法。著名的步人甲應運而生,以血肉之軀,對抗北方的甲騎具裝。(也可參見東漢末期騎兵將領公孫瓚的失敗案例)。南宋岳飛、劉琦、吳玠和吳璘兄弟倆皆是以步制騎,成建制消滅鐵浮屠的大家。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過唐朝,當然,這也和宋朝的戰爭大都發生在自己的領土上有關。
正陣當敵:宋朝是歷朝歷代中使用戰陣對敵的集大成者。列兵佈陣,始終是宋朝當敵作戰的主要戰鬥形式。除了岳飛好野戰外,陣列對於宋朝士兵來說,是專業的。弓弩則是宋朝軍陣的主要武器,密集的弓弩疊陣在和尚塬、仙人關等戰場打的兀朮痛哭流涕,割須棄袍(宋史載)。金兵也是以弓箭和堅忍著稱的,先期的金兵不弱於後來居上的蒙古鐵騎。
戰爭裝備:宋朝開始使用煤炭冶煉鐵器,鐵的產量大約是唐朝的兩倍。所以,宋朝鐵製兵器這一塊,是可以任性一點的。兵器不成問題。
宋朝兵制紛雜,有刀八色,槍九色之說。另外,重兵器,如錘鐧鞭斧,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岳飛和劉琦對陣鐵浮屠用的就是麻扎刀和巨斧。強弓硬弩如強臂弓,三弓弩,寒鴉箭等先進大型攻守弓弩裝置,結合無敵箭陣,在宋代聲名鵲起。只要使用得當,所向披靡。三弓弩可射千步。北宋能與遼國順利完成檀淵之盟,正是因為臨敵之際,遼國大將、琅琊郡王蕭撻凜死於悄然而至的三弓弩箭,牢牢釘在了地上。南宋開啟火藥用於戰場的先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隻步槍-突火槍。以火藥爆破發射矢石。對應題目,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卒於釣魚城下,據考證,很大的可能性是死於矢石(和楊過沒有關係)。火器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手炮地雷煙霧彈噴火槍以及火箭炮(時稱霹靂炮、火蒺藜、猛火油櫃以及下圖中的一窩蜂)等也應用到了戰場上,特別是用於守城戰。論火器,蒙古還差的太遠。所謂堅船利炮,火器也已用於水軍,南宋已有虞允文將霹靂炮帶上戰船的先例當蒙古大軍帶來了回回炮時,宋朝也製造出了自己的投石車。而且南宋也已有建立木寨以抵禦蒙古回回炮的案例。戰鬥意志:這一點毋庸置疑,南宋末年雖君不君,臣不臣,但依然有著善戰之將、能戰之兵。且軍民結合,襄陽、釣魚城保衛戰皆是在民眾冒著矢石和被抓的風險堅持運送給養和武器入城。中華民族在亡國之際迸發出的力量遠不是那些落後文明或者虎狼之徒所能預料的到的。若不是昏君奸臣戰略失誤,南宋不至滅國。
資源:農耕文明,自給自足。雖失去北方大片土地,但富裕的江南和川蜀屬於南宋。可打持久戰。且戰爭發生在己方領土。
綜上所述,作為戰術大家,冷兵器和火器的集大成者,本土作戰的南宋機會很大。“當敵以正陣,決勝以奇兵。”
以宋對蒙古,挑選出VIP因素組合明星戰鬥陣容:
以步制騎:宋朝血與火中錘鍊出來的經驗教訓。宋代步人甲,防禦天下無敵。戰陣的應用:南宋前期缺少奇兵,列陣而戰,雖不至大勝,但亦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和岳飛的背嵬軍結合,一戰當可使鐵浮屠退出舞臺。當然,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需要隨機應變。攻防器械:火器、投石車:南宋有著巨大的優勢。工匠、火藥(畢竟中國煉丹已千年)、製造工坊的規模,以及自我防禦的設計,都是無與倫比的。在這一塊, 蒙古是學生。強弓硬弩,無敵箭雨:雖甲騎具裝,蒙古鐵騎,也抵禦不住會被釘在地上的絕對力量。地利人和:戰場遠在蒙古千里之外,南宋憑江而守,憑山而戰。南宋釣魚城史詩般堅守36年,襄陽堅守六年,正是地利優勢,軍民一心換來的堅忍長城。如果只是單獨的一場戰鬥,宋軍去戰勝蒙古軍隊,是毫無疑義的。步兵疊陣+奇兵追北,勝率相當大。如果是指戰略對決、滅國戰的話,從以上可以看出,宋對蒙古,只要戰略正確, 指揮得當,是有著很大的機會來戰勝蒙古或者抵住蒙古以待反攻時機的到來。畢竟蒙古也同時在西部進行著時日卓久的戰鬥。西征和南征一直在互相影響著蒙古的作戰節奏。
南宋末期雖沒有能與岳飛、吳玠、吳璘等比肩的領軍大將,但也有孟珙、餘玠、王堅、呂文德、呂文煥(後叛變)等抗蒙大將,堅守數年,力保大宋半壁江山。出身岳飛部將之後的孟拱更是有著“機動防禦大師”的稱號。
南宋一朝歷代帝王或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或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但若既有恢復之君,又有恢復之臣,全力支援孟餘王呂等人,臨敵應變,以上所列四個優勢和民心所向,依託江山之勢,則擊敗蒙古鐵騎,保住大宋命脈,待到反攻之日,是完全有可能的。
回覆列表
在人了的發展史上,騎兵曾經統治了一個時代。極強的衝擊力和快速移動的特點,讓騎兵在作戰中立於不敗之地。中華最早將騎兵作為國家特級兵種的時代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躍讓趙國成為頂級強國。
後代的歷史中,騎兵逐漸取代了戰車,步兵等兵種,成為最強兵種。昔日主力軍步兵只能依靠堅固的城牆抵抗,毫無辦法。
蒙古騎兵作為騎兵的巔峰時刻,橫掃天下。就當時的歷史來看,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擊敗這支部隊。但是,後世也證明了,騎兵是可以戰勝的,唯一對付騎兵的方式就是火器。
明朝能獨霸天下三百年,火器功不可沒,其中於謙的北京保衛戰中,于謙使用火器迅速消滅了一萬多精騎,速度快到蒙古瓦剌來不及救援,可見火器之利。
但是在南宋時期,有可能擊敗騎兵嗎?
可能性是有的。
南宋初年,對抗金國鐵騎的火炮,已經開始運用於戰爭了。後世南宋和蒙古打了大半個世紀,依然沒有分出勝負,甚至釣魚臺一炮轟死成吉思汗,導致蒙古內部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內亂。
但是南宋為什麼敗了呢?首先除了自身實力已經開始削弱、並開始腐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漢人。
蒙古常年破不了宋,無奈之下,忽必烈啟用漢人作為主力軍攻打漢人,儲存了蒙古的力量,削弱了漢人的實力。
在漢奸偽軍賣命的為新主子效力中,南宋越來越弱,最終被徹底擊敗,成為了歷史。
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說,宋明一樣,也不是亡於蒙古的直接擊敗,而是漢人之間的戰爭。
不同的是,明末是因為漢人內亂讓滿人撿了空子,而宋末是因為蒙古人驅使漢人,主導漢人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