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橙紅茶
-
2 # 山河先生看手相
生態思維是以唯物辯證思維方法與生態哲學思維方法,來自覺審視和積極思考人與自身生存發展其中的自然界,特別是生態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並以人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協同進化與和諧發展為價值取向的現代思維方式。
首先,生態思維確認人與自然依存關係的整體性與進化的協同性。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生態思維正是把人類生存發展其中的生態環境看成一個有序運作的整體,把人類看作是自然界的有機聯絡的構成部分。傳統思維對自然內在聯絡複雜性的低估和對人類認識和改造能力的高估,自覺不自覺地使得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過程,變成了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地球自然系統的瘋狂掠奪和肆意破壞過程。與傳統思維不同,生態思維把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自然界,視作相互聯絡而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自然界作為巨系統其各子系以及各要索之間的聯絡是內在有機並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在生態思維看來,人們不再尋求對自然的盲目征服,而是力主與自然協同進化。科學技術不再是所謂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手段。隨著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加劇和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全人類的命運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因此,我們應在更深的層次上和更廣的範圍內採取有效的協調行動,共同應對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嚴峻挑戰。
其次,生態思維確認人與萬物存在關係的多元性和價值聯絡的多樣性。在傳統思維看來,人類以自我為中心並把人類凌駕於自然萬物之上,使人和自然絕對對立起來。這是一種膚淺的傲慢和短視的偏見。這種簡單的主客二元論割裂了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現實的多元性存在關係和多維的多樣性價值聯絡。而生態思維能夠“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的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和美學價值,還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進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性,確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全人類的共同關切事項”。“在人對自然的科學認識和合理改造過程中,要以一種宏闊的視野和胸懷關懷自然萬物,切忌為了一己的眼前區域性的利益,而犧牲自然界生命系統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多元性和多樣性是自然生態系統內在豐富性和整體聯絡性的外在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要承認並尊重自然的多元性存在和多樣性價值,自覺看護、主動保護和積極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多元性的存在關係和多樣性的價值聯絡。
再次,生態思維確認自然界自組織的開放性與物質能量轉換的迴圈性。自然界既是自我組織協調的有機開放系統,又是充滿生機活力的有序迴圈系統。自然界具有開放性意味著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以及一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千絲萬縷而又複雜多樣的聯絡性;自然界具有迴圈性意味著事物具有物質迴圈、能量轉換和資訊交流的能力。傳統思維忽視甚至無視這種有機聯絡性和有序迴圈性。如水在自然界透過三態變化而迴圈,水資源作為再生資源並沒有所謂的匱乏問題。只是由於水資源在時空分佈上的嚴重不均衡和深度不協調,特別是人類的浪費性開發方式與汙染性的排放方式影響水資源的自然迴圈和自我淨化,使其迴圈和淨化速率遠遠跟不上人們的超採開發和超標汙染速率,從而導致所謂的水資源緊張問題。人類具備了自覺能動的生態思維,就應該而且必須依據生態資源的承載力與再生力、環境系統的迴圈力與自淨力和物質生產的吸納力與支撐力,遵循生態環境演化法則和社會經濟執行規律,在合理而科學地發展生產力的同時,自覺而主動地解放自然界。
最後,生態思維確認地球物質資源的有限性與人的認識過程的無限性。在傳統思維中,自然界所蘊涵的物質資源似乎是無限的,由此人們為眼前區域性利益而一味地強取豪奪,濫用和浪費有限的資源,搞掠奪式的雁過拔毛、竭澤而漁甚至殺雞取卵。實踐表明,相對於滿足人們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和生態的各方面的需要來說,自然生態環境的價值是有限的。也因為這種有限性,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其再生時間過程,再生空間範圍,再生數量規模和再生質量效果。而對非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至少應考慮其怎樣利用才能使總的效益最優和最佳化,付出的環境資源成本和代價最低和最小化,以及尋找替代資源的速度不低於開發利用的速度。就人的認識而言,自然規律的奧秘又是無限的,由此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辯證否定的無限發展過程,人對自然演化規律的認識過程和滿足自身生存發展需要的過程,只能是一個逐步接近真理並不斷創造價值的過程。 生態思維的產生和形成主要有三條路徑:
(一)從具體學科來說,生態思維無疑和生態學直接相關
生態學的產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較為充分的發展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生態”概念在現代的廣泛運用,恐怕是當初提出時亦始料不及的。其所以如此,在於在生態學提出之初,就形成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概念有一個優於一般“系統”概念的地方,就是它特別強調物件與其周圍系統的雙向交流。系統論也指明系統對外部環境的作用,即系統功能的發揮,但外部環境對系統的作用則未予以充分的重視。在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說,“生態系統”概念更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系統”概念的內涵。也正因為如此,才包含著從系統形態的辯證思維發展到生態思維的可能性。
(二)從現代綜合學科來說,生態思維與現代耗散結構論的提出及其密切關係
如果說“生態系統”概念指出了物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交流的話,那麼這種交流的機制和具體的途徑則是還尚待研究解決的問題。而正是耗散結構論闡明瞭這種機制和途徑。再加上耗散結構論在研究這種交流時,並不侷限於物質的交流,而是同時注意到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流。其中,又特別強調資訊的交流。這也就是說,耗散結構論主要是建立在對資訊世界研究的基礎之上,由於其著眼於資訊世界,在研究物件時,時空觀念也就大大拓寬了。“生態系統”概念透過“耗散結構”概念的深化,其辯證思維的本質表現得更為明顯了。正因為如此,我們甚至可以說,生態思維,其實也就是耗散結構形態的辯證思維。
(三)從研究人類思維發展的哲學來說,生態思維的形成也是辯證思維發展的結果
辯證思維從矛盾形態發展到系統形態,已經表明了辯證思維發展的總趨勢,這就是從總體的發展過程及總體的聯絡去把握物件,從而達到關於物件的具體的科學的認識。辯證思維的這個任務,本來在其矛盾形態時就已經提出來了,矛盾形態的辯證思維重點解決了認識物件內部本質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系統形態的辯證思維在豐富關於物件內部認識的同時,又將思維引向於外部,力求從內部與外部的統一去認識物件;進而,生態思維要求從總體過程和更為廣泛的聯絡中去理解物件,從而使矛盾形態提出的要求更有效地得現實。可見,從矛盾形態發展到系統形態再到生態形態,本身也是符合辯證思維發展規律的。
-
3 # 荒路上的人
朋友接觸過體系管理的概念嗎?建議你看看,生態思維可以理解為非單一狀態的環境,這個思維環境下,不只有單一的物種,而是多樣性並存的,作為一個環節上的你,要多方位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
4 # 陽光正暖陌上花開
比個體力量更強大的是生態。生態原本是個生物名詞,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環境下的生存狀態以及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
生態思維的核心原理,是由於生態中的事物是廣泛關聯的,所以個體事物的發展趨勢,狀態變化和各種選擇,並非是隨機的,也不是完全獨立自主決定的,是受整個生態的影響。因此你考慮某個事物的時候,不能僅考慮某個個體,還應考慮整個生態及它周圍的環境以及它與環境的關係。
生態思維帶來更大的格局,這是努力和普通選擇所無法比擬的。
簡而言之生態思維就是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和原理,分析及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
5 # 魔法橙子
生態思維(Ecological thinking)是以唯物辯證思維方法與生態哲學思維的方法,審視和思考人與賴以生存的自然界,特別是生態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並以人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協同進化與和諧發展為價值取向的現代思維方式。
其中,最核心的原理,就是從低層次的點狀思維,提升到高維度的體系化、結構式的整體思維方式。宇宙中的能量之間,小到個人意識,大到世界執行,更多是依靠微妙的內在感應和傳導,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我們要意識到沒有什麼事物可以孤立存在和發展,再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對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蝴蝶效應”就是一個例證。生態思維,讓我們獲得比以往更加宏觀的視角,學會由表及裡,尋根溯源地剖析問題,總結規律,從而找到問題的真正核心。作為一種整體論的思維方式,生態思維強調系統內部各個要素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關係,致力於系統結構的穩定,使其能夠充分發揮系統整體的功能。中醫的思維方式就比較類似於生態思維,中醫不僅重視病,更重視患病的人,把患者與所其患的病症統一視為一個整體,不搞“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既治標,又強調治本,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
掌握了生態思維,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提升格局,當我們能夠用這種思維去看待萬事萬物,離“道”就不遠了。
人生海海,相遇是緣。不妨加個關注。
回覆列表
多維的世界多維的角度 可以是氣候的生態 可以是地理的生態 可以是歷史的生態 可以是人文的生態 可以是政治的生態 可以是文化的生態 可以是官場的生態 可以是國際的生態 可以是鄉村的生態 可以是地球的生態 可以是宇宙的生態 可以是朋友的生態 可以是敵人的生態 可以是生態的生態……~~